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2》下架,成2017首部被下網劇,涉案劇監管將面臨「外松內緊」

2021-02-08 有點兒內容

文| 葉 實

1月2日,樂視視頻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心理罪2》暫停播出的聲明。聲明中提到,由樂視視頻和鳳凰聯動影業聯合出品的犯罪懸疑網劇《心理罪2》,已於1月2日零點暫停播出。

對於該劇停播原因,聲明隻字未提。聲明中還透露「經過內容優化後的劇情更加精彩」,由此可見,該劇只是短期整改,非永久停播。


「有點兒內容」了解到,《心理罪2》改編自雷米系列小說,於2016年12月3日在樂視視頻開播,共25集,採用會員搶先看模式,目前會員已經更新至24集,非會員已更新至20集。

網劇兩季均下線、電影版審查花三年,《心理罪》屢遇審查難關

事實上,這已是《心理罪》系列網劇第二次下線了。第一季《心理罪》曾於2015年在愛奇藝熱播,但2016年初的網劇下架風波中,該劇也未能倖免。

對於第一季《心理罪》下架原因,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曾在一次演講中透露,《心理罪》第一季下線,並不是廣電總局的指示,而是公安部的要求,因為劇中破壞了一些公安系統的「規矩」,比如破案必須由在役公安幹警完成,而《心理罪》是研究生破案;再如公安幹警不能被匪徒擊斃等等。

《心理罪》第一季編劇顧小白也曾表示:「需要修改的地方包括警察不能罵髒話,不能抽菸,審問的時候不能用暴力,包括語言上的態度,不能去威脅嫌疑人等。」


第二季《心理罪》在上線之前,已經小心翼翼地規避風險,如男主角方木從研究生升格為正式警察,劇中對一些社會問題也多有觀照,在樂視視頻官方微博評論中,粉絲對該劇停播最多的疑問是:《心理罪2》已經這麼「主流價值觀」了,為何還被下架?

有業內人士猜測,《心理罪2》遭下架整頓有幾個原因:1、犯罪手法過於真實容易引發暴力模仿;2、少年出獄後性情大變,隱晦揭秘監獄黑暗;3、鋼水融人情節過於殘忍;4、方木與少女亞凡組成兄妹CP引發輿論敏感。

日前,同樣改編自雷米小說《心理罪》的電影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已進入宣傳期。據該片導演徐紀周透露,他從2012年就買下《心理罪》電影版權,卻花了三年多時間與審查部門打交道,最終才拿到拍攝許可證。遇到審查難關時,徐紀周還曾和雷米開玩笑:「你能不能寫點能拍的東西?」

2016年以來,包括《太子妃升職記》《暗黑者》《探靈檔案》《盜墓筆記》《心理罪1》《餘罪》《心理罪2》在內,網劇下架整改新聞不絕於耳,很明顯,罪案題材在其中佔據了相當大比例。


時下,探討網絡劇與電視劇的區隔成傳媒業熱門話題,但很多製作人認為,二者本質不存在差別,所謂網感也是個似是而非的命題,如果非要區分二者差異,題材選擇可能是它們最大不同。罪案、靈異、盜墓等電視劇很難涉獵的題材,成為網劇的重要選擇。

從罪案題材來說,涉案劇此前一直是電視劇「雷區」,2004年廣電總局針對涉案劇扎堆帶來的負面社會問題,出臺了「進一步規範對涉案電視劇的審查和播出工作」的相關政策,紅極一時的涉案劇從電視臺黃金檔消失,進入了十年沉寂期。

但涉案劇本身是題材富礦,天然對觀眾具有吸引力。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美國、日本、韓國電視劇收視排行TOP 10中,涉案題材佔到40%左右。涉案劇與觀眾互為需要,因此,在視頻網站崛起後,國內涉案劇找到了可以棲息的生長空間。

此後,《心理罪》《十宗罪》《餘罪》《滅罪師》等「罪字輩」劇先後在網絡熱播,許多製作公司也環伺而動,投入此類題材網劇的開掘上。但罪案題材的屢屢下架,也提醒著製作者和平臺方,涉案劇題材是富礦,但其實是「燙手山芋」,開採難度係數很高,必須事先規避可能存在的雷區。


