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為什麼和趙高一起偽造秦始皇詔書,殺害扶蘇和蒙恬?

2020-12-24 歪史

秦始皇東巡的時候,在沙丘的時候意外暴病而亡,這個對於秦王朝來說,簡直是把頂梁柱折了,這次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很高,畢竟當時不到50歲的他,身體沒有什麼問題。

沙丘這裡,曾經是餓死趙武靈王的地方,或許這兩又是另外一次沙丘宮變。這次東巡的時候,他帶了趙高和次子胡亥,已經丞相李斯,或許,這幾個人對秦始皇來說,是當時最信任的人。

他也沒想到在這裡死,之前一心求仙想著長生不老的他還沒有做好身後的準備,也沒有給帝國預立繼承人,這給他身後的帝國留下巨大的隱患。

在東巡之後,曾經有打算招在外戍邊的扶蘇到身邊,具體意圖是打算立他為繼承人,還是打算讓他在身邊服侍他現在不得而知。因為秦始皇一死,趙高和胡亥串通起來,打好偽造秦始皇遺詔,逼死扶蘇和蒙恬的注意。

但是,當時秦始皇死了之後,大權在丞相李斯的手中,他作為開國元老,深受秦始皇信任,在朝中威望非常高,本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而秦始皇、李斯設計的朝廷機構對李斯來說,早就大權在握。

所以,趙高和胡亥要想密謀成功,必須要得到李斯的配合,不然都是痴人說夢,擺在趙高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說服趙高配合胡亥,一死除掉李斯,這樣作為秦始皇的親信和公子才會有權力爭奪大位。

進一步功名利祿,面對可能垂手可得的富賈,早就不甘現狀的趙高自然不會放棄這樣的好機會,勸說胡亥奪位更是他一手策劃的,這個心思縝密、陰險毒辣的中車令早已經成竹在胸。

他已經打好注意,對李斯採取威逼利誘的策略,如果不能利誘那就威逼,或者曉以利害,用未來的好處誘惑,用眼前的威脅恐嚇。

當時,秦始皇死後,李斯顧慮諸公子爭位而密不發喪,給趙高密謀提供了機會,先是勸說趙高,如果公子扶蘇繼位,李斯就會失去地位,受寵信的就是蒙恬等人,如果胡亥繼位,他肯定還是高官厚祿。結果呢李斯猶豫不決。

看著李斯猶豫,雖然當時沒有決定,實際上已經站在趙高一方,手握大權的他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計劃,何況趙高的威脅還遠大於扶蘇的威脅,作為丞相皇帝死後密不發喪,已經屬於欺君之罪,如果趙高和胡亥發難,到時候就會全軍譁然,李斯一人就是孤家寡人,連階下囚的機會都沒有。

明面上的事情,配合趙高將來或許榮華富貴,但是拒絕趙高或許眼前就有災殃,人性的自私這時候暴露的很徹底,李斯即貪戀未來的榮華富貴,又害怕眼前的威脅,於是終於決定偽造詔書,賜死扶蘇和蒙恬,擁立胡亥繼位。

結果,即使這樣,李斯還是沒能如願,因為擁立首功是趙高,而李斯不過見風使舵,玩陰招又比不過趙高,最後被趙高誅滅三族。可以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到頭來啥都沒有。

