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職場就像圍城,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總是以「牆外」的視角羨慕著「牆內」的世界,而也許你的生活也出現在別人的夢中。希望「網際網路坊間八卦」能成為您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臺。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位已離職阿里員工的離職感言。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阿里基層員工最原始的工作生活狀態。希望這些「乾貨」能讓你認識到不一樣的阿里。
阿里P6,待了一年裸辭,休息了半年緩過來了,現在剛入職新公司。寫下這個回答,也算是對自己的交代。
為什麼離職?簡單來講,抑鬱症確診,扛不下去了。工作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了,包括但不限於情緒的崩潰,身體的疲憊,自我的否定,社交的恐懼,糟糕的睡眠,發胖的體重等等
為什麼抑鬱?客觀而言,有工作的關係,也跟我自身的性格有關。本身是內斂溫和的性格,不夠強勢不夠主動。對於工作內容和工作量有意見想調整,但並沒有溝通到位,造成自己被動的執行,心裡有怨氣。也因為某個特殊事件,在某一天突然提出了離職。
說來不怕人笑話,離職後的多個夜晚輾轉反側,反覆問自己:離職的決定對嗎?畢竟那是阿里啊,曾經夢寐以求的公司,讓我奮不顧身投入的平臺。就這麼走了,不可惜嗎?一邊是曾經閃閃發光的平臺,一邊是現在自己的裸辭失業,巨大的落差,在心裡築起一道鴻溝。得失心很重,心裡波瀾萬千。
直到現在,終於能夠堅定的給出答案:從阿里離職是偶然中的必然。特殊事件只是導火索,看似衝動,但這個決定其實在腦海中已經想了無數遍了。就像在心裡埋了一棵種子,抑制不住的發芽、長大,終於到了某一天,拔地而起,再也無法忽略它的存在。抑鬱症不是單單靠精神力量就可以扛的,扛住了固然豁然開朗,扛不住則萬劫不復。以當時的境況而言,休息一段時間是比較好的選擇。也曾想過申請病假,做持久戰,但這樣做很有可能只是推遲離開的時間,翻盤的概率很小。同時,也不希望別人知道這件事,所以也沒有以此請假。好聚好散,或許是最好的結局吧。
一直以來自己都是個後知後覺的人,事後回想,才覺得自己當初錯的多麼厲害。去一趟阿里,就當是踩坑了,希望這些坑之後不要再掉進去。
情緒疏導,合理表達:情緒不管是好是壞,只要是合理的,就是有利的,都應該正視。在阿里很長一段時間對自己的工作有怨氣,也沒做到好好溝通,所以負面情緒越積越多,這些都會引起內耗,非常傷身傷神。情緒的出現通常都說明某個方面出了問題,如果有情緒,不要忽略它,不要自己默默吃進,不用都自己扛著,對自己好一點,想辦法合理的表達,並尋求解決方案。能解決掉,情緒也就通了;解決不了,超出自己能力了,那也沒必要耿耿於懷了。了解自己,主動爭取,拒絕被動執行:之前都是被動的做事,沒有自己是主人翁的感覺。要改變心態,做自己的主人。只有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邊界、極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表達自己的訴求,爭取自己的利益,不然只是個工具人,被動的執行。聚焦價值,積累沉澱,拒絕工具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價值,才有可能獲得較大的提升。工具人的事情不可避免,這部分要儘量做減法,才能釋放出來更多的精力聚焦有價值的事情。回顧阿里的經歷,雖然很累,但還好都是很有價值的事情,所以是值得的。同時,要意識到,平臺的只是平臺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並不能把你變成巨人,只有轉化沉澱下來的,才是自己的,所以不要局限於做執行者。對於接觸到的資源,保持學習,積累沉澱屬於自己的東西,比如說數據、行業信息、行業人脈、方法論等等。擴大影響力: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武林高手都懂得借力使力。利用好平臺的力量,圈子的力量,在有限的資源下,擴大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這其實也是第3點說的沉澱轉化的體現。比如說產業鏈上相關的合作公司、跨部門合作的同事、本部門的同事,這些都是資源。能做資源整合,也是一種能力。這一塊之前做的不好,錯失了很多機會。之後亡羊補牢吧。保護自己:一方面工作上不犯大錯誤,不給人開刀的把柄;另一方面搞定關鍵話事人,例如HR、自己主管、對接主管等等,打好群眾基礎,關鍵時刻能拉一把。鍛鍊身體:忙不是理由,每天至少抽一點時間運動,增強體質。身體不好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
阿里就是圍城,在的時候想出來,出來後又有幾絲懷念。對阿里,愛過,不後悔,可惜終究是沒有緣分一起走下去。不再糾結得失,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現在相當於重生,希望有生之年,做自己的主人,活一個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