2015年召開的「法制題材電視劇創作研討會」上,公安部宣傳局副局長孫潔曾指出,目前涉案劇存在幾個主要問題:題材扎堆,主要集中在刑偵和緝毒方面;部分涉案劇工作流程、方法、紀律不符合公安規範;警察形象定位不準,常常正面人物沒力度,反面人物卻富有人情味,不能同情犯罪;部分涉案劇展示和渲染犯罪過程和犯罪情節,暴露作案手段,對社會風氣有不良印象。

2016年暑期檔,涉案劇《十宗罪》開播前卻臨時跳檔,而同期相同題材的《滅罪師》卻如期播出,據《滅罪師》導演五百透露,早在上線前他們就進行了比較嚴格的自我審查,比如電梯密室血案中,本來死者的斷頭會出現在其兩腿間並露出五官,後來考慮到過於恐怖還是對鏡頭做了處理。

2016年,監管層面對網絡視聽內容頻發限令,從「線上線下統一標準」的提出,再到備案登記制的實施,網劇審查趨於嚴格成為監管方向。

對罪案題材網劇來說,題材敏感性將使其承擔更多審查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涉案劇本身的式微——事實上,近兩年涉案劇在衛視平臺的復甦,也成為電視劇產業的一大特徵。

2015年,時任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曾對涉案劇此前「禁令」重新解讀,釋放出大量積極信號,被業界解讀為涉案劇的「有條件解禁」,此後《刑警隊長》《湄公河大案》《特警力量》《後海不是海》等劇先後在衛視黃金檔播出。

徐紀周在談到電影《心理罪》的審查時也坦承,這幾年來,監管層面對於罪案題材影片整體審查尺度還是寬鬆了,「而且可能(上面)對公安系也有一些宣傳上的需要,他們給的意見基本都比較簡單,可以接受。恰恰是自己認為敏感和麻煩地方的都比較順利過審了,中間有點坎坷也正常」。


某知名涉案劇製作公司工作人員告訴「有點兒內容」,對罪案題材劇來說,政策其實一直沒有松或者是緊的變化,「規定一直是那個樣子,只是網劇部分審批流程進行了調整。」

而2016年總局出臺的網劇備案登記制,在她看來,對公司涉案題材網劇製作帶來的影響也非常小,「這些都是很前期的流程,對製作影響並不大」。她透露,公司明年還會有新的涉案題材劇上線播出。

廣電總局相關領導曾表示,目前涉案劇在備案公示階段和完成片都要由公檢法部門來審核,建議製作機構不要踩線,不要越軌,把握好尺度與分寸。

因此,從行業整體來看,涉案劇本身是在走向復甦,但「外松內緊」將成為監管的基本特徵,題材放寬後,對此類製作公司而言,更加謹慎和精細的尺度拿捏必不可少。


   「有點兒內容」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有點兒內容」!

