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大熱的《銀河補習班》吸引了諸多家庭走進電影院,有痛點、有淚點、有興奮點的敘事足以滿足以家庭為單位的觀影群體。
影片以太空人馬飛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偉大太空人背後所經歷的坎坷成長路。馬飛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疼愛他的爸爸。
然而因為東沛大橋的坍塌,作為工程師的馬皓文背負了沉重的罵名,七年的牢獄生活,使他錯過了兒子馬飛的童年。原本應無憂無慮幸福長大的馬飛也因此成為小夥伴們戲耍的對象,馬飛在青春期成長為一個個性叛逆的少年。
馬飛的母親在馬皓文入獄之時選擇離婚改嫁他人,她作為一個中國傳統家長的代表,平日裡努力工作賺錢、用賺來的錢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將清華北大的名校夢寄托在孩子身上。她只看得到孩子飛的夠不夠高,而看不見孩子飛的是不是累。
也許是生活的重擔壓的她無法抽出時間喘息,除了工作、賺錢,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孩子的成長、去陪伴孩子長大。她以為,有了金錢就能夠買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只有按照課本要求好好學習孩子就不會被社會淘汰。然而她忽視了孩子的需求、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同樣忽視了孩子的興趣所在。
青春期的叛逆是從反抗開始的,反抗學習、反抗師長、反抗條例規矩。馬飛班級墊底的成績就是他強烈叛逆的表現。博喻學校的閻主任是古板思想的代表,他會把優秀生的照片掛在辦公室的牆上,明裡讓學生以這些師兄師姐為榜樣,實際上還是在炫耀自己滿牆的教學功績。
閻主任的眼中只有學習、只有成績,也只有優秀生的位置,對於馬飛這種「不務正業」的學生,閻主任只想儘早找個理由擺脫,以免拉低了自己學校的升學率。恰巧在閻主任宣布開除馬飛的時候,馬皓文回來了。
一個走了七年突然回來的父親,竟然是在這種情況下再看到自己的兒子。馬皓文認為自己的兒子是最優秀的,他有實力成為最令人驕傲的那一個。馬皓文與閻主任打賭,在期末結束的時候馬飛能夠從班級墊底衝進年級前十,在畢業的時候馬飛能夠成為這個學校最讓人驕傲的優秀學生。是的,從故事的開始我們就看到了結局——馬皓文做到了。
馬皓文是一名優秀的橋梁建築師,東沛大橋的垮塌實則是他最信任看重的徒弟出了紕漏,然而最終的處分統統落到了馬皓文身上。七年監獄生活馬皓文吃盡了苦頭,出獄後的平反之路也歷盡了艱辛、幾乎耗盡了他的一生。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橋,我們需要用盡一生去修繕。儘管馬皓文自己的生活並不如意,但他從不認輸,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一個驕傲的人」。
他對兒子飽滿的愛,化作兒子成長中的春風雨露。他了解自己的孩子,用心貼近兒子的內心,他永遠鼓勵兒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每天為「錢」奔波也要用僅湊的錢給兒子買電腦,窮苦不是限制成長的絆腳石,有限的錢在於怎樣去花,而使其創造更多的價值。馬皓文不認同學校重複性教育的科學性,甚至拿蒸饅頭來比喻學習——反覆蒸的饅頭不如第一次蒸熟的好吃。
他在意的是孩子學習知識的過程、孩子的開放性思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大腦一直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沒有人能夠陪伴你一直走,而馬皓文教會馬飛的就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前行路上的困難。在洪水中做划艇逃生、修繕飛船順利返程都是馬皓文教會馬飛的——保持大腦一直轉,總能利用身邊的一切想到解決的辦法。
「這個魔術太牛了,能再變一次嗎?」這是東沛大橋垮塌時馬飛對爸爸說的話,這也是飛船修繕後順利返程時馬皓文對兒子說的話。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如何發現並激發那顆能量球。每個人適合的事情不同,但每個人的人生都應當是多彩繽紛的。我想小高老師愛上馬皓文不僅僅是認同他的教育理念,馬皓文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吸引著這名涉世未深的女教師。
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對的師長。馬皓文懂自己的兒子,馬飛也體會到父親的不易。每天一釐米的書本知識,這位父親將困難在兒子面前切分成可見的小份,向著目標奔去又怎會沒有效率?比起成日在書本中夢遊,這個辦法可有效的多。
書本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思維是無限的,真聽真看真感受可以寫出打動人心的文字,可以創造更多的新知識。人類的大腦才是最智慧的存在。愛孩子,不是給予你所能給予的保護傘,而是要激勵他所能創造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