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三世因果

2021-02-13 地藏法門專弘平臺


梁武帝,我們知道他是非常護持三寶,他本身也吃素,但是梁武帝到後來是餓死在臺城,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梁武帝為什麼餓死在臺城呢?在歷代的一個記載裡面,有曾經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三世因果的故事。


梁武帝他的過去生也是一樣在佛門中修行。這個故事就說到過去有一世裡面,有一家佛寺裡面,這個佛寺裡面他們有東單跟西單。東單西單都有一個領眾的,東單叫東法堂,西單叫西法堂。他們在做早晚課的時候,東法堂的這個僧眾還有西法堂的僧眾,都會到大殿集合。但是那時候因為並沒有像現在都有時鐘,所以東法堂的寺眾就比較準時的能夠到大殿,西法堂的這些僧眾,就有一些年紀比較小的沙彌,就會貪睡,每一次到大殿都遲到。


他們就很好奇,就問東法堂的這個僧眾說,為什麼你們都可以準時到達大殿,而且片刻不差呢?他們小沙彌會問小沙彌嘛,東法堂的小沙彌就跟西法堂的小沙彌偷偷地講,他說是這樣的,他說靠近我們東法堂的這個寮房旁邊,有一隻蚯蚓特別有靈性。這隻蚯蚓牠這個五時一到,他們五更嘛,它們五更一到,就會自動鳴叫。蚯蚓會有嘶嘶嘶那種聲音,牠們就會叫那種聲音出來。這些蚯蚓想要聽法了,想要參加早晚課了。東法堂的僧眾就聽到這個蚯蚓的鳴叫聲音就醒過來,所以每天都能夠準時在五更上大殿做早課。


西法堂的這個小沙彌因為貪睡起了一個無明,他說,好,你每天都是靠這些蚯蚓的鳴叫聲起床,我就把你害死了,就不讓你再聽這個蚯蚓的鳴叫聲,看你們能不能準時。他起了一個惡念,這個小沙彌起了一個惡念。他就有一天趁東法堂的人不在,他就燒了一鍋的熱水,他找到那個位置,在蚯蚓那個洞穴裡面,他把整個熱水倒進去了。倒進去以後,當然蚯蚓就死掉了。


死掉以後,東法堂的僧眾回來以後非常地難過、可惜,他們就為牠這隻蚯蚓作法超度。蚯蚓因為牠聽法的緣故,牠超度以後得人身,出世當樵夫,就是砍柴的,撿木柴的。西法堂的這個徒弟呢?他犯了殺戒,福氣消盡,墮落出世為猴子,到畜生道去了。這兩位冤家債主又碰頭了,到第二世又碰頭了,那個蚯蚓是變成樵夫。那沙彌呢?那個徒眾呢?就因為殺蚯蚓的緣故,所以墮落到猴子,兩個都在同一個地方又碰頭了,我們所謂的冤家路窄。


那個樵夫他前世因為是蚯蚓,喜歡聽經聞法,所以他對三寶還是很恭敬,所以他都會怎麼樣?他會摘花供果。看到有一間佛寺在山上,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了,那個屋瓦都破了,那個佛像都淋雨。這個樵夫就是覺得說這個佛像淋雨,他就起了一個善心。這個樵夫他見到這個破廟的三尊佛像,頭頂被雨淋,所以他買了三大鬥笠。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說梁武帝的前世因為讓佛不淋雨,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讓佛像不淋雨就從這個地方來。


那個樵夫就買了三大鬥笠把佛像蓋住,好像寶冠一樣就蓋在上面。因為平常樵夫都會上山上砍柴,都會摘花供果拿到佛前去,那個猴子呢?前世是什麼?前世是沙彌,牠那個善根還在,牠也是摘那個水果去供佛。那個猴子習性就比較重了,牠那個瞋心就比較重,前世的習氣還在。牠一看到有人先把花插下去,牠就很生氣,牠就把那個別人的花,插在花瓶裡面的花把它拿出來,甩在地上,牠自己的花插上去。這個猴子就這樣,把這個自己的花插到花瓶裡面去。