相關焦點

  • 獨家觀察||《痕跡》成今年首部下架網劇!懸疑劇的夏天還沒到,冬天先來了?
    不少懸疑劇播出受阻,同為懸疑劇的《痕跡》成為今年第一部下架網劇,不禁惹人心生擔憂:難不成懸疑劇的夏天還沒到,冬天就先來了?
  • 網劇《萌妃駕到》慘遭下架,混搭、無釐頭或成下架原罪!
    隨著網劇的不斷發展,「創新」成為了各平臺和內容方做劇的首要前提,但創新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冒險,很多時候,創新與雷區僅一牆之隔,如何把握其中的臨界點是每個內容方首要面臨的難題。看人下菜,不同題材採取不同規避方法!2017年,三大網劇《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讓網劇脫離草臺班子的傳統製作模式,開始嘗試精品化之路,網劇正式迎來發展黃金期。
  • 優酷網劇《萌妃駕到》慘遭下架,混搭、無釐頭或成下架原罪!
    隨著網劇的不斷發展,「創新」成為了各平臺和內容方做劇的首要前提,但創新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冒險,很多時候,創新與雷區僅一牆之隔,如何把握其中的臨界點是每個內容方首要面臨的難題。2017年,三大網劇《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讓網劇脫離草臺班子的傳統製作模式,開始嘗試精品化之路,網劇正式迎來發展黃金期。不過伴隨著網劇逐漸走向主流市場,審查也愈發嚴格。
  • 線上線下標準統一 《餘罪》下線網劇口子再收緊
    愛奇藝方面回應稱,由於將對內容進行修改調整,愛奇藝網絡劇《餘罪》現暫時下線,後續上線時間另行通知。不過,對下架一事,騰訊視頻則沒有回應。  這是繼年初《太子妃升職記》、《無心法師》、《上癮》等網劇,在相關平臺「優化處理」或徹底下架後,今年第二批下架整改的網劇。政策收緊早有苗頭,早在2月召開的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曾表示:線上線下標準統一。
  • "太子妃"等被下架刪改 網劇自審的"好日子"將一去不返?
    原標題:「太子妃」等遭遇下架刪改 網劇自審的「好日子」將一去不返? 有觀點認為,廣電總局正在逐漸加強對網劇的監控和審查,此次下架是對大尺度、新題材網劇的「一記重拳」,網劇審查寬鬆的「好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但也有業內聲音認為,加強監管早在預料之中,高要求反而會激發網劇鍛造更多精品。   下架重審早有預兆   前日《太子妃升職記》、《盜墓筆記》、《心理罪》 等劇突然下架,一度讓外界愕然。
  • 網劇審查和電視一樣,《上癮2》被擱置,總局今天還批評了這十幾部劇
    當然,業內人士都知道所謂電視劇的標準,其實是分為非上星劇、上星劇(這一類又分為黃金檔、非黃檔的區別)幾種標準,至於網劇究竟按哪種標準執行,仍是模糊地帶。實際上,因為2015年初有《心理罪》等網劇的下架,業內專業公司早已達成了「按非上星劇」標準執行的潛規則。
  • 《心理罪2》下架,《精絕古城》無緣螢屏,網劇的日子有些顛簸
    (ID:judoushe)前兩天,當小編想把落下的《心理罪2》大結局補上的時候,打開的畫面卻是這樣的……作為一個有下架前史的劇組,《心理罪2》也在還原劇情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正能量成份。小編已經能想像到,如果把那些看起來血腥又敏感的鏡頭剪掉以後,大概整改完再上線的《心理罪2》,就可以改名為《綠藤愛情故事》了吧!
  • 這些懸疑網劇也成了「一代失蹤」
    只有《心理罪1》是個例外。因為這部劇的導演團隊,正是《白夜追兇》的團隊。他們就是《心理罪》網劇沒做了,另起爐灶去拍了《白夜追兇》。2、演員的搭配也是有優有劣2017年之前的國產網劇,選擇的演員是不太知名的
  • 審查|肅清風暴下,網絡劇要規避哪些重災區?
    網絡內容的監管標準向電視看齊,一直是近兩年內容行業監管的明確信號,「線上線下統一標準」的要求不斷被總局領導提及。不過,網絡內容的審查流程和監管制度,一直與電視內容存在一定差異。由此可見,「線上線下同一標準」在監管方的確立下,已經趨於明朗。
  • 【鷹眼網劇】三大視頻網站2018片單「落地」約54%,四成未播劇命運各異
    片單與實際「落地」項目數量之所以會產生巨大差異,既有監管層對網劇政策收緊的原因,也與項目本身的進度相關。另外,獻禮劇的臨時排播以及平臺對優質內容進行優先考量,也讓多部片單外的項目得以提前上線。三大平臺片單上超過四成的項目沒有按原計劃播出,源於以下幾個原因:1、網劇的監管力度加大2018年網劇監管進一步趨嚴,臺網統一標準,網劇也不再是尺度的「避風港」。無論是購買版權還是自製,平臺都會更加謹慎。再加上「限古令」的收緊,導致多部古裝題材作品未能和觀眾見面。
