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葉 實
1月2日,樂視視頻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心理罪2》暫停播出的聲明。聲明中提到,由樂視視頻和鳳凰聯動影業聯合出品的犯罪懸疑網劇《心理罪2》,已於1月2日零點暫停播出。
對於該劇停播原因,聲明隻字未提。聲明中還透露「經過內容優化後的劇情更加精彩」,由此可見,該劇只是短期整改,非永久停播。
「有點兒內容」了解到,《心理罪2》改編自雷米系列小說,於2016年12月3日在樂視視頻開播,共25集,採用會員搶先看模式,目前會員已經更新至24集,非會員已更新至20集。
網劇兩季均下線、電影版審查花三年,《心理罪》屢遇審查難關
事實上,這已是《心理罪》系列網劇第二次下線了。第一季《心理罪》曾於2015年在愛奇藝熱播,但2016年初的網劇下架風波中,該劇也未能倖免。
對於第一季《心理罪》下架原因,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曾在一次演講中透露,《心理罪》第一季下線,並不是廣電總局的指示,而是公安部的要求,因為劇中破壞了一些公安系統的「規矩」,比如破案必須由在役公安幹警完成,而《心理罪》是研究生破案;再如公安幹警不能被匪徒擊斃等等。
《心理罪》第一季編劇顧小白也曾表示:「需要修改的地方包括警察不能罵髒話,不能抽菸,審問的時候不能用暴力,包括語言上的態度,不能去威脅嫌疑人等。」
第二季《心理罪》在上線之前,已經小心翼翼地規避風險,如男主角方木從研究生升格為正式警察,劇中對一些社會問題也多有觀照,在樂視視頻官方微博評論中,粉絲對該劇停播最多的疑問是:《心理罪2》已經這麼「主流價值觀」了,為何還被下架?
有業內人士猜測,《心理罪2》遭下架整頓有幾個原因:1、犯罪手法過於真實容易引發暴力模仿;2、少年出獄後性情大變,隱晦揭秘監獄黑暗;3、鋼水融人情節過於殘忍;4、方木與少女亞凡組成兄妹CP引發輿論敏感。
日前,同樣改編自雷米小說《心理罪》的電影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已進入宣傳期。據該片導演徐紀周透露,他從2012年就買下《心理罪》電影版權,卻花了三年多時間與審查部門打交道,最終才拿到拍攝許可證。遇到審查難關時,徐紀周還曾和雷米開玩笑:「你能不能寫點能拍的東西?」
2016年以來,包括《太子妃升職記》《暗黑者》《探靈檔案》《盜墓筆記》《心理罪1》《餘罪》《心理罪2》在內,網劇下架整改新聞不絕於耳,很明顯,罪案題材在其中佔據了相當大比例。
時下,探討網絡劇與電視劇的區隔成傳媒業熱門話題,但很多製作人認為,二者本質不存在差別,所謂網感也是個似是而非的命題,如果非要區分二者差異,題材選擇可能是它們最大不同。罪案、靈異、盜墓等電視劇很難涉獵的題材,成為網劇的重要選擇。
從罪案題材來說,涉案劇此前一直是電視劇「雷區」,2004年廣電總局針對涉案劇扎堆帶來的負面社會問題,出臺了「進一步規範對涉案電視劇的審查和播出工作」的相關政策,紅極一時的涉案劇從電視臺黃金檔消失,進入了十年沉寂期。
但涉案劇本身是題材富礦,天然對觀眾具有吸引力。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美國、日本、韓國電視劇收視排行TOP 10中,涉案題材佔到40%左右。涉案劇與觀眾互為需要,因此,在視頻網站崛起後,國內涉案劇找到了可以棲息的生長空間。
此後,《心理罪》《十宗罪》《餘罪》《滅罪師》等「罪字輩」劇先後在網絡熱播,許多製作公司也環伺而動,投入此類題材網劇的開掘上。但罪案題材的屢屢下架,也提醒著製作者和平臺方,涉案劇題材是富礦,但其實是「燙手山芋」,開採難度係數很高,必須事先規避可能存在的雷區。
2015年召開的「法制題材電視劇創作研討會」上,公安部宣傳局副局長孫潔曾指出,目前涉案劇存在幾個主要問題:題材扎堆,主要集中在刑偵和緝毒方面;部分涉案劇工作流程、方法、紀律不符合公安規範;警察形象定位不準,常常正面人物沒力度,反面人物卻富有人情味,不能同情犯罪;部分涉案劇展示和渲染犯罪過程和犯罪情節,暴露作案手段,對社會風氣有不良印象。
2016年暑期檔,涉案劇《十宗罪》開播前卻臨時跳檔,而同期相同題材的《滅罪師》卻如期播出,據《滅罪師》導演五百透露,早在上線前他們就進行了比較嚴格的自我審查,比如電梯密室血案中,本來死者的斷頭會出現在其兩腿間並露出五官,後來考慮到過於恐怖還是對鏡頭做了處理。
2016年,監管層面對網絡視聽內容頻發限令,從「線上線下統一標準」的提出,再到備案登記制的實施,網劇審查趨於嚴格成為監管方向。
對罪案題材網劇來說,題材敏感性將使其承擔更多審查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涉案劇本身的式微——事實上,近兩年涉案劇在衛視平臺的復甦,也成為電視劇產業的一大特徵。
2015年,時任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曾對涉案劇此前「禁令」重新解讀,釋放出大量積極信號,被業界解讀為涉案劇的「有條件解禁」,此後《刑警隊長》《湄公河大案》《特警力量》《後海不是海》等劇先後在衛視黃金檔播出。
徐紀周在談到電影《心理罪》的審查時也坦承,這幾年來,監管層面對於罪案題材影片整體審查尺度還是寬鬆了,「而且可能(上面)對公安系也有一些宣傳上的需要,他們給的意見基本都比較簡單,可以接受。恰恰是自己認為敏感和麻煩地方的都比較順利過審了,中間有點坎坷也正常」。
某知名涉案劇製作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有點兒內容」,對罪案題材劇來說,政策其實一直沒有松或者是緊的變化,「規定一直是那個樣子,只是網劇部分審批流程進行了調整。」
而2016年總局出臺的網劇備案登記制,在她看來,對公司涉案題材網劇製作帶來的影響也非常小,「這些都是很前期的流程,對製作影響並不大」。她透露,公司明年還會有新的涉案題材劇上線播出。
廣電總局相關領導曾表示,目前涉案劇在備案公示階段和完成片都要由公檢法部門來審核,建議製作機構不要踩線,不要越軌,把握好尺度與分寸。
因此,從行業整體來看,涉案劇本身是在走向復甦,但「外松內緊」將成為監管的基本特徵,題材放寬後,對此類製作公司而言,更加謹慎和精細的尺度拿捏必不可少。
「有點兒內容」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有點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