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為什麼會餓死?太不可思議了

2021-02-13 阿彌陀佛

 

梁武帝為南朝諸帝中最厚於佛教的一位帝王。
 

由於梁武帝的大力護持和提倡,南朝佛教發展到梁武帝時達到全盛。但是,梁武帝作為皇帝,最終還是餓死在臺城,為什麼呢?
 

 

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
  

他篡北齊,改國號為梁,定都於建康,在位四十八年。
 

他很有治國的方法,而且勤於政事,注重民生,又提倡所有的學術。因為他提倡學術,所以國家就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因為他真正想把國家治好了,所以勤政愛民。
 

原先他信道教,以後又改信佛教。為什麼他信道教呢?因為他在因地時,先信婆羅門教,以後又修行佛法;因為他修苦行──即修福修慧,福修的有一點,慧就修得不夠,所以他先信道教,以後才改信佛教。他信道教的時候,沒有什麼建樹;信佛教以後,就十分虔誠,甚至於三次到同泰寺捨身修行。他的皇后郗氏好嫉妒,死後墮入畜生道,變成一隻巨蟒,為了超薦亡後,他延請高僧,作了《梁皇寶懺》,一直流傳至今。



他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來弘揚佛法,也度了很多僧人,那時很多人都出家。這時他自以為功德很大了,也就很驕傲了。他看見菩提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就想要向他炫示,炫示自己的功德,所以就問達摩祖師說:「我做皇帝以來,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也度了很多人出家,我這有功德嗎?」他這個問法,意思是想向達摩祖師表示他有功德,令達摩祖師來讚嘆、讚嘆他。

 

達摩祖師不會給人戴高帽子,所以就直話直說:
 

「你這個樣子並沒有功德!」
 

從來是忠言逆耳,所以梁武帝聽見人家說真話,就不太高興。
 

於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祖師就折蘆渡江,往北到了熊耳山,在少林寺的石洞裡面壁了九年,以後傳法給二祖慧可大師,繼續禪宗的命脈。
 

有一天,梁武帝問寶志禪師說:「我的壽命還有多少呢?」

志公禪師說:「等我圓寂之後,你會造個塔。什麼時候這個塔坍塌損壞了,那時你的壽命就到了,應該往生了。」

本來志公祖師圓寂時那個塔是木造的。
 

梁武帝想到預言:「這個塔什麼時候倒了、塌了,我就什麼時候往生。好吧!我現在把它造成一個堅固的塔,用石頭造!」

想不到他把這個木塔拆了,造石塔的時候,侯景就造反了,把他抓住,圈到臺城裡頭,在那裡餓死了。
 

 

為什麼梁武帝會餓死呢?
 

梁武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怎麼還會餓死呢?這是他自己始料所不及的。
 

據說梁武帝在因地修道的時候,有一隻很調皮,也很通人性的猴子。他不入定時,它不麻煩他;他剛剛一入定,它就弄出一個什麼動靜,把他擾亂的不能入定。
 

這猴子大概是怕他睡著了不念經,所以就給他做一個巡香的人;怕他睡著了不修行,就把他弄醒,令他不能入定。
 

這個老修行心裡覺得很不高興的:「這猴子真是討厭!」於是就把這猴子圈到旁邊的洞裡。
 

圈到洞裡,也不過是想讓它一時不麻煩他;
 

想不到這回猴子不來麻煩他,不來叫他,他就入定了很多天。
 

等他一出定的時候,想起猴子還在洞裡圈著呢,就去把洞門的石頭移開一看,這猴子已經餓死了。
 

因為這樣,這猴子死的時候瞋恨心很重的,說:「你這個老修行,心這麼狠!這麼毒!把我餓死。我將來一定要報仇!」
 

因為這個老修行已經有一些功夫,圓寂之後雖然還沒修成,來生卻做了皇帝——也就是梁武帝蕭衍。
 

蕭衍做了皇帝,怎麼樣也想不到會有一個人來造反,造反的人就叫侯景。
 

梁武帝因地把猴子堵死到洞裡,侯景造反也就是要來報他餓死猴子的仇恨,所以也把他圈到臺城裡餓死了。這是報應循環,絲毫不錯的;
 

這種事情都是陰錯陽差,不期然而然,預想不到的。
 

其實,這都是給我們說法,這是一部活經,令我們世人看見這種境界,就能有一種反省,就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了。
 

 

因果分明,餓死臺城。
 

種因結果——種善因就得善果,種惡因就得惡果。
 

殺人之父,人也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也殺其兄;這都是因果。
 

總而言之,你對人家不利,將來也就有人對你不利。
 

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
 

梁武帝以前無意中餓死了猴子,現在這猴子把他關在臺城,好像關在一個洞裡,也把他餓死了,這就是因果分明。
 

雖為帝王,難逃法繩:雖然梁武帝做了天子,也難逃法繩;這種法網,即使是帝王也是逃不出去的。
 

因果這個法網,是一個定律,是默默中一個最大公無私的法律,誰也逃不了的。自作自受,莫怨天公。
 

死人說法,生者聽經。
 

梁武帝是死了,他留下這個公案,是給大家說法的。我們大家現在都是活著的人,活人看見這種情形,應該好自為之,不要再做錯因果的事情。 


長按二維碼識別,微信支付任意金額支持我們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師兄微信號:aa99999dd。

