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萬餘條簡訊感知百姓心頭「疙瘩」——「楓橋經驗」發源地又有新...

2020-12-23 21CN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馬劍)12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打撈市民「沉沒的聲音」,感知百姓心頭的「疙瘩」:「楓橋經驗」發源地打造新時期「網上民情日記」》的報導。

  「您好,這裡是紹興市公安局民意感知中心,我是4號訪評員。」高小英戴著耳麥,坐在工位上時刻緊盯系統推送的「不滿意」信息,逐一去電把脈百姓心頭的「疙瘩」從何而來。一天下來,100多個電話是常態。

  浙江紹興市公安局大樓內,10位像高小英這樣的訪評員,通過一路路電話打撈市民群體中那些「沉沒的聲音」。

  針對民意感知靈敏度不足、民意監督實效性不強等問題,當地公安機關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將公安工作的評判權、監督權交還給群眾。

  (小標題)330萬餘條簡訊感知百姓心頭「疙瘩」

  「老百姓當著民警面不方便說的話,反而願意告訴我們。」紹興市公安局改革辦常務副主任金曉玉介紹,每一次執法服務活動結束後,市、縣、所隊三級民意感知中心通過簡訊、電話等形式感知每一位群眾的滿意度。

  當群眾回復不滿意時,中心訪評員進行電話回訪,並記錄具體原因。確因工作不到位的,系統生成工單下派基層所隊,要求整改反饋。整改反饋後,再由訪評員二次回訪,最後審核辦結。

  每天,來自四面八方的超過5000條民意數據匯聚至紹興公安的智慧民意感知系統。藉助全市150人的訪評員隊伍,2018年以來該系統已發送回訪簡訊330萬餘條、人工回訪37萬餘次。

  江南水鄉、白牆黛瓦、小橋流水,這是2500餘年建城史留給浙江紹興的印跡。2018年以來,一場旨在破解民意感知難的「試驗」,在這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次第展開。

  通過啟用智慧民意感知體系,紹興公安對到公安機關辦事、報案的群眾開展全量滿意度訪評,依託大數據精準研判逐一整改。

  根據這場「試驗」的階段性報表,截至目前,紹興公安已累計整改隊伍問題2.6萬餘件,分析預測隊伍風險隱患6700多個,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諸暨人老楊2019年9月駕駛電動車外出途中被一輛小轎車碰撞,交警經過現場勘查認定對方全責,但老楊收到訪評簡訊卻回復「不滿意」。「對方一次也沒來醫院看望,不講一點人情道理。」老楊在隨後的電話回訪中怨氣不小,「還有交警,出個認定書後就完成任務了」。

  接到紹興市公安局流轉過來的「不滿意」工單後,諸暨交警開發區中隊相關負責人積極與老楊聯繫溝通,主動協調促成雙方達成賠償協議。在紹興市公安局的二次回訪中,老楊做出了「滿意」的答覆。

  實時分析研判,逐一落地整改,定期問責問效。據統計,2020年以來,紹興市刑事治安警情、全口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分別同比下降31.1%、28.46%;全市公安機關行政敗訴案件斷崖式下降85.71%。

  (小標題)「警服」與「民心」亟待打通「最後一釐米」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公安機關面臨的挑戰也發生全方位改變,犯罪形態發生新變化、人民群眾有了新期待。公安隊伍在體制機制、能力素質、警務理念等方面尚存短板,構建現代警務模式正當其時。

  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大範圍流動更增加了提升警民雙向熟悉率的難度,傳統的入戶走訪面臨新挑戰。「跨進公安門檻,先過群眾工作這一關。」諸暨市楓橋派出所所長楊葉峰說,楓橋所轄區實有人口8萬,如何走進百姓心坎始終是個重要課題。

  本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和派出所、交警等窗口單位相比,督察、法制等公安內設部門更缺乏直面群眾的機會。

  多位基層民警認為,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缺少便捷的警務反饋通道,有些話看到警服開不了口。「很多時候可能就差最後那麼一點點。」蘭亭派出所所長章禮彬說,「不滿意」歸根結底是民警工作沒做好,程序到位但方法不夠「藝術」,就怕事情解決了老百姓心中還有怨氣。

  柯橋區公安分局局長傅紀明注意到,面對近在咫尺的改革,少數民警「不願改、不想改、安於現狀的心態還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位法制大隊民警坦言,現有對民警執法過程的回訪主要依靠評審案卷,其實並不利於發現根源性問題,不利於提高辦案質量。

