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說大人則藐之

2021-03-01 懷師書院

《孟子與盡心篇》

南公懷瑾先生 著述

[內容節選]

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孟子經常與「大人」會面,這裡所謂的「大人」,指地位高,年齡高,有權、有勢的人。像二十世紀中,香港的老百姓,對警察也叫大人,因為英國人雖統治香港九十九年,但其所用的法律,多半是沿用清朝的「大清律例」。在清朝官場上,對官吏慣稱大人,所以香港人舊習慣對官吏仍稱大人。又如香港有一座公園,以英國一個統帥的名字命名,而香港的老百姓則叫這座公園為「兵頭公園」。所謂「兵頭」,在我國宋朝時,是以「兵頭」來稱元帥的。

孟子所見到的齊宣王、梁惠王這些諸侯,他們生下來就是當王的,這種人從小接受當諸侯王的教育,在言談舉止之間,儀態就與別人不同。曾經見到清廷宗室貴族,以及大臣的遺老們,雖然帝制業已推翻,而他們的家裡,還有許多男女傭人,仍會擺出那種頤指氣使的威風。官太太小姐們,放在面前的東西,自己不伸手去取,叫丫鬟從老遠跑來,再雙手拿來交給她,那種味道,現代的青年是看不到了。當時有新思想的青年,看到這些情形,非常反感,覺得太腐敗,非革命不可。可是不待革命,由於日本對我國的侵略,戰爭苦難把他們都淘汰了。因為這些人離家逃難,出了大門,連米長在哪一棵「樹」上都不知道,在逃難的路上,不待敵人打來,三五日的風霜,就倒路不起了。這一類也是所謂的「大人」。

孟子吩咐學生們說:你們見了「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不要被他言談舉止的態勢嚇住了。現在民主時代,已經看不見大人們的那種威風了。在帝制專政時代,只要看到地位稍稍高一點的人,乃至於只是一個縣長,老百姓連頭也不敢抬起來。

孟子說要「藐之」,「藐」不一定是小的意思,現在「藐視」一詞,是從《孟子》這裡來的,就是看得平凡一點,不是完全輕視。不要怕他「巍巍然」,高高在上的樣子,因為在古代,地位越高,座位也越高。以前皇帝上朝的時候,滿朝文武百官跪了一大堆,但是皇帝長什麼樣子都看不清楚,能夠靠近一點的,最多見到一個模糊的影像而已。

老實說,這種「巍巍然」的樣子,也未必是故意裝出來的。在古代那種制度下,人在高位上坐久了,自然會有那種樣子,所謂習慣成自然。像當老師教書久了的人,對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是「懂不懂」或「你懂嗎」這種話,在別人聽來,多難接受!又如帶過兵,習慣指揮別人的人,連對自己的太太,也像是帶兵那樣指揮。尤其那些部隊閱兵慣了的人,一走下車來,就是沈步、抬頭、收下顎、挺胸,頭部移動;從左到右橫掃一眼,又從右到左回掃一眼,就是那種意氣飛揚的樣子。

有一個生意人,受了軍閥中一個排長的欺負,一怒之下,不做生意,募來一些子弟兵,當了連長。有一次一個排長不聽話,他要撤這個排長的職,把特務長(民國時代管軍餉財務的職位名稱)叫來,下命令說:「馬上結清排長的帳。」這都是習慣成自然,要改變過來,很不容易。所以孟子前面說的「動容周旋中禮」非常難。處於什麼位置,就應該表現什麼態度,說什麼話。作客的時候就是客,當主人的時候就是主人,假使請一位長官到家裡來吃飯,和請一般朋友又不同,所以事情要從兩面來看。

所以見到「大人」,不要被他那「巍巍然」唬住了,連話也說不出來,心理上就已經不平衡了。孟子教學生,不要把大人看得那麼高,他也是人,自己也是人,在精神上、人格上、心理上,都是處於平等地位的。

然後,他教學生一段話,說得慷慨激昂:

「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在農業社會裡,古代有的房屋,高到十丈,梁柱都有幾尺寬。像這樣規模宏大的房屋,孟子說,就算自己得志,也絕對不住。住一個平常的茅屋就可以了,有了地位有了錢,不要先從居住上去貪享受。

