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她拍第一部作品就「瘋「了

2021-02-18 青年電影手冊

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

許鞍華是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多的一位 ,也是去年臺灣金馬獎的評委會主席。

在《青年電影手冊》盤點的華語電影影史上的100位女導演中名列第一名。

有了這100位女導演,華語電影才完整

但是她自己卻是很不喜歡把她劃分到「女導演」裡去的。

在許鞍華看來,導演是不應該分男女的。

我不會特別強調我是女導演

去年十月,程青松先生擔任主編的《導演的起點:100位華語電影導演 第一部作品誕生的故事》一書在臺灣出版繁體字版,許鞍華是其中的一位。

我們來看看許鞍華是怎樣為她的第一部電影而「瘋」的。

許鞍華導演處女作

瘋 劫

(1979)

編劇:陳嘉儀

導演:許鞍華

主演:萬梓良 / 李惠淑 / 趙雅芝 / 張艾嘉 / 徐少強 

故事:李紈和阮士卓是外人眼中的甜蜜情侶,李紈並對外宣稱二人即將結婚。豈料,某日有人在香港龍虎山發現一男一女兩具屍體,竟被警方確認為李紈和阮士卓,並懷疑兇手就是住在山中破屋的瘋子將其扣留。這次殺人事件仿佛就要收尾,卻被李紈生前的好友連正明(張艾嘉 飾)發現許多難以解釋的地方:看守和連正明自己都曾看見李紈在死後返回過她生前的住處;連正明發現李紈遺物中竟藏著一份驗孕單;阮士卓之前的情婦梅小姬無故消失……連正明託朋友再查驗屍報告,並親赴澳門調查梅小姬,真相即將被揭開。 

獲獎:第1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最佳劇情片剪輯獎(餘燦峰)、最佳攝影獎(鍾志文)

問:是什麼樣的機會,讓你創作了《瘋劫》?

許鞍華:我第一個工作的電視臺是TVB,工作了18個月。接著我就去了廉政公署,拍了大概一年,拍了7集一個小時的單元劇,接著就去了香港電臺拍了3集《獅子山下》。我在電視臺工作了4年以後,我當時的編劇叫陳韻文,她跟我說我們倆一起拍電影。那個時候徐克已經開始拍《蝶變》,是第一位新浪潮的導演,在1978年就拍了一部電影,我們就非常渴望能拍電影。我們就找這個公司的老闆,當時他是香港最大的廣告公司的老闆,正開始做電影。他的第一部電影應該是黃霑先生的電影,接著他投資了胡金銓。陳韻文就跟我說我們應該找這樣的老闆,因為他能投資胡金銓,必然是一個非常有品位的老闆,陳韻文就打了電話給他約見面。然後他們說你們想想題材吧,明年就可以開拍。我們想了很多題材,最後我們拍這個是因為在電視臺拍了很多警匪片,但是這個片和正常的警匪片不一樣,所以就讓我們拍了,一切都非常非常順利。

問:《瘋劫》的剪輯方式和你後來的電影不太一樣,敘事稍微有點讓人不太容易理解這個故事,插敘比較多,當時你是怎麼考慮敘事的順序問題的?

許鞍華:其實我是根據劇本拍的,那個劇本就寫成這樣子,我不是亂剪的。我可能拍得沒有劇本好,可是她寫出來是這樣的。其實我不敢進來重看,就是怕太爛。

問:據說這部片在香港的票房很好

許鞍華:中等吧,以這樣的演員陣容和形式我覺得算是好的,但不是特別好的。

問:《瘋劫》為什麼選擇張艾嘉演?

許鞍華:張艾嘉是這個戲的老闆之一。

問:你如何看待現在的香港電影?

許鞍華:現在可能不會有80年代、90年代那種電影了,現在是很不好了。但可能年輕的一代還可以拍很多自己的獨立電影,拍出他們的聲音,從執導到發行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我覺得不一定要在電影院看電影的,只要你拍了,現在有太多平臺了。

問: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尤其是新生代導演,很喜歡文藝片也很想這樣走下去,但是非常艱難,因為找不到錢。你對此有什麼經驗之談嗎?

