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吉利星瑞在重慶正式上市發布,讓筆者意外的是,一場新車的區域上市活動,竟也然如此的高規格,但更讓人驚訝的是上市現場的人氣,用「爆棚」二字來形容雖略顯誇張,但也十分接近真實的場景了,更何況,上市當天現場直接籤單的新客戶多達21名,且並非4S店前期積累跟進的。
在前不久乘聯會公布的11月份數據中,星瑞上市第一個月的全國銷量達到了7千多輛,在90多款自主品牌轎車中位列第11位,這對於一款剛剛上市的新車而言,已經十分成功了。
是什麼讓吉利星瑞如此受歡迎?通過本次重慶區域的上市現場,其實我們就能管窺一二。
看不見的地方是不是一樣厚道?拆了看看
此次星瑞重慶上市活動選址並非鬧市,而是遠在繞城高速之外,可即便如此,來到現場的意向客戶也多達近百人,足見這款車的號召力之強。但吉利方面給大家準備的「大餐」顯然更具吸引力,因為他們現場把一輛星瑞展車拆開來,供大家零距離觀賞。
早在上市之前的宣傳中,吉利官方對於星瑞的定位,就是直接挑戰合資品牌同價位車型,配置單上那一長串名字說明了它的厚道,但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是不是也同樣厚道?所以吉利此次乾脆把車拆了,而結果也相當令人滿意,因為星瑞是真的做到了表裡如一。
在大家都很關心的安全方面,拆開星瑞的前後保險槓、車門等部位,我們能直觀地看到,星瑞前後左右的防撞梁都足夠結實,尤其是前防撞梁,連同吸能盒都使用了鋁合金材質,在確保輕量化的同時提高了車輛的被動安全等級,但成本顯然更高。不僅如此,星瑞採用的動力總成下沉式設計和前副車架脫落式設計、籠式結構車身帶來的4倍車重承壓能力、全車超過70%的高強度鋼使用比例等等,均為車內乘員安全提供了額外的加分項。
在底盤下面,星瑞前後橋都有副車架,用以增強懸架系統的連接剛度,其跟車身之間採用橡膠襯套柔性連接,以有效吸收路面衝擊,改善整車NVH性能。值得注意的是,星瑞的副車架採用了「一體化合裝工藝」,就是在總裝環節採用機器人,同時擰緊多個螺栓,並精確控制擰緊力矩。其好處嘛,就是能整體提升車身強度,改善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動態性能。而這項工藝,一般也是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才會用到的。
而為了改善整車的NVH性能,讓車內有一個寧靜舒適的空間,吉利在星瑞很多細節之處都很捨得下本兒。首先是車底下用了5塊護板,且護板材質並非普通塑料,而是有兩層複合樹脂層,在隔音方面表現優秀;其次,車內地板全都用了隔音棉包覆,包括後備廂備胎池在內都沒有落下;第三,車門框和車門板上各有一圈厚厚的膠條進行密封,車門板拆下來之後還能看到幾乎是全覆蓋的白色隔音材料,就連車門折頁處都有厚實的發泡材質填充。
類似的細節還有不少,而筆者也從現場客戶們頻頻的點頭中感受到,他們是發自內心的表示滿意。
車好不好,試了再說
當然,即便是拆開之後,大家能親眼目睹的也只是靜態部分,這只能說明星瑞很捨得下本錢,足夠厚道,但它開起來到底如何,還是得親自試駕之後才有發言權。在這方面,廠家現場準備的試駕環節,就進一步印證了星瑞在性能方面,是實打實做到了運動與舒適兼顧的。
作為一輛十來萬價位的家用轎車,星瑞最令人心動的,首先就是那臺來自沃爾沃的2.0T發動機,在合資品牌中,同樣價位能買到的,豐田是1.2T和1.8L混動,大眾是1.5L和1.4T,本田是1.5T。相比之下,星瑞的2.0T就很有吸引力了,其140kW的最大功率和300Nm的最大扭矩,在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的加持下,帶來最快7.9秒的零百加速體驗,這對於一輛最低僅11萬多的家用轎車而言,著實有吸引力。
同樣是緊湊級定位,合資之中也只有豪華品牌能給到同等排量,可在價格上,大多都已經是星瑞的兩倍身價。
而且,星瑞不光是動力強,在駕駛中體現出來的實際操控性才是亮點,尤其是彎道中的表現。在試駕環節中,主辦方精心布置的場地體驗環節,就很考驗一輛車的方向精準度和輪胎抓地性能,加之當天下起了毛毛細雨,地面變得略有些溼滑,就更加突出的體現出了星瑞在駕控方面的優秀。
這一點,從不少人試駕完一下車就面露微笑就能看出來。其中一位中年男士甚至表示,他之前還沒真正搞明白拆車時講師談到的「負外傾角」和「長懸架行程」到底意味著什麼,但通過下午的試駕,親身感受到星瑞在彎道裡面的極限,遠比他之前開過的多數合資車都要高,「哪怕是一些二三十萬的車,也未必有星瑞好開。」
聽到這句話,筆者不禁想起在同天早些時候的發布會環節,一位寶馬車主現身說法,當時他也提到,自己買3系花了三十好幾萬,可開起來感覺除了有面子之外,整車的性能也就那樣,所以後來在試過星瑞之後,毫不猶豫就下叉了,「連3系的購車成本一半都不到,但性能和車內舒適性一點不輸。」
『 寫在最後 』
拆車+試駕,星瑞的重慶區域上市活動效果很直接,因為現場21單新客戶成交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不僅如此,筆者還從4S店銷售顧問那裡了解到更多「內幕」,因為新車剛上市不久,廠家產能還沒完全跟上訂單增加節奏,以致於有個別訂車客戶因為等待時間稍微久了點,跑到4S店鬧,但對於這種「甜蜜的煩惱」,4S店方面除了安撫,也實在想不出別的法子,因為產能是需要時間才能徹底釋放出來的。
另外,雖然廠家和4S店都把星瑞定位在一輛緊湊級轎車的範疇,但這輛車無論動力、塊頭還是實際的車內空間,都已經與一輛標準的B級車無異,加之其在配置和用料上的捨得下本,很多客戶其實都是從其他品牌B級車那邊看了之後轉過來的。
但這,其實恰恰就是星瑞所謂的「超大杯」錯位競爭策略,目前看起來,吉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而星瑞的熱銷,也讓人對吉利CMA架構下的後續新車,更加充滿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線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