原創投稿| 1023159819@qq.com。  

推薦關注:更多精彩微信公眾平臺

嘈雜的生活已經越來越無法容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匆忙趕路的間隙,我們需要停下片刻,在閱讀中安靜的面對自己。

一禪和尚

ID:clss168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我是一禪,這有好多師父和我的小動畫和小漫畫~還有一些筆記,也許能幫你解決生活裡大部分難題~

深夜安靜讀書

ID:SCT888888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深夜十點安靜讀書,美好的生活方式。好書、故事、美文、電臺、美學。

相關焦點

  • 梁武帝最後為何遭遇餓死的?
    梁武帝為何遭遇餓死的果報?其實這都是給我們說法,這是一部活經,令我們世人看見這種境界,就能有一種反省。從來是忠言逆耳,所以他聽見人家說真話,就不太高興。於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祖師就折蘆渡江,往北到了熊耳山,在少林寺的石洞裡面壁了九年,以後傳法給二祖慧可大師,繼續禪宗的命脈。
  • 梁武帝造了很多寺廟、度了很多出家人,為什麼還會被餓死?(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據說虛雲老和尚是梁武帝的後人,至於是不是就不管它了。他篡北齊,改國號為梁,定都於建康,在位四十八年。他很有治國的方法,而且勤於政事,注重民生,又提倡所有的學術。因為他提倡學術,所以國家就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因為他真正想把國家治好了,所以勤政愛民。原先他信道教,以後又改信佛教。為什麼他信道教呢?
  • 梁武帝:中國唯一的菩薩皇帝,絕房事三十多年,最後卻被活活餓死
    梁武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怎麼還會餓死呢?這是他自己始料所不及的。據說梁武帝在因地修道的時候,有一隻很調皮的猴子。他不入定時,它不麻煩他;他剛剛一入定,它就弄出一個什麼動靜,把他擾亂的不能入定。
  • 梁武帝三世因果
    梁武帝,我們知道他是非常護持三寶,他本身也吃素,但是梁武帝到後來是餓死在臺城,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梁武帝為什麼餓死在臺城呢?在歷代的一個記載裡面,有曾經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三世因果的故事。梁武帝他的過去生也是一樣在佛門中修行。這個故事就說到過去有一世裡面,有一家佛寺裡面,這個佛寺裡面他們有東單跟西單。
  • 梁武帝餓死臺城的三世因果故事
    黃柏霖警官:梁武帝餓死臺城的三世因果故事時間段:00:32:15-- 00:44:17另外我再舉一個故事,就是梁武帝跟寶志公禪師的一個典故,這個牽涉到三世因果。梁武帝,我們知道他是非常護持三寶,他本身也吃素,但是梁武帝到後來是餓死在臺城,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梁武帝為什麼餓死在臺城呢?
  • 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為何這四人卻會被餓死
    在古代,別說戰亂時期了,就算是和平時期,也時常出現有人餓死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都發生在老百姓身上。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要說他們被餓死,恐怕沒什麼人肯相信。不過歷史上,還真有四位君王被餓死。既然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為何這四人還會被餓死呢?
  • 南北朝歷史故事梁武帝蕭衍:四入佛門餓死內宮
    這一次,他脫下御衣袞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塵後穿上法衣袈裟,長住於寺中,自號三寶奴,並親自主持法會,向五萬善男信女講解《涅經》。 蕭衍執意要出家,朝中大臣十分惶恐,便一起跪於同泰寺外反覆磕頭,叩請皇帝還宮理政。 在寺中和尚的勸請下,他才極不情願地回到朝廷。然而,蕭衍極度迷戀佛教,反覆四次捨身寺院。
  • 梁武帝拜求志公師
    樵子看見趕到洞口,就將洞門用大石頭塞住,其猴不能得出,遂在洞內餓死,此二人乃前世果報。其後雲公福盡氣消,死去墜落牛胎,志公就對梁武帝說此事情,梁武帝不信,志公一日遂同武帝,野外同遊觀山玩水,信步而來,行到野田,看見有一隻花色牛,在此耕田,禪師對梁武帝曰:「這就是雲公!」帝曰:「師父怎麼知之?」志公曰:「帝若不信,可叫三聲,便知端的。」
  • 宗道法師:「梁武帝見達摩大師」公案的啟示
    梁武帝就問:「何以並無功德?」為什麼呢?他還不錯,修養很好了,一般人早就暴跳如雷了。達摩大師說:「此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這裡就說到「有漏」。「如影隨形」,像太陽照到人身上,跟影子一樣,人走到哪,影子就跟到哪,影子跟著人走,如影隨形。「雖有非實」,看上去是有,但實際上就像影子,是沒有的。
