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回答了梁武帝的五個問題,可惜他到死都沒領悟!

2021-02-07 大自在般若


留言交流      開心文玩!!

梁武帝蕭衍一生嗜佛,他不但奉佛教為國教,廣建寺廟;還身體力行,堅持素食,早晚禮佛誦經。最令人嘖嘖稱奇的則是他不顧皇帝身份,不顧群臣反對,四次捨身同泰寺。這固然令人匪夷所思,卻可見梁武帝是很有禮佛之心的。他聽說外國來了個叫達摩的高僧,極為高興,立即下令地方護送到南京。

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梁武帝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做了造寺寫經度僧這麼多事,有什麼功德?達摩:「你所做的,都是徒具形式的小德,如影隨形,表面看起來有,實際上根本沒有。」「美妙圓融的清淨智慧,忘掉自己,達到空寂無我的地步。這樣的功德,不是靠世俗的有為來求得的。」

梁武帝執著自矜於自己的所作所為,以為自己有大功德。但達摩卻認為他一點功德也沒有。有的一點福德尚且「有漏」,怎麼能明心見性、解脫生死呢?梁武帝禮佛,看似用心盡心,卻依然執著於自我、凡聖、回報,用這種心思求法,就像是南轅北轍,機械器具越是精良,便離目的地越遠。看起來用心虔誠,其實大謬。其晚年被餓死於臺城,與他的佞佛亂政不無關係。所以達摩一再否定他,並提出「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可惜梁武帝不能領悟。接著,武帝依然執著於聖人凡人之別,問達摩聖人追求的第一義是什麼。達摩回答說,連聖人都沒有。梁武帝不知何解,於是咄咄逼人地問達摩:「既然無聖,那麼現在與朕說話的人是誰?」這是一句很深的話,禪師都是問在答處、答在問處,意思是說:我本非我,你亦非你,世界本來便是空寂、圓融、清靜、妙密的無相。《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可惜梁武帝再次錯過了一次開悟的機會。達摩知道梁武帝已不能再悟,於是便渡江北上,最終選擇在少林寺面壁。後世仍有人對梁武帝有沒有功德感到疑惑,六祖慧能解釋說:「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慧能大師再次言明了福德和功德的區別,只修福德,仍然是沒有功德的。現在很多人也是一樣,看重形式,燒香拜佛,光施慈善,以為便是功德;然而自性若是不悟,雖然日日禮拜也是徒勞,更遑論有的人三心二意,又有何功德可言呢?

 人死後去了哪裡?世人都想知道答案。佛的十大通號之一是「善逝」,字面意思是「好好的死」,其實不然。「善」,是指圓滿覺悟宇宙真理;「逝」,是指佛示現涅槃相。2500年前,佛肉身出世度化眾生,八十年後示現入滅相,其實佛生了沒有?滅了沒有?無生也無滅,只是示現生滅。 眾生為生死而苦惱,在不生不滅中妄見生滅;而諸佛在生滅的當下,悟到不生不滅的真相。不生不滅可以示現生滅,正因如此,佛菩薩在度化眾生時,會隨緣示現生滅相。
打個比方,某人的眼睛出了毛病,會看到空中有花;當他眼病治好了,空花自然消失。那麼,此人所見的空花到底生了沒有?沒有;他眼病好了以後,看不見空花,空花滅了沒有?也沒有。 生也無生,滅也無滅。正如《楞嚴經》所言:「昔本無迷,似有迷覺。」同樣,生死也是這個道理啊。      大光明藏中具備圓滿的智慧德能,生死不二,善惡不二,是非不二,佛魔不二!法法皆是圓融無礙。但我們不要用錯了心,度化眾生時仍要「不分別不妨分別」,讓更多眾生覺悟真心本來面目,將法華楞嚴如來藏真理傳遍十方法界的每一個角落!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QQ38287479。