那個樵夫好幾次經過到這個破廟裡面去看,說,奇怪呢,我插的花怎麼掉到地上呢?這個深山,這個地方怎麼會有人來呢?他覺得很納悶。他有一天,他就躲在那個大殿門後偷看,到底誰呢?來比他更早供佛供花。他一看原來是一隻猴子,是真的把他那個花,把它拿下來甩在地上,插牠自己的花。當時這個樵夫就呵叱一聲,那個猴子就跑掉了。跑掉以後,這個樵夫就跟在後面。跟在後面以後,找到牠的洞穴,原來這個是猴子住的地方,牠的家。他就知道猴子進去以後,在洞口用石頭把牠塞住,讓牠出不來。這個猴子就在裡面塞死了,餓死了,出不來嘛,牠在裡面活活地餓死。前一世的因果在這一世就了了。


為什麼?前世這個樵夫就是蚯蚓在洞穴裡面,沙彌用熱水把牠燙死了。到這一世來以後,沙彌變猴子,還是起了那個瞋心,前世說你們比我們早上大殿,是靠這個蚯蚓,我就把蚯蚓害死,看你們能不能夠那麼早,那麼準時上大殿。牠那個瞋心還在,到當猴子了習氣不改,別人先插花,牠把花甩掉,插自己的花,這就是嫉妒,嫉妒的習氣還在。前世也是嫉妒,為什麼你比我早到大殿。你看,那個習氣很難斷,非常難斷。你不透過懺悔,不透過改過,你不透過拜佛、拜懺,拜那個《佔察懺》或是《大悲懺》,很難斷除。而且你還要在境界裡面去歷緣煉心,還要去鍛鍊。


到第二世來的時候,那個猴子變成要還命了。所以因果不空,相續不空,輪轉不空。所以猴子在洞口裡面被這個樵夫把牠害死了,就還上一世的命債。那個樵夫壽命終盡以後,因為他用鬥笠遮佛像有功德,所以投胎出世為姓蕭名衍,蕭衍。蕭衍就是誰?就是梁武帝的俗家名字,他的俗名叫蕭衍,後來的梁武帝。那個猴子後來死掉以後,又去魏國出世為名字叫侯景,歷史上確實有這個人叫侯景。


侯景他後來官拜將軍,領兵。後來還是什麼?梁武帝給他收容的,他是到魏國去。他後來投靠到梁國,梁武帝給他收容,但是後來侯景叛變。為什麼呢?梁武帝會被困在臺城呢?因為當時梁武帝他就請示這個寶志公和尚,說我怎麼可成道?我可不可以成道?寶志公禪師跟他講,你現在享受榮華富貴,你必須要遠離這個榮華富貴。後來梁武帝才遷居到臺城去修行,他說你要在深山裡面,要在那邊修行。梁武帝就搬到臺城,就在那個地方修行。


  後來呢?侯景就率兵叛變,就去圍臺城,就圍困梁武帝。也有此一說,說侯景要逼梁武帝破戒吃肉食,梁武帝因為他遵守這個戒律,不殺生戒,所以他堅持不吃。所以梁武帝到後來活活地餓死掉。你看前世的,在第二世的時候,樵夫讓那個猴子餓死在洞裡面,到第三世的時候,侯景讓梁武帝也活活地在臺城裡面餓死,一報還一報。這個故事是在一些資料上有這樣的一個記載,我們特別提出來,來跟各位講,真的是,因果是真實不虛。

