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術治療高度近視眼及散光值得關注——謝培英教授

2020-12-24 騰訊網

角膜塑形術治療高度近視眼及散光值得關注——謝培英教授

謝培英教授 北京北醫眼視光研究中心

我國青少年近視眼的患病率在世界上位居前位,而高度近視眼(近視屈光度數I>6.00 D)的患病 率也在不斷攀升,如廣州200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 15歲人群的高度近視眼患病率已由以往的1.5%以下提高至4.8%;更有報導指出我國臺灣18歲學生高度近視眼的患病率已由1986年的9.2%顯著升高至2000年的2l%;有學者報導國內15歲左右青少年近視眼的患病率高達78.4%, 而更大樣本 的近視眼患病率調查結果顯示高度近視眼比例竟佔 到19.5%。

就病因學而言,高度近視眼應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何防控高度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目前已成為眼視光學界關注的熱點。

一、應不應施行角膜塑形術

家族中有高度近視眼成員的兒童少年,一般近視眼的發生年齡較早且進展快,而家長對孩子近視眼防控的意識更強,要求更迫切,往往早期即已採取了多種矯正治療措施,如配戴單焦點、雙焦點或漸變多焦點框架眼鏡, 針灸、按摩及中藥治療,使用各種所謂防治近視眼的儀器設備,眼球操及各種訓練等,但多數患者無法阻止每年近視屈光度數增加超過1.00 D。當發現很多方法基本無效後,與手術方法比較,多數家長將更多的希望寄予角膜塑形術。

兒童少年一旦發展為高度近視眼,眼軸長度即多數已超過正常眼的10%。伴隨著生長發育和日益繁重的學習任務,眼軸將進一步伸長,近視度數將不斷增加,這將有可能導致這些患兒出現各種視網膜病變,嚴重損傷視覺功能,甚至存在盲的風險,從而影響人生規劃。針對這部分患兒,積極採取一切 可行的手段,儘可能減緩近視眼的發展應是眼視光學領域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而角膜塑形術是光學矯正方法中最有希望的一種療法,因此我們認為儘早配戴角膜塑形鏡進行矯正治療十分必要。

近年來北京北醫眼視光學研究中心作為全國角膜塑形術推廣、技術培訓和會診的中心,接治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疑難複雜病例,目前高度近視眼及散光等高難度角膜塑形鏡驗配比例已達到約40%。

二、能不能施行角膜塑形術

近年來隨著角膜塑形技術的發展,尤其鏡片設計和高精度數控加工的密切配合,角膜塑形術的臨床應用範圍有了很大拓展。在單純過夜戴鏡後短暫降低屈光度數、提升日間裸眼視力方面,為保持日間的視覺效果穩定性,患者的最佳近視屈光度數適應範圍不宜超過5.00D,僅限於中低度近視眼患者。而對於高度近視眼患者,有需求則有嘗試,部分高端驗配機構和有經驗的驗配醫師,經過不斷研究和良,摸索出一些治療高度近視屈光不正的驗配技術。國外報導針對近視屈光度數在6.00~10.00 D的患者,新型設計的角膜塑形鏡可以使裸眼視力達到1.0,而且不出現2級以上角結膜併發症;中高度近視眼施行角膜塑形術後眼軸增長減緩效果與框架眼鏡比較, 2年期間可達到63%。針對高度角膜散光環曲面設計的角膜塑形鏡,在促進塑形效果、提高視覺質量方面國內外也取得了成功的經驗,而且減緩眼軸增長的效果可達到52%。

總結目前的臨床經驗,對於超過6.00 D的高度近視眼患者,與使用框架眼鏡矯治比較,驗配角膜塑形鏡後,除了不同程度降低屈光度數、提高裸眼視力外,確實明顯減緩了近視眼的發展速度。部分患者堅持配戴角膜塑形鏡2~4年後,近視屈光度數無增長,眼軸的變化也明顯減小。此外,部分因高度近視眼及散光或高度屈光參差引起弱視的患者,配戴框架眼鏡矯正視力不足0.6,遮蓋和弱視訓練無效, 而短時間配戴角膜塑形鏡後視力即可迅速提高至正常。這些臨床效果的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三、如何施行角膜塑形術

