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 Taian Table 泰安門主廚專訪(中文版)

2021-02-19 Emma的饕餮之旅

For English version, please press the account name above ☝️, and go to "View History"

2015年秋,在上海餐飲業活躍了十幾年的德國籍廚師 Stefan Stiller 在 LinkedIn 上發布了一則信息,為他在上海的一家新餐廳尋找一位主廚。彼時只有24歲的匈牙利籍廚師 Jeno Racz 看到這則信息後聯繫了 Stefan,表示很想加入。兩人一拍即合,幾乎是立刻決定一起合作。那時,他們二人應該都沒有料到兩年後,這家餐廳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Photo credit: Instagram @charlesfoodadventures

Taian Table 泰安門隱蔽在一片安靜的居民區內,食客們只有在預定後才會被告知餐廳的具體地址。抵達餐廳入座後沒有點菜環節,只有一種14道菜的品鑑套餐,套餐內容由 Stefan 和 Jeno 每5周更換。環繞著開放式廚房的吧檯座位,讓食客們能一邊欣賞廚師忙碌的身影,一邊享用一道道在自己面前完成的美食。毫無疑問,泰安門是上海去年最激動人心的新餐廳之一,開業不到6個月就獲得了米其林一星的殊榮。

在泰安門迎來第十套菜單之際,我採訪了餐廳主廚 Stefan 和 Jeno,和他們探討了過去一年的旅程,泰安門對他們的意義,以及他們對上海餐飲行業的一些看法。

Emma: 泰安門已經經歷了九套菜單,第十套也即將推出。有沒有某種個性或是特徵能夠定義你們的食物風格?

Stefan Stiller: 我們的食物風格依然在變化。泰安門只有一歲,我認為現在就論「風格」還有些為時過早。

其實我並不喜歡把我們的食物放進一個框。我們有些菜餚很有創意,但同時也有很多菜基於非常傳統的食譜,不過被我們賦予了一些現代元素。所以我認為很難給我們的菜餚貼上「法國菜」或者「前衛派」之類的標籤。

Jeno Racz: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建立屬於泰安門自己的風格,但我們不希望用這樣的標籤限制自己。

泰安門 chef-owner Stefan Stiller

Emma: 那你們的顧客因何會一次次回到泰安門呢?吸引力在哪裡?

Jeno: 食物的味道肯定是最重要的,但很多其他地方也能吃到美味的食物。食物是一間餐廳的心臟,所有其他的東西是靈魂。

Stefan: 是的,菜品質量絕對是一家餐廳的核心,但食物背後還必須有性格。

Food is the heart of a restaurant. Everything else is the soul.

- Jeno Racz, chef-de-cuisine of Taian Table

Jeno: 而且我們盡力讓顧客感到愉悅,讓他們享受整個用餐體驗。但味道永遠會放在第一位。如果食物不好吃的話,再漂亮、環境再好也於事無補。

泰安門 chef-de-cuisine Jeno Racz

Emma: 當顧客品嘗你們的食物時,你們希望看到怎樣的反應?

Stefan: 那要看情況。有些菜會讓人一見鍾情,就像我們現在這套菜單上的龍蝦-白蘆筍-魚子醬。但有些菜因為味道比較陌生,一些食客可能一開始會覺得有些難以接受,所以對這些食客而言,品嘗這種菜餚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比如這套菜單上的鴿子,我們處理得很生,因為鴿子一定要那麼生,不然口感和味道都會大打折扣。但很多客人並不習慣吃這麼生的禽類,當我們上菜的時候從他們的表情就能看出來。

Jeno: 當我們向他們解釋鴿子旁邊配的醬是用鴿子的心、肝、肺做成的,很多客人也會非常驚訝,因為他們平時不怎麼吃內臟。於是他們會用刀尖挑起一點點醬,謹慎地嘗一下,然後他們會說:「這個醬味道確實很不錯。」

Sometimes you need to take a risk and say, 「Let’s see how this goes.」

- Stefan Stiller, chef-owner of Taian Table

Stefan: 然後當我們撤盤子的時候,會看到他們把菜吃得一乾二淨!所以我覺得有的時候我們要敢於冒這樣的風險,要敢於說:「這道菜可能對當地客人的口味來說具有挑戰性,但我們還是想試一試,看看會發生什麼。」 我們不想一直走同樣的路,做一樣的味道。