「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例如清朝的大八仙桌,坐八個人的方桌,差不多就有一丈方圓,而每餐的菜餚,多達數十樣,侍候在旁邊的有好幾十人,乃至上百人不等,添酒的添酒,端菜的端菜,盛飯的盛飯,各有不同的專職。這種奢侈的做法,孟子也不主張,得了志,絕對不擺這樣的排場。

「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般樂飲酒」就是吃喝玩樂。「驅騁田獵」,在現代來說,我國已經禁獵了,相當於去郊外打高爾夫球,後面還跟了一大批隨從人員。這樣的排場,孟子也不主張。

這些都反映了戰國時代,那些在高位的所謂大人的奢侈。可是沒有飯吃的窮人,還多的是。

孟子告訴學生們:「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不要看到這些大人們,住高大的房子,排場大,吃得好,穿得好,玩樂得好,自己就動心了,老實說,這種自欺欺人的虛榮作風並不值一顧。「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在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平凡莊重的生活習慣,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間的人事,都懂了;我們有自己的人格,詮古傳今,有自己的精神文明。「我何畏彼哉」,我們沒什麼自卑或畏懼的。人們往往喜歡將物質、財富以及地位、聲望等等拿來炫耀於人,這其實是低俗的心理。

孟子講這一段話,很有豪氣,孔子就不會這樣講。所謂爐火,孟子燒得滿大,而孔子則已經純青了。孟子這種話,有點像子路的口吻,所以還要進一步修養。看到富貴的人,心中根本就沒有富貴的觀念,看成和自己一樣,人我的心,不要分別,能達到這樣的修養,就更美了。當然,後來孟子還會「充實之謂美」的。

下面孟子為這一段作結論,提到了修養的工夫。對於孟子談到的修養工夫,大家要特別注意,因為他講得非常實際,而孔子所講的,屬於形上學,更高卻更平淡。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說:「養心」就是修行,先要做到「寡慾」。「寡」就是少,一切的欲望要少,少到極限。儒家和道家的修養,只講到「寡慾」,只有佛家做得到完全斷欲。不過要注意的是,佛家的小乘才做絕欲的工夫;大乘不是絕欲,是化欲,到了化境,無所謂寡與不寡,絕與不絕。所以儒家與道家,在幾千年來的爭論中,都是爭論這些話題。

佛家一開始,就是無妄想、除妄念,絕對無欲。儒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摒棄了這個工夫。本來也是如此,一般學佛的,照這個話是做不到的。儒家、道家比較高明,先從「寡慾」做起,慢慢減少欲望。實際上佛家也有這個法門。例如修道的人,要除瞋念,自己想克制不發脾氣,可是做不到,必須要化欲才慢慢減少,變得薄了,再逐漸變得柔軟,就可以克制了。到這個階段,才是「寡慾」,所以養心之道「莫善於寡慾」。絕對無欲的理論那麼高,做不到的,反而變成罪過,變成口過,吹牛大王,犯了妄語戒,修行人是不能打妄語的。

孟子說,能夠妄念減少,慢慢少想一點空事,把空想、幻想的範圍縮小,只想幾點切實要緊的事。照這樣訓練自己,修養自己,幻想妄念,自然越來越薄弱了,就會達到禪宗祖師所說「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的境界。這不是說要故意把念頭壓下去,是自然沒有事情可想了。人家說肉好吃,自己根本不想吃了;人家想穿好的,自己不想了,只要不受凍,能蔽體就行了。這是真的空,看開了,所謂「看破紅塵」就是這個樣子,真到了心平如水,則妙不可言。

相反的是,有人慾望多,學佛一開始心裡就想:「自己要趕快修行,修成了佛,好去度眾生。」這種欲望就太大太大了,說得好聽,叫做願力,那是對修成功的人而言,對於沒有修成功的人而言,這種想法就是欲望。正像同樣是人,歲數小的叫小孩,壯年叫大人,老了叫老頭一樣。

我們再看秦始皇、漢武帝這兩個人,當皇帝的那種聲威之顯赫,所謂「大漢之聲威」,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看來,的確是不錯;可是當他們年紀大了,快死之前,都想求長生不老,希望永遠活下去,要想做神仙,這個欲望多麼大啊。

