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2020-12-24 談秦說漢

談秦說漢(345)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公子扶蘇與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卻沒有派上用場,可惜、可嘆、可憐,更可笑!愚忠的公子扶蘇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性命,讓大秦王朝從此改變了國運

秦始皇在巡遊到沙丘時突然染病身亡,趙高與李斯篡改詔書,賜死公子扶蘇。公子扶蘇不疑詔書有假,立即自殺。三代忠良之蒙恬與蒙毅,忠心擁護之公子扶蘇已經死亡,失去了支持的對象,為忠孝節義之名,也為數千族人計,只能束手就擒。

蒙氏三代忠良,其祖蒙驁侍奉四朝君王,位居上將軍;其父蒙武與將軍王翦伐楚,斬殺楚將項燕,俘虜楚王負芻;其弟蒙毅官至上卿,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蒙恬曾率兵滅齊,被封為內史,後來又帶領秦國之精銳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修築長城。

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同時,秦始皇又讓其公子扶蘇前往上郡監軍。看起來像秦始皇對蒙恬的不信任,其實是讓公子扶蘇下放到地方掛職煅煉,為公子扶蘇將來繼皇帝位做好準備。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琅琊,同行的有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車令與璽符令趙高、幼子胡亥。但行至半路秦始皇就得了病,派上卿蒙毅代表皇帝前往齊魯之地禱告山川神靈,平時與秦始皇形影不離的蒙毅在關鍵時候被調離了

然而,車隊行至平原津時,秦始皇已經病得很重了,就寫了一道詔書令公子扶蘇回鹹陽奔喪,但詔書在中車令趙高手裡還未送出,秦始皇就駕崩了。趙高是趙國王族裡一個沒落的貴族,其父可能曾經是一個通獄法的官吏,趙高自幼與其父學習。

後來趙高的父親死了,其母也被判了刑,有可能是受其父犯事之牽連,趙高與幾個兄弟一起被處以閹刑。趙高進入秦國王宮做了寺人,得到了秦始皇的寵信,還讓其教幼子胡亥學習斷獄之法。因此,趙高跟胡亥比較親近,故欲扶持胡亥為皇帝。

趙高與胡亥商量,想修改秦始皇的詔書,改為立胡亥為皇帝。胡亥當然求之不得,但這事他們倆人的力量還做不到。於是,趙高找李斯商量,把胡亥的想法告訴了李斯。私改詔書是死罪,李斯從楚國來到秦國也就是為了求富貴,可不想惹火燒身。

但趙高恩威並用,說:「如果立公子扶蘇為皇帝,扶蘇一定會任命與其親近的蒙恬為丞相,到時你李斯就什麼都沒有了。」李斯想想也是,富貴險中求,為了自己苦心經營的地位不被改變,也只得鋌而走險了。於是,邁出了人生中最錯的一步。

李斯與趙高偽造好立公子胡亥為皇帝的詔書後,又偽造了一封歷數公子扶蘇與蒙恬罪狀的詔書,下令讓公子扶蘇與蒙恬自盡,並封鎖了秦始皇已經駕崩的消息,讓侍者像平常一樣往秦始皇的御車內敬獻食物,巡遊的車隊一如平常慢慢返回鹹陽。

趙高與李斯之所以能順利地偽造變更了秦始皇本意的詔書,有兩個恰到好處的條件。首先是秦始皇突然死亡而秘不發喪,旁人不敢質疑詔書的真實性;其次是平時與秦始皇寸步不離的蒙毅突然被派出禱告山川神靈如果秦始皇臨死前蒙毅在他身邊,立公子扶蘇的詔書就可能到了蒙毅手裡,就沒有趙高什麼事

使者先將偽造的賜死詔書念給公子扶蘇聽,扶蘇當場就痛哭起來,想進入內室自殺。

蒙恬阻止欲自殺的扶蘇,說:「皇上在外,沒有立下太子,派我帶領三十萬大軍守衛邊疆,公子擔任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只有一個使者來,您就立刻自殺,怎能知道其中沒有虛假呢?希望您再請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後再死也不晚。」

然而,使者不給其思考的時間,連連催促,公子扶蘇為人仁厚,也有些愚忠,跟蒙恬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於是,當即就服毒自盡。扶蘇看起來的頭腦簡單,說穿了其實就是不負責任。

