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服管教,父母可用「非暴力溝通」,讓孩子更聽話

2020-12-19 迎迎炫育兒

文字/迎迎

編輯/迎迎

孩子進入2歲之後,他們就會開始進入叛逆期。這時候孩子們的自我意識就會越來越強,也不太想要受到父母的約束,從而會讓父母感覺孩子非常的叛逆。

其實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他們都會經歷這樣的事情,因此父母可以採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

父母的"非暴力溝通"主要有三個做法:

經常性與孩子進行溝通每個孩子都會產生負面的情緒,而在這個時候,父母不可以採用大喊大叫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無限量放大,從而變得更加不聽話。所以作為父母首先應該跟孩子進行溝通,並且在溝通的時候保持絕對的耐心。

其實父母想要孩子能夠跟自己更好的溝通,那麼就應該經常性跟孩子進行了解,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那父母才能對症下藥。

不輕易下定論孩子突然間變得不聽話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這時候父母不應該只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應該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入手。

父母首先應該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會突然變得不聽話,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父母太早對孩子的事情下結論,那麼很有可能會存在冤枉孩子的情況,導致孩子覺得父母不明事理,也就不願意聽從父母的管教了。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點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聽從自己的話,那麼就應該要用道理來說服孩子。

在孩子犯錯之後,父母應該要指出孩子的錯誤點,從而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並且在整個過程中父母都應該用相對平和的心態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能夠接受這個事實。

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卻是最為見效的。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非暴力溝通"能夠給孩子帶來三個好處:

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比起暴力溝通來說,非暴溝通採用的是較為平和的解決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獲得安全感的最主要途徑是來源於父母,所以父母如果能做到非暴力溝通,用事實跟孩子講道理,那麼孩子就會漸漸明白父母的用心,自然而然也會將家當作避風港看待,孩子也會感覺到特別的有安全感。

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父母與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其實也是在尊重孩子選擇。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最大底氣來源於父母,他們最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所以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能夠用相對平和的語氣來跟孩子說話,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感覺到很開心。

漸漸地孩子就會開始感覺到有底氣,有自信,敢於在別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觀點。因此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他們遇到任何的問題也就不會選擇退縮了。

讓孩子的想像力變得更加豐富非暴力溝通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孩子在小時候是有很多想像力的,他們的內心藏著另一個世界,所以在他們的世界裡,孩子更願意讓自己多一些嘗試,多一些不同的事情。