  對症開方,一張由市、縣、所隊三級民意感知中心構成的智慧民意感知網絡緩緩織就。

  事實上,紹興公安智慧民意感知體系發軔於「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公安窗口辦事服務測評。2019年初,履新不久的紹興市公安局局長俞流江經過調研決定將這一做法從服務窗口向執法辦案領域延伸拓展。

  「老百姓滿意不滿意是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民意感知就是將公安工作的評判權交給群眾。」俞流江說,全面發現、掌握群眾的「不滿意」,才能更好地做到對群眾報警求助的事情「零懈怠」、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情「零容忍」、對群眾需要服務的事情「零距離」。

  (小標題)鎖定每件「不滿意」 預警隊伍「微風險」

  據一位參與這項改革方案設計的資深民警分析,公安機關履職過程中,監督渠道和手段很多,人大、政協、檢法、媒體及公安內部都會監督,但群眾的監督是最全面、最廣泛、最有效的。這其中,到公安機關辦過事、報過案的當事人、受害人對公安工作的好壞,感受最深、評價最真。

  「構建民意感知體系,就是要用一雙科技的眼睛盯牢每一個民警、輔警。」這是記者在紹興採訪期間聽到最多的一句話。這雙科技之眼洞察民意,倒逼民警熱情高效服務、文明規範執法,一旦出現問題平臺馬上預警,基層所隊第一時間落地整改。

  良藥苦口。「從不耐煩,到現在學會控制情緒。」嵊州一位基層民警坦言,民意感知如同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時刻提醒自己自覺尊重民意。

  通過將民意感知與主動督察融合,使群眾評價與追究問責對應關聯,2019年以來,紹興公安機關累計下發整改建議書71份,追究執法過錯責任903人次,採取崗位調整等組織措施23人次。

  「民意感知搭建了一條大數據感知群眾滿意度的道路,也成為破解公安工作難題、倒逼警務改革的出路。」紹興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朱永潮表示,針對發現的廉政、作風問題,已對排查梳理出的146名人員實行「三色預警」和動態跟蹤管理。

  刺眼的「不滿意」是最直接的民意。目前,紹興所有公安窗口辦事服務和110接處警、刑事現場勘查等執法活動以及涉警投訴舉報均被納入感知範圍。

  「對於回復『不滿意』的辦件,訪評員會進行標籤化分析、大數據研判,精準鎖定涉及的單位、人員、原因。」金曉玉說,機制運行以來,共流轉整改「不滿意」「跑多次」辦件1萬餘件。

  值得一提的是,黨建統領成為紹興公安機關柔性破解行政管理「痼疾」的關鍵一招。來自諸暨市公安局警務督察大隊的俞佳佳是該局民意感知中心的負責人,編制還在原部門,但組織關係已遷入中心所在黨小組。「可不是換個地方坐坐而已。」俞佳佳說,中心藉助黨組織實現實體化運行,評獎評優、個人考核全由中心說了算。

  「不加編制,不增機構,體制不變機制變。」在這場警務模式改革中,紹興市公安局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中心成立黨總支,下設包括民意感知在內的10個板塊對應成立黨支部,由黨總支統領黨建、統管業務,將最優資源向中心集聚。

  (小標題)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城市治理

  以智慧民意感知體系為切入點,古城紹興這場敢於「自曝家醜」的改革,推動公安機關著力鍛造與現代警務相適應的過硬隊伍,為新時期城市治理帶來啟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現階段,科技賦能牽引城市治理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全周期管理」意識考驗管理者能否心中有「數」精準研判,有效監督各級機構。

  「我們只有主動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現代政府大格局,緊扣大數據、雲計算、5G、人工智慧這些時代脈搏,堅持『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現代警務理念,運用智慧化系統平臺,才能精準探析民意、精細落實民意、精緻服務民意,有效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俞流江說。

  警務只有不斷圍著民意轉,才能提升供需匹配度。「智慧民意感知體系建設是把以人民為中心貫穿於城市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具體實踐。」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明軍表示,這一探索在體現整體性治理理念的同時,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壘,通過主動化解「不滿意」實現新的滿意。

  張明軍表示,現代警務模式中的「現代」並非僅僅指向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體現能夠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力。「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才能掌握、回應群眾訴求,並提出整改措施,實現效率和質量的並重。」