相關焦點

  • 逼死手握三十萬精銳的扶蘇蒙恬,真是趙高胡亥的假詔書?未必
    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巡遊天下的秦始皇,返回途中走到平原縣黃河渡口時就病了,當行至沙丘時病情嚴重的秦始皇最終死在了那裡。去世前,秦始皇給遠在北方上郡監軍的長公子扶蘇留下了詔書,意在讓他繼承皇位。但是,詔書還未發出,秦始皇就死了,詔書和璽符都落在了宦官趙高手中。於是,丞相李斯、少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三人合謀封鎖皇帝去世的信息,暗中謀劃,篡改詔書擁立胡亥為太子。
  • 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秦始皇在巡遊到沙丘時突然染病身亡,趙高與李斯篡改詔書,賜死公子扶蘇。公子扶蘇不疑詔書有假,立即自殺。三代忠良之蒙恬與蒙毅,忠心擁護之公子扶蘇已經死亡,失去了支持的對象,為忠孝節義之名,也為數千族人計,只能束手就擒。
  • 秦始皇遺詔被篡改,扶蘇蒙恬被逼自殺,趙高胡亥李斯誰才是主謀?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河北廣宗)。病情嚴重自知來日不長,秦始皇給遠在北方上郡監軍的大兒子扶蘇寫好遺詔:命令他將軍隊交給將軍蒙恬,趕快回到鹹陽處理自己的後事。很顯然,秦始皇的遺詔是要長公子扶蘇繼承皇位。但是,詔令還沒有發出,秦始皇就死了,給扶蘇的書信和皇帝的信璽,都落在了親信宦官趙高手中。
  • 如果沒有趙高,秦朝會那麼快滅亡嗎?至少扶蘇能上位,蒙恬能衛國
    結果秦始皇才50歲,就突然暴斃在了沙丘宮。秦始皇死了以後,趙高作為他的內侍,自然是最早知道消息的。他這個時候抖了個機靈,野心促使他打算讓胡亥繼位。秦始皇最鍾愛的皇子,自然是公子扶蘇。可是扶蘇跟趙高關係不好,反倒是胡亥跟趙高關係老鐵了。為此趙高和胡亥一商量,就打算讓胡亥做皇帝。
  • 秦始皇的兩大寵臣,李斯和趙高,哪個更強?《史記》早有答案
    因為這個時候都想立胡亥為天子,還有一個共同「敵人」需要解決,那就是公子扶蘇。當時的趙高可以仿製詔書,玉璽也在他的手中。但是他非常害怕扶蘇回來造反。因為公子扶蘇手裡有兵啊,三十萬的兵馬啊。再加領軍是大將軍蒙恬,這種組合可不是趙高可以對抗得了的。在這種情況下,趙高也好,還是胡亥也罷,想達到目的。
  • 秦始皇駕崩後,若扶蘇不死,蒙恬的三十萬秦軍能否擁其為秦二世?
    就這樣,公子扶蘇和蒙恬率領三十萬精銳攻入大秦城,在嬴姓宗親、外戚和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矯詔立為帝,這一事實就大白了。公子扶蘇南稱孤,大事可成。公元210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徵,與之同行的有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幼子胡亥。行進到平原津,秦始皇以為是神靈作怪,派蒙毅代表皇帝到齊魯舊地祈求山川神靈,卻在行進到沙丘時,秦始皇駕崩。
  • 胡亥、李斯、趙高,大秦帝國是怎樣毀在了這三個人手裡的?
    這就是秦始皇第五次巡遊、也是他最後一次的巡遊車隊。到了德州的平原津後,秦始皇就突然地得了重病,為使病體儘快康復,他派蒙毅代表自己返回會稽山,沿途再度祭祀山川神靈以祈福求神保佑自己儘快康復。自己繼續沿著原定路線往前走。到了沙丘平臺(今河北省平鄉縣東北)宮,秦始皇覺得自己實在不行了,就要死了。於是他自己口授,吩咐身邊的趙高寫下給長子扶蘇的詔書,詔書是這樣寫的:「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
  • 趙高發動望夷宮政變,殺害了秦二世,為何輕易就被秦三世殺了?
    趙高在秦始皇死後,為了一己之私,與丞相李斯等人合謀偽造詔書,下假詔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扶持秦始皇幼子胡亥登基稱帝,是為秦二世。胡亥稱帝後,趙高因教導過胡亥,深的胡亥的信任,趙高被封郎中令,成為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開始掌握實權,趙高掌權後,開始殘暴的統治,對百姓徵役加重,實行苛政,導致民不聊生,相信秦國的百姓對趙高此人很是痛恨。
  • 李斯那麼聰明,為什麼不支持長子扶蘇,而支持紈絝子弟胡亥呢?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形容李斯最合適,李斯是一個聰明人,至於他為什麼幫助紈絝子弟胡亥,不幫長子扶蘇,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秦始皇將長子扶蘇定為接班人,給戍守邊境的扶蘇寫了一封詔書,並讓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可不想趙高假意允諾,卻想讓昏庸無知的幼子胡亥登基,從而好控制胡亥,趙高先將想讓胡亥繼承皇位之事告訴胡亥,胡亥很是心動,於是同意了趙高的計謀,此時僅剩一個障礙,那就是李斯。
  • 秦代的趙高是一名佞臣,秦始皇在世的時候為什麼還那麼信任他呢?
