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薩琳·斯多克特
譯者:唐穎華
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了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南部三個普通女人試圖改變她們的生活與世界。1962年的密西西比,距離歐巴馬當選總統還有47個年頭,那時候白人男子至高無上,女性最體面的工作是當家庭主婦,黑人女性一律是傭人。大部分人從一出生開始,人生軌跡就已經註定。作品刻畫了艾碧蓮、明尼、雯三個人物形象:兩個黑人女傭,一個大學剛畢業、涉世未深的白人小姐,在溫暖人性的聚攏和激勵下,以匿名寫作的方式討論身份和差異的問題,表達人類最基本的對夢想與平等的渴求,激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毫無疑問,在衝突不斷、社會動蕩的危險年代,這是一條披荊斬棘的救贖之路,更是一場恐懼與勇氣之戰。誰也不曾想到,這微不足道的輕輕一振,竟如一隻熱帶蝴蝶般在社會上掀起了一場強猛的「黑色變革旋風」。
凱薩琳·斯多克特,生長於密西西比州首府傑克遜,在阿拉巴馬大學獲得文學與創作學位,畢業後移居紐約,從事雜誌出版與市場工作九年,她目前與丈夫和女兒居住在亞特蘭大。本書是她首部小說。
這是一個關於黑人女傭和白人僱主之間複雜關係的故事,在那個種族隔離制度依舊橫行的年代,以艾碧蓮和明尼為代表的黑人女傭和以西麗太太為代表的白人僱主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矛盾重重。西麗太太們一方面需要黑人女傭為其操持家務,另一方面卻視黑人為賤民,對其百般折辱!而黑人女傭們似乎天生就註定了女傭的命運,為了維持生計,她們安分於自己的工作,不得不忍受種族歧視的侮辱,想反抗卻怕丟掉飯碗,始終處在一種尷尬的生活狀態。艾碧蓮,她一生帶大了17個白人僱主的孩子,將其都視為己出,付出無盡的慈愛,而她自己的兒子卻早早過世,離她而去!明尼,她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卻只能每天將孩子扔在家裡,去為僱主幹活,因她心直口快,動輒被僱主辭退,甚至被可惡的西麗太太誣衊為「手腳不乾淨的人」,致使其無法找到工作!
書中的另一主角雯小姐,是一個被黑人女傭康斯坦丁帶大的白人孩子,她對康斯坦丁的感情勝於其母,因此,她對艾碧蓮他們懷著既同情又尊敬的心情,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改變他們窘迫的生活現狀,消除種族之間的隔閡!於是,她想到寫一本紀錄黑人女傭真實生活的書,讓社會給予黑人女傭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然而,事情並非她想像中的順利。首先是黑人女傭們不願對一個白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因為一旦傳到僱主的耳中,不但她們的飯碗保不住,甚至無人再願意錄用她們。然後便是來自西麗太太們的壓力,她們排斥她,孤立她,甚至攻擊她!曾經還是同學兼好友,同事兼牌友,這一刻卻形同陌路,視若仇敵。
雯小姐沒有放棄,在與艾碧蓮的多次交往後,雯小姐的執著感動了她,終於她們達成一致,決定共同將這本書完成。而此後的黑人女傭月梅入獄事件,進一步激起了黑人女傭們的憤怒,使她們終於認清了西麗太太們的醜惡嘴臉,毅然加盟到雯小姐的創作隊伍中。經過他們風雨同舟的努力和忐忑不安的期待,這本名叫《幫傭》的書最終得以發行!
其實書中除了明顯的種族歧視主題之外,還涉及人性的複雜層面,這不僅在膚色不同的人群之中存在著差異,也凸顯在人與人之間就有著不同的差異。
就拿這本書的主角艾碧蓮來說,她在去帶最後一個寶寶(梅·莫布)之前剛剛經歷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刻,24歲的優秀兒子在工傷事故中喪生。做母親的心痛到了極點,她去做幫傭,照顧梅·莫布,一個軟萌的小寶寶,藉助每天要完成的工作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對孩子來說,誰能給予愛,是她很容易就能分清楚的事實。
艾碧蓮就像是一棵承受著人生各種風雨侵襲的大樹,不停地接受苦難,清楚地明白社會現實的殘酷和白人僱主對自己的苛刻和涼薄,但她依然非常友善地對待白人寶寶,因為她生性正直而善良。
最後面對著西麗太太的刻薄陰險,艾碧蓮不得已離開了梅·莫布家,任由小女孩在後面的房子裡將玻璃窗拍得山響,淚流滿面的艾碧蓮想,是時候了,該寫點什麼了。
書中作者巧妙地將人性問題插入到種族問題中,從而使作品主題顯得更為厚重有力。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一經出版就頓時風行的原因。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期盼著雯的作品能夠一炮走紅,經歷了那麼多波折,總是希望有個好結果,哪怕只是小小的勝利——讓白人們有點同情心。然而到故事最後,我卻惆悵地看到:雖然艾碧蓮和明尼終於釋放出內心真實的想法,但雯的作品印數不過幾千本,她最終離開家鄉去了紐約,留下艾碧蓮和明尼繼續過著隱忍無助的女傭生活。一本書的出版其實並不能真正改變什麼,但從另一方面看,她們又是勝利者。因為她們的書,真真切切的影響到了一些人,促使一些白人太太去審視被她們忽略的與女傭的關係。文字的力量從沒有像這個時刻一樣閃耀。這樣的結局多少會讓人有些失落,但正是這種失落,也恰恰反映出了生活的豐富、複雜和多變。
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應該有一些其他的思考,無關種族衝突,無關社會偏見,而關於一個人如何在不公平的境遇中面對外界嘲弄和自身心理桎梏。如果你選擇隱忍,那麼或許可以保全生活,但我們最終需要的,還是在助人的過程中解救自我。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心靈和心靈的相通呢?雯小姐、艾碧蓮和明尼三個人說出了最佳答案:愛、信任和相助。
1. 這不正是此書的宗旨嗎?讓女人們知道,我們只是不同的兩個人,但我們之間不存在難以逾越的隔閡。遠遠沒有我以為的那麼難。……而真正沒有領會這一點的始終都是我。
2. 若你能愛你的敵人,那你已經取得了勝利。
3. 善良沒有邊界。
4. 在路的盡頭,我駛進一家提包店的停車場,入迷地聽那歌,我從未聽過這麼打動我的歌。……你將石沉水底,因那變革時代已來到……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南部種族歧視依然嚴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個黑人女傭與白人小姐互相攙扶,攜手捍衛著人類生而自由的誓言,不斷為公平尊嚴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