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無學歷無官職的斜槓青年

2020-12-26 唐詩宋詞天地
姜夔著色像(清·葉衍蘭繪)

作者:珮安歌

提起宋朝的優秀詞人,我們也許很容易想到蘇東坡、辛棄疾、歐陽修、王安石、晏殊等詞曲大家,這些人不僅在文學史上有極高地位,更是大多擔任過朝廷命官,一生實現了矚目的政治成就。

他們大多在年輕的時候考取進士,進入仕途,雖人生不乏跌跌撞撞,甚至屢遭貶謫,但至少都有過實現理想的願望和機遇。

在這樣群英薈萃的詞曲時代,姜夔這個名字被掩蓋了光芒。後人雖知道那首流傳千古的《揚州慢》,很多人卻對作者知之甚少。

而若是細細探究,則發現他是為數不多的未中進士、未入仕的宋朝詞人,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從來沒有過一官半職,也未考取過正經學歷。

不僅如此,他一生漂泊流浪,遊走江湖,連普通人的安穩生活水平都沒有達到。

然而,清貧的生活卻沒有讓姜夔的才華遜於他人,他對音律、詞曲、散文、書法、音樂,皆是精通,曾有人評價他為繼蘇東坡後又一全才。

他自己作詞作曲,將作品賣給酒樓,以此勉強維持生計,他所著的詞曲在大街小巷傳唱,文字和旋律一如他本人,穿梭在車馬人流的繁花似錦中。

迷失的方向,流浪的人

姜夔其實出身於名門望族,祖上也是擔任朝廷命官,只是傳承到他這一代,家中已經大不如前,尤其在他少年時經歷父親去世後,更是過上了食不果腹的日子。

十八九歲時決定外出討生活,一路顛簸流離,流浪於世間的山川河流。

對於那時的寒門學子,進入仕途的方式大多是科考,姜夔也不例外。然而,上天似乎並不想讓這位貧窮的少年生活地簡單一些,姜夔四次參加科考,四次名落孫山,不僅入仕的願望遙遙無期,更是在家鄉父老面前顏面盡失。

於是,他再一次踏上了遠行流浪的道路,這一次,更加迷茫,不知去往何方。

其實,此時的姜夔,又何嘗不是帶著巨大的勇氣,命運似乎為他關上了所有可行的門,但他卻並沒有放棄生命與希望,也許算不得大徹大悟,也談不上涅槃重生,對他而言,努力活著,都並不容易。

如羅曼羅蘭所說,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有勇氣繼續活下去,沒有比這更本質的英雄主義了。

再次啟程後,姜夔主要在江南一帶流浪,將自己所寫的詞曲賣給酒樓舞樓,以此勉強維持生計。

他的作品婉轉動人,意境優美,配上柔和的旋律,自是在大街小巷傳唱。姜夔的生平代表作《揚州慢》也是這個時期所著: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揚州慢》

作此詞曲時,姜夔正面對著蕭條悽慘的冬日揚州,不禁感慨起揚州今非昔比的變化。他以曾經揚州的一片繁盛,對比如今的滿目蕭然。他指出,造成如今景象的原因皆是戰爭,那些腥風血雨的殘忍殺戮,不僅奪走了這座美城的風光,更是成為了揚州人不願提起的心痛。

杜牧曾在揚州任職期間寫下了很多關於揚州的經典著作,豆蔻清純,青樓美豔,姜夔覺得,杜牧見到如今這樣的景象,怕是也要心痛不忍。

好一個「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江橋流水一如往日,然而周邊的寂靜宣示著此處早已沒有生機,鮮花每年還在盛開,卻不知誰人還有心情前去欣賞,卻不知誰還能在盛世之下看得懂這些風景。

這首《揚州慢》迅速走紅,姜夔也成了小有名氣的詞人,此番走紅也讓他的更多作品被一些同行熟知,姜夔也因此得以結識如範成大這等文壇大家,範成大還數次邀請姜夔作詞,讓府裡歌妓彈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姜夔《暗香》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姜夔《疏影》

這兩首《暗香》、《疏影》便是姜夔在範成大家中所作,後人對這兩首詞表達的具體旨意說法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姜夔以真實細膩的寫物技巧,在優美的音調下,悄無聲息地潛入每位聽眾的思緒與情感。

皎潔的月色下,清冷的梅花園中,笛聲與佳人,風景與美貌,都是姜夔眼中最難得的畫面,他自認是漸漸衰老,江郎才盡,然而這樣的景色,還是讓他看到了美麗背後的意境與情緒。這段記憶也在日後不停叨擾著姜夔內心深處的思念,他將梅花化為寄託,他又一次看到那樣茫茫的大雪,那樣的梅花,卻不見曾經共同賞梅的人。

