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六祖--一祖 達摩

2021-01-12 浠黃棲凰

一花一世界,

一木一浮生。

一草一天堂,

一葉一如來。

一砂一極樂,

一方一淨土。

一笑一塵緣,

一念一清淨。

佛教自公元前600年創立。時尼泊爾14歲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出遊,見途中老人,病人,死屍,感到苦惱。19歲辭別妻兒,不顧父王淨飯王的多番勸阻,毅然出家。林中獨修,七日一餐。六年後,形容枯槁,仍無所得,幾欲餓死。洗把臉,擦了個澡,換了件衣裳,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城,七天七夜,擱那菩提樹下,苦苦的思索:我來這個世界上是為了浪費糧食呢,不是為了吃飯呢,還是為了吃飯呢?還是不是為了吃飯呢?時頭痛難奈,一陣風吹過,悉達多腦門裡一哈子開朗了:我來到了世上就是為了吃飯的,其餘的什麼也不為。遂成佛。

佛教自天竺祖祖相傳,一祖如來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傳到達摩,先後途經二十八祖。到了達摩這一代,天竺佛教開始沒落,他的師父般若多羅跟他說:摩呀,天竺這邊的人早已從欲界跳過有色界,直達無色界了。達摩心想:三界不都是同生同息,有中帶無嗎?就似懂非懂地問:那你老也給指條道,也讓徒兒早點上道呀。般若多羅接著說:摩呀,倭國聽過吧?答:聽過。曰:那不是個好地方。答:諾。曰:震旦聽過吧?答:聽過。曰:那是個好地方。答:諾。曰:波斯……答:師父,你就別墨跡了,直說。曰:摩呀,就震旦吧。

於是達摩三年偷渡,來到中國,南朝梁武帝接見。武帝問:我修廟鑄佛,寫經度僧,可是有無上功德?達摩眯著隻眼,冷冷的說了句:有功德……突然打了個哈欠,蕭衍笑得不行,達摩後面接了三個字:個屁呀。武帝又問:啥是佛學真諦?達摩說:沒有絕對,只有湊合。邪念腦門過,佛祖心中留。於是兩個探討佛學,達摩主張內修,inner peace,武帝主張功德圓滿,達摩主張讓眾生離苦獲樂,武帝主張個人修真。於是不是一家人,不吃一鍋飯,武帝的熱臉迎來的是達摩的冷屁股,就一心想著他早點閃人,達摩也明白,此地不易久留,於是北上入魏。途經南京雨花臺,見高僧神光講法,心想東土佛法也不過爾爾。武帝把自己與達摩相見的事跟師父智功禪師講了下,老師也顧不上蕭衍的帝王身份,罵道:你個臭小子,老子平日麼樣教你的?你好糊塗呀,那是個真正的佛呀。武帝急忙派人去追,可惜到了江邊,達摩已是一葉蘆葦,順江而去。

過江之後,達摩是見山就行,見寺就拜。北魏孝昌三年來到嵩山少林寺。達摩自忖道:此地景色怡人,曲徑通幽,山環林茂,水清風淡,雲白白如裹腳布,路纖纖似草鞋繩,西麓更是讓人不舍,於是達摩就在那裡的五乳峰找了個天然的山洞,一坐就是九年。本來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呆上一段時間,引起世人的注意,既而來此學法,誰知坐定了以後,天天有人送飯,還成了少林寺的一大奇景,這可真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的說。

北魏國師菩提流支聽聞少林來了位天竺怪人,又聽說坐了九年不吃不喝,心想再這樣下去,咱就沒有徒子徒孫了,一定得想辦法讓這個人儘快去西方極樂。最偉大的人能想到方法往往就是最愚蠢的方法:用毒。下了六次,達摩每次都是將毒液化做小蛇做嘔吐狀而出。其間,流支也曾唆使人去少林搗亂。達摩一日突然對眾弟子說:哎,此山環境是沒得說,就是偶爾寒氣太重,為師的這幾天琢磨了一套兒童廣播體操,爾等可得細細品位,如果還想長壽,可要勤加練習。自此,少林就成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了。流支的最後一次,也就是第七次用毒,達摩終於去了西方極樂,回歸了大自然,和大地來了一次永久的親密接觸。當然也有傳說,達摩死後魂化東歸,沿江而去,回了印度。

達摩的著作有一些,主要思想就是 二入四行。二入即理入,行入。對禪宗理性的思考和實踐,身體力行。四行即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抱怨行,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因是果的因,果是因的果,因果本來就相貫而生;隨緣行,遇事莫強求,是你的欣然接受,不是你的誠惶誠恐;無所求行,人的苦樂根源在慾念,沒有強烈的慾念,也就不會有強烈的痛苦;稱法行,萬物生於無,無中生有,有即合理,都會遵循客觀的規律,人力不可強控,此物物生息之本,事事成敗之始。

