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則誠拒婚沈小姐
高則誠住在鄞縣櫟社的沈氏樓,專心專意寫《琵琶記》。沈氏樓的主人沈明臣,是個很有才學的人,他對高則誠寫的《琵琶記》十分讚賞。
沈明臣有個精通詩文的妹妹,沈小姐得她哥哥幫助,結識了一批讀書人。在這許多讀書人中,她對高則誠最欣賞。她敬佩高則誠做官清正,同情高則誠的艱難處境,稱讚高則誠寫出的好戲《琵琶記》。
日子久了,沈小姐對高則誠的情意也深了。一日,沈小姐聽說高則誠要回溫州去,她擔心今後不能再見到他,一連幾夜都睡不著。
後來,她想出一個法子,叫丫頭去向高則誠借來一本《琵琶記》稿本。還書時,她寫了一張紙條夾在裡面,叫丫頭送給高則誠。
一日黃昏,颳大風,下大雨。高則誠正坐在書房裡,沈小姐的丫頭小香來了。見了高則誠就從懷中摸出《琵琶記》書稿,遞給他說:「我家小姐看了相公寫的《琵琶記》以後,有件事不明白,寫了張紙條夾在書裡,請先生指教。」還沒等高則誠回話,小香回頭就走了。
小香走後,高則誠抽出紙條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雨無門戶能留客;
高則誠仔細推敲這個條子的意思,心中明白了七八分。原來這紙條上的「雨」字,是「餘」(舊時指「我」)的同音詞,「無門戶」是沈小姐表露自已還沒有匹配,「留客」是希望高則誠留在沈家作個贅婿。
高則誠看了沈小姐這條聯語,心頭怎麼也平靜不下來。他想,儘管她年輕美貌,對自己又一片痴心,但我家有糟糠之妻,怎麼能做喜新厭舊、不情不義之人!
第二日,他就寫了一條下聯,也夾在書中,差書童送給沈小姐。下聯說:
虹有橋梁不渡人。
高則誠用「不渡人」這個雙關語,婉轉地把心意告訴給了沈小姐。
司馬勃出聯難先生
司馬勃雖是放牛娃,但聰明機智,勤奮好學。東家王軒良是個較開明的財主,自己花錢請了兩位私塾先生,教他兄弟叔伯的子弟。一位範先生教啟蒙的娃娃——蒙館;一位周先生教少年或青年一—經館。經館,讀《詩經》《易經》之類的書,不但有講解,還有吟詩作對課。
財主家一幢樓房的樓下關牛,樓上設經館。司馬勃常悄悄地躲在窗下偷聽周先生講課。為了爭得聽課時間,天露魚肚白他就起來放牛。一邊牧牛一邊割草。好爭取早點回來,能多聽點課業。只是這周先生有點小心眼,常常呵斥他「白聽,無異於小偷」,後來又狀告到東家那裡,王財主卻一笑了之。
一天,司馬勃一早去牧牛,發現周先生正在走廊上聚精會神地看書,便很有禮貌地招呼:「先生,您早哇!」
周先生從欄杆上傾出腦袋,瞧見是放牛娃,便沒好氣地說:「你放你的牛,我讀我的書,各不相關,你何必多嘴多舌!」周先生雖滿肚墨水,卻自恃其才,傲視旁人,特別瞧不起農夫。財主家的男女傭人都討厭他。
司馬勃很不服氣道:「先生差矣!不耕種您教不成書,也讀不成書……」
「住嘴!讀書人就是金貴!你懂不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字值千金』?我不會耕種照樣有飯吃!講讀書你不會,講耕種我不會!當然各不相關!」
司馬勃笑道:「您說讀書我不會,我試出一上聯,請先生對一對……」
「出的恐怕狗屁不通,有屁就放。」
司馬勃見景生情,題一上聯:
樓上先生樓下牛,耕讀相連;
先生一時語塞,思忖良久也對不上。
司馬勃笑道:「對不上不要緊,時間長著吶!」說完就牽牛走了。
周先生苦苦思索,絞盡腦汁也無法對上。給學子講課,也是魂不守舍。整個晚上輾轉反側,臨天亮時才睡著。第二天,學生來上學了,仍未醒來,學子們也樂得自在。
司馬勃估摸是他出的上聯難住了先生,就抽空去了一農夫家。這農夫的兒子是周先生得意門生之一,與司馬勃很要好。司馬勃把他出聯難先生一事告訴農夫,並要農夫去試探、提醒。農夫裝著去探望先生。開始,先生羞於啟齒。農夫再三詢問下,他才直言相告。農夫聽了笑道:「先生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呀!這對聯並不難對!先生不是常常教導學子:勤奮讀書,將來當官做府,坐八臺大轎……」
周先生被農夫提醒,果然茅塞頓開,從床上一躍而起,拱手相謝。立即吩咐一門生去叫來司馬勃待到司馬勃來了之後,周先生立即對他說:「你聽好了,我的下聯是『轎內知府轎外夫,貴賤同行!』」
聽到周先生對的下聯,司馬勃毫無得意之色,反而立即向周先生下拜,行隆重的拜師大禮,口稱:「先生受小子一禮,多蒙器重、指教!」
從此,周先生再也不敢小瞧司馬勃,還允許他進課堂聽課。
王木匠巧對徐文長
有一次,李秀才在擦洗門窗時,發現緊靠天池旁的朝南窗戶木框有幾處已經黴爛。第二天,李秀才特地請了一個姓張的木匠師傅來家裡修理門窗。
這天中午,張木匠做完活,就在李家吃中飯。入座後,張木匠感到十分驚奇:李秀才那麼客氣請我吃飯,怎麼桌上竟連一碗葷菜都沒有,只有三大盤青萊。
正當張木匠在暗暗思忖時,李秀才已將美酒倒入了他的碗內,笑呵呵地道:「今日請你吃頓便飯,沒有什麼好萊招待,請張師傅別見怪。聽人說張師傅平日喜歡吟詩作對,今日就邊喝酒邊對對子,你看如何?」
張木匠右手抓了一下頭皮道:「在你面前我豈不是班門弄斧嘛,不過添添酒興也好,煩請先生多加指教。」
李秀才笑著道:「豈敢,豈敢,我先出上聯了,請你聽著:草頭在上,茄芥萊;三點水打邊,清淡酒。我今日請你喝酒,沒有葷萊,情誼為重。」
張木匠笑著道:「一划在先,大丈夫;女字打邊,姐妹姑。姐妹姑嫁大丈夫,天造地設,門當戶對。」
李秀才又道:「門頭在上,官宦家;絞絲打邊,綾緞綢。官宦之家,吃的油穿的綢,吃喝玩樂不用愁。」
張木匠道:「我只懂本行,你聽我說:一撇在先,先生牛;木旁打邊,松板樓。我造好松板樓,可關先生這隻牛。」
李秀才內心暗暗地佩服這位木匠師傅機敏,高興地招呼道:「咱們喝酒,喝酒。」
李秀才見對對子難不倒他,緊接著便說了四句順口溜:「得過一日且一日,一日安然一日仙;人心不足蛇吞象,時勢到頭螂捕蟬。」便要王木匠來解釋這四句話的含意。
張木匠略微思索了一下解釋道:「得過一日且一日,這是嘆聲;一日安然一日仙,這時是贊聲;人心不足蛇吞象,這時是貪心;時勢到頭螂捕蟬,這是好勝心。」
李秀才聽了十分高興地連連稱道:「你真行!你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