Jeno: 不然我們只要一直用同一套菜單就可以了,什麼都不用改變。

Stefan: 正是。如果這樣我肯定會感到無聊至極,然後決定再開十家不一樣的餐廳。

碳烤乳鴿,玉蘭菜,香梨,核桃 — Menu 9

Emma: 我想這也是你們為什麼每5周左右都會把菜單上的14道菜徹底換掉吧。這種做法似乎史無前例。能不能說說開發一套新菜單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Stefan: 在剛剛開業的時候,這麼頻繁地換菜單其實有些難度,因為我和 Jeno 互相還不是很熟悉。但現在我覺得我們已經磨合得很合拍了,能比較順利地設計出新菜單。Jeno 通常就像個創意馬達,有很多想法。我們會一起試驗這些想法,然後展開很直接、很坦白的討論。如果我們發現一道菜搭配不對,或者味道不夠和諧,那我們就會試著一起改進它。

烤茄子醬,節瓜,油浸甜椒 — Menu 9

Jeno: 其實有些時候,改進一道菜並不是一個很線性的過程,沒法事先一步一步設計好。可能我們選擇了一種烹調方法或搭配方式,在嘗試後卻意識到選錯了。然後,可能在日後的某一天,我們會完全出乎意料地發現了正確的方式。所以說改進一道菜的過程有時很複雜。

我們也一直在試著進一步理解上海這個市場。在歐洲可行的東西搬到這裡可能就行不通,所以我們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白蘆筍,西班牙橡果火腿,爆米花鹽 — Menu 8

Emma: 在過去12個月的9套菜單中,你們最喜歡哪一道菜?

Stefan: 這個問題真是不容易回答。我非常喜歡扇貝-薏米-酵母-蘋果。那道菜的調味很大膽,但又和扇貝的鮮甜完美融合。

Jeno: 還有一些菜已經差不多成為了我們的經典菜餚,比如那道花菜。我們已經在兩套菜單中運用了這道菜,也很想再次把它放到新菜單上,因為我們真的很喜歡。

Stefan: 是的,這道菜層次非常豐富:棕黃油荷蘭醬,油炸幹蝦米,醃漬蟹味菇,風乾牛臉肉,煙燻蛋黃,還有些麵包幹。當我們能在一道菜中融入如此豐富的層次,總是很有趣的。

扇貝,焦香薏米,酵母,蘋果 — Menu 3

烤花菜,風乾牛臉肉,煙燻蛋黃,蟹味菇,棕黃油荷蘭醬 — Menu 2 & 3

Emma: 你們會如何評價上海的餐飲市場,尤其是高端餐飲市場?

Stefan: 我覺得這很難評價。我在上海已經住了超過14年了,親身體會了上海餐飲市場的巨大變化和發展,特別是在近幾年。

Jeno: 我來上海不過一年半,但我也已經見識到了這裡的飲食文化發展有多快。我很欣賞這裡的人們去高級餐廳有時純粹是為了享受,不像在歐洲,人們通常只有在慶祝的時候才會去高級餐廳。而且這裡的市場比歐洲要年輕許多,更有活力。

Stefan: 在歐洲,高端餐飲的形象讓人覺得比較正式,比較刻板,不怎麼有趣。如果你在歐洲走進一家高級餐廳,你會發現顧客的平均年齡大概會超過60歲。相比之下,上海的顧客群體年輕很多,而且他們去高級餐廳時的心態也不一樣。

但同時,上海的市場也不是很寬容。社交媒體的力量非常強大,而且上海又有那麼多餐廳,所以很多人並不願意給一家餐廳第二次機會,如果去了一次不太喜歡的話就不會再去第二次。

Emma: 會不會覺得上海的餐飲市場,包括裡面的人和潮流,有時變化太快了?

Stefan: 上海的餐飲市場的確變化節奏很快。在德國,開一家餐廳是個長期投資,大家都計劃要開15年、20年;在上海,很少有西餐廳能存活那麼久。有時你甚至不知道5年後你還能不能和房東續約。

Jeno: 我覺得這還跟不同的觀念模式有關。在歐洲,如果一家餐廳能在市場上存活20年,就會得到很高的地位。而在上海,如果一家餐廳開了很久,人們會失去新鮮感,覺得這家餐廳不再有意思。

我認為上海的餐飲業是個充滿風險的舞臺,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有可能很快就被淹沒。

Emma: 你們最希望上海的餐飲市場發生哪些改變?

