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和張艾嘉:女導演與文藝片的情深緣也深

2020-09-12 沐心語

寫《第一爐香》那片裡講了,

許鞍華導演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一起獲獎的還有英國演員蒂爾達·斯文頓(看過《奇異博士》等影片的人應該都知道她。)


許鞍華導演是全球唯一獲此獎項的女導演,

給她頒獎的是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

上一次許鞍華導演與威尼斯電影節的碰撞,是她導演、湯唯主演的電影《黃金時代》成為當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閉幕影片。



對於民國女作家,無論是蕭紅,還是張愛玲,

許鞍華導演的解讀,都是善意的,溫情的,

所以她才會去拍《傾城之戀》、《半生緣》、《第一爐香》等電影,



對於許鞍華導演,

我們還喜歡她的《桃姐》、

《歲月神偷》、

《男人四十》、

《天水圍的日與夜》

……


所以:女導演是不是註定與文藝片有不解之緣?


從許鞍華導演與她對於文藝片的傾注一生,想到了另一個女導演:張艾嘉



兩位女性導演的交集,在1979年,

張艾嘉作為女主角出演了許鞍華導演的處女作《瘋劫》,這是香港新浪潮的裡程碑之作,

成為「1979年十大華語片」中排名第一,還獲得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

是許鞍華導演的成名作,也是張艾嘉的代表作。


和許鞍華導演一樣,張艾嘉的一生,也是文藝片的一片,

並且拍了一生文藝片,她們倆都還在堅持,還在這裡。


眾所周知,張艾嘉是喜歡談戀愛的,

年輕時的張艾嘉,美且豔,


她曾經說保持美貌的秘訣就是:拼命工作,不停戀愛。

但我個人更寧願看她這樣的模樣,

眼神中有一抹淡然與清醒,


一開始,張艾嘉被發掘了李小龍的導演羅維帶到了香港,籤約嘉禾電影公司,

那是香港武打片盛行的年代,

張艾嘉主演了電影《龍虎金剛》,

一來就是女主角,可見嘉禾對張艾嘉是重視的。


可是張艾嘉卻因為不顧公司規定,一定要談戀愛,被公司雪藏,進而解約。

當然,我能理解張艾嘉,

一個文藝範兒的張艾嘉,其實是不適合武打片的。


所以,當張艾嘉出演瓊瑤電影《碧雲天》(秦漢和林鳳嬌主演的)時,她的演技體現出來了,

因為餘碧涵一角,張艾嘉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然後是張艾嘉主演了電影《閃亮的日子》,

這個電影是張艾嘉人生中的一個重要作品,因為這部電影,她認識了羅大佑。


黃梅調版的《金玉良緣紅樓夢》裡,一開始是林青霞演林黛玉,張艾嘉演賈寶玉,

後來導演李翰祥改了主意:張艾嘉演林黛玉,林青霞演賈寶玉。

後來張艾嘉回憶:這是她演過的最辛苦,最努力的一部戲。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念念不忘張艾嘉和周潤發主演的《阿郎的故事》,



不同於許鞍華導演的終身未嫁,沒有結婚,也沒有兒女,

有遺憾,但坦然,


張艾嘉在主演了許鞍華導演的《瘋劫》後,選擇了嫁人,

對方是年長張艾嘉16歲的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

這段婚姻維持的時間不長,離婚後,張艾嘉反省:是自己的問題,還沒有準備好做人家的太太。

而張艾嘉與文藝片的緣分還在繼續。


1082年,張艾嘉主演《我的爺爺》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之後,因為《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導演屠忠訓意外去世,張艾嘉臨時救場,被老闆安排做了導演,

不太理想,這部電影。


不甘心的張艾嘉集結了一批有想法的新導演(這裡面就有蔡琴前夫,導演楊德昌)拍攝了一部電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