只有漢武帝的一個大臣汲黯,這個活寶,憨頭憨腦地對漢武帝說:「陛下內多欲而外示仁義,神仙其可得乎?」漢武帝聽了對他也沒有辦法。不但漢武帝有這個錯誤,老實說許多學道的人,都有這個情形,這樣是修不好的,所以要先「寡慾」。

這個結論,同時也是「堯舜性者也」的詮釋,因為上古的人,天性寡慾,對於外物的追求很少,自然是天生的聖人之道。

▍版權聲明:

○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2. 中秋放生 | 2020年11月28日

3. 實修 | 南公懷瑾上師·金剛念誦法要

4. 實修 | 南公懷瑾上師·靜坐與動功

5. 首愚長老 | 百丈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6. 首愚長老 | 寶王三昧論

7. 首愚長老 | 你看別人是菩薩,你就是菩薩

8. 首愚長老 | 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三業之行

9. 南懷瑾先生 | 關於死亡的科學

10. 南懷瑾先生 | 再來人世間

11. 南懷瑾先生 | 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12. 南懷瑾先生 | 黃帝問道廣成子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念誦金剛經感應實例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 首次公開的秘密【南懷瑾先生】
    準提咒:「南無颯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嗡折隸主隸準提娑訶。」下面另外一個咒子,文殊菩薩的「一字大輪咒」,只有一個字、一個音:「嗡部林」,舌頭彈動。準提佛母手印的結法( 師示範 )也當胸,在家裡也應該蓋起來。每一個手印散的時候,在頭頂散開。簡單的初步就是這樣,其他詳細的有各種法門。
  • 南懷瑾先生 | 小心四季邪氣!
    我就笑,我們這位市長也懂,我說那是溫病啊!溫病只要小柴胡湯就行了。我講了以後,北京傳開了,上海同北京小柴胡湯買不到了,貴得不得了。那個時候我不認識這個呂老闆,認識他我就發一筆財了。所以就是這個道理,「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一年四季氣候的影響會傷到我們的五臟,尤其現在加上科學的設備,冷氣,我再三強調要特別特別小心。
  • 南懷瑾先生 | 服喪的知識
    《孟子與盡心篇》南公懷瑾先生 著述[內容節選]只有五種,稱作「五服」
  • 紀錄片《 南懷瑾先生 》合集
    南懷瑾先生 ——上集—— ——下集——
  • 南懷瑾先生年譜及著述書目推薦
    南懷瑾先生生平簡介南懷瑾先生(1918—2012),溫州樂清人。先生幼承庭訓,遍讀諸子。稍長赴杭州求學,曾就讀於浙江國術館、杭州之江文理學院;期間,披閱了《四庫全書》和《道藏》。抗戰軍興,先生投筆從戎,於大小涼山地區編練自衛團,之後入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身即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
  • 央視播放的南懷瑾先生紀念專輯
    不久,《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和先生對歷代禪門祖師公案予以新解的《禪話》相繼刊印了單行本,以解學人之渴。接著,先生創立了「老古出版社」,後更名為「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創立了「大乘學舍」,後更名為「十方叢林書院」,並出版發行《知見》雜誌。
  • CCTV10《先生,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
    雖日見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夜以繼日,揮毫寫下系列傳世之作,《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歷史的經驗》、《新舊的一代》、《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國道教發展史》、《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略說》、《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習禪錄影》、《禪觀正脈研究》、《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證佛法
  • 央視揭秘:南懷瑾先生選擇吳江的理由
    1918年,一代奇才兼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誕生於浙江樂清翁垟的一個世代書香之家,從孩提時起即接受嚴格的傳統私塾教育。到十七歲時,先生除精研儒家四書五經外,涉獵已遍及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多種中國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歷史、琴棋書畫、詩詞曲賦、醫藥卜算、天文曆法諸學,每得其精髓而以為樂焉。
  • 紀念南懷瑾老師辭世4周年,央視紀錄片《先生南懷瑾》全集,轉發功德無量
    雖日見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夜以繼日,揮毫寫下系列傳世之作,《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歷史的經驗》、《新舊的一代》、《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國道教發展史》、《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略說》、《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習禪錄影》、《禪觀正脈研究》、《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證佛法
  • 央視紀錄片《先生南懷瑾》上下兩集完整版