接著,使者又將賜死蒙恬的詔書念給蒙恬聽,但蒙恬卻不肯自殺。於是,使者立即將他交給法吏,關押在陽周,讓副將接替了蒙恬的職務。胡亥、趙高、李斯剛剛回到鹹陽,聽到公子扶蘇已經都很高興,公布了秦始皇駕崩與立胡亥為帝的詔書。

蒙恬的做法也沒有錯,以拖待變,等待其足智多謀的弟弟蒙毅來力挽狂瀾。但是,他沒有想到頭腦靈活的李斯也參與了沙丘之謀

胡亥繼位為二世皇帝後,考慮到朝廷穩定,想釋放蒙恬,但被趙高勸阻。這時,蒙毅禱告山川神靈時到了代郡,不知道了蒙恬被囚之事。趙高之前犯了事,被蒙毅依律判了死刑,但因秦始皇對他寵信,免除其罪。但趙高卻從此對蒙毅懷恨在心。

趙高就陷害胡亥說:「之前始皇欲立您為太子,但被蒙毅勸阻,而今蒙毅的哥哥在外領軍數十萬,如果他們聯合起來造反,後果不堪設想。」輕易地得到了皇位的胡亥,當然不能輕易地容忍有反叛可能的人,對趙高的建議言聽計從,絕對支持。

於是,胡亥派使者前往代郡,抓捕了蒙毅,說:「先主要冊立太子而你卻加以阻撓,如今丞相認為你不忠誠,不忍心將罪過牽連到你們家族,就賜予你自殺,這也算是很幸運了,你反覆地考慮吧!」但蒙毅仍不願自殺,使者就直接將其斬殺了。

接著,又派使者到了陽周,跟蒙恬說:「您的罪過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牽連到您。」蒙恬回答說:「我三世為秦,領兵三十餘萬,雖然被囚,但仍有能力反叛,只是我不敢辱沒祖宗的教導、堅守節義。」然後也服毒自盡。

胡亥與胡亥先派遣使殺死蒙毅很講究,首先蒙毅是一個文官,手裡沒有軍隊,能比較輕易地將其殺死。然後,借蒙毅已死,殺人誅心,讓蒙恬生無可戀將其賜死。其實胡亥、趙高、李斯都走了一步很兇險的棋,賭蒙恬會不會講究忠信與節義。

其實,胡亥人、趙高、李斯一直是在賭博。首先從秦始皇閉眼的這一刻起,封鎖秦始皇駕崩的消息,而下詔令公子扶蘇自盡,若這時有人將消息洩露給蒙毅,蒙毅立即從齊魯之地向西渡過黃河與公子扶蘇匯會,以他的智慧足可以勸扶蘇不死

其次,若公子扶蘇不愚忠,接到偽造的賜死詔書而擁兵自重,胡亥就算手持偽詔回到鹹陽也不見得能順利地繼位。按史書記載,公子扶蘇在為人仁厚賢良,在朝廷裡面很受人愛戴,就算秦始皇沒有遺詔立扶蘇為皇,扶蘇也是第一順序接班人。

再次,雖然秦朝號稱有百萬大軍,其實有一半已經在出徵嶺南的路上,一部分在戍邊,除了鹹陽的幾萬衛士,大秦精銳盡歸蒙恬統率。就算胡亥手持偽造的秦始皇立其為接班人的詔書,若扶蘇不死,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也一樣可將其送進鹹陽

而且就算扶蘇已死,蒙恬亦可以其影響力發動叛亂,鹿死誰手還未知呢?但因為扶蘇的愚忠,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讓蒙武手裡的三十萬大軍得不到發揮,也讓蒙毅丟掉了性命。而蒙恬雖有能力扭轉乾坤,也因顧及數千族人與節義而自殺

因此,不是蒙毅與蒙恬沒有能力或不願支持公子扶蘇,是扶蘇自己放棄了生存的機會。最高精神支柱都倒了,蒙毅與蒙恬還有什麼好堅持的呢?