  尊重、傾聽民意需要擦亮群眾工作這個「老法寶」。諸暨市公安局局長謝琦表示,紹興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民意感知致力於常態化警民溝通,「群眾不是你想依靠就依靠,功夫要在平時落實落細,敲開家門、打開心門,用腳步走透民意。」

  「這是群眾有效參與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長期從事基層矛盾糾紛調解的紹興市人大代表張尚明說,民意感知體系堪稱新時期的「網上民情日記」。

  民意感知只是紹興探索民意警務的第一步,這場關於改革的「試驗」仍處於進行時。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楓橋經驗」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開君表示,民意感知體系可在主動防範風險領域大有作為,進而實現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的協同治理。

  記者採訪了解到,2020年紹興公安還將一套智慧預警功能嫁接到民意感知系統中,精細解析群眾滿意率,在提升智慧化程度上下功夫,促使警務不斷從被動走向主動。(完)

相關焦點

  • 「楓橋經驗」發源地打造新時期「網上民情日記」
    高小英戴著耳麥,坐在工位上時刻緊盯系統推送的「不滿意」信息,逐一去電把脈百姓心頭的「疙瘩」從何而來。一天下來,100多個電話是常態。浙江紹興市公安局大樓內,10位像高小英這樣的訪評員,通過一路路電話打撈市民群體中那些「沉沒的聲音」。
  • 海報述評丨群眾路線是「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生命線
    其中提到,要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此前,「楓橋經驗」已經先後被寫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和五中全會《建議》。到底什麼是「楓橋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又是指什麼?從上世紀60年代初「楓橋經驗」誕生到現在,時代在不斷發展變化,為什麼「楓橋經驗」直到現在仍是學習的榜樣?
  • 【時代楓橋 公安力量】合陽 | 創新發展「楓橋經驗」 提升社會治理...
    目標,緊扣時代主題,勇於擔當作為,大力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終把堅持好、發展好「楓橋經驗」作為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牢牢把握「四句話,十六字」總要求,將創建工作上升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通過召開現場會、座談會、觀摩會,查問題、找差距、尋亮點、謀創新,強力推進派出所警務智能化、執法規範化、保障標準化、隊伍正規化建設,推動「楓橋經驗」在合陽落地生根。黨建引領,共建共創。
  • 楓橋經驗:老瓶新酒,歷久彌香
    近日,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50周年大會在浙江舉行。  這個地處浙江諸暨的鄉鎮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聞名全國。彼時,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1963年,毛澤東同志就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
  • 這個派出所不得了:借鑑「楓橋經驗」,真的把群眾之事掛心頭!
    2020年至今,小案攻堅隊破獲刑事治安案件130餘宗,抓獲嫌疑人155人;轄區詐騙警情同比下降34.86%;在接報的110有效總警情中,警務警情只佔5.2%;幫助群眾處理各種求助1300餘起,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累計241起……以上,是龍華公安分局牛湖派出所變革基層警務機制嘗試所交出的成績單
  • 「楓橋經驗」助力法治社會建設(新論)
    落實這一重要要求,需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矛盾糾紛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公正高效化解矛盾、定分止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
  • 新時代「楓橋經驗」!群眾訴求服務「光明模式」全市推廣
    一,社區黨委統籌,依託社區群眾訴求服務大廳,群眾矛盾糾紛當天在社區解決了98%;二,對於跨社區、情況較複雜的、有聚集隱患的矛盾糾紛,區、街成立專班進行化解;三,對於一時化解不了的事項,依法處理。 從監督問責上,以公開透明為抓手,讓群眾矛盾糾紛高效化解不過夜。
  • 紹興新昌實施「旅遊警務」,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十一、中秋黃金周期間,新昌累計接待遊客達80餘萬人次,而在各景區中有一道藍色的風景線特別亮眼。多名帶有藍色旅遊警察袖章的民警在景區各點巡邏,幫助遊客主動解決困難,做好景區治安防控等工作。這是新昌公安「旅遊警務」模式助推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
  • 林亭口派出所:以「楓橋經驗」為指引 推動警務機制改革
    在全國大力推行「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工作中,公安寶坻分局林亭口派出所堅持將警務改革與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合,突出「一室引領、流程重塑、協同高效、規範運行」的改革思路,將原有六個警組精簡為「一室兩組」,實現綜合作戰能力和警務效能的全面提升,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該所現有在編民警18名,輔警20名,轄區面積107平方公裡, 55個村隊,實有人口3.1萬。
  • 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楓橋小分隊給「特殊小天使」送去冬日溫暖
    12月21日,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楓橋小分隊成員在該律所主任張興安的帶領下,來到萬州區天翌幼兒園,向160名殘疾兒童發放愛心禮包,為他們送去冬日的溫暖。「這些孩子雖然先天性存在各方面障礙,但其實通過後天的引導教育和康復訓練,他們的狀況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 「330萬臺老年機被植入木馬」,背後黑產細思恐極!