所以當孩子犯錯後,父母採用非暴力溝通方式跟孩子好好溝通,那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孩子的內心也被很好地保護起來,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孩子的叛逆不光是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也有父母的成分所在。正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讓父母在孩子這失去了信任,所以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進行非暴力溝通,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不服管教的孩子怎麼辦?用對「正面管教」3步驟,理解是關鍵
    相信家長們都會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該怎麼辦?有的家長會認為只要打孩子幾頓就好了,只要下手足夠狠,孩子自然會聽話。有的家長卻認為動手打孩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樣孩子雖然可能表現得比較聽話,但是會越來越叛逆,還會慢慢疏遠家長。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這套爆火的書,讓孩子學會非暴力溝通!
    這套繪本為全球銷量過百萬暢銷書《非暴力溝通》的兒童繪本,義大利原版引進,可以幫助孩子熟悉「長頸鹿語言」,從小訓練他們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點,使高情商社交成為他們的習慣。正面管教核心理念是「和善而堅定」。正面管教有許多工具,但所有工具都不是用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的,而是通過為孩子創造一個持續鼓勵的環境來支持他們成長。
  • 孩子不服管教,越罵越不聽話,和這點直接相關,學學「低聲教育」
    很多人會發現,文化水平越低的父母說話的聲音越大,教育水平高的家長與子女交流時就越冷靜,即使孩子犯了大錯,這些家長處理起來也會有條不紊,不會慌張。家長們知道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但遇到孩子的問題時總是顯得焦慮不安,而有些孩子父母越批評越不聽話。
  • 孩子叛逆怎麼辦?4個「錦囊」送給家長
    一項調查顯示,中學生中經常存在叛逆心理的佔32.6%,偶爾存在叛逆心理的達89.4%。由此可見,叛逆是普遍存在的,是多數孩子成長的規律性反應,儘管讓父母們煩惱甚至憤怒,卻自有其合理性。 因此,父母不用太焦慮,更不宜與叛逆的孩子針尖對麥芒。只要認真分析原因,採取正確的方式,就可以從容應對。
  • 孩子不聽話很頭疼?如果你有孫莉這種態度,他將來很難叛逆
    孩子就是這樣,越管越叛逆,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越好奇,被壓抑久了,叛逆起來會讓家長完全承受不住。為啥孩子越管越叛逆?曾有一位教師在網上分享過孩子的成長軌跡。在6歲前,孩子和家長是上下級關係,父母要多管教;6—18歲,孩子在逐步向父母平級靠近,孩子有更多自主意識,希望得到認可和尊重,更渴望被父母平等的對待;等孩子到了18歲時就徹底的長大成人了,開始闖蕩自己的人生,慢慢地父母反而更依賴起孩子。6—18歲的孩子,自主意識逐步變強,不喜歡被約束管教。
  • 幫丨孩子叛逆期怎樣管教才合適?
    大人在遇到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正確處理孩子的叛逆行為呢?不少父母採取打和罵等暴力方式,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那究竟該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叛逆期的知識吧!一項數據調查顯示,中學生中經常存在叛逆心理的佔32.6%,偶爾存在叛逆心理的達89.4%。由此可見,叛逆是普遍存在的,是多數孩子成長的規律性反應,儘管讓父母們煩惱甚至憤怒,卻自有其合理性。因此,父母不用太焦慮,更不宜與叛逆的孩子針尖對麥芒。只要認真分析原因,採取正確的方式,就可以從容應對。
  • 直升機虎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得不叛逆
    這種無效的溝通,往往會致使親子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是破裂。2家長越暴力管制孩子越叛逆節目剛開始的時候,觀察團的老師就曾對董媽媽表示,父母在場與不在場,她家孩子呈現出來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父母不在場的時候,孩子看上去既溫和又懂事,父母一出場,孩子瞬間長滿刺,變得極其暴躁。
  • 孩子叛逆現象普遍存在嗎?4個「錦囊」教你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 孩子不聽管教逼瘋父母,情緒失控怎麼辦?從心法到方法為你解憂。
    是的,很多父母無意識地都使用過威脅的方式逼迫孩子就範。我也曾經用這種錯誤的方式懲罰過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那麼我就——」成了我們的口頭禪。我們竭盡所能,試圖控制我們的孩子。 大多數家長都會習慣於對孩子發布各種禁令。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沙法麗.薩巴瑞博士在《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一書中稱之為「囚徒---監獄長」的養育模式。
  • 父母正確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做一名老師敢管教的學生,才會有以後
    如果自己每次給孩子談心不耐煩,孩子是能感覺到的。只談論學習不談論學校的其它事情,孩子到二年級就不願意跟你溝通學校的任何事情了,除了學習,爭吵就相互討厭,孩子不願意給自己溝通的家長看看是不是這樣,一步一步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的。跟孩子溝通一定要用心聆聽,再忙也要每天抽出5到15分鐘的時間給孩子聊天。
  • 到底怎樣說話孩子才願意聽?家長應該學會「非暴力溝通」的方式
    三、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方式"非暴力溝通" 方式來源於聖雄甘地的哲學思想"非暴力不合作",包括觀察、感受、需要與請求四個方面的要求。請求是指家長告訴孩子希望他們怎麼做,向孩子提出請求,希望他們能夠滿足自己的愛與期待。所以,家長與孩子可以試試,按照觀察、感受、需要與請求四個步驟進行溝通,讓孩子更能認同自己的觀點,聽自己講話。
  • 青春期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源於父母的無知,父母還不警醒嗎?
    說到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頭疼,原本聽話、乖巧的孩子,怎麼到了十幾歲時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不但拒絕和父母溝通,還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小到跟父母頂嘴、吵架,大道早戀、逃學甚至犯罪,父母的說教和打罵都完全沒有用。
  • 叛逆期的孩子難管教,比起喊破喉嚨式的管教,魚缸法則更有效
    前言:有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你叫孩子吃飯時,他剛好在打遊戲,即便你喊破喉嚨,他就當沒聽見,一直在挑戰你的底線。當家裡孩子越來越難管時,家長也很無奈,因為打罵孩子又不捨得,不打罵又不聽管教。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真的是越管教,越叛逆。
  • 劉麗紅老師:非暴力溝通練習坊1月13號再次與大家見面!
    從「馬加爵」到「崑山龍哥」 從家庭暴力到孩子自閉還有多少暴力溝通帶來的傷害?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超限效應:你觸碰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
    閨蜜打電話和我哭訴,她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管教自己8歲的兒子,她說每次發現兒子犯錯,她只是簡單的囉嗦了兩句,孩子就開始反抗,甚至有時候多和孩子說兩句話他就嫌囉嗦。閨蜜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兒子竟然開始學著頂撞自己,而閨蜜也發現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甚至逆反心理越來越嚴重。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像我閨蜜一樣,他們發現越是說教越讓孩子有反感,而有一位心理學家也曾對小學的孩子做過一個實驗,但問及孩子最不喜歡家長的行為時,有80%的孩子寫道討厭父母的嘮叨。
  • 《海蒂和爺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接受孩子的全部就行了!
    但管教的方法有說教,打罵,強逼等等,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樣養育出來的孩子都有各種毛病,而且親子關係非常不好。作為一位母親,我無時無刻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管教孩子,父母應該如何做?>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父母總喜歡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
  • 父母的管教不當,會改變孩子的命運
    為人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感受的和我們做父母的是一樣嗎?決定孩子意識和思維質量的高低,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外界因素,而是對孩子的理解和管教孩子細節的培養及方法。如何讓孩子感受愉快的成長,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一起來聊聊關於教育孩子的幾點誤區?
  • 「爸爸,別逼我…」男孩被父親逼吃手機到口吐鮮血:叛逆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悲?
    很多父母以為,面對孩子的叛逆時,只要狠狠教訓一頓就行。可結果呢?往往是越打罵孩子,他們越不服管教,只會變本加厲地不聽話。主要是因為,父母直接去硬碰硬,只會讓孩子表面上被迫聽話了,可實際上內心儘是不滿、委屈,繼而更想再次叛逆任性。想要打破惡性循環,就要先從了解孩子的叛逆開始。第一次是常說的「可怕的兩歲」,典型的什麼都「不」:但如果這時你的孩子開始說「不」,我卻要恭喜你:這說明孩子的大腦和思維已經開始發育,有獨立的想法了。
  • 你的孩子是「非暴力不合作」嗎?
    讓我們首先一起追溯一些畫面:當面對孩子不如我們所願,表現出來的往往是不那麼配合,不那麼聽話,甚至充斥著自己的諸多想法,不論大人採取怎樣的方式,甚至不惜暴力的語言和行為,發現孩子最後也許妥協了,所謂的聽大人的話了,但其實,也和大人最終想達到的初衷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