沒有了記憶中的人,梅花,仿佛也不再有絢爛,只得在風中片片飄零,無所依靠。

姜夔在詞中提到了壽陽公主的典故,相傳壽陽公主休息時,幾片梅花隨風飄落進房間,其中一片梅花落在公主的額頭上,經汗水浸漬後竟留下梅花印記,顯得壽陽公主更加嫵媚動人,這也是古時「梅花妝」的由來。

不知在姜夔看來,是不是認為那片梅花似有靈氣,這才留下了美麗的印記。

姜夔還引用了王昭君出塞匈奴的典故,他問道不知昭君是否不習慣異鄉的環境,思念故土,也許姜夔在表達希望自己思念的人也可以返回故地,二人可以再度重逢。也許在他看來,王昭君似乎也如梅花,雖然寒風無情將其吹落別處,卻也期待可以再次乘風回到魂牽夢繞的曾經。

姜夔的筆下,梅花似乎有各種情感,有思念,有期盼,有歸根,也有哀怨。然而在我看來,這些,何嘗又不是姜夔自己,他的人生,便是在那麼多身不由己的經歷中,不斷掙扎著努力生活。

《姜白石詩意》吉林·高向陽

殘酷的現實,柔軟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姜夔雖然屢次面對生活的冰冷,但這並不妨礙他有一顆火熱且柔軟的內心,苦難的生活造就了他很高的共情能力,他同情著世間有不幸遭遇的人們。

他會在遇到苦命身世的女子寫下「紅乍笑,綠長嚬。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在聽聞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下,女子被迫嫁與不相愛之人鬱郁終生的故事時寫下「扁舟載了,匆匆歸去,今夜泊前溪。楊柳津頭,梨花牆外,心事兩人知」。

在很多後人學者眼中,姜夔也是個寫情詩的高手,如他寫下的對傾心之人分離時的不舍:

輦路珠簾兩行垂。千枝銀燭舞僛僛。東風歷歷紅樓下,誰識三生杜牧之。歡正好,夜何其。明朝春過小桃枝。鼓聲漸遠遊人散,惆悵歸來有月知。——姜夔《鷓鴣天·輦路珠簾兩行垂》

元宵節下的繁華熱鬧與自己的思念寂寞形成了對比,姜夔在詞中表達希望自己明天到來時一切都可重新開始,繼續生活,卻不想月色下的愁緒,是那樣清冷,也是那樣地不可躲避,防不勝防。

更有歷史相傳,姜夔年輕流浪時曾偶遇心儀女子,因自己生活不夠安定而下決心返鄉科舉,希望來日可以帶著榮光與希望再來與女子重逢。然而,二人的這次離別,就是一生再未相見。多年後,已入中年的姜夔依舊忘不掉這段情感,曾寫詞以懷念:

著酒行行滿袂風。草枯霜鶻落晴空。銷魂都在夕陽中。恨入四弦人慾老,夢尋千驛意難通。當時何似莫匆匆。——姜夔《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

姜夔似乎對當年的匆匆一別略有後悔,他想像著對方一定也是非常思念自己,也許在歲月中衰老了容顏,也許在愁緒中不再年輕貌美,但事實早已註定,舊人早不知去向,有緣無份的故事必將成為二人這段生活的主要內容。

於是,此生勿相見,山水不相逢。

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局部

懷才不遇的人,高風峻節的魂

姜夔後來娶了範成大的歌女,二人郎情妾意,夫唱婦隨,這也成了姜夔的生命中,為數不多的燦爛時光,讓這個流浪的人,首次有了家的感受。

如現在所說,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雖然成親後的姜夔夫妻感情甜蜜,然而卻還是要回到冰冷的現實,現實就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姜夔無穩定收入來源,二人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姜夔於是憑藉著在文壇結識的朋友,希望被推薦入仕,杭州富貴公子張鑑欣賞姜夔的才華,曾提出幫姜夔買個官做,這對姜夔來說,其實是個改變命運的大好機會。

然而,姜夔雖然貧窮,卻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清高與風骨,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入仕方式,寧肯粗茶淡飯,潦倒一生。

