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
許鞍華是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多的一位 ,也是去年臺灣金馬獎的評委會主席。
在《青年電影手冊》盤點的華語電影影史上的100位女導演中名列第一名。
有了這100位女導演,華語電影才完整
但是她自己卻是很不喜歡把她劃分到「女導演」裡去的。
在許鞍華看來,導演是不應該分男女的。
我不會特別強調我是女導演
去年十月,程青松先生擔任主編的《導演的起點:100位華語電影導演 第一部作品誕生的故事》一書在臺灣出版繁體字版,許鞍華是其中的一位。
我們來看看許鞍華是怎樣為她的第一部電影而「瘋」的。
許鞍華導演處女作
瘋 劫
(1979)
編劇:陳嘉儀
導演:許鞍華
主演:萬梓良 / 李惠淑 / 趙雅芝 / 張艾嘉 / 徐少強
故事:李紈和阮士卓是外人眼中的甜蜜情侶,李紈並對外宣稱二人即將結婚。豈料,某日有人在香港龍虎山發現一男一女兩具屍體,竟被警方確認為李紈和阮士卓,並懷疑兇手就是住在山中破屋的瘋子將其扣留。這次殺人事件仿佛就要收尾,卻被李紈生前的好友連正明(張艾嘉 飾)發現許多難以解釋的地方:看守和連正明自己都曾看見李紈在死後返回過她生前的住處;連正明發現李紈遺物中竟藏著一份驗孕單;阮士卓之前的情婦梅小姬無故消失……連正明託朋友再查驗屍報告,並親赴澳門調查梅小姬,真相即將被揭開。
獲獎:第1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最佳劇情片剪輯獎(餘燦峰)、最佳攝影獎(鍾志文)
問:是什麼樣的機會,讓你創作了《瘋劫》?
許鞍華:我第一個工作的電視臺是TVB,工作了18個月。接著我就去了廉政公署,拍了大概一年,拍了7集一個小時的單元劇,接著就去了香港電臺拍了3集《獅子山下》。我在電視臺工作了4年以後,我當時的編劇叫陳韻文,她跟我說我們倆一起拍電影。那個時候徐克已經開始拍《蝶變》,是第一位新浪潮的導演,在1978年就拍了一部電影,我們就非常渴望能拍電影。我們就找這個公司的老闆,當時他是香港最大的廣告公司的老闆,正開始做電影。他的第一部電影應該是黃霑先生的電影,接著他投資了胡金銓。陳韻文就跟我說我們應該找這樣的老闆,因為他能投資胡金銓,必然是一個非常有品位的老闆,陳韻文就打了電話給他約見面。然後他們說你們想想題材吧,明年就可以開拍。我們想了很多題材,最後我們拍這個是因為在電視臺拍了很多警匪片,但是這個片和正常的警匪片不一樣,所以就讓我們拍了,一切都非常非常順利。
問:《瘋劫》的剪輯方式和你後來的電影不太一樣,敘事稍微有點讓人不太容易理解這個故事,插敘比較多,當時你是怎麼考慮敘事的順序問題的?
許鞍華:其實我是根據劇本拍的,那個劇本就寫成這樣子,我不是亂剪的。我可能拍得沒有劇本好,可是她寫出來是這樣的。其實我不敢進來重看,就是怕太爛。
問:據說這部片在香港的票房很好
許鞍華:中等吧,以這樣的演員陣容和形式我覺得算是好的,但不是特別好的。
問:《瘋劫》為什麼選擇張艾嘉演?
許鞍華:張艾嘉是這個戲的老闆之一。
問:你如何看待現在的香港電影?
許鞍華:現在可能不會有80年代、90年代那種電影了,現在是很不好了。但可能年輕的一代還可以拍很多自己的獨立電影,拍出他們的聲音,從執導到發行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我覺得不一定要在電影院看電影的,只要你拍了,現在有太多平臺了。
問: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尤其是新生代導演,很喜歡文藝片也很想這樣走下去,但是非常艱難,因為找不到錢。你對此有什麼經驗之談嗎?