《舊夢不須記》可以說是張艾嘉作為導演的處女作,



張艾嘉與羅大佑戀愛了的故事也是眾所周知,


我們所熟悉的《童年》,就是羅大佑為張艾嘉創作的,

還有《小妹》,因為張艾嘉是家裡幼女,小名小妹。


最小的那個小寶寶,就是張艾嘉

才子佳人的故事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分手了。


羅大佑說:「我掉進了一個麥芽糖的池子,被撈上來之後想梳梳頭,但可以想像,那得需要多大的努力」。

張艾嘉說:「我們一起經歷了轟轟烈烈的感情,可是到一定時間他的思維開始轉移到別的地方。」


令人唏噓,

但也是命運的安排。


之後,張艾嘉出任香港新藝城電影臺灣分公司總監,推出文藝片《搭錯車》,

那首主題曲,蘇芮演唱的《酒幹倘賣無》也跟著影片一起大紅,


與張艾嘉有關的知名歌曲,除了《童年》《酒幹倘賣無》,還有至今依然被傳唱的《明天會更好》,

那是張艾嘉組織羅大佑譜曲,召集蔡琴、蘇芮、潘越雲、等60多位歌手集體創作的公益歌曲。


當然還有《愛的代價》,

是啊,我們這個年紀的女性,人人都會唱的《愛的代價》,

就是李宗盛為張艾嘉寫的:

「《愛的代價》並非一首情歌,是寫給姐姐的。我不敢教人家怎麼去戀愛,因為每一段戀愛都是獨特的案例」。


所有愛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李宗盛如是說。

當年,他為張艾嘉寫歌,可張艾嘉卻嫁給了別人。

當年,他們也曾經傳出過緋聞,

因為寫歌,因為共同主演《最想念的季節》,


李宗盛說: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女人。

張艾嘉說:「關於我們的事,你們統統都猜錯了。」


多年之後,兩個人同臺唱歌,

甚至在李宗盛《感性與理性》演唱會上,李宗盛和張艾嘉、羅大佑三人同臺演唱,多麼難得:


而這首《愛的代價》,傳唱如斯,張艾嘉自己卻很少唱起,

最近的一次,是三年前,也是這個季節,

在上海,簡單音樂節上,劉若英邀請張艾嘉唱,張艾嘉說你們唱,

後來旋律響起,

歌迷們一聲聲呼喚,張艾嘉終於參與了合唱部分。

走吧 走吧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走吧 走吧 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走吧 走吧 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也曾傷心流淚

也曾黯然心碎

這是愛的代價



「有些人走到最後,都分岔了。愛的人和結婚的人,都是註定的。」

對於張艾嘉而言,每一段戀情,她都是投入的,

那些歡欣是真的,傷心也是。

張艾嘉作為導演的第二部電影是《最愛》,自編自導自演的張艾嘉獲得了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雙影后,並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編劇三項大獎。


張艾嘉未婚生子,張艾嘉嫁給商人王靖雄,張艾嘉兒子奧斯卡(因為她想拿奧斯卡獎,所以給兒子取名奧斯卡)被綁架,張艾嘉兒子獲救……


如果是在現在,這些事夠張艾嘉上多少回熱搜了,

但也就是張艾嘉,扛過了所有事情之後,繼續著她的文藝片:


《少女小漁》(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裡,張艾嘉不顧李安導演反對,大膽啟用劉若英,

這個機會幫助劉若英完成了歌手到演員的轉換,並且讓她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個最佳女主角獎。



然後是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心動》,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張艾嘉、劉若英、李心潔共同主演的電影《20 30 40》,

在賈樟柯的電影《山河故人》裡,張艾嘉出演比她小40歲的董子健的女朋友,很挑戰的戲份。



張艾嘉的電影,李心潔主演《念念》,票房慘澹,

張艾嘉坦然面對,一如她坦然接受人生的一切。


張艾嘉自導自演的電影《相愛相親》,取景鄭州,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豆瓣評分8.4。