相關焦點

  • 達摩回答梁武帝的五個問題,可惜他到死都沒領悟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則是,他不顧皇帝身份,不顧群臣反對,四次捨身同泰寺。這固然令人匪夷所思,卻可見梁武帝是很有禮佛之心的。他聽說外國來了個叫達摩的高僧,極為高興,立即下令地方護送到南京。梁武帝問達摩:我做了造寺寫經度僧這麼多事,有什麼功德?達摩回答說,沒有功德。武帝又問,為何沒有功德?達摩:「你所做的,都是徒具形式的小德,如影隨形,表面看起來有,實際上根本沒有。」「那什麼是真功德呢?」
  • 梁武帝與達摩:緣何見貴人而交臂失之?
    意思是說,唉,雖然見了,卻如同沒見,逢了卻如同沒逢(沒有領悟其真義),真是終生之憾事,真是悔恨啊!「我們現在知道,菩提達摩乃是一代高僧,禪宗鼻祖,一句話就點化了二祖慧可,對於梁武帝來說,那可真是天上掉下來個大貴人,但梁武帝卻與其交臂失之,這究意是怎麼回事呢?
  • 梁武帝問達摩
    臨行前,般若多羅尊者給了達摩一些讖語。讖語也就是現在說的預言。  般若多羅尊者:「你已經得到了佛法真諦,我滅度67年後,印度有災難,佛法將會受到破壞,你要將佛法傳到中國去。」  達摩:「中國有菩薩嗎?」  般若多羅尊者:「中國得道的人很多。你到中國後會有少數人為難你,不過不要緊,你秉承佛的意志,災難總會過去。你到了中國後,不要去南方,那裡的人還不懂佛法。
  • 禪棋帝蹤:(蕭衍)禪師梁武帝與達摩之千古公案
    於達摩執弟子禮。曾問禪於達摩禪師。在俗為帝、史稱梁武帝。三月庚子,高祖(梁武帝)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捨身。(即出家)——《梁書》庵主評曰:出世為僧,入世為帝。古今僅明太祖與梁武帝二人也。二人者皆好弈緣禪。朕雖一介凡夫,敢以師之於後。
  • 宗道法師:「梁武帝見達摩大師」公案的啟示
    當時的梁武帝,號稱「皇帝菩薩」,非常崇信佛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的就是梁武帝的時候。梁武帝這個人,佛法的善根、修持都很好,也很有才華,有學問,有智慧,也挺有個性的。晚年曾三次出家,就在現在的雞鳴寺。他每出家一次,就讓群臣百官花巨資把他從寺院裡贖出來,花一個億、兩個億的。所以他出家一次,寺院的資金就充實一次。他經常在皇宮裡講經,講經的時候,全國的高僧大德都來聽。
  • 今日恭迎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祖師聖誕!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初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達摩祖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
  • 阿里千億投資達摩研究院,厲害了我的祖師!
    說起這個梁武帝,如果他敢說自己信佛的虔誠度排第二,那歷史上恐怕沒人敢爭第一。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他不僅修建了後人詩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還把自己也布施給了寺廟。梁武帝前後一共出家四次,每一次,都是群臣湊錢,給寺廟捐了上億,才把這位「皇帝菩薩」從「三寶」手裡「贖」回來。
  • 梁武帝:帝王中五個第一
    梁武帝像梁武帝:帝王中五個第一作者: 嚴勇在扁豆花燃盡了它最後一抹芳華,在沉甸甸的稻子壓彎了它纖瘦的身腰,在深秋的風吹著它獨一無二的涼意之時他的七子蕭繹(508―555),也在荊州,泛著柏舟,看著妖童媛女,蕩舟心許,即興賦詩《採蓮賦》,寫盡江南之美。一家人都在文藝的精神世界裡陶醉,不能自拔。史載,蕭衍、蕭綱都愛讀書藏書,蕭統、蕭繹更甚。蕭統藏書三萬卷,蕭繹藏書竟達十四萬卷。帝王家如此愛讀書,古之未有也。說到這裡,可以先來聊聊梁武帝的文學教育。梁武帝是老子理論「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實踐者。
  • 【名人百科】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色戒皇帝」——梁武帝蕭衍
    此外,梁武帝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教在中國的普及做過非常大的貢獻。他在建康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兩次,都要到寺院去燒香拜佛,聲稱這樣做是為了積功德,替老百姓消災。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薩戒。由於他的提倡,王侯子弟都以受戒為榮。南朝佛教也在這時進入了全盛時期。
