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轟轟烈烈的高考月,上海人卻高唱「我們不一樣!」,生活日常就是搜索「XX是什麼垃圾」。近日,#快被垃圾分類逼瘋的上海居民#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截至26日17點,閱讀量已超2.4億,討論量超7.5萬。還有網友調侃:「感覺上門收垃圾的人可以像外賣快遞員一樣火一下,找個合適的就業商機,以及要不要快速出版一批垃圾分類手冊呢?」
垃圾圍城:城市光鮮背後的焦慮
事實上,前陣子開播的新一季真人秀綜藝《奔跑吧》第一期就將「垃圾分類」這個熱點話題推上了熱搜。節目中,「跑男」團遇到的第一個考驗就是現在逼瘋上海居民的「垃圾分類」,此後,他們還體驗了餐廚垃圾清運及廚餘垃圾二次分揀工作,參觀了焚燒發電廠。
節目中公布了一系列數據,我們每人每天差不多要產生1.2公斤垃圾;杭州市現在一天的垃圾生產量三到四年就可以把一個西湖填滿;從2007年到2019年不到12年的時間裡,杭州已經填埋了1700多萬噸垃圾,原本預計使用24年的填埋體積,12年就被填滿了;杭州市只有唯一的一個垃圾填埋場,那裡填滿之後,杭州市將沒有地方進行垃圾填埋處理;如果沒有垃圾填埋場,只需一個星期,杭州市的垃圾就會覆蓋所有街道;而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等它們自己慢慢降解。
而這僅僅只是一個城市的數據,可以說全國乃至全世界垃圾增長狀況的冰山一角。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垃圾這個城市代謝的產物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世界上許多城市都曾面臨「垃圾圍城」的局面,城市光鮮背後的垃圾焦慮與日俱增。
淨土保衛戰:「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說到城市汙染,農業土壤汙染對人類的危害性同樣可怕。作為傳統農業大國,傳承數千年的農業形態在日常生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但是土壤汙染問題卻因其隱蔽性、滯後性、累積性、不均勻性、不可逆轉性和長期性等特點長期困擾著我們。在「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中,早在1984年和1987年,我國水汙染防治法、大氣汙染防治法就先後出臺,但是土壤汙染防治閥卻是姍姍來遲的原因也正是在此。
當前我國的土壤汙染來源主要包括大氣中的有害氣體、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生物殘體和牲畜排洩物以及一些農用地膜和工業、生活固體廢棄物等。據相關報導,目前我國受重金屬汙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公頃,工業「三廢」汙染耕地1000萬公頃,汙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達330多萬公頃,受農藥汙染的耕地達到1300-1600萬公頃。
解救土壤汙染:多種農業機械成防治利器
針對土壤汙染防治外源汙染隔離、灌溉水淨化、低積累品種篩選應用、水肥調控、土壤調理、替代種植、秸稈回收利用等技術,小編有以下農業機械推薦:
秸稈還田機器:以玉米秸稈處理利用為重點,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多地推進使用秸稈機械化發展,提出大力推廣大中型拖拉機、秸稈粉碎還田機、打捆機、秸稈壓塊(粒、棒)機、秸稈撿拾機、秸稈儲運車、秸稈打包機、拆包機、秸稈炭化設備、免耕播種機、帶切碎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旋耕機水田驅動耙、驅動圓盤犁、免耕滅茬機等農業機械。
施肥施藥機:國家大力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及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主要農業機械有:大型高效噴藥機、靜電彌霧機、精量變量噴藥機、植保無人飛機、水肥一體機、水藥一體機、水藥肥一體機等。
殘膜回收設備: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有著良好的控溫保墒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殘膜回收機具是保障地膜回收利用的重要手段。主要農機:多功能鋪膜機、殘膜回收機、土壤清理機、土壤修復機、厚地膜回收機等。
廢棄物處理設備:探索畜禽糞汙有效儲存、收運、處理、綜合利用全產業鏈發展的有效模式能夠防止有害成分通過畜禽養殖廢棄物還田對土壤造成汙染。主要設備包括: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備、沼液沼渣抽排設備、固液分離機、沼氣處理設備以及其他廢棄物處理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