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長子為什麼被稱為「公子扶蘇」?

2021-02-13 最歷史


1948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 | 南京大屠殺兇手40%是朝鮮人 | 紅衛兵現在都去哪兒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如何避孕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 皇帝三宮六院,一晚上要睡幾位美女 | 古代美眉真的不穿內褲? | 一個古帝國養多少軍隊才夠正常打仗用的?

為什麼要叫扶蘇為「公子扶蘇?中國古代的爵位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在位時,諸侯最高也只能是「公」,公之子乃至所有諸侯之子就冠以公子的稱呼,比如公子小白、公子糾等等。公子扶蘇也是一樣的道理。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

嬴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母羋氏。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盧生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的暴戾,並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聞訊勃然大怒,於是 命令御史逮捕並審問所有的儒生。儒生們彼此告發,秦始皇就親自判處違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們全部在鹹陽活埋。還向全國宣揚,讓大家都知道此事,以懲 戒後世,同時謫罰更多的人流放到邊地戍守。

扶蘇反對父親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舉措,多次上書勸諫秦始皇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未歸附,儒生們全誦 讀並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我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由於扶蘇的屢次勸諫,因而觸怒秦始皇,秦始皇便有意疏遠 扶蘇,於是派扶蘇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 ,協助蒙恬修築萬裡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匈奴。

秦時明月裡的扶蘇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當年七月,行至沙丘時病重,秦始皇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遺詔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 給蒙恬,趕快回鹹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當時遺詔已經封好,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公子扶蘇自殺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

胡亥派使者將遺詔送到上郡給扶蘇,扶蘇看到遺詔內容,就哭泣著走入內宅,準備自殺。蒙恬阻止扶蘇說:「陛下如今在外,還未立太子,派 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讓公子你來監督,這是關係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你哪裡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我請求你重 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使者在旁邊一再逼迫催促,扶蘇為人仁弱,對蒙恬說:「如果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那還要再請示些什麼呢?」說完便自殺而死。扶蘇死後,胡亥登基,是為秦二世。

大秦復甦

公子扶蘇品格優秀受後人敬仰

扶蘇素有賢名,當時民間尚不知扶蘇已死,所以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抗秦二世暴政時,陳勝說:「天下受暴秦的統治已經很久。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 的小兒子,不應該由他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

就因為扶蘇屢次規勸秦始皇的緣故,秦始皇就派他領兵駐守外地。現在傳聞扶蘇並沒有罪,秦二世卻把他殺 害。百姓都聽說扶蘇賢明,卻不知道他已死。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下戰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擁戴他。楚亡後有的人認為他已死,有的人認為他逃亡躲藏 起來。現在要是我們冒稱公子扶蘇和項燕,向天下人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有很多人響應。」

扶蘇作為嬴政的長子,嬴政可是對他寄予厚望的,但是扶蘇的性格天生像他的母親,仁慈敦厚,謙遜有禮,這在後世人眼中,都是比較優秀的品格。但是這些在經過殘酷徵戰的嬴政的眼中,都是缺點,作為一個帝王,是不能夠有著婦人之仁的。

年幼的扶蘇一面享受著父皇的教導,一面又被自己的父皇所責罵,在這矛盾的處境之中,扶蘇只能辛苦的掙扎著。隨著年齡的增長,扶蘇也漸漸的有了自己的主張,他 開始參與朝政,但是他的治國思想和嬴政有著很大的差別。扶蘇主張輕徭薄賦,以民為本,不應該再實行重典酷刑。可是秦始皇卻沒有認識到民眾的力量,依然實行 重典酷刑。

扶蘇

雖然扶蘇為人仁慈,但是有時候也表現的非常剛烈,在「焚書坑儒」這件事情上,嬴政和扶蘇有了很大的分歧,扶蘇還曾多次以死進諫,但都被嬴政拒絕。

雖然嬴政很喜歡扶蘇,也很注重扶蘇的教育,但是喜歡越多,對他的期望也就越大。在嬴政看來,一個合格的帝王,不僅需要遠見的政治,也要能夠玩得起陰謀詭計,要變得堅毅兇狠。可是扶蘇和他所期望的有所不同,離他心中的合格的繼承者有著很大的差距。