許鞍華:我們去拍文藝片並希望拍出來以後能賣座的方式是用大牌演員,我從沒排斥用明星或者偶像。很多新導演很不願意找大明星,很難談下來,又怕他們在現場有很多意見。一開始我是新人的時候我就和大明星合作,像張艾嘉,可是他們都很幫我,而且老闆一聽是大明星也會很有安全感。我的選擇是如果大明星是適合演這個角色的,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尤其是如果大明星、新人兩個都適合,那我寧願用大明星,因為還加了一層保證,不僅是演技的保證還有發行以後的保證。不過這個是要看個人的,我拍戲通常很民主,和大明星合作我會和他們商量,聽他們的意見。有些導演就比較主觀,一定要聽他的,那也沒有問題,不過這樣找大明星就特別難合作。你要看自己到底是哪一種導演,要不要找這些大明星。

問:如果大明星和你商量的過程中,與你原本要的東西相違背了,怎麼辦?

許鞍華:拍兩條,一條是他的意見,一條是我的意見。可是他們特別鬼,把我的那條演得特別差。其實這是一個品位的問題。通常照著這個劇情,他們也不會提出特別離譜的要求。如果他們是大明星,通常有一定的智慧和表演能力,不會提出和劇情相反的表演出來的。

問:你有沒有想過做監製,培養一些新的導演呢?像杜琪峯一樣。

許鞍華:沒有,我開始是有這個心態想幫忙,不過有的時候會幫倒忙。拍戲這個事,尤其是導演跟導演之間,很微妙、很敏感的。你多說兩個創作上的提議,他們會覺得你幹涉他,你不說又沒盡責。很多時候不知道監製這個位置是在哪裡,拿捏特別困難,有時候會幫倒忙。而且我深信新銳導演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有很多他們的強項和弱項是我不會了解的,因為我不是他們。所以最好不要有這樣的宣言說要幫年輕人,如果你心裡想幫,那能幫就幫,這樣可能會好一點。

2012年10月21日百老匯電影中心「光影記憶——香港電影與電影裡的香港」主題影展活動《瘋劫》放映後許鞍華導演與影迷交流對話

許鞍華導演簡歷:

1947年生,香港人,祖籍遼寧鞍山,母親是日本人。曾在香港大學進修英國文學及比較文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赴倫敦電影學院攻讀電影課程。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

1979年,執導處女作《瘋劫》,榮獲第17屆臺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1980年,執導電影《撞到正》。

1981年,執導《胡越的故事》。

1982年,執導《投奔怒海》榮獲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

1984年,執導《傾城之戀》榮獲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優秀作品獎。

1987年,執導《書劍恩仇錄》。

1988年,執導《今夜星光燦爛》。

1990年,執導半自傳體電影《客途秋恨》,榮獲第27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91年,執導《上海假期》和《極道追蹤》。

1992年,執導《獅子山下之歸去來兮》。

1993年,執導《少年與英雄》。

1994年,執導《女人四十》,榮獲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第32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

1996年,執導《阿金的故事》。

1997年,執導《半生緣》。

1999年,執導《千言萬語》,獲第3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2001年,執導《幽靈人間》。

2002年,執導《男人四十》。

2003年,執導《玉觀音》。

2006年,執導《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2008年,執導《天水圍的日與夜》,獲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等。

2009年,執導《天水圍的夜與霧》,榮獲《青年電影手冊》年度華語十佳影片。

2010年,執導《得閒炒飯》。

2011年,執導《桃姐》,榮獲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西格尼斯特別獎」和「平等機會獎」,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度華語十佳影片。

2015年,執導《黃金時代》,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

手 冊 自 我 修 養

100位華語導演談處女作

陳可辛《雙城故事》➔ 陳果《大鬧廣昌隆》

馬儷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霍建起《贏家》➔ 王超《安陽嬰兒》

夏鋼《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吳天明《沒有航標的河流》

楊德昌《海灘的一天》

. . . 持  續  更  新  中 . . .

