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難看到,殲-20戰鬥機頭部下方有突起的玻璃多面體,機頭兩側、機腹和座艙前側有顏色同整機塗裝不一樣的多邊形傳感器窗口,這些元件都屬於大名鼎鼎的EOTS/EODAS綜合光電系統。其中,EOTS為光電跟蹤瞄準系統,EODAS為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兩者已在美國F-35隱身戰鬥機上得到應用,且安裝位置同殲-20基本相同。
特別是EODAS,能為飛行員提供機身周圍360度無死角的全景視野,飛行員也能觀察到飛機底部視野。
因年代久遠,以及機體設計限制,F-22隱身戰鬥機更新比較困難,也無法加裝EOTS/EODAS,它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明顯遜色於殲-20戰鬥機。有人會說F-22也有6個光學窗口,但那是AAR-56飛彈發射告警系統。F-22航電架構和計算機根本不能支持EODAS這種海量級數據運算。
我國於1996年起研究F-22的「寶石柱」 綜合航空電子系統。進入21世紀後,全球電子技術發展取得大突破,我國則於2002年開始研究F-35的「寶石臺」 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國產新一代航空電子系統,其ICP(核心處理器)首次在2008年舉辦的珠海航展上展出,已應用在了殲-10B上。殲-20目前用的是完整版新一代航空電子系統。
以「寶石柱」和「寶石臺」為基礎,且在5G通信和量子領域有重大突破的國家,在航空電子系統的研發上自然差不了。楊偉總師曾表示,殲-20採用的是開放式航電架構,方便未來航電系統升級,耗費也更低廉。
此外,殲-20的通信、電子戰天線密布機身且安排得當,和機體完全融合不影響隱身。殲-20的分布孔徑、綜合射頻管理和系統集成等也遠超F-22。
綜上所述,殲-20航電系統較F-22更先進一些。未來,中國的隱身轟炸機乃至第六代戰鬥機,依然要強調態勢感知能力和綜合航電水平,同時還可同其他武器裝備共享情報,聯網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