    談秦說漢(243)秦代的趙高是一名佞臣,但秦始皇在世的時候為什麼還那麼信任他呢? 那時醫學沒有現在發達,秦始皇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就寫了份詔書讓公子扶蘇回鹹陽奔喪。
  • 秦始皇去世後,趙高篡奪大權,他最終是什麼下場?
    秦始皇聽說他勤奮,精通律令,就把他提升為中車府令,讓他教皇帝次子,並給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定罪。趙高善於觀察言行,善於阿諛奉承,因此很快贏得了兒子胡亥的感謝和信任有一次,趙高犯了重罪,蒙毅不敢犯私法,依法處以死刑。趙高巧言令色,最終讓秦始皇赦免他,恢復了原職。值得注意的是,這起事件使趙高對蒙毅和蒙恬深惡痛絕。也就是說,因蒙氏兄弟的殺害,伏筆被埋了。
  • 秦始皇駕崩後,如果扶蘇當了皇帝,會開創「大秦盛世」嗎
    秦始皇 其實,在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病倒之前,秦始皇讓兼管皇帝符璽和發布命令諸事的趙高,擬了一道詔書給扶蘇,這封詔書就確定了扶蘇的繼承人的身份
  • 秦始皇病倒時為什麼要支走蒙毅?
    大家知道,秦始皇死後,趙高聯合李斯以及胡亥,三人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詔書,讓扶蘇自殺,由胡亥繼承皇位。  等到知道扶蘇已死,才趕往鹹陽,登基繼位。  趙高、李斯和胡亥,難道是臨時起意,大家隨便一商量,或者是被趙高一蠱惑,就做了這麼驚天動地的舉動嗎?  我看未必,這是謀反,若不是他們早就有這個心思,是不敢這樣做的。
  • 趙高篡改秦始皇遺囑,冤殺蒙恬兩兄弟,後來的結局是如何的?
    秦始皇死後把趙高叫到自己身邊,立下遺囑要立扶蘇為王,但是趙高由於害怕扶蘇上位會影響自己的地位,所以聯合李斯一起篡改了遺囑,並立秦始皇的另一個兒子胡亥為王。胡亥登基之後趙高更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扶蘇,對於開國大將的蒙氏兩兄弟也是毫不手軟,想盡辦法賜死。那這樣一個罪大惡極的罪臣,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蒙恬,一個不能保全家族榮耀的人!
    秦始皇嬴政跟蒙恬蒙毅兄弟從小一起長大,關係十分親密,蒙氏兄弟很得始皇帝信任,秦統一六國後,蒙恬在外擔任大將,蒙毅在朝廷參與商議國事,他們的地位很高,即便是別的高級將領或丞相,也沒有敢與他們一爭高低的。趙高隨後就去找丞相李斯,對他說:皇帝賜給公子扶蘇的詔書和皇帝玉璽都在公子胡亥那裡,定立太子之事,只在咱倆的一句話。丞相大人你說,我們該怎麼辦呢?李斯回覆:你大膽,怎麼能夠說這種亡國的話?此事不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人應該議論的!
  • 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的秦軍,為何僅憑聖旨就自殺了?
    答: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最後一次出巡的路上,在彌留之際,秦始皇曾寫過一封遺詔,讓扶蘇到鹹陽安排葬禮,本意應該是讓扶蘇即位,但他沒有明說。不料想,趙構從中作梗,將詔書截留,並成功說服了胡亥和李斯,篡改了遺詔,讓胡亥成為了新任皇帝。既然胡亥成了皇帝,那麼扶蘇和蒙恬就是他們的大敵,趙構隨即再次假傳聖旨,命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蒙毅兄弟為什麼不能為秦朝保駕護航?
    到秦始皇時期,蒙恬領兵主外,蒙毅上卿主內,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安排,那麼蒙氏兄弟在胡亥專權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反而被趙高各個擊破呢?蒙恬祖籍齊國,今山東蒙陰縣,那沒事了,山東人比較忠厚。蒙家以蒙山為氏,戰國時期蒙恬的祖父蒙驁投靠秦國,屢立戰功的四朝元老,秦始皇時期才去世。
  • 胡亥發出的詔書,就是皇帝的詔書,扶蘇是不能反抗的!
    君主要實現自己的權力,需要兩套系統,一套是服務於自己的團隊,一套是朝廷系統,這就是所謂的內廷和外廷。可以這麼說,能掌握這兩套系統,就已經是真正的皇帝了。趙高和李斯,分別是這兩套系統的大佬,他們是有非常大影響力的。當然,並不是沒有人能制約他們。
  • 秦始皇對扶蘇一直是寄予厚望,讓蒙恬親自帶他,僅是讓他好生歷練
    歷史上,秦始皇要流放扶蘇,並不是因為真的討厭他放棄他,可扶蘇卻是這麼想的,他以為自己之前屢次上諫惹怒父親,心情已經涼了一大截,於是心事重重,可以說智商會受到情緒影響,其次,秦始皇對扶蘇一直是寄予厚望,讓他去輔助蒙恬僅僅是出自讓他歷練,不要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然是統治不好整個帝國的
  • 秦始皇:我高看扶蘇了!手裡握著王牌,卻把大秦拱手讓人
    秦始皇一向奉行的是法家,任何事情都要合乎禮法,可是扶蘇卻在心中推崇以德行治國,對待儒生不能太嚴苛,因此和秦始皇產生了很大的分歧,於是,秦始皇只能暫緩立扶蘇為太子的腳步,將他放在了蒙恬的邊軍中想要歷練他,讓他知道大秦的將士在邊關是如何徵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