Stefan: 我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開放進口食品。相比歐洲或日本,在上海能買到的食材很有限,要進到高品質的食材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廚師就只能想方設法應對這種狀況。

Jeno: 就好比你是個畫家,想要創造出最美麗多彩的畫,可是你手上卻只有兩種顏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只能盡力而為。

就我而言,我覺得這裡有很多顧客都在不斷尋找令人驚喜、讓人眼前一亮的事物,但我希望他們同時也能夠意識到,就算一條法棍、一個可頌這樣看似不起眼的食物,也包含了廚師大量的投入。

我也很希望看到顧客在西餐廳用餐時,對西方飲食文化能夠更包容、更理解。就好像當我們西方人來到亞洲,嘗試這裡的食物時,我不會因為某種食物和我預期的不一樣,就批評那種食物或者那家餐廳,因為我明白這可能只是飲食文化的差異而已,這裡的食物本來就是這樣的。

「白金」 和牛西冷,焦芥菜頭奶油,京蔥,幹蔥頭,牛骨髓汁 — Menu 8

Stefan: 我還希望看到更多由獨立廚師開的餐廳,一些有特點、有個性、有靈魂的餐廳。上海已經有一些這樣的餐廳了,比如食社(The Commune Social)—— Scott 和 Kim [Melvin]* 親自在廚房裡,全身心地投入在他們的工作中。我很欣賞這種態度。但和其他一些國家相比,這樣的餐廳在上海還是相對少見。

* Scott Melvin 和 Kim Melvin 分別是食社的主廚和甜點總廚

Emma: 最喜歡上海的哪些餐廳?

Stefan: 這取決於我想吃什麼。我會去 Mercato 吃披薩。我經常光顧各種中餐廳,比如說我經常去鼎泰豐吃午飯,他們的小籠包做得不錯,而且也很快、很方便。當然,還有我們剛才講到的食社,我也很喜歡。

Jeno: 當我想吃那種讓人滿足感很強的 brunch 時,我會去 Highline。有時我們在泰安門工作到很晚,凌晨2點下班,覺得很餓的時候,我會去茂名路上 Shake 旁邊的一家24小時營業的小店吃小龍蝦麵。

圖/文:Emma的饕餮之旅

特別鳴謝 Cheryl 拍攝採訪照片

和 Charles 提供部分照片

歡迎轉發!若要轉載,請先聯繫我取得授權

Taian Table 泰安門 (米其林一星)

地址: 預定後告知

電話: 無

網址: http://taian-table.cn

營業時間: 周二至周六 6pm-12am(最後點單 8pm)