一祖,我能理解的也就這多了,二入四行,貌似講不透,以上完全是自由發揮。

相關焦點

  •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中國佛教的發展得以傳承和弘揚,禪宗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原因主要能適應於時代的變遷,適應於社會的思想文化改革,以愛國愛教的思想逐步滲透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那麼禪宗到至今一共傳承了幾代呢?是否是從達摩初祖到六祖惠能呢?
  • 六祖:肉身端坐1300年 !
    今又曹溪,寶剎重輝;千年彈指,祖一如是。——祖道影小編伏首禪宗初祖達摩大師「只履西歸」,即葬後自棺中「出走」,與使者宋雲邂逅於蔥嶺。四祖道信大師在毗盧塔竣工後坐於塔中,塔門自閉,後請出,得肉身。傳說供奉至宋代,某一日,值殿僧見四祖像右手自舉,周身吐火,與四祖殿同焚,得舍利無數。五祖圓寂後塔於東山,早已不見。與初祖至五祖圓寂後傳聞、迷霧重重不同,六祖圓寂及真身舍利形成詳盡地見於《壇經》記載。當年六祖惠能大師圓寂後,留下肉身。
  • 禪宗六祖慧能受戒地 中國最牛菩提樹被譽「菩提之祖」卻少有人知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7年),達摩祖師來到廣州,在光孝寺講學。據說,寺門東側的洗碗泉是達摩洗碗的地方。唐懿豐元年(676年),「禪宗六祖」慧能在寺院受戒,開闢佛教南宗。慧能與老子,孔子一起被尊稱為東方三聖。寺廟雄偉壯觀,歷史文物豐富。始建於北宋真帝年間的六祖殿,是為紀念六祖慧能而建,也是光孝寺最講故事的地方。唐鹹亨三年(672年),34歲的六祖慧能到東山五祖門下求法。
  • 【星雲大師全集】六祖壇經講話3
    弘法具有大願力:〈行由品〉記載,六祖「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遯」,於是他離開獵人隊,到了廣州法性寺,因為發表風幡之爭的高論,得到印宗法師的禮遇,並在此由印宗法師為其剃度受戒。六祖從二十四歲(六六一),往黃梅參禮,付衣法,令嗣祖法,中間南歸隱遁十五年,直到三十九歲(六七六),遇到印宗法師,為師剃髮,可以說得法十六年後,才得以出家開法。
  • 三水國學│慧能大師與《六祖壇經》中的唯美
    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法無意,眾生有意,所以厭惡世間醜惡之人自然可以從佛法中體會到真如本性的「唯美」。筆者奉行淨土持名念佛法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中關於西方極樂世界的描述美輪美奐,令人嚮往不已,因為真正的「藝術」,給人以平靜和溫暖。
  • 六祖慧能與《壇經》
    六祖說:「諸佛出現,猶示湼槃;有來有去,理亦常然。」徒眾問:「師從此去,早晚可回?」六祖回答:「葉落歸根,來時無口。」眾又問:「正法眼藏,傳付何人?」六祖說:「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眾又問:「後莫有難否?」六祖說:「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聽吾記曰:『頭上養親,口裡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為官。』」又說:「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
  • 勞動人民的佛經——《六祖壇經》音頻版面世
    據中國民族報報導,毛澤東在眾多經書中唯獨欣賞《六祖壇經》,多次要工作人員找來閱讀,而且經常帶在身邊,並把其中的故事講給身邊的工作人員聽。  《六祖壇經》,主張「明心見性,頓悟成佛」。「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的空靈名句,正是出自六祖慧能。  著名誦經人李罕用近一個半月時間,完成了欽賜龍藏版《六祖壇經》的語音錄製。這部禪宗經典終於以語音的方式現於世間。
  • 達摩回答了梁武帝的五個問題,可惜他到死都沒領悟!
    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梁武帝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做了造寺寫經度僧這麼多事,有什麼功德?
  • 廣東香火最旺寺廟 栽種中國最牛菩提樹 禪宗六祖慧能在此受戒!
    光孝寺歷代高僧輩出,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7年)達摩祖師東渡來穗,在光孝寺住下講學,寺門內東邊的洗缽泉相傳是達摩洗缽之處。唐儀鳳元年(676年),「禪宗六祖」慧能在該寺受戒,開闢佛教南宗,與老子、孔子一起被尊稱為東方三聖。寺內殿宇雄偉壯觀,歷史遺蹟極為豐富。始建於北宋真宗年間的六祖堂,是為紀念六祖慧能而建,也是光孝寺內最有故事的地方。
  • 達摩回答梁武帝的五個問題,可惜他到死都沒領悟