扶蘇,為人仁慈,不喜陰謀詭計,但是這不是嬴政所期望的那個扶蘇,他心中的繼承者是一個多面的人,對於自己人能夠做到仁慈謙遜,對於敵人能夠做到兇狠毒辣,在嬴政看來,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所擁有的優秀品質,所以才會叫扶蘇為「公子扶蘇。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為何給長子起名叫「扶蘇」?這兩字出處不太好,卻頗有深意
    這篇《山有扶蘇》背後所講的是,齊國強盛,很多諸侯國有意和齊國聯姻,結成盟好,所以提親文姜的人很多。而齊文姜尤為中意鄭國的公子忽,想要和他結親。但是,文姜和他哥哥的姦情敗露,公子忽就以「齊大非偶」的理由拒絕了這次聯姻。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背後的真相竟然是這樣!
    為什麼呢?「嬴」是秦始皇的姓,「政」是他的名,放在今天,姓+名當然就叫「嬴政」了。可是先秦不是這樣叫的,先秦沒有一個人的稱謂是姓+名,一般情況下是氏+名。 今天姓與氏已經不分了,合稱姓氏,但是先秦分得很清楚。這兩者的區別,相當於是大家族與小家族的分別,比如嬴姓,不僅秦國是嬴姓,趙國也是嬴性,兩國是有共同祖先的。
  • 「國漫談史/人物誌/公子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公元前241年,公子扶蘇出生於鹹陽,為秦始皇長子。扶蘇其名來源於《山有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香草佳木之意。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天生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素有賢名,崇尚儒家思想。
  • 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談秦說漢(345)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公子扶蘇與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卻沒有派上用場,可惜、可嘆、可憐,更可笑!愚忠的公子扶蘇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性命,讓大秦王朝從此改變了國運。
  • 秦始皇駕崩後,如果扶蘇當了皇帝,會開創「大秦盛世」嗎
    蒙恬浮雕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 秦始皇浮雕 扶蘇這個人和胡亥,完全相反。扶蘇這個人剛毅勇武,為人寬厚,有政治遠見。扶蘇因為反對秦始皇坑術士,被秦始皇發配到上郡的。
  • 扶蘇不死秦國不亡?其實在秦始皇眼裡,扶蘇的水平可不怎麼樣
    沒多久扶蘇便出生了。他是秦始皇的嫡長子,第一個孩子帶給父母的喜悅往往是最大的,加之扶蘇又出身尊貴,因此享受了很多獨有的教育資源,成長為品行仁厚的翩翩貴公子。即便後來秦始皇寵愛各種美人,兒子一個接一個的出生,也絲毫無法撼動扶蘇的地位。但意外總是來得那麼猝不及防。
  • 扶蘇、胡亥的生母是誰?為什麼《史記》裡沒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誰?
    不僅《史記》中沒有記載秦始皇的皇后是誰,《資治通鑑》中也同樣沒有。作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人物,歷史資料中沒有秦始皇的皇后,這肯定不正常。秦國歷史上記載最清晰的就是秦惠文王,19歲登基,22歲行冠禮親政,23歲迎娶魏國夫人為王后。
  • 秦始皇:我高看扶蘇了!手裡握著王牌,卻把大秦拱手讓人
    秦始皇長期服用丹藥,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大臣們沒少勸諫秦始皇,讓他趕緊將太子人選給定下來,但是秦始皇卻絲毫沒有這個想法,甚至還將上書勸諫的大臣全部降罪貶為庶民。 直到後來,秦始皇覺得處理政務實在太多,耗費時間,耽誤自己「證道長生」,於是他就想到了讓兒子們幫自己處理政務,其中最賢德的就是公子扶蘇,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他的母親是楚國公主羋華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因為秦始皇姓「嬴」名「政」,他的兒子自然也姓「嬴」了,所以他家老大其實是「嬴扶蘇」,老十八的全名是「嬴胡亥」。 只不過到了戰國末年,天下人口太多,同姓的人也太多了。所以在同姓人中,開始以氏族區分同名之人。因為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人,也就是一個姓,根本無法做出具體區別,所以一般五代之後就會另開氏族。
  • 人們叫秦始皇連名帶姓,為什麼到胡亥和扶蘇就失去了姓氏?
    但看古人的名字,或許都無法看出來他們是什麼關係,比如秦始皇嬴政,秦國以嬴為姓,秦始皇本人姓嬴名政,可他的兩個兒子以扶蘇和胡亥之名流傳千古,其實這只是他們的「名」,全稱應為嬴扶蘇和嬴胡亥。 我們經常會聽到「公子扶蘇」類似的「公子某」,這是因為先秦時期諸侯的兒子被稱為公子,他們沒有氏,再往下傳是公孫某,他們可以以卿和大夫的身份擔任司徒、司空等重要官職,當然這也能夠成為他們的氏
  • 扶蘇被殺,胡亥上位二世而亡,秦始皇的皇位到底傳給了誰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不認為秦始皇會真的將皇帝的位置,大秦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山交到胡亥的手裡去,很多人都傾向於扶蘇,比起胡亥的無能,扶蘇明顯要好的多,文治武功都屬一流。秦始皇的死十分突然,他是北巡的時候猝死的,身邊除了胡亥,趙高,李斯之外就只有宦官而已,他死了之後,他的死訊都沒有被公布,而是保密,繼續朝著北方進發,各地馴養,他們將秦始皇的屍體置放在通風的地方,駕駛馬車的人也是他們自己人,飲食什麼的一切照舊,一切都像是秦始皇還活著,好好坐在馬車上的樣子。
