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棠回憶:我們那些人、那些事……

2021-02-23 紅色起源正能量

劉慶棠

採訪小記:20世紀90年代初,因為原在中芭工作、鄰居張京海老師夫婦的介紹,有幸認識劉慶棠老師,開始長達20多年的交往。他是我少年時代的偶像,他所塑造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黨代表洪長青的形像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萬分痴迷。

他是個愛聊天的人,閒談中說了很多舊事。我在1998年7月15日、2001年1月31日時曾詳細筆錄他的口述,現根據此記錄原稿稍加整理成文。劉慶棠老師已於2010年夏天病逝,帶走了一生的沉重嘆息。他曾有寫作回憶錄的計劃,可惜天不假以時日,來不及對自己一生的成績和教訓做一個真切的總結。現在整理的口述稿只是從他自己的角度,講述了他所經歷所知道的一些事情,一定帶有以往歷史的苦澀痕跡和片面性。

留著山羊鬍子的姚文元

我與姚文元初次見面是在1968年,在樣板戲劇團大會上見到的。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秦城監獄專案進行得差不多,一撥撥人走了,人變少了,就讓我們幾個一塊兒看電視。看電視時,誰跟誰在一起,都有安排。我和遲群、王洪文三人在一起看了好幾個月,姚文元突然加進來了,我們都沒有思想準備。第一次他來時留了鬍子,山羊鬍子竟留到胸前,禿了頭髮,跟我們打招呼,比過去開朗熱情,很願意講話,他說:「你們都在這,都在這……」、「今天我們一塊看,多幾個人看熱鬧……」

工作年代他的話很少,讓他講才講,不會主動講話,是個挺悶的人。他在臺上時很少開玩笑,在公開場合顯得拘束。開會時要是周總理、江青在場,都要特意提醒一句:「文元同志說點意見……」他才會說一點。

我驚奇地問他:「怎麼留起鬍子?」他說:「好啊,留了鬍子顯得老成……」說著就哈哈大笑起來,變得十分爽朗。

在看電視的過程中,他會主動評論。在我的印象中,他評價過女歌唱演員王靜的唱法,還有一個殷秀梅是中央廣播樂團的,這個團原來歸姚文元領導,他對這個團的演員比較了解。有一次電視裡播殷秀梅的獨唱,他評論了一段:「在女高音中,殷秀梅是最好的,聲音表達得好,情緒好……」他問我們覺得如何?我說:「你說得對,她學了美聲,同民族唱法相結合,過去唱革命歌曲沒有全用美聲……」王洪文、遲群在一旁說:「你們是專家,要說起專業評論,我們是外行,懂得少,只是看熱鬧……」

姚文元原來內向安靜,好看書。我覺得他到了秦城後性格是有一點變化。有一次看電視時我問他最近在做什麼事?他說:「看書,寫點東西……」後來監獄裡我認識的小朋友(指看守)告我,姚文元寫了一本哲學方面的書稿,是談辯證法的,他要求出版。

當年我是42歲,他有47、8歲,看上去顯得老了,但他的身體素質還可以,還是顯得健壯。他老跟我說:「鍛鍊鍛鍊啊……」我說:「我每天都鍛鍊……」他說:「我也鍛鍊……」他問我:「你看我怎麼樣?老成一點?」我說:「是起了作用,老一點了。」他聽了就「咯咯」笑起來。過去他很少開玩笑,很嚴肅的,現在也說說笑笑,有時還笑得特別大聲。遲群就願意跟他開玩笑,逗了說。

張春橋後來很少說話,別人說好的不回答,說不好的更不回答,一般人達不到這種境界。他在秦城得了膀胱癌,請了原周總理治療組吳階平等6位大夫來看病,手術很成功。我在秦城無意中碰到他一次,看到他頭髮光了,顯得很胖。