    警方通過偵查發現,這些手機號和驗證碼背後的主人竟然都是老年人。其中,330餘萬臺老年機中「病毒」後被非法控制,受害老年人遍布全國31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從最下遊的「薅羊毛」團體和個人,到中遊二手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中介商,再到上遊設計製作木馬病毒的科技公司、老年機主板生產商等,一條龐大的犯罪網絡形成。
  • 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赴黔西南州調研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暨...
    10月20日至21日,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謝曉東率移交安置處、榮軍醫院負責人,省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軍休中心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到黔西南州對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暨推進全國示範型退役軍服務中心(站)創建工作情況進行調研。
  • 「楓橋經驗」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專家在滬共話對策
    12月20日下午,作為2020「上海·紹興周」子活動之一,新治理研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論壇在上海舉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很重要的一點是著眼於社會治理的現代化,特別是要深刻把握和弘揚『楓橋經驗』中蘊含的創新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和擔當精神。」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院長劉靖北表示。
  • 山西高平公安局陳區派出所打造123456楓橋警務工作機制
    民主與法制網山西訊(□鄭運方)近年來,高平市公安局陳區派出所大力發展「楓橋經驗」,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大力弘揚「楓橋精神」。從 「掛在嘴上」變為了「走在路上」,從被動應付變為了主動服務,楓橋警務模式有效促進了派出所警務能力的新提升。
  • 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大山鋪派出所:以「楓橋經驗」為...
    自貢市公安局大安分局大山鋪派出所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並受到表彰,成為我市政法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集體。這一榮譽激勵我市廣大公安幹警以先進典型為標杆,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行。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大山鋪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持續發揚特別講政治、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吃苦、特別講奉獻、特別能戰鬥的精神,成為平安大安建設的中流砥柱。
  • 「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中新天津生態城打造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新...
    海博社區的「小陳民警」不簡單  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提高社區治安管控水平,今年6月17日,天津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衛總隊濱海旅遊區派出所在生態城海博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了警務室,陳成琨擔任了社區民警。
  • 湖南:「百萬警進千萬家」力推「楓橋經驗」落地生根
    新華社長沙1月24日電(記者譚暢)春節前夕,湖南公安機關結合「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在全省公安派出所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部署發動全省6萬多派出所民警、輔警深入群眾,訪民情、解民憂,切實發現隱患、化解矛盾、防範風險、確保安全。  「讓我們走進千萬家,與轄區群眾手拉手、心連心,一起創造平安幸福的生活!」
  • 長安上角警務室警長麥浩賢:踐行「楓橋經驗」 貼近服務群眾
    在他的帶領下,上角警務室科學創新機制,及時研判掌握民情動態,在踐行「楓橋經驗」的探索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創新機制踐行「楓橋經驗」上角社區轄區面積不到4平方公裡,卻居住著6萬多人,是長安鎮社情民情最為複雜的社區之一。社區事務千頭萬緒,很多事情看似小事,但對老百姓來說卻是大事。
  • ...丨天荒坪派出所:構建綠色現代警務模式,擦亮「楓橋經驗」金字招牌
    天荒坪轄區內有2條河流經過,還有很多山塘水庫,推行「河道警長制」是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工作中,河道警長對排摸出的不安定因素、水汙染隱患等問題及時進行梳理分析,並會同相關部門進行會商評估,研究解決對策;聯合鄉鎮依法妥善化解涉水糾紛,堅決防止因水環境汙染引發的群體性事件。
  • 「楓橋安睦隆」 守護平安草原
    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過程中,蘇米圖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不斷探索社會治安管理和服務群眾的方法和舉措,在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防控、服務轄區群眾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蘇米圖蘇木被評為「全區平安建設先進集體」,蘇米圖派出所被評為「全市公安機關信訪工作『四無』所隊實績突出單位」,轄區連續六年實現了「六無」工作目標。11月28日,蘇米圖派出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