  • 扶蘇公子為何一定要自殺? 他的母親又是誰?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賢能的兒子,本來秦始皇是要立公子扶蘇為太子的,然而中途卻遭到趙高和李斯一行人的密謀篡改,因此上演了一處驚心動魄的殺戮歷史
  • 秦二世胡亥即位後,將兄弟姐妹誅除,為何卻留下扶蘇的兒子子嬰?
    秦始皇死前已經寫好了一份詔書,秦始皇已指定扶蘇為自己的繼承人。遺詔的內容是讓秦始皇長子扶蘇治理始皇帝的葬禮並即位登基,然而最終的結果並沒有按照始皇帝遺詔順利進行。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假造秦始皇發布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並另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
  • 李斯那麼聰明,為什麼不支持長子扶蘇,而支持紈絝子弟胡亥呢?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形容李斯最合適,李斯是一個聰明人,至於他為什麼幫助紈絝子弟胡亥,不幫長子扶蘇,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接下來說一下李斯糊塗的原因:原因一:被趙高說服趙高是一個宦官,但是他卻十分善於察言觀色、逢迎獻媚,就連自己犯下重罪,將要被處治的時候,他都能通過巧言令色,讓秦始皇不但赦免了自己,還官復原職,趙高善於拍馬屁,就是因為這一點使得公子胡亥十分賞識趙高,成為了胡亥的心腹
  • 李斯為什麼和趙高一起偽造秦始皇詔書,殺害扶蘇和蒙恬?
    在東巡之後,曾經有打算招在外戍邊的扶蘇到身邊,具體意圖是打算立他為繼承人,還是打算讓他在身邊服侍他現在不得而知。因為秦始皇一死,趙高和胡亥串通起來,打好偽造秦始皇遺詔,逼死扶蘇和蒙恬的注意。但是,當時秦始皇死了之後,大權在丞相李斯的手中,他作為開國元老,深受秦始皇信任,在朝中威望非常高,本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而秦始皇、李斯設計的朝廷機構對李斯來說,早就大權在握。
  • 秦始皇遺詔被篡改,扶蘇蒙恬被逼自殺,趙高胡亥李斯誰才是主謀?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死於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河北廣宗)。病情嚴重自知來日不長,秦始皇給遠在北方上郡監軍的大兒子扶蘇寫好遺詔:命令他將軍隊交給將軍蒙恬,趕快回到鹹陽處理自己的後事。很顯然,秦始皇的遺詔是要長公子扶蘇繼承皇位。但是,詔令還沒有發出,秦始皇就死了,給扶蘇的書信和皇帝的信璽,都落在了親信宦官趙高手中。
  • 千古一帝秦始皇,到底有多少子女?為什麼一生沒有冊立皇后呢?
    然史料對於秦始皇的記載,多為他在政治上的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對於他的後宮及子女則提之甚少。秦始皇有多少子女呢?對於秦始皇的子女,在史書中戲份比較重的是秦始皇死後被矯詔賜死的長子扶蘇,以及後來即皇帝位的秦二世胡亥。
  • 扶蘇,其實你不懂你的父親
    最近又翻開了《史記》,看到了公子扶蘇被偽詔逼死,不由得感覺十分心酸。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扶蘇和秦始皇是不同的,秦始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家思想的執行者,而扶蘇卻是一個謙和寬厚的儒家君子。秦始皇認為治理天下,要以兵威、刑法統治萬民,而扶蘇卻認為應該以仁義安定天下。
  • 扶蘇之死:雄主暮政下「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父子悲情
    這就是扶蘇之死。扶蘇的悲劇,在父死子繼的王朝傳承史上頗具代表意義。那就是一個強悍精明的君王,容不下與自己性格不合、政見不一致的繼承人。即使這些繼承人的政見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後人根據史料猜測,扶蘇的生母應該是楚國女子。作為始皇帝的長子,扶蘇的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於公,他是君王長子,在臣民眼中,這代表王朝後繼有人,社稷得以傳承;於私,皇帝一般對第一個孩子的到來,都表現出由衷的喜悅,這個孩子一般能得到君父最多的父愛和感情。扶蘇亦是如此。
  • 歷史上,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呢?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歷史上,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呢?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有粉絲問我,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 秦始皇之所以稱為「始皇」,是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創造出了「皇帝」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