後來我住在公安部所管的復興醫院,一位劉姓大夫告訴我,住在隔壁病房的是張春橋,見到來訪的公安部部長,自己照樣看報不搭理。部長說:「張春橋,最近身體怎麼樣?」不搭話。部長又說:「你對我們有什麼不滿意,可以提出來。」張春橋還是不說話。旁邊的人急著說:「張春橋,部長問你,你回答,你應有禮貌……」張春橋依舊不吭聲,部長只好說:「今天先說到這,等有機會下次再說……」

可是沒等部長出了房,張春橋就跟大夫們說話,非常有禮貌。

依我的觀察,以前工作時張春橋確實話很少,別人說話他認真聽,最後才說幾句。江青、上海那些人佩服他,都聽他的。講一個比喻,如果張春橋說奔東,原來說去西的江青也只好改變,也奔東去。

毛主席病重時曾提出想看影片,甚至提了三看三不看的原則。這個事情就由我、廣東省委書記韋國清、香港港澳工委梁某某負責,向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借來中外影片五百部。我事先審查片名和材料,然後打電話告張耀祠、張玉鳳、毛遠新,讓他們到發行公司去取片子。

1977、1978年批判我時,提及這件事,就說我是巴結江青、張春橋,好像特意要給張春橋看電影,上綱上線很高。我說,你們冤枉張春橋,他愛看報紙,就是不願意看電影。每逢節日上映新片前,我要打好幾次催促電話,讓他趕快審查,說:「五一節要上映,再不審查就來不及印拷貝呢。」他才答應說:「第二天一起床就看……」審片時,他意見不多,總是說:「同意你們的審查意見,很好……」有時也會提幾個小地方修改,江青、姚文元在這方面提意見提得多。

政治制度有問題,制約人,這樣管制延長了很長的時間,管得那麼嚴。審查電影萬一錯了,誰敢承擔責任,誰都害怕。

我聽張春橋說過,他不愛看電影,愛看書、看報紙,每天都要看香港幾個代表性的報紙,養成習慣。

張春橋與鄧拓曾經在《晉察冀日報》一塊工作過,他當過鄧的副手。1965年底批《海瑞罷官》之前,張春秋偷偷地向鄧拓通風報信。1976年11、12月間,當時鄧拓、「三家村」還沒平反,《人民日報》刊登了批判張春秋的長篇文章,裡面就提到張春橋給鄧拓報信的事,把鄧拓和張春橋都一塊罵了。當時我們關在西直門國務院第二招待所,看到了報紙,這一段話我印象很深,因為覺得突然,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事。我反覆想這件事,覺得張春橋與鄧拓有私人關係,在大風浪來臨之前,他冒著風險通報只是希望老領導鄧拓要有思想準備,能沉住氣。

我見過江青與周總理爭執,爭得臉紅耳赤。江青對我們說過:「我從來沒有反對過周總理,但我們有時意見不同……」在我們眼裡,江對總理是尊重的。我們當時就聽說,當年在延安時周總理是支持江青與毛主席結婚的。

到人民大會堂開國務院會議,吃工作午餐不要交糧票。而到釣魚臺開會,江青要讓我們交錢、交糧票,不許揩國家的油。老太太自己也交,非常認真。

京劇老演員裘盛戎老向幾十元工資的青年人借錢,錢數積起來變得很大。江青知道後替年輕人焦急,要裘自己去還這些錢。

當時京劇名師李少春境遇不好,江青有意讓他去當教員,有改善、保護之意。有一次李少春遇見我,就問:「讓我當教員,你知道嗎?」我說:「江青同志同意你去……」他怕此事是假的。但江青對此事很認真,一直惦記著。

有一回李少春病了,精神方面壓力大,有點失憶。開會時,江青問:「李少春同志怎麼樣?」浩亮說:「現在好一些,記憶好一點。」點擊查看:1962年中印戰爭中林彪到底有多狠?

