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散文《窗簾》,英文版品讀不一樣的美

2020-12-23 騰訊網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語合中心

語合中心

窗簾

Window Curtains

楊絳

Yang Jiang

人不怕擠。儘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擠不到一處。像殼裡的仁,各自各。像太陽光裡飛舞的輕塵,各自各。憑你多熱鬧的地方,窗對著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掛上一個窗簾,只要拉過那薄薄一層,便把別人家隔離在千萬裡以外了。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crowding. Though shoulder to shoulder and close upon each other’s heels, people don’t jam together. Like peas in a pod, each one has his own space; like dusty clouds dancing in the sun, each has his own sphere. However bustling a place is, familie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each other although their windows are face to face. A curtain on a window, when that thin layer is drawn down, you can easily put the other family into a distance of a ten thousand li.

隔離,不是斷絕。窗簾並不堵沒窗戶,只在彼此間增加些距離——欺哄人招引人的距離。窗簾並不蓋沒窗戶,只隱約遮掩——多麼引誘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而一角掀動的窗簾,惹人窺探猜測,生出無限興趣。

Barriers are not disconnections. A curtain doesn’t block up the window; it only increas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 a deceiving, tempting distance. The curtain doesn’t cover up the window either, only obscuring it – what an enticing obscurity! Thus, a window fully open doesn’t attract attention, whereas a curtain with a fluttering corner arouses curiosity and conjecture, boundlessly tantalizing.

赤裸裸,可以表示天真樸素。不過,如把天真樸素做了窗簾的質料,做了窗簾的顏色,一個潔白素淨的帘子,堆疊著透明的軟紗,在風裡飄曳,這種樸素,只怕比五顏六色更富有魅力,認真要赤裸裸不加遮飾,除非有希臘神像那樣完美的身體,有天使般純潔的靈魂。培根(Bacon)說過:「赤裸裸是不體面的;不論是赤露的身體,或赤露的心。」人從樂園裡驅逐出來的時候,已經體味到這句話了。

Nakedness may show innocence and simplicity. However, if we turn the innocence and simplicity into the material and color of a curtain, the result is a clean, white curtain, pleated with soft gauze, flapping in the breeze, much more charming than multicolored stuff. If you really want to be naked, you ought to have the perfect bodies of the Greek deities and the pure souls of angels. Bacon said, 「Nakedness is uncomely, as well in mind as body.」 When they left the Garden of Eden, humankind understood the meaning of these words.

所以赤裸裸的真實總需要些掩飾。白晝的陽光,無情地照徹了人間萬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讓人迷惑,讓人夢想,讓人希望。如果沒有輕雲薄霧把日光篩漏出五色霞彩來,天空該多麼單調枯燥!

Therefore, naked truth should be somewhat covered. The blazing sunlight, which ruthlessly beats down on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do not leave shadows that allow one to be mystified, to dream and to hope. Without light clouds and thin hazes sieving the sunshine and creating a colorful glow, how boring the sky would be!

隱約模糊中,才容許你做夢和想像。距離增添了神秘。看不見邊際,變為沒邊沒際的遙遠與遼闊。雲霧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來,高超的理想,仰慕的名人,心許的「相知」,——隔著窗簾,惝怳迷離,可以產生無限美妙的想像。如果你嫌惡窗簾的間隔,冒冒失失闖進門、闖到窗簾後面去看個究竟,赤裸裸的真實只怕並不經看。像丁尼生(Tennyson)詩裡的「夏洛特女郎」(The Lady of Shalott),看厭了鏡中反映的世界,三步跑到窗前,望一望真實世界。她的鏡子立即破裂成兩半,她毀滅了以前快樂而無知的自己。

Only in dimness and obscurity can one dream and give play to the imagination. Distance increases mystery. We are lost in a boundless remoteness, calling to mind mountains and rivers obscured in mist and clouds, stars on a dark night, the future in our hopes, a transcendental ideal, celebrities worshipped from afar, and a 「friend」 in one’s wishful thinking. Similarly, the barrier of a window curtain obscures and mystifies, inducing endless speculation. Whereas if you burst through the barrier and invade the area behind the curtain, I am afraid the naked truth in there may not be an uplifting sight. The Lady of Shalott in Tennyson’s poem is fed up with the world in the mirror, so in three steps she rushes to the window to see the real world. At once her mirror cracks from side to side, and she has forever lost her happy and innocent self.

