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是寶寶身體、神經、心理髮育最快的黃金時期,把握好這個重要階段,能為寶寶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如果父母或主要帶養人能夠了解寶寶在0-3歲的成長發育特點,就可以減少養育過程中的磕絆和阻礙,營造更有利於寶寶成長的環境。
小編為大家推薦一部BBC嬰幼兒紀錄片《寶寶的美妙世界》,幫助寶爸寶媽們解讀「嬰語」,一起探索寶寶們的異想世界。影片共3集,今天小編挑選了其中一些有趣的實驗和結果,與各位寶爸寶媽們分享。觀影連結見文末。
影片簡介
《寶寶的美妙世界》記錄了科學家們對200多位嬰兒和學步階段的幼兒做出的一系列開創性試驗,揭示了寶寶們兩歲前發生的不可思議的變化,共有3集,分別是:
成為你(Becoming YOU )
融入社會(Becoming SOCIAL)
產生獨立性(Becoming INDEPENDENT)
社交溝通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因素
語言是人們表達自我、展示個性的主要方式,寶寶在一歲半左右通常會經歷語言爆發期。專家們邀請了2000個英語家庭,請他們記錄下寶寶使用的早期詞彙。語言研究者米歇爾·彼得博士由此得到了全英國的調查結果:
綠色的線代表說話多的孩子在第二年詞彙增加的情況,橘色代表的是普通說話者,藍色代表的是語言發育較晚的孩子。彼得博士發現18-24個月是詞彙量增長較快的時期,一些說話較多的寶寶幾乎是每天都能增加一個新的詞彙。
同時,研究者們也發現寶寶們最早使用的詞彙往往和社交相關,或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事物。如「你好」「謝謝」等詞彙,也是孩子最先掌握的,因為這可能是他們經常聽到的詞彙。有趣的是,「佩奇」也出現在常見詞彙中,看來全世界的寶寶都一樣愛佩奇。
▲多和寶寶交流,能有效促進語言發展
啟 發
父母面對面的語言輸入就能很好地促進寶寶早期語言發展,能讓寶寶得到學習,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寶寶聽不懂就不與他們交流。
早期關注對寶寶成長的重要性
從出生開始,寶寶們就開始建立關係了,當外界開始與他們交流時,寶寶大腦中負責交流的區域開始迅速發育。許多父母可能並未意識到,關注對這一時期的寶寶來說也尤為重要。
研究人員先讓父母們與孩子儘可能開心地互動,接著要求他們把臉轉過去。當再次看向寶寶時臉上不出現任何表情,並保持兩分鐘內不和寶寶互動。
當父母不再與寶寶互動後,寶寶們的反應各不相同,但有一點非常明顯,寶寶們都非常努力在能力範圍內用盡一切方法試圖贏回父母的關注。如果父母依然沒有反應,寶寶們會開始嘗試引起其他人的關注。兩分鐘後,許多寶寶開始焦慮大哭。
▲忽視寶寶兩分鐘,TA會有什麼反應
啟 發
有時候父母會覺得寶寶經常「無視」自己,其實寶寶非常想得到外界的關注,在與父母交流時,1歲的寶寶也能扮演積極的角色。實驗中失去2分鐘的關注,對寶寶不會造成什麼問題,但長期的忽視,就會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了,父母在使用如「冷處理」等教育方式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尺度。
發脾氣是寶寶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
2歲左右,寶寶的自我意識萌芽,語言表達能力又非常有限,當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經常會通過發脾氣來達到目的。
心理學家艾米麗·瓊斯博士通過無線傳感器來監測寶寶發脾氣時身體會有怎樣的變化。艾米麗發現當寶寶發脾氣時,心率會上升,壓力激素(如皮質醇)會增多,壓力激素上升則會導致寶寶壓力更大,心率再次上升,陷入惡性循環。
這一階段的寶寶還無法自己脫離這種情緒,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安撫寶寶消極情緒的最佳方式有哪些?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個實驗。
▲寶寶發脾氣時,分散TA的注意力最有效
啟 發
分散注意力是處理寶寶「無理取鬧」的好方法,下次寶寶發脾氣時不妨試試看。父母同時也要理解,每個發脾氣的寶寶其實都在學習著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這也是他們成長的必經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