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想要有男子氣,媽媽別做這些事,做得越多孩子越娘

2020-12-22 J媽學堂

孩子的培養可是家長的頭等大事。許多家長看到一些綜藝節目上的小男孩開朗、健康、陽光,看到別人家的男孩這麼有男子氣,一些媽媽心裡也是非常羨慕,很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像電視上的小男孩一樣。可是現在的孩子可不是個個都像電視表現的那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現在不少孩子都有追星的行為,他們受到哪些小鮮肉明星的影響,以化妝、打耳洞等為美,走起路來娘娘腔腔,這可是愁壞了一部分家長。

小明的媽媽最近也遇到了這個問題,他的孩子小明總是吵著鬧著要他媽媽帶著他去打耳洞,這可讓他的媽媽哭笑不得。她問起小明,小明就說這是屬於他自己的男子氣概。網上就有這麼一個問題「什麼讓你覺得男生娘」?通過對於不同網友的回答進行總結髮現,娘除了表面之外,還有性格上的娘

孩子沒有男子氣,除了孩子本身的因素之外,媽媽的行為也是影響孩子的一個重大因素,也許你的一個小動作、對孩子的態度就會成為讓孩子變娘的原因。不少的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對。而且除了表現得娘之外,還有內在性格情況的娘。

這些事容易讓孩子變娘

1、溺愛孩子

溺愛孩子的情況很常見,這種情況在獨生子家庭中比較常見。有些孩子從出生下來就收到了家庭中爸爸媽媽過分的愛,無論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爸爸媽媽首先考慮的就是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想讓孩子獨立解決,總是想著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讓孩子無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以及堅韌性,孩子總是要長大的,堅強和獨立也是遲早要學會的,小時候不對孩子進行培養的話,長大後也許會更艱難。而且從小沉浸於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是沒有責任感的,做事情總想著有別人給他兜底,這不是一個男人的標誌。甚至成為一個啃老族。

2、媽媽太過於強勢

這也是讓孩子變得比較娘的一個原因,生活中不免有一些女強人,將家庭中的事務掌控於股掌之間,上到家庭的財政大權、孩子的教育問題,下到做飯家務,都由媽媽做主,做事情不與孩子交流,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操辦孩子的大小事情,這就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從而破壞孩子獨立性。

雖然大人的決定是考慮更加周全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讓孩子感受到尊重,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具有很大的意義的。

3、被節目影響

不少媽媽喜歡帶著孩子看一些綜藝節目,裡面有打耳洞的、染頭髮的、化濃妝的散發著陰柔之氣的藝人,他們的著裝或者表現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而且小時候孩子的模仿力很強,也許只是看了一眼,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而建立了一種比較娘的行為動作以及審美觀念。這也是導致孩子娘的一個原因。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給孩子把好關,確保孩子接觸到的是健康、主流的正能量信息,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健康的審美,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如何讓孩子更有男子氣呢?

1、多鍛鍊孩子

從一個人的外表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想要讓孩子有男子氣,進行運動鍛鍊是萬萬不能少,多帶著孩子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比如踢足球、打籃球等等運動項目,讓孩子在運動中鍛鍊吃苦能力,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2、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責任感

獨立能力和責任感也是男子氣的一種體現,真正的男孩應該敢於承擔責任,遇到困難迎難而上而不是畏畏縮縮。不要過於幹涉孩子,讓孩子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收拾自己的餐具等等。

3、不要忽視爸爸的作用

在大部分家庭中,帶孩子的任務一般由媽媽來做,但是爸爸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正所謂男人更懂男人,讓孩子多與爸爸進行交流,讓爸爸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建立性別意識,培養孩子男子氣概。

4、培養正常的審美觀念

小孩子對於信息沒有辨別能力,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好孩子信息的過濾網,幫助孩子樹立一個正常的審美觀念,不要被韓流等藝人的陰柔風格影響到孩子,從而避免自己的孩子以陰柔為美,以防孩子審美被扭曲。

中國文化自古傳承男孩要有男兒氣,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聽聽中國古代故事,給孩子灌輸英雄氣概。可以選擇最近很火的國學機。