人家掛著窗簾呢,別去窺望。寧可自己也掛上一個,華麗的也好,樸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掛,或懶得掛,不妨就敞著個赤裸裸的窗口。不過,你總得尊重別人家的窗簾。

See, there’s a curtain on that window, don’t go and peep. Better hang one out yourself, be it colorful or plain. If you don’t want to stoop to hanging out curtains and can’t be bothered with the troubl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window wide open. But to respect other people’s window curtains.

(哈金 譯)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來源:好譯來翻譯

投稿方式

如果您有感言見聞、學員故事、教學方法、知識乾貨等想跟更多人分享,歡迎通過weixin@chinese.cn郵箱給我們投稿~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相關焦點

  • 文如其人:楊絳散文的和諧淡然之美
    楊絳先生是文學理論家,是劇作家,是翻譯家,也是被譽為"大陸近幾十年來出色的女散文家"。雖留學英倫,終身從事外國文學的研究和翻譯工作,楊絳的散文卻表現出一種淡然的和諧之美,在中國現代散文中獨樹一幟,真誠而從容地打動著讀者。從其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苦不輕言的堅韌,看到命運顛覆時的從容,看到一位令人讚嘆欽佩的女性作家。
  • 楊絳《我們仨》英文版 | 我們倆老了
    在這樣一個夜晚,DD要和你分享的是一篇有些傷感的文字,來自是楊絳《我們仨》英文版的第一部分 --《我們倆老了》,希望你喜歡。One night, I had a dream.我腳下是一條沙土路,旁邊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麼寬廣。When I turned to look back, I saw what appeared to be a cluster of houses.
  • 楊絳(怎麼讀)去世了嗎?什麼時候去世?代表作是什麼
    1932年初,21歲的楊絳原本考上燕京大學,但臨時變卦去了清華大學當借讀生,在那裡認識了錢鍾書。楊絳母親後來打趣:「阿季(楊絳原名楊季康)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錢鍾書約會楊絳 見面第一句話:我沒有訂婚  當年3月初,兩人在清華初見。
  • 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
    詩人性情溫厚,雖然活躍在文壇只有短短十幾個春秋,卻留下了無數瑰麗的詩篇和散文。下面就重溫經典,一起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陌上花開緩緩歸》作者:徐志摩那是春天裡一幅最美妙的圖畫:在粉黛佳麗的簇擁下,一位美若天仙、儀態雍容的貴夫人款擺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臨安的阡陌上,其時陌上花團錦簇,楊柳輕搖,蝶飛蜂舞,三月風情旖旎之至
  • 「藝術就是克服困難」,看楊絳如何見人所未見,品讀「紅樓」中的愛戀
    楊絳先生《春泥集》中的《藝術與克服困難——讀〈紅樓夢〉偶題》,在筆者看來,應屬於見人所未見,能啟發讀者的有益、有價值文章。楊絳先生近百歲時還在文章中說:「我早年熟讀《紅樓夢》。」對於那一代啟蒙時以讀、背誦為主的讀書人,對一本書說「熟」,一般都是喜歡到爛熟的意思。《藝術與克服困難》這篇寫於1959年的文章,從其上下前後的引述中,可以很容易感覺出作者對該書的熟稔程度。
  • 楊絳和錢鍾書,詩中的禮讚和思念
    我通過錢鍾書認識楊絳,又從楊絳的文字裡讀到她的人生。沒有讀得通透,只能算作讀懂。 先生在世時,我就遠遠地注視著這位世紀老人,歡喜地讀那本《聽楊絳談往事》。 「我們仨」團聚時,我又細細品讀著這位可敬的翻譯家,感受著她平靜地沉潛在歲月深處的安詳。 她的秉性於這個喧囂的時代,是溫潤的慰藉。先生活過一百年,人品、學問、婚姻、活法都成美傳。
  • 目送百年楊絳 生命之火天堂再燃
    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高中國文老師在班上講詩,也命學生讀詩。她的課卷習作曾被校刊選登。一篇《齋居書懷》寫得有模有樣,「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安得遨遊此,翛然自脫俗。」老師批——「仙童好靜」。
  • 【名家品讀】楊絳:孟婆茶
    名家簡介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作家
  • 光和影之間,是似有若無的陰 「為你讀詩」紀念楊絳先生特別回顧 · 第1073期
    (楊絳)今天凌晨,楊絳先生來不及向這個世界做最後的告別,便霍然「逃走了」。回眸2015年7月17日,楊絳先生105歲生日當天,為致敬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為你讀詩」播出了她的作品——《陰》。時隔不到一年,不想先生匆匆上路了;她的離去,不單單帶走了一個時代「默」然而「存」,以求治學的精神,也合上了他人心靈深處另一部人生的大書。