2020/12/21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駕崩後,若扶蘇不死,蒙恬的三十萬秦軍能否擁其為秦二世?
    就這樣,公子扶蘇和蒙恬率領三十萬精銳攻入大秦城,在嬴姓宗親、外戚和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矯詔立為帝,這一事實就大白了。公子扶蘇南稱孤,大事可成。公元210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徵,與之同行的有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幼子胡亥。行進到平原津,秦始皇以為是神靈作怪,派蒙毅代表皇帝到齊魯舊地祈求山川神靈,卻在行進到沙丘時,秦始皇駕崩。
  • 逼死手握三十萬精銳的扶蘇蒙恬,真是趙高胡亥的假詔書?未必
    01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公子,在沒有明確太子的情況下,按照世襲制長子扶蘇是始皇帝的法定繼承人,而且公子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民所望也」,有才有德眾望所歸;輔佐公子蘇扶的將軍蒙恬,是將門之後,祖父蒙驁、其父蒙武都是大秦帝國的名將,其人更是久歷沙場的老將,掌控三十萬重兵屯居上郡。
  • 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的秦軍,為何僅憑聖旨就自殺了?
    答: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最後一次出巡的路上,在彌留之際,秦始皇曾寫過一封遺詔,讓扶蘇到鹹陽安排葬禮,本意應該是讓扶蘇即位,但他沒有明說。不料想,趙構從中作梗,將詔書截留,並成功說服了胡亥和李斯,篡改了遺詔,讓胡亥成為了新任皇帝。既然胡亥成了皇帝,那麼扶蘇和蒙恬就是他們的大敵,趙構隨即再次假傳聖旨,命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 秦始皇駕崩後,如果扶蘇當了皇帝,會開創「大秦盛世」嗎
    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土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扶蘇接到詔書以後,就痛哭一場。回到營中,就想拔劍自殺。
  • 秦始皇長子為什麼被稱為「公子扶蘇」?
    讓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 | 南京大屠殺兇手40%是朝鮮人 | 紅衛兵現在都去哪兒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如何避孕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 皇帝三宮六院,一晚上要睡幾位美女 | 古代美眉真的不穿內褲? | 一個古帝國養多少軍隊才夠正常打仗用的?為什麼要叫扶蘇為「公子扶蘇?
  • 秦始皇遺詔被篡改,扶蘇蒙恬被逼自殺,趙高胡亥李斯誰才是主謀?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河北廣宗)。病情嚴重自知來日不長,秦始皇給遠在北方上郡監軍的大兒子扶蘇寫好遺詔:命令他將軍隊交給將軍蒙恬,趕快回到鹹陽處理自己的後事。很顯然,秦始皇的遺詔是要長公子扶蘇繼承皇位。但是,詔令還沒有發出,秦始皇就死了,給扶蘇的書信和皇帝的信璽,都落在了親信宦官趙高手中。
  • 蒙恬自殺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每當委屈時必讀一次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下,皇帝始終都是國家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當時國家最高的權利和榮譽。為此秦始皇嬴政在一統六國後,就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刻在玉璽上,以彰顯中國帝制的獨裁性和君權神受理念。
  • 李斯為什麼和趙高一起偽造秦始皇詔書,殺害扶蘇和蒙恬?
    在東巡之後,曾經有打算招在外戍邊的扶蘇到身邊,具體意圖是打算立他為繼承人,還是打算讓他在身邊服侍他現在不得而知。因為秦始皇一死,趙高和胡亥串通起來,打好偽造秦始皇遺詔,逼死扶蘇和蒙恬的注意。所以,趙高和胡亥要想密謀成功,必須要得到李斯的配合,不然都是痴人說夢,擺在趙高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說服趙高配合胡亥,一死除掉李斯,這樣作為秦始皇的親信和公子才會有權力爭奪大位。
  • 蒙恬,一個不能保全家族榮耀的人!
    丞相李斯聽後,認為趙高說的有理,便與他共同策劃,詐稱接受了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篡改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指責蒙恬多年來不能開闢疆土、創立功業,卻使士卒大量傷亡。扶蘇數次上書,直言誹謗父皇,日日夜夜地抱怨不能解除監軍職務,不能返歸鹹陽當太子,蒙恬作為扶蘇的老師說,不糾正扶蘇的過失,並參與和了解扶蘇的圖謀,令他們自殺,將兵權移交給副將王離。公子扶蘇接到詔書後,拔劍自刎,蒙恬不信,要回鹹陽了解真實情況。