做父母的要記住:男孩一定要有男孩子的樣

相關焦點

  • 媽媽別再對孩子做這4件事了,尤其是男孩,其中的危害你想像不到!
    有一位沉迷畫畫的畫家,為了藝術的夢想,讓自己女兒當模特,這模特,一當就是十年。父親讓女兒做模特,聽起來很正常。但問題是,他要求自己女兒脫掉衣服,當全裸模特。女兒長大後,有了男朋友,父親依舊讓女兒當全裸模特。男朋友知道後,覺得難以接受,兩人分手了。父親也趁機讓女兒別再談戀愛,以此保證作品的「純潔性」。
  • 這幾種媽媽影響男孩「陽剛之氣」,孩子長大後,性格容易變「娘」
    從受精卵結合到發育初具人形,再到分娩出生、哺乳,孩子成年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母親一起度過的,所以媽媽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媽媽對男孩的影響,由於性別不同媽媽對男孩的影響可能更大,尤其是媽媽的幾種行為很容易影響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性格變娘。
  • 為了避免孩子被欺負,我做了這些事
    我想所有的父母在一開始把孩子推向校園這個小「社會」的時候都會擔心孩子被欺負吧。可是作為一個少數族裔、敏感、害羞的高需求寶寶的媽媽,我的擔憂比起大多數人來說,只多不少。記得孩子在剛開始去幼兒園的時候(適應期,要哭很久,但之後能停止哭泣,玩起來)。有一天我和隊友去接妞回家,遠遠地看見她和另外一個小男孩在幼兒園的沙地裡玩沙。
  • 爸爸陪孩子的時候,媽媽別做這件事!
    經常有媽媽吐槽老公是「豬隊友」,表示老公幫忙帶孩子是越幫越亂,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幹的省心。  其實,對此爸爸們也很無奈。「不是不想幫忙,是真的幫不上忙。每次老婆一看到我笨手笨腳的樣子,就不讓我瞎摻和了。「  同李佳航一樣,很多爸爸剛開始是積極參與的,但是稍有差池,就被「高要求「的媽媽們「剝奪權利」了。  男人大大咧咧,做家務追求「差不多」原則,離媽媽們的要求差十萬八千裡。
  • 看了這個被逃犯劫持的8歲男孩,才知道:這4件事媽媽別管,一定讓爸爸來做!
    如果一個孩子被逃犯劫走,你能想像出他的變化嗎?最近重溫美國經典電影《完美的世界》,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主人公是一個逃犯和一個被他劫持的8歲男孩。男孩來自於單親家庭,家中有媽媽和兩個姐姐。身邊沒有成年男性,男人的世界應該什麼樣,沒有人教他。
  • 家有男孩,父母這樣做,孩子秒變「小棉襖」
    這樣不同於女孩的舉止,容易讓人們誤會是男孩身體裡的睪丸激素激增在作怪,忽視查找男孩表現異常的真正原因。一位幼兒園老師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新來小男孩,入園還沒一周,就被告狀十幾次。他媽媽氣得站在班級門口,訓斥男孩:「我真的一點都不想來幼兒園接你,誰家孩子像你一樣啊!還不快點跟老師和同學道歉!」說完,就準備動手打孩子。
  • 放假3天的「囧事」,家有男孩,你就別想省心
    有一次媽媽問他,「你作業本上那幾個黑色的團團是怎麼回事?」他一直不說,後來我替他回答了。「那是用手指粘口水當橡皮擦用。」結果一看,真的沒有橡皮擦了。 天啦!這樣不是會把鉛筆灰弄到嘴巴裡。而且書寫也不整潔。接下來就聽到媽媽被氣得無可奈何地吼叫了。
  • 【百家】 劉燁:這些事,媽媽做不了,得爸爸親自來
    那天我不說話,瞪著他,他也看著我,在這過程中,我兒子輸了。我絕不允許兒子扔勺子的這種行為,我媳婦說兒子還小,我說這不是小的問題。這樣的事兒母親不會制止,她沒能力做這個,或者說沒有這種分寸感。家裡面,只有父親是立規矩的。
  • 歐弟老婆流產:千萬別讓孕婦做這些事
    網友都說歐弟真有福氣,娶了個漂亮又能幹老婆,陪著他一路打拼,不怕苦不怕累。結婚6年,歐弟的生活也因布丁的到來更豐富了,有支持愛他的妻子,有兩個可可愛愛的女兒,愛情事業雙豐收。剛結婚那段時間,他和老婆都過得非常辛苦,他要努力工作,平時家裡的瑣事都需要布丁一個人操持,那時候布丁又懷了孩子。但家裡沒有人照顧布丁,布丁當時又忙著搬家,從北京搬到臺灣去,什麼事都是布丁在做,東西搬上搬下的,結果在搬家的過程中太過勞累,布丁不小心就流產了。
  • 教育男孩,不想讓孩子變「娘」,這3句話要少說,引以為戒
    其實照現在來說,大多數正常人還是認為充滿陽剛之氣且有男子氣概的男生最棒,那麼其實這些讓人變「娘」的緣故就藏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切教育都是從小開始的,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是哪3句話影響了孩子一生。不想讓孩子變「娘」,這3句話要少說一、男孩不能哭,給我憋回去很多人對於男孩的印象以及標準評判還是老的規矩,覺得男孩子就是應該流血流汗不流淚,其實這種話說白了也只是場面話,男孩男孩,說白了也還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你越是要求得越多,他可能就越是達不到
  • 批評孩子時,這件事千萬別做 | 微言夜讀 · 親子