  • 梁武帝為什麼會餓死?太不可思議了
    他看見菩提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就想要向他炫示,炫示自己的功德,所以就問達摩祖師說:「我做皇帝以來,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也度了很多人出家,我這有功德嗎?」他這個問法,意思是想向達摩祖師表示他有功德,令達摩祖師來讚嘆、讚嘆他。
  • 梁武帝最後為何遭遇餓死的?
    梁武帝為何遭遇餓死的果報?其實這都是給我們說法,這是一部活經,令我們世人看見這種境界,就能有一種反省。志公禪師說:「等我圓寂之後,你會造個塔。什麼時候這個塔坍塌損壞了,那時你的壽命就到了,應該往生了。」
  • 《梁書》專題︱陳志遠:梁武帝崇佛的遠景與近觀
    臺城陷落,年邁的梁武帝眼見大勢已去,慨嘆「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創業之主,亦為亡國之君,因此若論梁朝一代之佛教,大體上與梁武帝在位時期相始終。在這半個世紀裡,梁武帝是當之無愧的主宰;在他身後的漫長歷史中,僧俗兩界仍然熱衷於議論他的為政、編造他的逸聞,又演為一個傳奇。
  • 說說梁武帝蕭衍
    蕭老爺子這番話到是在理,可是您看住這個傢伙也成啊)再然後居然勾搭私通了蕭衍的女兒,自己的侄女亂倫,意圖殺死蕭衍取而代之,事發老和尚皇帝只處死了刺客而已,自己女兒不好意思了,自盡身亡,而蕭宏仍未受到任何懲罰,只是在驚懼和失落中憂鬱而死。但是蕭宏的事情並沒完,因為他還有個寶貝兒子蕭正德,最神奇的是,這個寶貝兒子居然認為自己理所當然應該是太子。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慧可斷臂和達摩面壁
    羅漢,當地人俗稱為「達摩」,是一件很優秀的作品。達摩,在西土29祖師中排列最後。後被禪宗奉為東土祖師的第一代祖師。據傳他是南印度人,南朝梁代的時候,從印度航海到廣州,後輾轉到梁代都城金陵(今南京)見梁武帝蕭衍。梁武帝是佛教的忠實信徒,在位時,建寺造像,剃度僧人,寫經求法都很積極。他居功自傲,問達摩:「我為佛教做了這麼多事,該有多少功德?」達摩回答說:「沒有功德。」梁武帝又問:「為什麼沒有功德?」
  • 達摩只傳一心之法,我們所謂心地法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達摩祖師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同釋迦牟尼的身世一樣,為求道而出家,在印度繼承了禪宗的二十八代祖師,到中國正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時代,成為中國禪宗的初祖。達摩只傳一心之法,我們所謂心地法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心即是佛。如果再進一步問:「什麼是心呢?」問題就來了!是身體裡面這個心嗎?不是哦!這裡是心臟。頭腦思想是心?
  • 改命38: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經典對話,點醒你了嗎?
    我這麼講可能、萬一,不小心傷著誰的話,純屬故意——開個玩笑,意思讓你重視一下。在南北朝時候,有一個皇帝——梁武帝。達摩祖師剛剛來到東土的時候,他就去拜見梁武帝。梁武帝就問他,說「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啊?」梁武帝這個人好這口。「布施設齋,造寺度僧,有何功德?」他為什麼這麼講?咱不是學過這麼一個古詩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梁武帝造了很多寺廟、度了很多出家人,為什麼還會被餓死?(宣化上人)
    這猴子死的時候說:「我將來一定要報仇!」宣化上人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
  • 【皓然解經】皓然悟達摩老祖<破相論>(上)
    筆者2014年2月,與虛雲大和尚之首座弟子體光法師的弟子-妙悟法師,一起在羅浮山參訪道觀寺廟。只見每個道觀寺廟香火繚繞,如胳膊粗的巨型香燭插滿了香爐,濃煙遮天蔽日,氣味嗆人。妙悟法師以扇子遮擋,說道:這些俗人把這些廟觀搞的烏煙瘴氣,人都不願意待,何況仙佛?只有魔喜歡。我很讚賞妙悟法師肺腑之言。中國禪宗五祖弘任大師說:不明心見性修法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