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些人,那些事》是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知名導演吳念真暌違12年感人之作,是吳念真導演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和最大低潮後,所完成的生命記事。他用文字寫下心底最掛念的家人、日夜惦記的家鄉、一輩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臺灣各個角落裡最真實的感動。這些人和事,透過他真情摯意的筆,如此躍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淚交織的同時,也無可取代的成為烙印在你我心底、這一個時代的美好縮影……
作者簡介吳念真,本名吳文欽,全方位的創意人、電影人、廣告人、劇場人。1952年出生於臺北縣。1973年開始從事小說創作,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1981年起,陸續寫了《戀戀風塵》《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主持TVBS「臺灣念真情」節目三年,舞臺劇代表作有《人間條件》系列等。
讀後感
《這些人,那些事》是一部「感動萬千讀者,榮獲諸多好書大獎殊榮」的圖書。該書是作者吳念真累積多年、珍藏心底的體會與感動,書中那些再普通不過的人,再平常不過的日子,卻通過作者簡單的敘述,道出了人世間的情誼與溫度,訴說了看似簡單實則很複雜的一些問題。當我細細品讀《這些人,那些事》這本書時,書中的那些人與事無一不在敲擊著心底,喚醒著記憶。這是一部充滿「珍惜」二字的圖書,作者通過自己所遇到的這些人,經歷的那些事,告訴我們要珍惜親情、友情,珍惜我們所遇到的一切……
在《心底最掛念的家人》一輯中,作者描述了母親在自己的婚禮上,穿著一輩子沒穿過幾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堅持跪拜一百下,以謝神明保佑"像我這樣的媽媽,也可以養出一個大學畢業的孩子"的動人場景;講述了小時候喜歡父親上小夜班的心思——下班後的父親搬動「睡熟」的自己和弟弟妹妹們時,所獲得的來自父親那短短不到半分鐘的擁抱。還有那父親將省下的魚丸遞給自己吃時,嘴角隱約的笑意和那麼溫柔的眼神;在《遺書》這篇文章裡,作者記錄了弟弟因借高利貸後無力償還最後自殺身亡的前前後後,以及多年來自己所經歷的壓力和痛苦……。讀著作者對家人生活平靜的描述,不經意間淚水靜靜地流了下來。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經歷和回憶,作者喚醒了存留在我們記憶當中那些奇美。
「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作者出生在臺北縣的一個偏僻、坐落在山谷裡村莊,村子裡的父親們大多數是礦工,母親們則辛勤地操持著家務,大部分孩子小學一畢業就到臺北工作、當學徒。生活雖然困苦寡淡,但鄉鄰間的情誼卻是豐富濃烈的。在《日夜惦記的地方》一緝中,禿頭、凸肚,還有狐臭的那位善良機智的老警察;母親們對有點智能不足的孩子阿榮的疼愛;苦孩子「老鼠子」待人的善良和對學習的渴望;孩子們為證實自己所說的事情是事實,而做出的舉動——小小起義;以及過年時阿旺看到因礦難而故去的父親的靈桌上,堆著的那高高的一大摞形狀不同的年糕,感嘆這是村中二三十戶人家的心,是永遠不能忘卻的情分。在這裡作者把最微小的感動,用最精準細膩的文字表現了出來,讀後讓人久久回味……
「記得你們,記得那些事,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這一切都已成為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閱讀中,作者吳念真在自序中的一段話,深深地吸引了我,他寫道:「有時候會想,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仿佛都已雲消霧散。」作者的這一段話,充滿著哲理,充滿著智慧。正是因為生命的曲折與艱難,包容與大愛,才能產生能量與支撐,使我們心存溫暖,一路堅強的走下去。
作者吳念真在書中所寫的的每個故事,無論是最掛念的家人、魂縈夢牽的故鄉、真情相待的摯友或是其他接觸過的故土人情,都蘊藏了我們無法預知的生命能量與心靈啟發。閱讀過程中我們與作者一起回望了人生種種,我們將學會包容、豁達與感恩,學會珍惜……
摘抄
1.人總會離開也總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刻與某個人相遇。唯一不曾變的是我們刻意誇大了的心情。刻意渲洩的曾經。
2.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個年紀才能懂得去細細品味,比如類似這種相濡以沫的感動和幸福,然而當你一旦懂了,一起卻都已經遠了。
3.人生走到透,很多事是註定的,別鐵齒,當命中的某顆星辰走到哪個位置,該遇到的事怎麼也躲不掉。
4.人生選擇什麼就必須承受什麼,得到什麼就會失去什麼……只是在日復一日如川劇「變臉」般不停轉換的角色扮演中,「自己」這個角色反而少有上演的機會,除了午夜場;而在幾乎無聲也無觀眾的演出過程裡,和「自己」對戲的另一個唯一的角色就叫「回憶」。
5.逐漸老去的人,心思不再年輕,單純,易感,甚至連笑與流淚都不再那麼自然自在,那麼理直氣壯理所當然。然而,類似的,停頓的生命,殘缺抑或足以惋惜的青春的悲劇卻始終不曾停止發生。
6.太過透徹的人比較不容易快樂,反而傻傻的什麼都不知道的,往往更幸福,即使這是別人嗤之以鼻的幸福,但那畢竟也是幸福啊!
7.如果困擾是可以用金錢解決的話,就不要把金錢這件事當做困擾。
8.閱讀最大的樂趣無非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相互交換印證。讀完最大的感想是:我母親說,再艱苦也要笑給天看。作何的阿嬤卻更犀利,她是: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笑出聲音來。
推薦理由
《這些人,那些事》用一種輕輕的手法,描寫了一個又一個重重的故事,講述了一份又一份濃厚的溫情。作者吳念真在書中所寫的的每個故事,都蘊藏了我們無法預知的生命能量與心靈啟發。正像作者所說的「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閱讀過程中我們與作者一起回望了人生種種,我們將學會包容、豁達與感恩,學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