    原標題:批評孩子時,這件事千萬別做 | 微言夜讀 · 親子核心速讀「都幾點了還不起來,怎麼這麼懶?」「笨死了!我教了幾遍了?還錯。」很多家長批評孩子,總是習慣於通過讓孩子感到羞愧、丟臉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但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注意什麼?來聽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錢志亮老師的建議。
  • 老人說:這四件「積陰德」之事,做得越多越好,福報無量!
    因此,想要讓自己將來收穫福報,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行善積德,這樣我們的德行就會越來越高,福報也會越來越大。所以,南山老人說:這四件「積陰德」之事,做得越多越好,福報無量!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四件「積陰德」之事,究竟是哪四件呢?第一件「積陰德」之事:不殺生。南山老人說:「不殺生」之事,做得越多越好。《大智度論》記載:「諸餘罪中,殺業最重。」
  •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做這些事情,做得越多只會越失敗
    人與人之間雖無貴賤之分,但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卻有雲泥之別。有些人一輩子庸碌無為,有些人卻有大作為,厲害的讓人仰望不止!兩個起點相同的人,也許成就也天差地別!造成這種落差的原因是大家的習慣不同!真正越厲害的人一般都不會做以下這幾種事情,做得越多只會越失敗。1.
  • 男孩為啥更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媽媽別太高興,小心「戀母情結」
    男孩為啥更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媽媽別太高興,小心「戀母情結」前幾天,小芳皺眉問我「感覺兒子太粘我了,男孩子到底幾歲開始可以分床睡呢?」,這個問題相信許多寶媽們都遇到過,畢竟男孩子將來成家後是要獨當一面的,擔心孩子以後長成沒有主見和懦弱的人。
  • 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男孩!
    母親過於寬宥最容易失去原則,讓孩子掌握了免於責任的「竅門」。甚至漸漸產生:「在媽媽面前可以無法無天」、「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心態。有很多媽媽,本意是幫助孩子,件件小事都要操心,但誰說這些操心不是不放心和控制呢——「你照我說的做,我就沒那麼焦慮了。」
  • 如果一個男孩在和你做愛後做了「這些事」
    女孩嚮往那飛蛾撲火的愛情,溫暖又刺激,但如果稍有不慎,就會被愛情的火焰燒毀,甚至葬身火海。據說有戀愛中的女孩智商為零,不喜歡你的男孩總是用甜言蜜語來讓你開心,甚至發誓讓你感動,目的是利用你。在愛情中,女孩是感性的,當一個男孩做了讓她感動的事情時,她會毫不猶豫地表達對他的愛,甚至獻身於他。女孩們,你知道嗎?如果一個男孩在和你做愛後做了這些事,那就證明他只是在玩弄你的感情,而不是真的喜歡你。到處炫耀你們的關係。戀人之間的進步程度屬於隱私,一般來說,沒人想知道,即使他們很好奇,他們也會羞於回答。
  • 「沒本事」的爸爸,總喜歡做這些事,孩子將來可能不會有出息
    小時候阿亮的爸爸就喜歡喝酒,所以會經常打自己和媽媽,後來媽媽實在是受不了爸爸這樣的行為,選擇了離婚,但是媽媽卻並沒有帶著他一起。之後阿亮依然過著被爸爸打罵的日子,爸爸心情好的時候就像是正常家長一樣,還能跟阿亮一起聊天,但他依然喜歡把外面受到的所有氣都放到阿亮身上。
  • 從被出軌到做小三,劉敏濤本色出演單身媽媽,母親到底能多愛孩子
    文/可馨育兒說「媽媽為什麼要做破壞別人家庭的事?」原來劉敏濤在30歲事業上升期的時候遇到前夫,然後從娛樂圈隱退,整整七年的時間在家做家庭主婦。但老公工作繁忙,對家庭付出甚少。在劉敏濤想要老公給她買一支冰激凌但遭到拒絕後,她看清了自己的付出有多麼不值得,看人臉色的日子有多卑微,於是她結束婚姻,重返事業,實現了女性的獨立,也收穫了事業的成功。
  • 東亞的孩子從小「都在趕超別人」,其實著急做這些事也沒有用……
    養孩子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事。想要人生過得愉快的話,如果不「享受」一下養孩子這件事可就虧了。但是現在的各種信息太多了,「這個很危險」「那個很重要」的信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大家肯定都以為,「這些信息我知道得越多,養孩子就能越順利!」可這麼一來,誰也不敢說自己掌握了所有信息,所以就會很不安,會忍不住想:「這樣做可以嗎?」「還有別的方法嗎?」
  • 「爸爸,別逼我…」男孩被父親逼吃手機到口吐鮮血:叛逆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悲?
    特別愛頂嘴,說他一句,能回你十句,還說得頭頭是道:-那你不要在我做作業的時候看電視呀,你看電視,我也會想看啊,你不想讓我看,那你也別看呀……可實際上,這說明孩子邏輯性正在變強,希望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所以才會和我們辯論、抗爭。第三次就是青春期,也讓父母最頭疼,一般在孩子12-15歲之間:孩子回家後時悶悶不樂,吃完飯就把自己關進房間裡去,完全不跟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