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4年春晚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了小品《吃麵條》後,小品就成了歷屆春晚的必備曲目。當時的趙本山還在鐵嶺市民間藝術團演著二人轉,到了1986年,由於和潘長江合作演出《大觀燈》他開始蜚聲東三省,據說演出300場場場爆滿,實屬罕見。後來在姜昆的力薦下,趙本山終於在1990年搭檔黃曉娟以小品《相親》叩開了央視大門,成了歷屆春晚的寵兒。
趙本山登上春晚的這一年,高秀敏已經是吉林省扶餘市民間藝術團的業務團長,是團裡的臺柱子。這時候高秀敏還沒離婚,但已經和同樣有家室的何慶魁走在了一起。高秀敏有演技,何慶魁有才氣,兩個志同道合的人註定是要做出一番成績的。不甘偏居一隅的兩個人在1992年毅然辭職,成了個體演員,高秀敏在當年還帶著何慶魁精心創作的小品《包袱》,參加了在深圳舉辦的全國小品大賽,並獲得了金獎。
1994年,高秀敏首次參加春晚時,趙本山已經是春晚的常客了,名氣也大得多。此時的何慶魁在小品界已經人盡皆知,他創作的小品已經獲得了圈內人士的讚賞。也就是在這一年的教師節前夕,中央電視臺要舉辦一個慶祝教師節的晚會,當時的央視文藝部主任找到何慶魁,希望他能給趙本山寫一個本子。何慶魁創作了小品《輔導》,演出非常成功,兩人也從此開始了合作。高秀敏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參加的春晚,三人已經成了相互依存的關係,也被外界視為小品界的「鐵三角」。
趙本山參加了22屆春晚,高秀敏參加了9屆,而兩人和範偉搭檔合作的就有5次,先後表演了《拜年》《賣拐》《賣車》《心病》《送水工》5個小品。雖然僅僅有5個作品,但都是膾炙人口的精品佳作,也足以讓他們在小品界載入史冊。
就在外界一致看好趙本山、高秀敏、範偉的合作時,卻傳出了趙本山和高秀敏鬧翻的消息,以至於在2004年的春晚上,趙本山和範偉的小品中,獨獨缺了高秀敏。
趙本山在和高秀敏合作時已經被外界評為「小品王」了,正是志得意滿、心高氣傲的時候,不僅在小品界風生水起,還拍攝了電影《男婦女主任》、電視劇《劉老根》,並成立了「本山藝術公司」,已經是大佬級的人物了。在趙本山看來,高秀敏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於和自己的合作。
在2003年,發生了幾件事讓趙本山和高秀敏徹底鬧掰了。第一件事,據說有一次高秀敏家鄉搞演出,希望高秀敏能邀請趙本山一同參加。心直口快的高秀敏拍著胸脯保證,兩人已經合作了這麼久,趙本山肯定不會拒絕的。在談到演出報酬時,高秀敏建議給趙本山20萬元,並且說到時看在自己面子上,趙本山不一定會要這麼多。趙本山確實在高秀敏的邀請下參加了,但20萬元也一分不少地收下了。大話已經說出口的高秀敏心裡很不舒服,雖然嘴上沒說出來,但心裡不滿是肯定的了。
第二件事,趙本山曾經和範偉合作演出賺了42萬元,據說在分配報酬時僅僅給了範偉7000元,兩人鬧起了矛盾。後來高秀敏和範偉合作,一共3.5萬元的演出費,高秀敏給了範偉1.5萬元,趙本山聽說以後,可能認為高秀敏在故意給自己難堪。
第三件事,高秀敏有一個好姐妹也是演員,由於籤了演出合同,而自己卻突然有事實在去不了,面臨著40萬元的索賠,她就給高秀敏打電話希望高秀敏能代替自己演出。當時高秀敏正和趙本山合作春晚彩排,打聽到自己的節目不會馬上評審,就答應了好姐妹的要求。誰知高秀敏前腳剛走,央視審核節目的人就到了,雖然高秀敏馬上回來沒有耽誤審核,但因為劇本有變,和趙本山的磨合沒有配合好,導致節目不理想。據說趙本山當時就發火了,而高秀敏也不是好脾氣,是有名的急性子,兩人大吵了一架,從此沒有往來。
趙本山和高秀敏分手後,事業基本沒受影響,憑著自己的影響力繼續著自己的輝煌。而高秀敏也在何慶魁的幫助下繼續活躍在舞臺上,還拍起了電視劇。可惜的是,僅僅一年以後,高秀敏就因病去世。
在高秀敏的葬禮上,趙本山作為好朋友、好搭檔出現在公眾面前,他架著淚流滿面的何慶魁,滿臉的悲哀,一切恩怨仿佛已經隨風消失、甚至從沒有存在。
很多人說,高秀敏和趙本山之間的恩怨一直到死都沒有解開,這是不對的,如果高秀敏地下有知,看到趙本山親自出席自己的葬禮,她應該也會含笑九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