姜夔就是這樣,帶著各領域皆有造詣的才華,終此一生,一生都在流浪和漂泊,多少百姓夜晚聽著歌樓中傳來的優美歌聲,卻鮮有人知道,詞曲的作者,此刻還在為明日的飽飯發愁。

用現在的話來說,多才多藝的姜夔是個不折不扣的斜槓青年,也許如果他運氣好一點,如果命運眷顧他一點,他也該是個響徹文壇的才子。

蘇軾筆下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汪曾祺曾說過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大概,都是姜夔一生求而不得的日子吧。

-作者-

珮安歌,一個熱愛文字和火鍋的正經少女。

相關焦點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新流行的擇偶標準
    總的來說說就是:無fuck可說。關於這個,叔給你的意見就是:找一個能一起打發時間的斜槓青年。 這年頭,不找個 斜槓青年做對象,其實都不太好意思在飯局上炫耀的。什麼是斜槓青年?正經舉個例子。高曉松,他就是標準的斜槓青年:清華高材生 / 民謠歌手 / 導演 / 脫口秀主持人……。他們不滿足於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
  • 那些關於「斜槓青年」的粉紅泡泡,該戳破了
    實際上,在「斜槓」的提出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那裡,這只是作為一種職業形態,並沒有"青年"這個後綴。有意思的是,這個概念在中國的傳播與青年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在社交媒體上風靡起來,「斜槓」成為一種在年輕群體中的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
  • 臺灣青年「忙盲茫」與「斜杠人生」
    但是在臺灣,人們普遍將斜槓理解成兼職,以求通過「斜槓」加薪,當然生活越來越忙碌。 這已經脫離了瑪西·阿爾伯提出的斜槓生活的「選擇」與「自由」概念的原意。試想:有一份主要收入的臺灣青年還要靠斜槓的方式兼職,就說明他的主要收入不高,要通過壓縮休息時間,外出兼職來補貼家用。這與原本斜槓青年擁抱多元人生的「選擇」與「自由」相去甚遠。
  • 姜夔被冠以「詩詞無敗筆」,他詩詞中的「黍離之悲」意象是?
    作者:姜清水姜夔被冠以「詩詞無敗筆」,詩名「吐作春風百種花,吹散瀕湖數峰雪」,詞名「雅詞崑崙」「健筆寫柔情」。學者們整體認定,姜夔血脈風格為「清剛、婉麗」。其追隨者泱泱之眾,自其入世之後從未斷檔,南宋至清末六百餘年都是「姜夔的時期」。
  • 我所理解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這個詞,最近兩年特別火。誰誰誰不僅是自媒體達人還是某諮詢公司的合伙人,誰誰誰一邊在高校教書育人一邊還在網上教人怎麼做PPT,甚至還有些人勇敢地裸辭,然後做了很多事情之後就擁有了一個人人稱羨的斜杠人生。似乎一個人只要身兼數職,就可以變成別人口裡的 「斜槓青年」,走上令人仰慕的人生巔峰。而在網絡上爆紅的「斜槓青年」,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 大宋斜槓男神蘇東坡PK當代網紅青年,斜槓青年英語怎麼說?
    想知道斜槓青年的英文怎麼講,要先知道斜槓怎麼講,斜槓「/」的英文是Slash,斜槓青年就是slasher。(注意,slasher本指血腥恐怖片,或拿著刀亂砍濫伐的人。近年來開始用來指代那些身兼多職的人。)
  • 在軍營裡,也有一群「斜槓」青年正在長成
    或許你早已聽過或許這是你get到的一個新詞「斜槓」青年它來源於英文Slash大意指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以及多元的生活也可以引申為多才多藝的青年他們在努力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以擁抱更好的自己古往今來其實「斜槓」人士我們並不陌生比如北宋大文豪蘇軾有著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等很多「頭銜」還主持修建了杭州西湖的蘇堤這樣超級「斜槓」可以說是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如今,在軍營裡也有一群「斜槓」青年正在長成
  • GORE-TEX 「TESTED FOR LIFE」,李晨Nic:斜槓青年,人生不設限
    他們不滿足於單一行業和身份的束縛,做起了「斜槓青年」。如」不懂潮牌的主持人不是好老闆「——李晨Nic,他的身份就需要若干個斜槓來介紹:主持人 / 設計師 / 潮流品牌主理人 / 產品創意師 / 研發師……當代資深」斜槓青年「的頭銜非他莫屬,「斜槓青年」不是在跟現在的自己抬槓,而是跟未來的自己「Say Hi」。在各領域都能成為精英,將人生混搭得又酷又爽,這樣的潮流icon誰能不愛?
  • 錯過了靳東的「斜槓青年」,就過好「斜槓餘生」吧