我把李少春跟我說的話轉述一遍,說:「他有顧慮,怕是假的,怕去了又挨打……」江青一聽很激動,動情地說:「你跟他關係密切,多做工作,對他的病情有好處。」我們就去找他,多方鼓勵他。

李少春

後來李少春病危,住進積水潭醫院。我把這個消息告訴江青,她說:「你什麼時候去?你今天就去吧,代表我去看看他,問一下在治病方面需要什麼幫助?」我們當天下午就去了醫院,李少春愛人侯玉蘭守在那裡。李少春已處於彌留之際,我握住他的手,他睜開眼睛看到我,我小聲地告訴他江青慰問的話語。他彌留了三天,在場的醫生告我,他還是有下意識的反應,還有一種直感。

裘盛戎等名師由於歷史原因有抽大煙的習慣,文革中被迫停了,受不了。裘有一天直接告訴江青,請求幫助。江青酌情同意,建議由醫生控制,少量飲用,讓他上臺演出,同時慢慢戒掉。她說:「這是舊社會給他帶來惡習,要勸他改正。他是國寶,應該好好保護。」

運動前江青曾對八一廠導演嚴寄洲的影片提了修改意見,嚴寄洲沒改動。江青就批評他固執己見,不把我們放在眼裡。結果運動中江青的話被用上,整得他很苦。江青認為這樣處理不好。1974年我管電影,江青找我:「慶裳,給你說一事,嚴寄洲給我來過一封信,很誠懇,說好幾年沒工作,想發揮點作用,悶得慌。文革中整他厲害,有人利用我隨便說的話,折騰他不輕,弄得我現在很困難。你去一趟八一廠,不要提我,怕八一廠又有人折騰。你出面保他,讓他出來工作,他有這個能力。你替我保一下,你明天就去,然後給我回電話,不順利的話,我再給你出主意。」

我就去八一廠開座談會,演員王心剛、張勇手、李炎,總政陳亞丁等都來了。我問八一廠創作情況,順便抽空問到:「嚴寄洲同志情況怎麼樣?」陳亞丁說:「群眾衝擊厲害,壓力大,靠邊站,情緒消沉。」我又問,身體如何?他們說不錯。我說:「事物是一分為二,他是有錯誤,但也是對電影工作有貢獻的人,長期不工作,對八一廠是損失。身體挺好,應該早一點讓這個同志出來工作,你們看有否困難?」陳亞丁聽了覺得驚訝,他也明白這不單單是我的意見。王心剛事後告我,已向嚴寄洲轉達,他流了眼淚,表示要做貢獻。第二天嚴就出來工作了。