張艾嘉說:「我覺得每一個人到最後,都還是孤獨的,還是要跟自己和平相處。」


林奕華說張艾嘉很難得,很瀟灑,很聰明,也很自我,很洋派,

有點像黃蓉和祝英臺的綜合體,有膽量有才華。


這個評價很到位,

張艾嘉67歲了,許鞍華73歲了,

還在繼續文藝片,還在路上。


無論是許鞍華導演,還是張艾嘉,

面對歲月流逝,

她們已經從容,

她依然還是那個為愛投入,為了文藝片不願意停下來,眼裡有光的張艾嘉,


她依然是那個為了電影,繼續付出的許鞍華。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許鞍華——一位「嫁給電影」的女導演
    前不久,第七十七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宣布將本屆的終身成就獎頒發給許鞍華導演,同時她也是全球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導演,威尼斯的影響力和地位自不必贅述,能獲得如此高的獎項也正是對許鞍華電影人生的充分肯定。《瘋劫》是許鞍華導演的首部作品,其主演也大都是當時的新人演員張艾嘉、趙雅芝和徐少強等。
  • 最佳文藝片女導演:許鞍華電影排行榜
    我一直認為,許鞍華是最傑出的華語文藝片導演之一,她的電影很簡潔很中性,非常溫和有特色,很多片子都可以列入經典的行列。雖然國際名聲不如王家衛,但我認為,許鞍華是絕不遜色於王家衛的香港有史以來最好的文藝片導演之一!
  • 觀察丨2017年華語電影女導演白皮書
    四月舉辦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許鞍華憑藉《明月幾時有》獲得多項提名,張艾嘉的《相愛相親》同樣是得獎熱門。另外還有彭秀慧的《29+1》,以新人的姿態殺入了最佳導演提名。但這幾部電影在內地的票房,都沒有破億。
  • 華語電影女導演圖鑑
    今天,「電影明報」主要聊聊你很少看過或者很少被看見的女導演及他們的作品。還是聊華語電影範圍內的。要說華語電影史上的女導演,相信大多數影迷會喊出一個名字——許鞍華。她是華語影史最著名的導演,而不僅是香港影史,女導演許鞍華,沒有之一。
  • 許鞍華——她拍第一部作品就「瘋「了
    許鞍華是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多的一位 ,也是去年臺灣金馬獎的評委會主席。在《青年電影手冊》盤點的華語電影影史上的100位女導演中名列第一名。有了這100位女導演,華語電影才完整但是她自己卻是很不喜歡把她劃分到「女導演」裡去的。在許鞍華看來,導演是不應該分男女的。
  • 《好好拍電影》講述導演許鞍華40年的光影人生
    《好好拍電影》是一部2021上映的香港紀錄片電影,由文念中執導,許鞍華、徐克、侯孝賢、劉德華、蕭芳芳、張艾嘉主演。劇情鎖定在知名香港導演許鞍華的光影人生,從2016年初在許鞍華導演拍攝《明月幾時有》開始,巨細彌遺地記錄了三年來導演在片場裡與片場外的點點滴滴。
  • 這個女導演不簡單!許鞍華的電影之路!
    這當然是無聊的八卦之談,可稱其為女漢子卻一點不為過,她的鏡頭是及其冷靜又冷酷,開場甚至是紀錄片的記敘方式,影片講述了日本記者在越南解放之後實地體驗到人民生活疾苦民不聊生受盡壓迫的狀態,飽含政治映射,敘述場面宏大,頗具史詩氣息,大場面調度上和《瘋劫》比精彩許多,比如開片越軍進城的三分鐘長鏡頭,運鏡和人物走動可見功底,中景平拍到仰拍,再到全景俯拍,最後又以林子祥的客觀中景平拍結束,非常流暢,解放後越南同慶景象一覽無遺
  • 許鞍華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全球首位獲此殊榮女導演,趙薇祝賀她
    近日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宣布,本屆終身成就金獅獎頒發給許鞍華、蒂爾達·斯文頓這兩位導演,而許鞍華導演也成為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大家知道後也是紛紛把祝福送給了她,畢竟這樣的榮譽對很多導演只是很遙遠的理想罷了!許鞍華得到這樣的榮譽也是非常激動,許鞍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很開心聽到這條消息,並為獲獎感到榮幸!
  • 豪橫張艾嘉為何名利雙收?
    13歲,跟隨母親和繼父去往紐約,希望她習得書香門第該有的溫柔內斂。但年少時候的張艾嘉是個叛逆的「飛女」。公司嚴令禁止女明星談戀愛,張艾嘉完全不當回事兒,第二年被公司雪藏。 後來她找外祖父魏景蒙出面說情,與嘉禾和平解約,成了無業游民。 工作沒了,戀愛沒停。張艾嘉說,「年輕時候,一個男人只要會樂器,我就瘋了。」看她和後來羅大佑談戀愛就知道了。 後來的張艾嘉也比之前成熟了,懂得開始工作了。
  • 張艾嘉:差點兒被才子折騰死了