    程皓不服氣地頂嘴:「斜槓」你懂嗎?我這是「斜槓青年」。在此之前,對「斜槓」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兼職一層。直到翻開《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才了解這一新潮詞彙的產生及發展。這一條斜槓前後,並不是簡單的「同時」擁有的並列關係,還蘊涵著順應時代需求追求改變的勇氣。打開搜尋引擎,才知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來世間從不缺乏「斜槓」精英。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這一期的話題是「自由職業對話斜槓青年」。 嘉賓是採訪接觸了近200名斜槓青年的社科院研究員牛天,我們進行了一場時長2個多小時的深入交流,聊了我們這些年採訪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的觀察和感受。 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平臺經濟與青年職業。 2017年至今,調查研究約100餘斜槓青年、自由職業者。 論文《嵌入、表達、認同: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研究》《在消解中反思:斜槓青年的自反性研究》《戴著鐐銬跳舞:斜槓青年職業身份認同雙重內捲化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中國青年研究》《當代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
  • 當老闆、做設計還開巡演,高學歷的鹿先森樂隊原來是「斜槓青年」
    鹿先森樂隊可以說是音樂圈裡最知名的一組「斜槓青年」,五名高學歷成員一邊當著創業公司老闆、建築設計師、景觀設計師,一邊搞創作、發專輯、開巡演。14日,他們將登臺北京國際流行音樂周,攜新專輯在北展劇場上演「敬這偉大的良宵」音樂會。近日,鹿先森樂隊接受了記者專訪,聊聊新專輯《在心碎處》。
  • 「斜槓青年」成熱潮,雲集等社交電商平臺積極促進靈活就業
    由於,他們在自我介紹時會用斜槓來區分自己的多重職業和身份,也被稱為「斜槓青年」。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的推進,不少人通過雲集等社交電商平臺成為了「斜槓青年」,開啟了自己新的人生旅程。雲集、拼多多等社交電商平臺打破了傳統求職中的諸如年齡、性別、學歷等各種壁壘,靈活多變的工作形式更是讓不少人擁有了第二職業,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就能賺到錢。無論是「斜槓青年」還是靈活就業,雲集、拼多多等社交電商平臺都給為想要賺錢的一部分人提供了一個渠道和平臺,讓他們有機會、也有能力通過電商來實現就業增收。
  • 這些斜槓青年的人生也太精彩了吧!
    其實,擁有多個職業身份在當下已經不稀奇,「斜槓青年」就是這一人群的代名詞。近幾年,「斜槓青年」一詞越來越火,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斜槓」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舉個例子,許君豪的介紹就是「偶像歌手/牙醫」,斜槓用來分割不同職業。所以「斜槓青年」這個稱呼再合適不過。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8):姜夔
    姜夔[kuí]人物簡介:姜夔,南宋詞人,少年孤苦貧困,此後苦讀卻屢試不第,終生未入仕途,一生四處轉徙。他青年時代北遊淮楚,南歷瀟湘,與楊萬裡、範成大、辛棄疾等人交好,以清客身份與張鐓等名人屢有往來,是個浪跡江湖、寄食諸侯的「遊士」。(P.s.清客,是指舊時在官僚地主家裡幫閒湊趣的文人,或教授吹彈歌唱的藝人)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 斜槓青年是一種成功的象徵
    但是要從Slash的眾多意思眾挑出「斜槓」這一含義恐怕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實際上,當Slash一詞作為名詞來形容人是所指代的含義是比較特殊的。具體翻譯過來可以稱作為「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指一群不滿足於終身從事「專一職業」生活方式的人群。這群人往往都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在他們的名片或者簡歷上關於他們的職業信息總是會使用到slash斜槓分隔開。
  • 文藝青年、斜槓青年、佛系青年……你最適合哪個稱呼?
    恰逢青年節,本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些和青年有關的英文表達。 再不濟,你也可以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用be fond of literature and art(喜歡文藝)來表達文藝青年。 不過,不知何時起颳起一陣文藝颶風,很大程度上改寫了文藝青年的認知,甚至讓它沾上了貶義和嘲諷的意味。
  • 新經濟下「斜槓青年」正當紅:一手生活一手熱愛
    明明成了時下熱門的「斜槓青年」。斜槓青年這個名詞的來源,是英語介紹職業時候用的「/」,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通俗來講,就是擁有副業的年輕人。三年前,從國內最好的模特專業畢業後,明明便開始了在全國各地到處跑的職業模特生涯。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什麼是斜槓青年?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 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