1977年嚴寄洲在報紙上刊登大文章,揭發江青怎麼迫害他。我看了就想,其實有一段江青對他的導演工作還是過問了,力所能及地關心過。

相關焦點

  • 劉慶棠口述回憶:我們那些人的那些事
    他是我少年時代的偶像,他所塑造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黨代表洪長青的形像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萬分痴迷。  他是個愛聊天的人,閒談中說了很多舊事。我在1998年7月15日、2001年1月31日時曾詳細筆錄他的口述,現根據此記錄原稿稍加整理成文。劉慶棠老師已於2010年夏天病逝,帶走了一生的沉重嘆息。
  • 《紅色娘子軍》主演劉慶棠的「騰飛」與墜落
    當時全團包括臨時工僅240人,卻被劉慶棠一夥揪出了70多個「反革命」,「牛棚」不得不設在大排練廳。團內人人自危,朝夕難保。在1970年前後,由劉慶棠主持的這場文藝界「清查」運動中,僅中央直屬文藝團體中被打成「5·16」分子的,就多達400餘人。劉慶棠在無辜者的鮮血和呻吟中飛黃騰達。
  • 風流成性的劉慶棠沉淪史
    當時全團包括臨時工僅240人,卻被劉慶棠一夥揪出了70多個「反革命」,「牛棚」不得不設在大排練廳。團內人人自危,朝夕難保。 在1970年前後,由劉慶棠主持的這場文藝界「清查」運動中,僅中央直屬文藝團體中被打成「5·16」分子的,就多達400餘人。 劉慶棠在無辜者的鮮血和呻吟中飛黃騰達。
  • 《溏心風暴》系列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回憶,不變的依然是團圓?
    一個月以來,我們看到了溏心家族中熟悉的那些人,也加入了新鮮的血液。即使不見早已熟悉的聲音,後來的有心人還是沒有令我們失望。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不同的時間總會有或多或少的人退出這個舞臺。然而,總會有後來居上者重新令一切恢復平靜,重回軌道。香港是座日益繁華的都市,在這個城市裡面最不缺的便是人。上一秒剛離開這個舞臺的人,下一秒會可以找到替代者。
  • 劉慶棠回憶:我在秦城監獄偶遇江青
    1983年被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積極參加反革命集團罪、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和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7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    本文作者陳徒手採訪小記: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因為原在中芭工作、鄰居張京海老師夫婦的介紹,有幸認識劉慶棠老師,開始長達二十多年的交往。他是我少年時代的偶像,他所塑造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黨代表洪長青的形象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萬分痴迷。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回憶那些年
    很少看臺灣小清新派的電影,我很遺憾在高中時代沒有過這樣的回憶,但是相信不論誰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想起一個曾經走進過自己生活的人,最後婚禮的那一刻,眼淚止不住的落下,雖然是帶著笑容,多麼希望那個吻是真實的。令人心酸又浪漫的故事,生活總是教會我們在無奈中前行。
  • 十年一刻| 那些事那些人
    十年一刻| 那些事那些人 2020-04-08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主婦原創】那些Cartoon Network教我們的事(80後回憶盛宴)
    如果你曾經被強權壓迫在少年宮中度過漫長童年,而錯過了這些精彩,那麼,請你看看你本該擁有的那些記憶;如果你曾經像我一樣,光明正大又坦蕩如砥地看了那些風靡一時的動畫,那麼,請你親切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因為它們曾那樣鮮活地帶給我們最純真的快樂;如果你曾經像我的損友趙丟丟那樣蹲在電視邊上,一邊給電視吹著風扇散熱一邊豎著耳朵聽父母回家的動靜,那麼它們一定還帶給你冒險和刺激的快感。
  • 《這些人,那些事》金句
    今天我們讀的是《這些人,那些事》的第七部分:本書金句。1.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個年紀才懂得去細細品味,比如類似這種相濡以沫的感動和幸福。然而當你一旦懂了,一切都已經遠了。2.人生選擇什麼就必須承受什麼,得到什麼就會失去什麼……只是在日復一日如川劇「變臉」般不停轉換的角色扮演中,「自己」這個角色反而少有上戲的機會,除了午夜場;而在幾乎無聲也無觀眾的演出過程裡,和「自己」對戲的另一個唯一的角色就叫「回憶」。
  • 舊章今讀|男神還是魔鬼——「娘子軍黨代表」劉慶棠沉淪紀實(上)