  • 許雲輝:梁武帝第六子蕭綸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典型?
    遊戲結束後,崔會意不堪忍受欺辱,當夜騎馬飛馳回京城,向梁武帝哭訴此事。梁武帝氣得心臟病發作,直接派出「禁兵取之」,並將其直接關進監獄。 梁武帝意欲斬草除根,賜蕭綸在監獄自盡。因「昭明太子流涕固諫」,梁武帝心一軟,放了蕭綸一條生路,只讓他「免官削爵土還第。」
  • 梁武帝:帝王中五個第一
    他是不是知道千年以後,會葬在這樣一塊安靜的地方,所以才能吟出這樣禪意的詩句來。同為帝王的隋煬帝,作絕愛之句「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也為其千年之後的安葬地給出了最好的描述。當我看到那些散落在荒草間,歷經千年風雨的神獸們,輕盈的腳步,變得無比沉重。我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1463年前的南朝。那個詩意盎然,文學興盛,佛道昌隆的時代。
  • 同樣是愛《蘭亭序》,為什麼唐太宗把它帶進墳墓,而梁武帝卻編出...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流傳下來的千古名篇《蘭亭序》,時至今日,他的作者王羲之以「書聖」之尊被人用筆墨頂禮膜拜了1600多年。唐太宗和梁武帝都瘋狂喜歡「書聖」的神品,愛的方式卻迥異的耐人尋味。
  • 梁武帝問達摩
    般若多羅尊者:「你已經得到了佛法真諦,我滅度67年後,印度有災難,佛法將會受到破壞,你要將佛法傳到中國去。」  達摩:「中國有菩薩嗎?」  般若多羅尊者:「中國得道的人很多。你到中國後會有少數人為難你,不過不要緊,你秉承佛的意志,災難總會過去。你到了中國後,不要去南方,那裡的人還不懂佛法。
  • 梁武帝之夢
    梁武帝非常崇信佛教。一天夜裡,他夢見一位神僧來訪。這位神僧對他建議說:「六道裡的眾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夢醒以後,梁武帝將自己的夢境告訴朝內的群臣,大臣們面面相覷,沒有人能懂得夢境的含義。
  • 【名人百科】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色戒皇帝」——梁武帝蕭衍
    公元546年,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公元547年),蕭衍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37天,朝廷出資一億錢將其贖回。梁武帝出家之餘,還聘請古印度僧人波羅末來中國講經。波羅末翻譯了不少印度佛經,並培養了許多中國弟子。有了經書,講經的風氣更加興盛。為了宣傳佛教,佛教徒編了許許多多講經的傳說。
  • 改命38: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經典對話,點醒你了嗎?
    因為你看學傳統文化的人,經常會互相吹捧,用這個詞不知道準確不準確,一見某人做什麼事情,馬上馬屁就拍過去了:哇,你了不起啊!你功德無量啊!被拍馬屁的這個人覺得洋洋得意:哪裡啊,沒有啦,沒有啦。心裡邊還覺得是美滋滋的。但是我跟你講,你的功德恐怕未必無量,恐怕很有限,甚至可能沒有功德。我為什麼這麼講呢?我這麼講可能、萬一,不小心傷著誰的話,純屬故意——開個玩笑,意思讓你重視一下。
  • 為什麼老年的獅子會被餓死,而老年的老虎卻不會?看完讓人心疼!
    為什麼老年的獅子會被餓死,而老年的老虎卻不會?看完讓人心疼!提起獅子和老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們一個是百獸之王一個是草原上的霸主,在各自的領域都是食物鏈最頂尖的存在。不過雖然它們非常的強大但是也沒辦法長生不老,當它們年齡大了之後實力就會走下坡路,此時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它們也會面臨著非常悲慘的命運,一些年邁的獅子甚至會活活的餓死但是老虎並不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梁武帝四次捨身同泰寺
    梁武帝原來信奉道教,但稱帝三年後,便下詔宣布自己舍道事佛。並要求王公貴族,文武百官等「返偽就真,舍邪入真」。從此,梁武帝遵照在家居士的戒律修行,禮佛頌經,吃素念佛,廣建佛寺,優待僧人,敕僧譯編佛教典籍。在其大力倡導之下,南朝佛教很快達到極盛,僅京城建康一處,寺院就多達五百餘所,僧尼十萬餘人。他親自敕建的寺院就有大愛敬、智度、光宇、解脫、開善、同泰等等。
  • 從梁武帝「接訪」看古人伸冤渠道
    梁武帝在位時,還在宮殿前設立「伸冤信箱」,有時親自接訪,傾聽冤情,並安排解決。古代的伸冤渠道大概有上書伸冤、擊鼓訴冤、攔駕喊冤和臨刑叫冤這幾種。上書伸冤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公元502年3月,齊和帝到了姑孰,下詔書將皇位禪讓給梁王蕭衍。
  • 85歲梁武帝在宮女面前衰竭而亡,死前為何要喊「嗬!嗬!」
    所以,在這,我們說乾隆皇帝排第一,梁武帝蕭衍排第二。梁武帝蕭衍的人生,在他當皇帝之前,都是開掛的。不過,自從當了皇帝後,不知道是年齡老了,還是因為活太久,活得太通透了。總之,人生出現了轉折。我們搬上小板凳,帶上瓜子、茶杯,圍過來聊聊梁武帝蕭衍的開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