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網紅來形容自己,曾暉是拒絕的,並且帶著奇怪:「為什麼大家想到有間蝦鋪和我都會想到網紅?
這個問題還真是不好回答:「就覺得你的店和你這個人一出現就很紅啊!」
其實是仿佛找不到更好的詞。
曾暉拒絕的原因是覺得網紅不是一個什麼好的詞:網紅是有生命周期的,紅得快,過氣得也快。而自己只是想好好做這一份熱愛的事業,甚至「並不想紅得那麼快」。
眼前這個很紅的曾暉熟悉而又陌生。
2016年5月8日,我們第一次見面,第一次見面是因為他的餐飲品牌有間蝦鋪開業。那個時候他身穿灰色針織上衣和咖色麻質褲子,很深的雙眼皮,頭髮挑染了幾縷白色,在煙火氣息十足的餐飲店裡還是一股品牌策劃人的藝術氣息。
他在比較急促地跟我談理想,眼睛裡是一個跨界轉型人無限的憧憬和闖勁。
2017年9月14,我們第二次見面,在他的辦公室裡。這個時候他的發色已經回歸到了中規中矩的黑色,穿著也是已經成為標配的一身黑:黑襯衣黑西褲黑皮鞋,同時臉上也多了一點黑——眼睛底下有了比較深的黑眼圈。
他的語氣平緩了很多,他不再談理想,所有的一切都和現實相關,眼神卻更加平和堅定。
你會驚訝一年時間對一個人的改變。
於很多人來說一年只是將所做的事情再延長一年。而於曾暉來說,他在全國多了20多個分店、多了2個餐飲品牌、多了兩個公司、多了10來場演講,每一項都做得還算不錯。他的店面和他的人也因此瞬間成為行業現象級的「網紅」。
但是熟悉他的人會知道,這一切都是自然會發生的事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事實上都有著紅的必然。
曾暉曾於2016年5月在自己朋友圈分享過百度最年輕副總裁李叫獸的一篇文章:《為什麼你有十年經驗,但成不了專家?》,稱自己在十年前就懂得了這個道理:重複和積累的差別。這也正是他做一些事情能夠成功的秘密。
他舉了一個例子,為了訓練自己的思維表達能力,每天寫一段話發表在相關平臺上,從以前的毫無寫作能力到現在清晰表達觀點已經不成任何問題。
這樣最終在時間上的呈現就是在同樣的時間裡,走過了別人的雙倍或者多倍的距離。這也是這個才30出頭的80後,看起來也很年輕的餐飲創業人,思維方式、舉止言行卻總被認為是40歲人的原因。
這也就不難理解他不喜歡網紅這個詞的原因了,他認為現在急於求成的年輕人把網紅這個詞貶義了。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網紅,他甚至總是在關鍵時刻放棄紅的機會。
做了一個殘忍的決定
時間指向2015年3月,已經做品牌策劃9年的曾暉想休息一下了,他休息的方式是拿起了筆。
於是「曾暉策餐飲」自媒體誕生了。
他開始寫稿分析餐飲行業。從2015年3月至7月四個月的時間,他總共寫了10篇文章,在現在追求日更的自媒體人看來,這個數字簡直是不能看。但是有人是小米加步槍,有人是大炮加坦克,曾暉這10篇文章一經寫出卻篇篇都是炸彈,直接震撼了湖南乃至全國的餐飲市場的江湖。
他寫的《外婆家的七宗罪》引得當日如日中天的外婆家啟動了危機公關,外婆家的老闆吳國平親自找他聊天;他寫的《水貨》引起了水貨老闆請他喝茶聊天,因為他的文章只是基於客觀事實,老闆也只是很欣賞地和他聊聊天;他寫的《商場店是天堂還是地獄?》因為涉及到了房地產行業,引得房地產媒體瘋狂轉載……
為什麼以前從不與寫作沾邊、也沒有媒體人的背景,憑藉這10篇稿子能達到這個效果?
事實上曾暉憑藉的是近十年的經驗在打基礎。
他已經做策劃多年,策劃了長沙的相約回家吃飯、爺爺的土缽菜等眾多餐飲品牌,對全國餐飲市場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而下苦功是文章客觀的保證,為了寫作這樣一篇文章,他需要大量的調查取證,反覆修改,不斷打磨,光是外婆家的四宗罪就寫作了20多個版本,每個晚上熬夜到凌晨。
也正是這十來篇文章使得曾暉迅速被業類認識,餐飲業知名媒體餐飲內參、紅餐網等都邀請他做特約主筆,眾多知名平臺也向他拋來了橄欖枝。
市場上缺這種人。
但是他把筆放下了,放棄了中國最早可成為餐飲網紅、寫作大V坐擁眾多粉絲指點餐飲的機會。很多人都覺得可惜了:「曾暉你不繼續寫這一行真的是損失」。
繼續寫下去是可以遇見自己的未來,但是曾暉說他一直尋找的是一種不安全感,只有不安全感才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必須下水遊一次」
這種不安全感是什麼?在他當時看來,是必須下水遊一次。
他說自己喜歡的教練是前國乒總教練劉國梁那種:運動員出身,再做教練。這樣才能深刻地將行業實戰經驗和理論相結合。現在自己有了餐飲品牌策劃的經驗,有了寫作分析能力,未來的路要想有更高的成就,就該下水遊一次。
於是有間蝦鋪誕生了。
有間蝦鋪一誕生就濺起了湖南餐飲濺起的浪花。不同於其他餐飲店先開店再公司化運營,他的店一開始就走公司標準化運營,品牌化推廣,以至於在全國複製速度非常迅速,更難得的是在全國十幾個城市都生意火爆,大家心甘情願排隊一個多小時就是為了嘗一口「大鍋油燜蝦」,試想短短一年內,一年賣出近千萬隻蝦是什麼概念?