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

隨喜轉載,功德無量。

【地藏法門專弘平臺】

微信公眾號:dizangfabao

【楞嚴咒專弘平臺】

微信公眾號:lengyanzhou918


【宣化上人專弘平臺】

微信公眾號:dulun1918

相關焦點

  • 梁武帝為什麼會餓死?太不可思議了
    由於梁武帝的大力護持和提倡,南朝佛教發展到梁武帝時達到全盛。但是,梁武帝作為皇帝,最終還是餓死在臺城,為什麼呢?  殺人之父,人也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也殺其兄;這都是因果。 總而言之,你對人家不利,將來也就有人對你不利。 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
  • 梁武帝拜求志公師
    其後雲公福盡氣消,死去墜落牛胎,志公就對梁武帝說此事情,梁武帝不信,志公一日遂同武帝,野外同遊觀山玩水,信步而來,行到野田,看見有一隻花色牛,在此耕田,禪師對梁武帝曰:「這就是雲公!」帝曰:「師父怎麼知之?」志公曰:「帝若不信,可叫三聲,便知端的。」
  • 「三世因果」是什麼?看懂了,覺悟就在當下!
    因為佛已經說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過了這些因果的關係,我們就可以解決到所有的問題了。「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三世的因果只有佛能夠說得出來,所以佛的智慧就是最高的,佛法是最偉大的。信佛就是要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學佛就一定要修習《因果不虛》的這一個最基礎的修法。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在中國的道教的經典巨著《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最先提出的善惡轉化思想。
  • 佛教:這世間哪有什麼意外,一切都是因果,這個人的死亡也是如此
    佛教常常說,一切皆有因果,有很多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在其背後都藏有很深的因果關係。只是這種因果關係,對於我們這種還處在凡夫俗見的人而言很難明白。但是聖賢智者和遁世修行的高僧大德,卻可以通過智慧了悟通達。
  • 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誰能識得自己的前塵舊事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命運都不會無緣無故。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佛法的基礎,一個人學佛信佛就要對因果深信不疑,只有深信因果,才不會再去造業,能夠隨緣消業,才會有越來越好的人生,修行才會有成就。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凡俗之人目光短淺,在有限的生命中,為了自己的私慾造了無數的惡業,即使僥倖有來生為人,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業力去所作所為,人生順利時,得意驕傲,人生失意時,痛苦煩惱,怨恨命運的不公,所以人活著就是煩惱的過程,心靈難有清淨。學佛修道就是一個消業的過程,能夠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配合善行的成就,就會有越來越好的命運,能夠有功德的成就,修行就會成功。
  • 梁武帝問達摩
    (這句話一直被中國前四位禪宗祖師貫徹,到了五祖弘忍禪師的時候,遇到了來自南方的六祖慧能禪師,才打破了這個慣例。)」這就是達摩來中國的原因,以及佛法的意願。  話說達摩來到梁朝,找到了愛好佛法的梁武帝,同梁武帝促膝談心。  梁武帝:「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寫經、弘揚佛法、到底有沒有功德?」  達摩:「沒有功德,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看來雖有,實在沒有。」
  • 佛教:三世因果文——善人看了欣慰,惡人看了心驚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28篇佛教最核心也是最殊勝的教義,其實就是三世因果,雖然其餘文化或者宗教對此也有所涉及,但說的最透徹最直白最清楚的顯然還是佛陀此外專門有一道「三世因果文」,簡潔明了的把今世的果和前世的因做了一個對比,雖然不是特別嚴謹,但大的方向還是沒問題的,各位師兄不妨看看。不過這裡要多說一句,這個因果說的是很犀利的,善惡分明,善人看了應該非常欣慰,可若是惡人看了,那恐怕就是心驚膽戰,直冒冷汗了。
  • 梁武帝之夢
    梁武帝非常崇信佛教。一天夜裡,他夢見一位神僧來訪。這位神僧對他建議說:「六道裡的眾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夢醒以後,梁武帝將自己的夢境告訴朝內的群臣,大臣們面面相覷,沒有人能懂得夢境的含義。
  • 南懷瑾:佛法最難之處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生命是永恆的