程青松是頭條號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第一爐香》背後,是許鞍華與她的「半生緣」
    許鞍華,拍了40年的電影,約有30部影片。她曾說:「我估摸自己在香港導演排名十名之內,在世界上則沒有排名。」73歲,已過古稀,世界「認可」了她,她迎來了第一座三大電影節的獎盃,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的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
  • 《第一爐香》許鞍華第三部改編張愛玲作品
    許鞍華導演的最新力作《第一爐香》一定是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上觀看人數最多的中國電影,甚至是今年中國電影界最受期待的新電影。這部《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作家生涯出版的第一張同名中篇小說,自項目開始以來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 許鞍華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 許鞍華電影作品資料介紹
    許鞍華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 許鞍華電影作品資料介紹  近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將代表終身成就獎的最高獎項金獅獎授予了許鞍華,她成為榮膺該獎項的全球首位女導演。許鞍華正式步入世界電影大師殿堂,成為華人之光,不僅書寫了華語影史的嶄新紀錄,更是在全球影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許鞍華:她的電影可以照見她的人格魅力
    電影《明月幾時有》北京首映式上,她站在一邊拽著自己的花裙子偷偷笑,聽到別人說起可笑的事還會捂嘴,或者一副吃驚的樣子,表情天真:「真的嗎?」可是性格柔軟的她,面對自己的作品,卻是勇敢且冒險性極強。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許鞍華縱橫影壇40多年,永遠是認真拍感動自己的電影,在商業大潮中,能像許鞍華這樣堅守的也是鳳毛麟角,她的電影可以照見她的人格魅力——不求名利,堅久忍耐。
  • 許鞍華獲終身成就獎 稱拍新片《第一爐香》是她的夙願
    許鞍華獲終身成就獎 稱拍新片《第一爐香》是她的夙願  由許鞍華導演,王安憶編劇,彭于晏、馬思純主演,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第一爐香》當地時間9月8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單元舉行了世界首映。  許鞍華今年獲得了威尼斯的終身成就獎,成為該電影節歷史上首位獲此殊榮的女性導演。
  • 《第一爐香》背後 是許鞍華與張愛玲的「半生緣」
    1905電影網專稿 許鞍華,拍了40年的電影,約有30部影片。她曾說:「我估摸自己在香港導演排名十名之內,在世界上則沒有排名。」 01「傾覆」張愛玲 《傾城之戀》是第一部改編張愛玲小說的電影,也是許鞍華第一次將偶像作品搬上銀幕。那時,許鞍華剛拍完《投奔怒海》,急於繼續開戲,與邵氏籤約,本以為能大展身手,卻處處碰壁。
  • 《第一爐香》,事實上是許鞍華與她的「半生緣」
    一直都覺得,許鞍華是一個很難被定義的導演。
  • 為拍張愛玲小說,許鞍華還是向資本低了頭
    這點像極了當年在邵氏拍《傾城之戀》的自己。才華讓她贏得資本的追捧,而資本逐利的本能,也為許鞍華帶上了鐐銬,讓她在拍片時必須考慮票房,重視明星的號召力。我們能看到許鞍華從布蘭切特手裡接到獎盃,也能看到她的最新作品《第一爐香》只出現在威尼斯電影節的非競賽單元。宣發物料方面,《第一爐香》的營銷方也充分展現了出色的語言天分,「第七十七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入圍影片」。
  • 《第一爐香》的選角失敗,居然有人diss許鞍華
    這幾天《第一爐香》選角失敗的嘲諷聲很多。吃瓜網友從質疑主角馬思純、彭于晏,到質疑導演許鞍華?真是無知者無畏了。其實,許導不是不懂張愛玲吧,畢竟她是導演圈最知名的張愛玲粉絲。她對待張愛玲作品非常認真,不但自己投入了心力研究,還請教了很多張學專家。執導過《傾城之戀》《半生緣》,也執導過《金鎖記》的舞臺劇。雖然當年《傾城之戀》白流蘇的選角也不是特別好,但《半生緣》選角就很對啊,梅豔芳和吳倩蓮簡直是共用一張臉,還有葛優、黎明、黃磊每個人都很貼合角色。
  • 《第一爐香》的選角,是許鞍華向資本妥協的結果?
    這幾天《第一爐香》選角失敗的嘲諷聲很多。吃瓜網友從質疑主角馬思純、彭于晏,到質疑導演許鞍華?真是無知者無畏了。其實,許導不是不懂張愛玲吧,畢竟她是導演圈最知名的張愛玲粉絲。她對待張愛玲作品非常認真,不但自己投入了心力研究,還請教了很多張學專家。執導過《傾城之戀》《半生緣》,也執導過《金鎖記》的舞臺劇。雖然當年《傾城之戀》白流蘇的選角也不是特別好,但《半生緣》選角就很對啊,梅豔芳和吳倩蓮簡直是共用一張臉,還有葛優、黎明、黃磊每個人都很貼合角色。