價格: 【14道菜品鑑菜單】1,388元

▼ 長按二維碼,關注Emma的饕餮之旅

點擊「閱讀原文」訪問我的博客

相關焦點

  • 探店丨泰安門2.0版本重裝歸來,究竟味道如何
    泰安門 taian table,細談其過往,有點奇幻,開業僅5月便榮獲米其林一星,隔天卻因無證經營被取締。
  • (新番變舊番)從神秘小館到星級餐廳 這家叫泰安門的餐廳到底吃得怎樣
    本期貢獻者是 Lin (那張很搖滾的法式千層酥插畫就出自他手),他要帶我們去吃的是泰安門。前兩周讓 Lin 分享一下他吃泰安門的體驗時,本來是給想去的人一個參考,當時魔都輪胎人指南還沒出爐,並沒想到這家店會入選、更沒料到出爐後還有暫停營業的後續等等,搞得我們小有尷尬…Anyway ,非常感謝 Lin 的分享,現在就開始吧。
  • 最短命米其林餐廳滿血復活——泰安門2.0
    匈牙利籍主廚Jeno Racz,看來年輕熱情而自信。加入泰安門之前,他曾任職於新加坡Joel Robuchon, 丹麥Noma和倫敦的Heston Blumental。經歷豐富的資深大廚與活力充沛的新秀主廚,每隔五到六周會推出一份新菜單,實驗性強烈。
  • 【覓食記 · 上海】一度差點倒閉的泰安門,居然「苟」到了第30張菜單
    「泰安門」主廚Stefan Stiller來自於德國北部小鎮策勒(Celle)。Stiller於2004年遷居上海,先後在多家餐企擔任行政主廚,也曾在烹飪學校當過老師,並最終在2016年創立「泰安門(Taian Table)」——「泰安」得名於創店時的店址:泰安路113號。
  • 我去了這間有星級主廚坐鎮的「隱藏餐廳」,卻吃得不太開心
    ☝點擊關注 ENJOY 美食公眾號 在吃飯這件事上,我挺難弄的。
  • 米其林說這是上海最好吃的 30 家餐廳,上海人真的服氣嗎?
    我說大概主廚們拿完星星中午還要回去開張吧。東坡肉、主廚青菜、蝦爆鱔面、老糖排骨,點這幾個就差不多了。  上海菜,人均:¥661浦東新區東東南路111號浦東文華東方酒店LG+86-21-2082-9978泰安門 Taian Table
  • 泰安門重新開業 Bull & Claw 歇業 Taco Bell 重回上海 12月你必須知道的魔都餐飲八卦!
    9月22日晚上7點,《米其林上海2017》發布的第二天,一群人還在剛獲得一星的泰安門餐廳內享用晚餐,門外卻已經圍滿了警察,廚師和經理一臉嚴肅。Reopening Party 當晚,泰安門為前來參加的每位賓客都準備了 Tasting Menu,黑松露牛排、鮮蠔等盡含其中。
  • 米其林說這是上海最好吃的 30 家餐廳,你怎麼看?
    我說大概主廚們拿完星星中午還要回去開張吧。七福的名字,來自在家中排行第七的主廚徐維均。在亞洲共有八家店,分布在香港、北京、上海、日本。主打古法粵菜,菜式不花哨,功夫藏得深。 東坡肉、主廚青菜、蝦爆鱔面、老糖排骨,點這幾個就差不多了。
  • 米其林評選出上海最好吃的30家餐廳,你吃過那些了?
    我說大概主廚們拿完星星中午還要回去開張吧。七福的名字,來自在家中排行第七的主廚徐維均。在亞洲共有八家店,分布在香港、北京、上海、日本。主打古法粵菜,菜式不花哨,功夫藏得深。 東坡肉、主廚青菜、蝦爆鱔面、老糖排骨,點這幾個就差不多了。
  • 中國第一批真正的米其林餐廳來了,吃貨們趕緊收藏,去上海一定用的到!
    隨著《米其林指南 上海 2017》的發布,上海第一批米其林餐廳正式誕生!(莘莊)、菲霓絲、福和慧、家全七福(嘉裡中心)、金軒、老乾杯、老正興、利苑(國金中心)、利苑(環貿廣場)、迷上海、南麓·浙裡、蘇浙總會、泰安門、新榮記(上海廣場)、雍頤庭
  • 泰安門的第13套菜單,第14套正在趕來中
    對於泰安門,總有種「最熟悉的陌生人」感覺,因為即使你已經去過不下10次,還是會期待下一次的光臨,因為在泰安門,每5周就會換一次菜單
  • 上海/食材匹配度極高的神秘餐廳Taian Table
    Chef Stefan Stiller 是一位來自德國的米其林主廚,曾在德國擁有自己的米其林餐廳。如今他的太太則在田子坊經營著另一件餐廳-East 東。而他則在泰安路上,默默建起了這個酷酷的「小世界」。門口沒有顯眼的LOGO,看不見餐廳內景,進去也需要按門鈴。似乎一切的細節都在告訴我,今晚的一餐,應該有點特別。
  • 上海30家米其林餐廳新鮮出爐啦!你最想吃哪一家?
    ▼基本達到完美而登峰造極的廚藝值得專程前往可以吃到手藝超絕的美食、精選的佐餐酒還有0缺憾的服務和極佳的用餐環境但是價格也是非常驚人在以往的三星餐廳中基本人均在3-4K左右在剛剛評選的2018年上海米其林榜單中
  • 廚房機密(一)Chef's Table
    那麼什麼才是chef's table呢?主廚會親自為這桌的客人烹飪要知道在多數情況下,由於菜量巨大主廚不可能親手做每一道菜往往只是設計菜單然後調配手下去完成烹飪。而在chef's table,主廚在食客的注視下親自烹飪並上菜講解每一道菜的奧妙,食材的挑選,背後的歷史文化是主廚與食客零距離互動的一種特殊的用餐形式
  • 【上海】首屆 TastyTrip 餐飲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江振誠和蔡昊等名廚親臨現場
    會中邀請到多位餐飲界重量級講者,包括享譽世界的華人主廚江振誠Andre Chiang、好酒好蔡創始人蔡昊、上海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主廚Riccardo La Perna、泰安門主廚Stefan
  • 上海米其林發布!這就是魔都最好吃的 43 家餐廳?
    而在國內,廣州北京的食客對指南並不買帳,上海自然成為米其林最後死守的城市陣地,所以給的星星也特別特別多。剛發布的《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一共有 43 家餐廳摘星。料理不局限於川菜,也有蘭桂均主廚在山東、廣東、日本的學藝所得,來到上海又融入了江南與本幫菜的食材和做法。成都和上海兩家都去過,說實話我覺得上海分店更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