  • 懷念楊絳先生:錢鍾書口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百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等。她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酷愛讀書;父親楊蔭杭是晚清留日學生,曾做過胡適的老師;而三姑母當年應選赴美留學,回國後成為女師大校長。 楊絳於1911年生在北京,她自小受父親楊蔭杭的影響,迷戀書裡的世界,無論是中英文的她都拿來啃,慢慢地讀書成了楊絳最大的愛好。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楊絳:如果生活太難,不妨聽聽這10段話,句句入心,值得一讀再讀
    盧翎曾說:「讀楊絳的文字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那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如果你覺得生活太難,壓力太大,不妨讓自己從焦躁之中抽身出來,聽一聽楊絳先生怎麼說。3、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實是讀不懂書的。4、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 懷念楊絳|關於楊絳的50件事:我欣賞的女人,這樣活著
    楊絳和母親接觸較少,行文中也甚少提及,「我總覺得,媽媽只疼大弟弟,不喜歡我,我脾氣不好。」家裡的女傭們也說「四小姐最難伺候」,但是楊絳覺得「其實她們也有幾分欺我。我的要求不高,我愛整齊,喜歡褲腳扎得整整齊齊,她們就是不依我」。1928年,楊絳十七歲,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但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清華招收女生,但南方沒有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
  • 讀楊絳《洗澡》及《洗澡之後》
    楊絳與外界不多接觸,她早就借翻譯蘭德的詩,寫下了她的無聲的心語: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楊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裡說,柏格森的一句話常縈迴在她心頭:「人在當時處境中,像站在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身不由己。」姚宓和許彥成在龍蛇混雜凡聖同居的小世界中顯得可愛,這兩片落葉努力要自己做主,在感情漩渦裡,不沉淪墮落;在時代風暴中,不隨波逐流。楊先生和錢先生都想要隱身衣,姚宓和許彥成也一樣。姚宓把自己灰色的身影隱沒在書堆裡,許彥成淡定低調,「裝成庸中之庸」。
  • 緬懷偉大的楊絳先生,這20句充滿哲理的名言,我會受用終生!
    1911年的7月17日,楊絳先生降生,如今老人家已經離開三年。楊絳先生是偉大的代名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佳作;93歲的時候還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96歲的時候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在102歲的時候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她的作品裡充滿著人生哲學,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有道理。今天,我們用她的作品中20句名言來懷念楊絳先生。
  • 楊絳去逝兩周年,享年105歲丨她送給年輕人的12句話,值得一讀再讀!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楊絳的12句經典名言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在中國作家榜上,她是年齡最大的上榜者。
  • 楊絳103歲生日謝絕祝壽 稱已走到人生邊緣
    」  網友曬最喜愛楊絳名句:躁動時代的溫潤慰藉  不少網友也在微博中紛紛留言,貼出自己最喜愛的楊絳名句,例如,出自《楊絳散文集》中的「如要鍛鍊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韌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越碎,磨得越細,香的愈濃烈。」
  • 民國才女楊絳:嫁給錢鍾書,我幸福了六十多年
    有一次楊絳讀到關於最理想的婚姻的句子:「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她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回她「我和他一樣」。1997年,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去世,享年60歲;1998年,楊絳唯一的愛人錢鍾書去世,享年88歲。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
    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