    有媒體問張艾嘉保持美貌的秘訣,她說:「抽菸,喝酒,拼命地工作,不停地戀愛。」1976年,拼命工作的張艾嘉,職業生涯終於迎來轉機。她出演瓊瑤電影《碧雲天》,飾演配角餘碧涵,風頭蓋過主角秦漢和林鳳嬌,一舉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那一年,她還主演了另一部電影——《閃亮的日子》。
  • 張艾嘉:差點兒被才子折騰死了
    她出演瓊瑤電影《碧雲天》,飾演配角餘碧涵,風頭蓋過主角秦漢和林鳳嬌,一舉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那一年,她還主演了另一部電影——《閃亮的日子》。為電影創作主題曲的是一個新人,醫藥學院學生羅大佑。兩人自此相識,還沒擦出什麼火花。
  • 張艾嘉 我知道現在是一種煎熬
    張艾嘉走在最前面,身後是演員李心潔、張孝全和柯宇綸。四人身著休閒便裝,全都素顏亮相。儘管如此,年輕人們還是紛紛起身或者衝到臺前更近的位置,掏出手機相機不停拍照。這是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開幕現場,張艾嘉帶著時隔7年的導演新作《念念》前來揭幕。3周前,這部影片同樣作為開幕影片登陸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 張艾嘉:我知道現在是一種煎熬
    從她手中接過獎座的是張藝謀作品《歸來》的團隊,和《念念》一樣,這也是一部文藝片。《歸來》是張藝謀離開新畫面影業籤約新東家之後的第一部作品,他邀請鞏俐和陳道明兩位老搭檔助陣,最終票房突破2億。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20年前,張艾嘉就和她有過合作,那部影片也是至今很多影迷心中排名第一的張艾嘉導演作品:《少女小漁》。「那部戲讓我受了很多的苦。
  • 許鞍華榮膺威尼斯終身成就獎,演她的電影很容易得影后
    《瘋劫》啟用了趙雅芝、張艾嘉、萬梓良等當時的新人演員。當時的金馬獎還要分最佳劇情片和優等劇情片,當年的最佳劇情片是李行導演的《早安臺北》。但即便是《女人,四十》在今天看來如此經典的電影,那年的最佳導演,卻給了《好男好女》的侯孝賢。
  • 專訪 | 張艾嘉:我才64,還年輕
    拿下七項金馬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原創歌曲。
  • 威尼斯影展首個女導上神臺 十部片看許鞍華40年軌跡
    上個月,第77屆威尼斯國際影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頒給了73歲香港導演許鞍華,她也是全球榮獲該獎項的首位女性導演。最近才交出新作《第一爐香》的她,可能也是華人地區的第一女導。她曾三獲金馬獎最佳導演,是金馬獎史上獲得最佳導演次數最多的四人之一。
  • 家訓/男•女•導演 張艾嘉
    許久以後,他寫了幾個字給我。 「人實役物,不可役於物,繪事娛己,不可娛人。」 外公,我記住了。  電影圈一直以來都是男性主導的行業。大眾會介紹我是「女導演」,絕不會稱徐克是位「男」導演。會在訪問時問我「男女導演」之分別,這個問題絕不會在男性導演的訪談中提出。
  • 許鞍華成首位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的女導演
    南都訊 記者 丁慧峰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今日宣布,終身成就獎將頒給許鞍華和蒂爾達·斯文頓,許鞍華導演也成為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許鞍華表示,「我很開心聽到這條消息,並為獲獎感到榮幸,開心到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
  • 許鞍華的光影四十年華
    這是許鞍華(見圖)導演得悉獲威尼斯影展頒發「終身成就獎」的其中一句感言,能夠在世界三大影展之一的威尼斯影展中,奪得如此崇高的殊榮,成為首位女導演奪得此榮譽,固然是令人欣喜萬分。許鞍華回看許鞍華導演的40年光影歲月,拍攝近30部電影作品,片種類型多變,包括驚悚片、鬼片、文藝片、武俠片、紀錄片
  • 第53屆金馬評審主席許鞍華縱橫影壇三板斧
    許鞍華是香港影壇一位重量級的女性導演,毫不誇張的說,許鞍華是唯一可以在香港電影圈裡與男性導演抗衡的女性。和王家衛相比,同樣是遊走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導演,由於她早期作品類型過多過雜,所以許鞍華在探索自我的路上走得比王家衛艱辛。直到《女人四十》(這是劃分許鞍華前後期作品風格的一個分水嶺)她才逐步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