    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梁武帝問達摩:我做了造寺寫經度僧這麼多事,有什麼功德?達摩回答說,沒有功德。武帝又問,為何沒有功德?
  • 慧遠大師開悟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解《六祖壇經》
    六祖大師是從何處得來六祖的名銜呢?這須從菩提達摩談起。 「菩提」是覺,「達摩」是法。菩提達摩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祖師,但為何他不在印度作祖師而跑到中國來呢?因佛在以前授記,說到第二十八代時,大乘佛法將會傳到震旦(中國)來,故菩提達摩從印度坐船到中國。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後傳入日本,又有金山天寧寺本及大乘寺本,題作《韶州曹溪山六祖大師壇經》,卷數品門均同,文字稍異,書前無惠昕序,有北宋政和六年(1116)比丘存中的序文。  唐抄本 六祖慧能傳  ③流通本  題作《六祖法寶壇經》[1],前有德異序,《略序》改作《六祖大師緣起外紀》,亦分十品,次第略有更動。
  • 你我心中的「六祖慧能」!
    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以及圍繞大師一生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其實也交疊了三類形象:歷史的、文學的、民間信仰的。未學佛前,對六祖惠能的印象是神奇!他不識文字,卻在一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當下開悟。身陷大學聯考苦戰的我,覺得六祖就像保送進了第一志願的幸運兒。也許,開悟就是如此—當下解決所有的苦惱,包括眼前X+Y的數學難題!
  • 紀錄片:六祖惠能大師傳奇
    很多人是通過功夫電影知道達摩祖師的,傳說是他創立了中國少林派武術,但是傳說必竟是傳說,菩提達摩不遠萬裡來到中國,不會只是為了傳教搏鬥的技巧,他的目的是向中國人傳布釋迦牟尼與摩訶迦葉那個會心微笑的奧秘。這裡是廣州市西關下九路北側西來正街,如今是生意興隆的玉器一條街。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的華林寺就坐落在這裡。華林寺原名西來庵,是達摩來到中國後的第一個落腳點。
  • 梁武帝問達摩
    臨行前,般若多羅尊者給了達摩一些讖語。讖語也就是現在說的預言。  般若多羅尊者:「你已經得到了佛法真諦,我滅度67年後,印度有災難,佛法將會受到破壞,你要將佛法傳到中國去。」  達摩:「中國有菩薩嗎?」  般若多羅尊者:「中國得道的人很多。你到中國後會有少數人為難你,不過不要緊,你秉承佛的意志,災難總會過去。你到了中國後,不要去南方,那裡的人還不懂佛法。
  • 58.看破放下,就得到自在丨六祖大師圓寂時靈瑞的情形【六祖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這樣一說,大家說:「好好!這樣可以,這是六祖大師的意思。」於是乎,就把六祖大師真身,送到南華寺去供養。「十一月十三日」:在十一月十三日這天,「遷神龕並所傳衣缽而回」:在十一月十三日那一天,就把六祖大師真身,和達摩祖師所傳衣缽,請回到南華寺。
  • 六祖慧能大字不識一個,卻能以未受戒之身繼承禪宗衣缽,原因何在
    在北天王嶺前,有一石,名「拜石」,相傳六祖惠能大師在此拜佛而得名;在象山之麓,六祖日日必來此打坐,故名「坐石」;在寺南五裡,有一石,名「避難石」,當年有人追殺六祖,六祖避於此石之後,僥倖脫險。南華寺後有九龍泉,水清涼甘甜,六祖常在此清洗袈裟,蘇東坡在此題有泉銘……說到南華寺,此處不能不提禪宗、不提六祖惠能。
  • 梁武帝與達摩:緣何見貴人而交臂失之?
    梁武帝與達摩都聊了些什麼?梁武帝問達摩:「我一生當中修了很多的寺廟,剃度了很多的僧人,抄寫了很多的經書,有什麼樣的功德了呢?」達摩說:「沒有功德。」達摩回答說:「這只是一些小的修因果的做法,是求福報的做法,這些做法會得到如影隨形的福報,但是並不是實際上的功德。」梁武帝又問:「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功德呢?」達摩回答:「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於世求。」梁武帝又問:「什麼是聖諦第一義?」達摩回答:「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沒有什麼聖賢的。」
  • 壇經十一:五祖深夜傳衣缽,惠能終成第六祖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咱們繼續來介紹「六祖壇經」,上一次講到了五祖弘忍和仍在後堂幹粗活的惠能之間的一段機鋒。五祖先是用「米熟了沒有」來問惠能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惠能馬上說「米已經熟了,就差篩選了」,意思是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五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