接著苗小串誕生了。在當時政府修路,圍牆阻隔非常不找店面的時候,第一個月不到三十萬,第二個月就突破八十萬的成績,這完全又是建立在一個營銷策劃人的功底上。
如果說有間蝦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實戰能力,那麼苗小串已經是寄託著一個餐飲人的理想了:自己是湘西人,湖南還沒有叫得響的燒烤品牌,將湘西的烤串推向湖南推向全國,是一個湘西人的心願與使命。
當然回過頭,這一趟下水也沒有那麼容易。這一年找尋食材、調製醬料、進行店面選址、處理店面糾紛等經歷的各種場景,使得他在講話時都能不自覺得哽咽。
正是這種實戰經歷讓自己對餐飲行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他認為餐飲就像一個湖,湖面永遠風平浪靜,湖底的驚濤海浪是不跳水無法想像的,「但是跳下去是對的」。
但是在很多人認為這個餐飲老闆會有更多的分店更多的品牌的時候,他又轉身了。
「中國有近百萬個的餐飲老闆,不缺我一個。」 曾暉說。
在餐飲行業的成功使他獲邀參加了很多全國性的論壇,很多人不遠千裡來找他諮詢,因為像他這種擁有豐富的跨界經驗和多重身份,能夠將餐飲全產業鏈打通的人並不多。
所以,他再次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回歸品牌諮詢行業,做個真正專業的品牌教練,將品牌心得製作成課程傳授給更多餐飲從業者。
於是一家新的公司「食幹家餐飲品牌諮詢機構」啟動了。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和餐飲相關的。這一切背後的支撐,也都是和熱愛有關的。那個8歲在廚房第一次做出一碗蛋炒飯的男孩不會想到自己的今天會在哪裡,靠什麼飯。而現在這個33歲的大男孩也不知道未來會在哪裡,吃著什麼飯。
但是熱愛會指引方向。
《年輕人》對話曾暉,以下簡稱 Y&Z
Y:你這麼折騰,會不會讓人感覺你太浮躁?
Z:餐飲是我這輩子最熱愛的事,品牌是我最擅長做得事,其實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兩件事,這個維度裡面,我需要更多經歷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Y:你現在對吃是一種什麼心理?你都吃過哪些地方了?
Z:中國有句話:食色性也,中國的飲食真的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帶著敬畏和熱愛。我除了西藏、新疆、內蒙古沒有去過,其他的省份都吃過了。我會用自己的味覺去證明一個店有沒有別人說的那麼好吃,哈哈
Y:作為一個專業人士,你走進一個餐飲店會關注的是什麼?
Z:我最常做的事就是控制自己把焦點放在美食的體驗上,可結果常常還是職業病太重,設計、服務、環境、菜品、價格和營銷都會關注,品牌建設是個系統工程。
Y:講一個你難忘的吃東西的經歷。
Z:在創辦有間蝦鋪以前,我是不吃小龍蝦的,然後一年吃了快一噸,三個月胖了十斤,有段時間看龍蝦就秒飽。
Y:你最喜歡吃的菜是什麼?
Z:去每個城市能夠吃最地道的菜,美食是了解一個城市文化很重要的載體。
Y:年輕人都有一個開咖啡店或者奶茶店的夢想,你對此有何建議?
Z:如果你有足夠為情懷買單的條件,那沒啥說的。如果還沒有,那就先去找家餐企工作兩年再說。咖啡廳和奶茶店是餐飲死亡率最高的品類,沒有之一。
Y:給《年輕人》讀者推薦基本餐飲方面的書籍。
Z:初學者可以看看《從零開始做餐飲》,老選手可以看看《巴奴的產品主義》。分別是餐飲業兩家媒體最近寫的,還不錯。
Y:給《年輕人》讀者推薦幾道來長沙必吃的菜。
Z:早上吃碗長沙周記米粉,中午點份德天順蓋碼飯,晚餐來一鍋有間蝦鋪的大鍋油燜蝦,夜宵再來一手苗小串的湘西小串燒烤。哈哈,這樣就完美了。
責任編輯/小鹿快跑 校對審稿/龍璐
點擊閱讀原文
快來為你喜歡的社團投上一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