針對高度近視眼,角膜塑形鏡的驗配存在相當難度,不易成功。臨床角膜散光度數超過2.00 D者多合併高度近視眼,由此更加重了驗配的複雜性,導致成功率降低,且角結膜併發症的風險增大。因此, 在開展角膜塑形術治療工作的初期,不宜急於接診高度屈光不正患者,最好從最佳適應證患者開始, 獲得數百例成功經驗並經過系統培訓後再考慮挑戰。北京北醫眼視光學研究中心雖已有十餘年角膜塑形鏡的驗配經驗,但仍不能誇口達到 100%成功,仍需不斷學習和探索,追求更高的專業技能。

與框架眼鏡比較,屈光度數越高的角膜接觸鏡, 其成像質量越好。至於如何選擇接觸鏡種類,需要 根據眼部的具體情況和各方面的需求進行綜合考慮,並隨時進行調整。臨床發現部分高度近視眼患者配戴硬性透氣性角膜接觸鏡(rigid gas permeablecontactlens,RGPCL)後近視的控制效果欠佳,更換角膜塑形鏡後可獲得穩定降低近視屈光度數和控制近視眼發展的良好效果。但是,並不是所有高度近視眼患者均應首選角膜塑形鏡,還需根據患者是否合併高度散光、角膜K值高低、是否存在屈光參差、眼部其他條件、驗配和接受難易程度等,以及試戴鏡片後的適應程度和眼部反應、患者的自覺症狀等確定選擇。有部分患者初期配戴角膜塑形鏡1~2周 後,雖視覺效果滿意,但因反覆出現角膜點染等不良 反應且舒適度不足而放棄角膜塑形鏡,更換為 RGPCL。

可以借鑑的選擇和配戴各種眼內接觸鏡的方法:(1)不超過8.00D的高度近視眼,順規散光度數不超過1.25D,外眼無異常,角膜弧度,直徑等參數均在正常適宜範圍時,可以考慮採取夜戴角膜塑形鏡的方法,降低近視屈光度數可設計為4.00~6.00D。角膜散光度數超過1.50 D則採用環曲面 設計,根據日間裸眼視力是否達標、是否穩定而定, 間或可以配合低度數框架眼鏡進一步提高視力。若 能保持外眼健康,可考慮持續使用。目前國內外已 有許多成功案例報導。(2)8.00 D以上的超高度近視眼,為保持相對穩定的視覺效果和安全起見,角膜塑形鏡建議採取日戴方式或以日戴為主的彈性配戴方式。因日間戴鏡對視力和雙眼視覺的要求更高,應使用綜合驗光儀全面檢測裸眼及戴鏡時的屈光狀態和雙眼視,以確定外加的屈光度數,同時需保 持鏡片適宜的活動度和良好的淚液循環。(3)超高 度近視眼、3.00 D以上散光眼或存在不規則散光眼,應首先選擇驗光RGPCL。若能通過明顯提高視覺質量和功能,對近視眼發展有較好的減緩效果,則可持續使用;若近視眼發展控制效果不佳,則待角膜 散光度數有所降低且更為規則化之後,更換為角膜塑形鏡。(4)對於高度屈光參差者,可考慮施行一眼角膜塑形鏡、另一眼RGPCL的配合應用。若同時存在弱視,則促進視力提高是當務之急,需先採取角膜塑形鏡日戴方式,配合遮蓋療法和弱視訓練。待視力恢復至正常並穩定後,可以更換為角膜塑形鏡夜戴方式,以逐步減少屈光參差度數,並減緩近視眼 發展。