  • 許鞍華:買不起房的終身成就獎得主,她在堅持什麼?
    1972年,獲得香港大學文學碩士後,許鞍華赴英深造,前往倫敦電影學校攻讀電影課程。那時候,電影還是冷門專業。畢業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英文助理,專門負責給電影配英文字幕。機緣巧合之下,她得以進入TVB,成為一名編導。這個時期,許鞍華幸遇胡金銓貴人領路。
  • 許鞍華《第一爐香》威尼斯首映 口碑竟遠超預期
    這部作品從官宣到預告發布,每一步都備受爭議。有對許鞍華導演的期待,有對張愛玲原著的愛護。那麼,《第一爐香》到底如何呢?小電君在威尼斯前方的小夥伴帶來第一手觀影報告~儘管威尼斯電影節已經賽程過半,但是佳片寥寥。對於中國媒體來說,高潮在許鞍華抵達水城的那一刻才真正開始。今次的水城之旅,對於許鞍華來說是一趟榮耀之旅。
  • 許鞍華:一爐女人火,陋室韻沉香
    許鞍華縱橫影壇40多年,永遠是認真拍感動自己的電影,在商業大潮中,能像許鞍華這樣堅守的也是鳳毛麟角,她的電影可以照見她的人格魅力——不求名利,堅久忍耐。7月20日,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宣布終身成就獎將頒給許鞍華和蒂爾達·斯文頓,許鞍華導演成為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她的新作《第一爐香》隨後也宣布進入本屆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單元。
  • 許鞍華:一爐女人火,陋室韻沉香
    直到今天,許鞍華仍把胡金銓看做是自己步入電影界的第一位老師。胡金銓導演曾經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許鞍華,希望她自己能寧靜致遠。他還對許鞍華說,如果有一天,在外國的影展裡,我們不需要用中國的絲綢、瓷器,或古董來吸引外國人,而是拍一些水準非常好的戲,那樣中國的電影就成功了。1979年,許鞍華導演了她的第一部電影《瘋劫》。
  • 許鞍華獲終身成就金獅獎,《第一爐香》會成為她的「滑鐵盧」嗎?
    近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公布了入圍片單, 導演許鞍華新作《第一爐香》成功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單元。繼許鞍華成為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全球首位獲獎女導演後,作品再度受到威尼斯的認可。同時,今年適逢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這部由她的中篇小說處女作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也引發了觀眾的超高期待。
  • 許鞍華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她拍張愛玲《第一爐香》選角被嘲太土
    ,她執導的張愛玲作品《第一爐香》卻被群嘲?可是張愛玲的作品中多的恰恰是人物的大起大落悲喜戲劇感,和平常人家不同。喜歡的人特別喜歡,不喜歡的人就覺得有些矯情誇張,糾結在華麗袍子中的蝨子裡。當許鞍華既要小人物的悲歡,又要落魄貴族的華麗悲喜,也許就少了點味道。
  • 《好好拍電影》講述導演許鞍華40年的光影人生
    而香港電影圈也同樣有著許鞍華這位代表性的女導演,讓我們不會注意的小人物展現出平凡中的不平凡,即使年過七十仍不停創作,用她的人生與作品推動著香港電影的發展。因此《好好拍電影》把鏡頭對準這位傳奇女導演,記錄下她這些年來為了電影與香港奮鬥的故事。
  • 許鞍華第三次執導張愛玲作品,《第一爐香》入圍威尼斯電影節
    導演許鞍華的新作《第一爐香》尚未定檔,剛剛釋出一張海報,就掀起廣泛關注,以及對海報上這一雙手的討論。今年適逢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這部由其中篇小說處女作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意義非凡,也引發了觀眾的超高期待。
  • 關於《許鞍華》
    從1979年憑藉《瘋劫》進入電影行業,她已經導演超過40部電影。作為導演,她用鏡頭描繪了眾多女性人物的命運,作為女性,她把拍電影變成了自己的存在方式。因為個人的生活經歷,許鞍華又拍了兩部關注中老年女性的作品——《天水圍的日與夜》和《桃姐》。《天水圍的日與夜》的女主角貴姐是一位單親媽媽,和兒子相依為命。她的生活規律又平淡,上班下班,買菜做飯,一日一日地柴米油鹽、婚喪嫁娶,重複著。
  • 許鞍華:日常敘事怎麼拍才能不平淡?
    紀錄片導演經常要講平凡人的故事,容易走入兩個誤區:一個是過於戲劇性,無論是講故事的手法還是剪輯,讓觀眾感覺失真,普通人和通過劇本、剪輯刻意製造的「大」矛盾衝突往往難以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