許鞍華:我們去拍文藝片並希望拍出來以後能賣座的方式是用大牌演員,我從沒排斥用明星或者偶像。很多新導演很不願意找大明星,很難談下來,又怕他們在現場有很多意見。一開始我是新人的時候我就和大明星合作,像張艾嘉,可是他們都很幫我,而且老闆一聽是大明星也會很有安全感。我的選擇是如果大明星是適合演這個角色的,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尤其是如果大明星、新人兩個都適合,那我寧願用大明星,因為還加了一層保證,不僅是演技的保證還有發行以後的保證。不過這個是要看個人的,我拍戲通常很民主,和大明星合作我會和他們商量,聽他們的意見。有些導演就比較主觀,一定要聽他的,那也沒有問題,不過這樣找大明星就特別難合作。你要看自己到底是哪一種導演,要不要找這些大明星。
問:如果大明星和你商量的過程中,與你原本要的東西相違背了,怎麼辦?
許鞍華:拍兩條,一條是他的意見,一條是我的意見。可是他們特別鬼,把我的那條演得特別差。其實這是一個品位的問題。通常照著這個劇情,他們也不會提出特別離譜的要求。如果他們是大明星,通常有一定的智慧和表演能力,不會提出和劇情相反的表演出來的。
問:你有沒有想過做監製,培養一些新的導演呢?像杜琪峯一樣。
許鞍華:沒有,我開始是有這個心態想幫忙,不過有的時候會幫倒忙。拍戲這個事,尤其是導演跟導演之間,很微妙、很敏感的。你多說兩個創作上的提議,他們會覺得你幹涉他,你不說又沒盡責。很多時候不知道監製這個位置是在哪裡,拿捏特別困難,有時候會幫倒忙。而且我深信新銳導演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有很多他們的強項和弱項是我不會了解的,因為我不是他們。所以最好不要有這樣的宣言說要幫年輕人,如果你心裡想幫,那能幫就幫,這樣可能會好一點。
2012年10月21日百老匯電影中心「光影記憶——香港電影與電影裡的香港」主題影展活動《瘋劫》放映後許鞍華導演與影迷交流對話
許鞍華導演簡歷:
1947年生,香港人,祖籍遼寧鞍山,母親是日本人。曾在香港大學進修英國文學及比較文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赴倫敦電影學院攻讀電影課程。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
1979年,執導處女作《瘋劫》,榮獲第17屆臺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1980年,執導電影《撞到正》。
1981年,執導《胡越的故事》。
1982年,執導《投奔怒海》榮獲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
1984年,執導《傾城之戀》榮獲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優秀作品獎。
1987年,執導《書劍恩仇錄》。
1988年,執導《今夜星光燦爛》。
1990年,執導半自傳體電影《客途秋恨》,榮獲第27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91年,執導《上海假期》和《極道追蹤》。
1992年,執導《獅子山下之歸去來兮》。
1993年,執導《少年與英雄》。
1994年,執導《女人四十》,榮獲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第32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
1996年,執導《阿金的故事》。
1997年,執導《半生緣》。
1999年,執導《千言萬語》,獲第3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2001年,執導《幽靈人間》。
2002年,執導《男人四十》。
2003年,執導《玉觀音》。
2006年,執導《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2008年,執導《天水圍的日與夜》,獲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等。
2009年,執導《天水圍的夜與霧》,榮獲《青年電影手冊》年度華語十佳影片。
2010年,執導《得閒炒飯》。
2011年,執導《桃姐》,榮獲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西格尼斯特別獎」和「平等機會獎」,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度華語十佳影片。
2015年,執導《黃金時代》,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
手 冊 自 我 修 養
100位華語導演談處女作
陳可辛《雙城故事》➔ 陳果《大鬧廣昌隆》
馬儷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霍建起《贏家》➔ 王超《安陽嬰兒》
夏鋼《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吳天明《沒有航標的河流》
楊德昌《海灘的一天》
. . . 持 續 更 新 中 . . .
程青松是頭條號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