    劉慶棠面對的,是許多證人對他可惡罪行聲淚俱下的控訴,他所等待的,是法庭對他的莊嚴審判!歷史的魔杖難道這樣不可思議?一個戲劇舞臺上光彩奪目的英雄,在人生舞臺上,怎麼就成了叫人唾棄厭惡的反面角色?劉慶棠雖然明白芭蕾舞是以女演員為主的藝術,但是他心頭總有一種酸澀和惱怒。於是,這位在團裡分管共青團工作的黨支部委員,開始私下裡議論:「白淑湘只專不紅」、「她跟父親劃不清界限」。之後,由他主持的團支部經常開會「幫助」白淑湘,並要大家同她的「資產階級思想作鬥爭」。白淑湘的隊長位置也由劉慶棠取而代之。這件事情使劉慶棠領略到耍陰謀的快感和掌握權力對自己發展的重要性。
  • 《愛情的邊疆》:那些活在回憶裡的人
    本來這沒什麼,但這幾年這似乎成了一種難得的事。在今天,我們會刷微博抖音,看院線片,追網絡綜藝和美劇,電視機已然不再是必需品。網絡和電視的觀眾之間,年齡、題材和審美趣味相去甚遠,建立了難以破解的高牆。一個側面的證據是,這幾年網絡劇和衛視劇的分裂越來越嚴重。在網絡上,主流的是熱點IP、流量偶像和架空現實的劇集。
  • 【原創】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感謝五十年來所有給我愛的人 前些日子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三裡河共和國的隱形中心》,介紹了三裡河的前世今生,一張張熟悉的照片,一個個熟悉的地名把我的思緒又帶回了我生活了三十年的計委大院,那些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在我的記憶中永遠也抹不掉。
  • 初戀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初戀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初戀也許是每個人愛情裡最美的回憶了,那個時候的自己並不懂得什麼是愛情,就是覺得說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會感到很快樂。那時候的喜歡不摻雜任何其他原因,就是覺得想要跟對方在一起,所以兩個人才走到一起。初戀的愛情很純粹,最令人著迷的也是那份純粹。
  • 享受創新的快樂——小品《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誕生記
    今年公司表彰晚會,倉庫出品的小品《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獲得了二等獎,得到大家的好評和共鳴,讓我們這些主創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滿足。但回想起整個節目的創作過程,真是一波三折,感慨萬千,累並快樂著。 早在年初,李晶晶副主任就對我說,公司晚會一定讓倉庫出個節目,讓大家出出彩,我沒在意。
  • 《這些人,那些事》▏閱讀•育心•啟心
    該書是作者吳念真累積多年、珍藏心底的體會與感動,書中那些再普通不過的人,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卻通過作者簡單的敘述,道出了人世間的情誼與溫度,訴說了看似簡單實則很複雜的一些問題。當我細細品讀《這些人,那些事》這本書時,書中的那些人與事無一不在敲擊著心底,喚醒著記憶。
  • 那些年的回憶
    由於今天是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哈哈也沒有準備什麼特別好的文案和素材,所以今天哈哈就和大家簡單的聊一下90的那些年的回憶吧!哈哈本人是90出生的,從我記事開始已經過去了1.2.3.4....26載,也就是26!
  • 馮小剛的那些年 、那些人、那些事
    不過,沒出名之前,馮小剛算是一個非常謙讓的小兄弟,正是他的謙虛和恭維,得到了包括王朔在內的北京當年那些文化、影視腕兒等貴人的相幫,他的人生才發生根本上的變化,最後才穩穩地坐上大導演的位置。這是後話,等下說。 我們先說賀歲片!
  • 董橋:那些人那些事
    ▲董橋《那些人那些事》松蔭藝術董橋:那些人那些事文/ 同古堂
  • 潘敦|那些人,那些事
    電影裡串場的那些大人物戲份不多,卻有血有肉,靠得不是誇大成就,反倒是描繪細節:菲茲傑拉德那位神經質的妻子總是讓他操心;海明威喝醉了動不動就嚷嚷著找人決鬥;達利的眼裡一切都是悲傷的犀牛,連吉爾的肖像也是;五百法郎你可以買到馬蒂斯最好的作品;畢卡索的畫也貴不到哪裡去,倒是她的情人阿德裡安娜(Adriana)傾國傾城,她和吉爾說她來巴黎是為了跟可可·夏奈爾學時裝設計,還說她曾和莫迪裡阿尼同居過六個月,和布拉克也有過交集
  • 醫療隊日記:那些人,那些事還有一個小小的「神器」
    ICU老兵:我眼中武漢戰「疫」的那些人,那些事 我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春華是廣東省是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成員。他參與過5 12抗震、援藏……可以說是久經沙場的ICU老兵了。 雖年過半百,在祖國需要時,他主動請纓,再次出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