  • 樂視視頻發布自製劇白皮書:網劇新一輪下架引震蕩,270億市場將走向何方?
    《餘罪》、《滅罪師》、《黑暗者2》等多部網劇悄然下架,這已經是今年網絡自製劇大規模下架風潮的第二波。
  • 《河神》《餘罪》突遭下架背後,是2017-2018的最強監管史!
    與此同時,之前曾多次遭遇下架的另一部良心網劇《餘罪》也再次被下架!而在下架之前,《河神》傳將拍第二季,《餘罪》也傳出過要拍第三季。但是如今都被下架,是不是也說明就算新拍了續集,也會被禁播呢?目前,在愛奇藝視頻,《河神》《餘罪》的正片內容均已經不見,只留有預告片花。
  • 懸疑探案IP劇扎堆下,樂視的《心理罪2》也要播出了
    與此同時,另一大IP,根據秦明大大的《第十一根手指》改編的《法醫秦明》也將於本周完結(會員)。而根據秦明大大《屍語者1、2》改編的同名網劇《屍語者》也將於2017年上線。其實雷米大大的《心理罪》也是大IP呦~除了即將要播出的網劇,不還有李易峰廖凡主演的同名電影嘛~對了,還有鄧超劉詩詩主演的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 「白夜追兇2」去哪兒
    2004年4月,新華社發表了廣電總局趙實副局長有關「電視臺黃金時間將禁播兇殺暴力劇」的文章,其中就包含了「涉案劇不得在全國電視臺晚間黃金時間播出」的內容。而原定於4月16日在北京電視臺4套播出的由真屍拍攝的電視劇《梅花檔案》也被緊急撤下,由《李衛當官2》臨時補上。懸疑劇從此離開晚間黃金檔。
  • 《白夜追兇2》去哪兒了?
    2004年4月,新華社發表了廣電總局趙實副局長有關「電視臺黃金時間將禁播兇殺暴力劇」的文章,其中就包含了「涉案劇不得在全國電視臺晚間黃金時間播出」的內容。而原定於4月16日在北京電視臺4套播出的由真屍拍攝的電視劇《梅花檔案》也被緊急撤下,由《李衛當官2》臨時補上。懸疑劇從此離開晚間黃金檔。
  • 2020年涉案劇迎來爆發?
    《三叉戟》豆瓣評分8.3,國內首部改編自東野圭吾原著的網劇《十日遊戲》目前也有7.9分,收穫不俗評價。,隨著《心理罪》《法醫秦明》等涉案網劇精品的推出,涉案劇從此開始回歸大眾視野。>2017年播出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引發收視熱潮,並對社會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同年,《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兩部網劇上線,不斷衝高播放量,前者豆瓣評分高達9.0,後者也達8.2分,一同拉升了涉案題材劇的質量水平。
  • 網劇下架DVD發行叫停,《上癮》或將血本無歸?
    好吧,現在網絡監管也是rio嚴格,據說很多分享《上癮》的網盤資源也遭到了清洗。戴璐證實了關於網劇下架的消息並否認了炒作的新聞:「真的不是炒作,如果是炒作,不會是百度盤裡都乾乾淨淨的。」在戴璐看來這次的下架還是因為涉及到了耽美題材。
  • 犯罪題材漸熱,內地犯罪劇是否迎來春天?
    在涉案刑偵題材遭遇冰封十年之後,2014年《湄公河大案》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成為涉案劇「十年禁播令」的破冰者。《湄公河大案》改編自「湄公河『10·5』案件」,以真實故事為創作基礎,講述了中國公安機關在老、緬、泰三國警方的支持配合下,成功偵破殺害中國船員一案並破獲重大國際販毒團夥的故事。
  • 網劇和電視劇,線上線下標準如何統一
    資料圖片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網劇內容審查標準和機製成為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的內容。就在兩會召開前不久,熱播網劇《上癮》被主管部門要求全網下架,此前,網劇《太子妃升職記》《盜墓筆記》《心理罪》《探靈檔案》等網劇也經歷了同樣遭遇。有人唏噓政府的管理不利於產業發展,也有人呼籲對近年來屢屢踩線、打擦邊球的網劇應該加強內容審查,做到與電視劇「線上線下標準統一」。
  • 這些劇,還有《心理罪2》,其實講的是同一個事兒……
    《心理罪2》就屬於這樣燒腦燒到停不下來的網劇。其實豆子原本只是想開開心心看看邰方CP發發糖,結果看到停不下來!!!連續刷了12集!!!還又連續再多看了幾遍!!!打開《心理罪2》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快上車!滴,老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