    受持四句偈佛法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上。佛法最難之處就是這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它承認生命是永恆的,但生命的現象則是變來變去的。所以《金剛經》這一點,大家不要輕易的看過去了,這是反轉來告訴我們,要如何修持才有結果;必須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業報,智慧才能啟發。
  • 梁武帝四次捨身同泰寺
    梁武帝原來信奉道教,但稱帝三年後,便下詔宣布自己舍道事佛。並要求王公貴族,文武百官等「返偽就真,舍邪入真」。從此,梁武帝遵照在家居士的戒律修行,禮佛頌經,吃素念佛,廣建佛寺,優待僧人,敕僧譯編佛教典籍。在其大力倡導之下,南朝佛教很快達到極盛,僅京城建康一處,寺院就多達五百餘所,僧尼十萬餘人。他親自敕建的寺院就有大愛敬、智度、光宇、解脫、開善、同泰等等。
  • 梁武帝:帝王中五個第一
    ,我踏上了尋覓梁武帝遺蹟的旅程。《隋書·音樂志》上說:梁武帝「既善鐘律,詳悉舊事,遂自製定禮樂」。但出發點還是為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弘揚佛法。梁武帝書法造詣很深。《與梁武帝論書啟》,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典籍之一。《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答陶隱居論書》、《古今書人優劣評》四部書法理論著作,成為書法理論典籍中的精品。他還善於繪畫與棋藝,可謂博學多才。
  • 從梁武帝「接訪」看古人伸冤渠道
    梁武帝在位時,還在宮殿前設立「伸冤信箱」,有時親自接訪,傾聽冤情,並安排解決。古代的伸冤渠道大概有上書伸冤、擊鼓訴冤、攔駕喊冤和臨刑叫冤這幾種。上書伸冤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公元502年3月,齊和帝到了姑孰,下詔書將皇位禪讓給梁王蕭衍。
  • 梁武帝最後為何遭遇餓死的?
    梁武帝為何遭遇餓死的果報?其實這都是給我們說法,這是一部活經,令我們世人看見這種境界,就能有一種反省。節選自《水鏡回天錄白話解·帝王篇》◎宣化上人   講述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據說虛雲老和尚是梁武帝的後人,至於是不是就不管它了。他篡北齊,改國號為梁,定都於建康,在位四十八年。
  • 梁武帝與達摩:緣何見貴人而交臂失之?
    菩提達摩聽說梁武帝尚佛,不遠萬裡來見他。梁武帝也於內殿親自召見,結果是話不投機,不歡而散。後來,梁武帝立碑記之,碑文曰:「嗟乎,見之不見,逢之不逢,今之古之,悔之恨之。」「我們現在知道,菩提達摩乃是一代高僧,禪宗鼻祖,一句話就點化了二祖慧可,對於梁武帝來說,那可真是天上掉下來個大貴人,但梁武帝卻與其交臂失之,這究意是怎麼回事呢?
  • 《梁書》專題︱陳志遠:梁武帝崇佛的遠景與近觀
    臺城陷落,年邁的梁武帝眼見大勢已去,慨嘆「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創業之主,亦為亡國之君,因此若論梁朝一代之佛教,大體上與梁武帝在位時期相始終。在這半個世紀裡,梁武帝是當之無愧的主宰;在他身後的漫長歷史中,僧俗兩界仍然熱衷於議論他的為政、編造他的逸聞,又演為一個傳奇。
  • 許雲輝:梁武帝第六子蕭綸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典型?
    蕭綸的助手唯恐自己受牽連,將此事密報梁武帝。梁武帝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把蕭綸召回京城,第一次對他嚴加斥責,並把他改派到代地。 蕭綸根本不在意,任憑父親怎樣教誨,依然我行我素「不能改。」為了報復父皇,他居然腦洞大開,滿大街溜達看人,終於找到一個與梁武帝外形極似的老頭。他把老頭帶回家,令他穿上「袞冕(皇帝出席重大慶典活動時穿戴用的正式服裝),置之高坐。」
  • 歷史故事背後的人生因果
    張家的事兒雖有些蹊蹺成書,但從鄰裡街坊的老者口中,還是得知了些看似因果關係的結論。這個故事的因果也許沒有必然聯繫,也許就是個巧合,但這種巧合似乎蘊含著一些定數。佛家常說因果循環,一切皆是定數,不管您信不信,在我人生軌跡的四十載中,或是親身經歷或是感同身受,讓我冥冥之中對因果定數更加篤信。
  • 三世因果,非常準!
    天眼揭秘前世真相,因果輪迴……轟動全國!501:被罵了30天的植物終於死了:語言到底有多恐怖的能量?502:地獄烈火燒光700棟房子,唯獨他家完好無損…503:世上最靈驗的算命!
  • ​三世因果,善有善報,「苦命兔」最倒黴是在什麼時候?
    點擊下圖,奉請「旺運金屬符貼」↓↓↓用符建議:請符後,務必心存善念,行善事,心潔方可得神靈之庇佑;可進行一些防生、隨喜積功德等為善之舉以配合用符,以化解太歲,解因果孽障之糾纏,功效則更好。三世因果,善有善報,生肖兔苦一時可以換來後半生的幸福美滿,也是人生贏家了。綜述:1963年生肖兔人的命運格局相當好,終生財運不錯,是個有福氣的命格。雖然他們早年的日子大多數都是不好過,並且日子中老是艱辛不斷,常常忙碌不息,哪怕是非常優異,卻也老是大器晚成,老來才能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