618剛剛過去一周的時間,這次618期間,各家快遞公司都是卯足了勁「搶生意」,從各大快遞公司的競爭中可以看出,快遞行業之間的競爭,是越來越「危險」了。
隨著618的來臨,A股快遞公司也紛紛發布了業績報告,就在6月18日晚間,順豐、申通、圓通、韻達相繼發布了各自的5月經營報告,而這次報告也確實比較令人期待,經過漫長的疫情恢復期,各大快遞公司究竟恢復得如何了?
比於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快遞公司,業務量普遍有所提高,不管是通達系還是順豐京東,業務量都有顯著的提高。但是,業務量的增長不代表營收的增長,畢竟快遞公司之間的「廝殺」,已經進入了「白熱化」戰期。
根據已經發布5月經營報的幾家A股快遞公司來看,在快遞業務量持續增長的背景下,通達系以及順豐,在單票收入方面,卻出現了持續下滑的情況。而通達系最慘,由於競爭激烈,通達系的單票收入,足足降低了30%以上!
本以為度過了「艱難」的第一季度,快遞公司能夠迎來「輝煌」的第二季度,誰曾想,業務量是上來了,但是單票價格又下降了。而且還是降幅超過30%的下降。這樣的下降幅度,不用說通達系了,就連順豐都不太能接受吧。
在快遞行業不斷整合的情況下,價格戰成為了各大快遞公司繞不過的坎,從已發布的數據來看,為了不被市場所淘汰,每家快遞公司都被迫「參與」價格戰,只是為了搶奪更多的市場。
但是各大快遞公司,在搶奪市場的同時,會發現自己已經在「被迫」的降低了單票價格,申通雖然業務量在上漲,但是整體營收卻在下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單票收入的下滑。
根據申通發布的運營報,5月份申通的單票收入只有2.12元,同比下跌了30.03%。這是什麼概念?一個12元的快遞,申通最終能夠收入囊中的錢,只有2.12元。
除了申通之外,圓通和韻達也沒能逃得過,5月份的經營簡報中,圓通的單票收入僅為2.09元,而韻達更慘,只有2.04元。通達系幾乎「全軍覆沒」,各家的單票收入都在「逼近」2元大關。
對於這樣的低價收入,快遞公司也不是沒想過漲價,但是每次漲價,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而快遞公司的漲價,實則意味著將市場「拱手讓人」。如今快遞市場兵分三路,順豐自成一脈,阿里巴巴將通達系收入囊中,而京東更是「與世無爭」的感覺。
疫情期間,通達系曾經發布了一個漲價公告,但是還沒等實施漲價,就被網友們「噴的」體無完膚,網友們紛紛表示:高速都不收費,快遞公司憑什麼漲價?
對於快遞行業的「價格戰」,不難看出,各大快遞公司都是在「硬撐」,一旦鬆口氣,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很快便會變成他人的囊中之物。就連一直不降價的順豐都開始「低頭」了,看來「價格戰」已經成為了國內快遞公司的命門了。至於未來的快速市場究竟如何劃分,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