  • 秦始皇對扶蘇一直是寄予厚望,讓蒙恬親自帶他,僅是讓他好生歷練
    歷史上,秦始皇要流放扶蘇,並不是因為真的討厭他放棄他,可扶蘇卻是這麼想的,他以為自己之前屢次上諫惹怒父親,心情已經涼了一大截,於是心事重重,可以說智商會受到情緒影響,其次,秦始皇對扶蘇一直是寄予厚望,讓他去輔助蒙恬僅僅是出自讓他歷練,不要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然是統治不好整個帝國的
  •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蒙毅兄弟為什麼不能為秦朝保駕護航?
    到秦始皇時期,蒙恬領兵主外,蒙毅上卿主內,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安排,那麼蒙氏兄弟在胡亥專權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發揮作用,反而被趙高各個擊破呢?蒙恬祖籍齊國,今山東蒙陰縣,那沒事了,山東人比較忠厚。蒙家以蒙山為氏,戰國時期蒙恬的祖父蒙驁投靠秦國,屢立戰功的四朝元老,秦始皇時期才去世。
  • 胡亥發出的詔書,就是皇帝的詔書,扶蘇是不能反抗的!
    可以這麼說,能掌握這兩套系統,就已經是真正的皇帝了。趙高和李斯,分別是這兩套系統的大佬,他們是有非常大影響力的。當然,並不是沒有人能制約他們。可是,在秦始皇死,並且遠離首都的當時,很多制約力量沒法發揮效果。也就是說,只要他們合謀後,能搞定在場的百官,這點是最重要的,那麼他們就等於臨時掌握了這兩套系統,也就能發揮皇帝的權力。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現在幾乎看不到贏這個姓了,他的後人去哪了?
    秦皇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在秦皇統治時期,沒有三宮六院之說,所以秦始皇的妻妾,也就沒有後來的皇帝那麼多,但秦王與皇帝的妻妾,是不會少的,所以他的子女也就多了。歷史悠久,史料甚多,對秦代史學研究增加了困難。
  • 趙高稱讚蒙恬天下無敵,秦始皇哈哈大笑:這三句話能讓蒙恬死三次
    趙高在《史記》中沒有列傳,他的事跡多數見於《秦始皇本紀》和《李斯列傳》《蒙恬列傳》。咱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秦始皇與蒙恬趙高的關係:趙高曾經笑裡藏刀地對秦始皇稱讚蒙恬的三十萬大軍天下無敵,結果秦始皇哈哈大笑著回答了四個字——如果不是秦始皇而是劉邦趙匡胤朱元璋胤禛,聽了這三句話,就能讓蒙恬死三次了。
  • 「國漫談史/人物誌/公子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秦始皇統—全國後,扶蘇曾多次議政,對於治國、安定天下頗有見地。公元前212年,公子扶蘇因不同意父親焚書坑懦的舉措,多次上書,勸阻始皇帝。始皇帝大怒,於是將扶蘇發配,讓他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助蒙恬修築萬裡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時病重。
  • 扶蘇不死秦國不亡?其實在秦始皇眼裡,扶蘇的水平可不怎麼樣
    他們將期盼的目光投向扶蘇,暗搓搓盼著秦始皇早點死,他一死耳根子軟的扶蘇上位後,軍功集團的分封就有希望了。秦始皇早就看清了這幫人的狼子野心,同時他對扶蘇也是相當失望。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小白眼狼,這麼多年我算是白培養你了,世界那麼大,你出去看看吧。於是扶蘇被老爹一腳踹到了離首都鹹陽城幾百裡之外的上郡,去監督蒙恬的30萬大軍修長城、打匈奴。
  • 他手握幾十萬大軍,卻因愚忠而死,讓弟弟撿了個皇位,改變了歷史
    在古代,皇帝駕崩之後通常都是由嫡長子來繼承皇位,也就是太子,然而有的時候這嫡長子卻不一定能夠得到皇位,有可能因為他們自身犯錯,也有可能是因為皇帝不喜歡他
  • 至少扶蘇能上位,蒙恬能衛國
    結果秦始皇才50歲,就突然暴斃在了沙丘宮。秦始皇死了以後,趙高作為他的內侍,自然是最早知道消息的。他這個時候抖了個機靈,野心促使他打算讓胡亥繼位。秦始皇最鍾愛的皇子,自然是公子扶蘇。可是扶蘇跟趙高關係不好,反倒是胡亥跟趙高關係老鐵了。為此趙高和胡亥一商量,就打算讓胡亥做皇帝。
  • 秦將蒙恬自殺時說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當委屈時必會誦讀
    其實曹操所誦讀這段話,是來自秦朝的名將蒙恬臨終前的一段慷慨激詞。至於蒙恬這段話的由來還要從秦始皇駕崩說起。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不久便命人修築官道,以供巡狩,所謂巡狩其實就是巡遊,如此可以了解一下原六國當地的情況,但根本目的是讓全天下的百姓瞻仰他的天威,最大程度滿足他的徵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