    雖日見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夜以繼日,揮毫寫下系列傳世之作,《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歷史的經驗》、《新舊的一代》、《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國道教發展史》、《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略說》、《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習禪錄影》、《禪觀正脈研究》、《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證佛法
  • 實錄 | 黃書元先生:東方出版社南懷瑾先生著作出版始末
    南懷瑾回想起我第一次到廟港拜會南先生,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時我們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史原朋先生引薦,在太湖大學堂拜見了南懷瑾先生。記得當時我們到得比較晚,主要的交談是在大學堂的餐廳裡。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方面,可以說,我們與南先生一拍即合。記得當時南先生說:「你是人民出版社,我有人民公社大食堂,都是人民嘛。」經過認真溝通和多方了解,南先生也認可人民出版社對搶救、弘揚中華文明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和緊迫感,決定和人民出版社合作,以東方出版社的名義出版,發行其著述,於是就有了我們和南先生延續至今的出版緣分。其實南先生最早是希望以人民出版社的名義來出版他的著述。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淺處說,《金剛經》解決的是心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
  • ——再讀南懷瑾先生的《圓覺經略說》
    再讀南懷瑾先生的《圓覺經略說》此書我25年前上大學的時候讀過一遍,已沒啥具體文字印象,只有非常優美舒服的感覺。這次呆家裡有空用擠牙膏的時間讀完了,意猶未盡,深有感觸。南懷瑾先生在書中提到了這個問題,也許是老調重彈,但是修行的動機很重要,唯有發這樣的清淨大願才是真正修行。很多人的動機是為了保佑自己保佑全家等等利益,真正修行發願他說不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在《圓覺經》裡提到了「願我今者住佛圓覺」,能夠進入佛的清淨圓滿覺性之中。
  • CCTV10《先生,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含珍貴照片)
    雖日見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夜以繼日,揮毫寫下系列傳世之作,《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歷史的經驗》、《新舊的一代》、《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國道教發展史》、《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略說》、《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習禪錄影》、《禪觀正脈研究》、《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證佛法
  • 央視播放的南懷瑾先生紀念專輯(二),請廣為轉發,功德無量
    9月29日是南師往生2周年紀念日,9月25日晚CCTV-10播放了「先生,南懷瑾」紀念專輯,建議在WIFI下觀看。雖日見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夜以繼日,揮毫寫下系列傳世之作,《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歷史的經驗》、《新舊的一代》、《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國道教發展史》、《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略說》、《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習禪錄影》、《禪觀正脈研究》、《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證佛法
  • 南國熙先生「道不遠人--說不盡的南懷瑾」主題巡講活動預告(溫州站)
    屆時南國熙先生將與讀者見面,聊一聊對大家來說親切又模糊的南老師,和大家分享與南懷瑾老師相處的經歷。    早在七十多年前,南懷瑾先生才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他在四川的一位患難知交錢吉先生就寫了這樣一首詩贈給他。
  • 央視播放的南懷瑾先生紀念專輯(上),請廣為轉發,功德無量
    1918年,一代奇才兼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誕生於浙江樂清翁垟的一個世代書香之家,從孩提時起即接受嚴格的傳統私塾教育。到十七歲時,先生除精研儒家四書五經外,涉獵已遍及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多種中國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歷史、琴棋書畫、詩詞曲賦、醫藥卜算、天文曆法諸學,每得其精髓而以為樂焉。
  • 央視播出的南懷瑾先生講了些什麼?【含雙視頻】
    9月29日是南師往生2周年紀念日,9月25日晚CCTV-10播放了《先生,南懷瑾》紀念專輯第一集,視頻如下。
  • 原來南懷瑾先生早就說過答案!
    夜貓子也曾為此迷惑過,於是就去找一些書來讀,可是夜貓子只是一個才疏學淺的小迷糊,那些經書都是文言文,喻理又很深刻,讀起來簡直犯迷糊,實在是難煞小夜貓子我了,不過還好,遇到了南懷瑾先生的書,他用自己幾十年的深厚學識來解讀佛經,肯定是比小夜貓子我要強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