四、如何評價角膜塑形術

角膜塑形術的特點是提高視覺質量和整體視覺功能,角膜塑形效果明顯,睡眠時間戴鏡後日間可降低部分屈光度數,不同程度提高裸眼視力,而且控制近視眼發展的效果明顯。促進中周區視網膜近視性離焦是當前控制近視眼發展的研究焦點,目前能獲得這一確切效應的最佳方法當屬角膜塑形術;此外, 角膜塑形術可以明顯減少調節滯後,提高調節靈敏度和調節幅度, 這也是控制近視眼的重要因素。目前評價角膜塑形鏡術治療效果的主要參數是屈光度數和眼軸的變化值,雖然採用嚴格同期對照研究的國內外文獻報導基本是針對中低度近視眼患者,但也有部分學者從視網膜中周區離焦性改善的角度考慮,角膜塑形術矯治的近視屈光度數越高則近視性離焦趨向越明顯,認為角膜塑形鏡術對中高度近視眼的控制效果應更好,眼軸增長減緩的效率應更明顯。2014年4月在美國角膜塑形學會的學術大會上,有學者報告了不同近視屈光度數組配戴角膜塑形鏡5年後眼軸的變化,眼軸增長量1.00 D組 (n=45)和2.00 D組(n=72)分別為1.95 mm和1.20mm,3.00 D組(n=50)和4.00 D組(n=47) 分別為0.25mm和0.35mm,而5.00 D(n=36)組 和6.00 D(n=46)組則僅為0.15 mill和0.05 inn, 這一結果證實了近視屈光度數越高角膜塑形術療效 越顯著的觀點,當然該療效與角膜塑形術針對高度近視眼的特殊設計有關。

於高度近視眼及散光患者,採用角膜塑形術治療時,除了關注近視屈光度數及散光度數、眼軸長度的變化外,還應注意隨訪觀察整體角膜的形態 (角膜地形圖)和眼表健康狀態,如角膜厚度、角膜內皮細胞數量和形態、角膜生物力學特性以及眼壓、眼底情況,以進一步評價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裸眼視力、矯正視力、對比度視力、波前像差、立體視等涉及視覺質量和視覺功能的指標必須重點記錄, 儘量保證穩定中求提高的可持續性治療。因此,再次強調只有在具備良好醫療環境和條件的情況下, 由經驗比較豐富、有設計能力的專職眼視光醫師主導,同時有專業團隊密切配合,才有可能開展角膜塑形術治療高度近視眼及散光這項專業技能要求很高的工作。

隨著高度近視眼及散光的患病率不斷升高,針對兒童少年患者,臨床研究證實及時採取最為有效的光學矯正方法和近視眼控制手段。即角膜塑形術進行矯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科學嚴謹的驗配過程和使用指導以及靈活多樣的操作方法,可保證角膜塑形術治療獲得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驗配醫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具備精益求精的技術水平;驗配過程中須關注患者的整體視覺發育;過夜戴鏡及其護理不當等風險更不容忽視,需嚴密監控其規範性和安全性。今後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行更為深入和持久的臨床觀察研究,從而進一步證實和提高對角膜塑形術治療包括高度近視眼及散光在內的屈光不正的認識。

原文刊載:

中華眼科雜誌 2015年1月第51卷第1期

相關焦點

  • 愛爾遠程視覺謝培英教授提醒:孩子近視如何配好角膜塑形鏡
    目前,針對近視的治療主要集中在以角膜塑形鏡為代表的控制周邊離焦特殊鏡片、以雙眼視功能訓練為主的改善調節滯後技術。謝培英教授表示,青少年由於眼部還在發育階段,不適合接受近視手術。目前能夠有效控制、延緩近視發展、避免孩子發展成為病理性高度近視的安全方法之一,就是科學驗配角膜塑形鏡。
  • 遠程視覺謝培英教授教提醒:科學配戴角膜塑形鏡的重要性
    謝培英教授指出:「現在小孩子的用眼行為和用眼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近視的誘因成倍增加,而我們許多父母還抱著老舊觀念,對孩子的視力關注度也不夠。」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0%,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0%。
  • 鎮安康目視光遠弱斜視伴先天性角膜散光康復案例
    張茜:女孩,9歲,城關小學三年級學生,3月25日來本中心檢測時:右眼遠視+2.25DS,遠散3.00DC,矯正視力0.5,裸視力0.5-,左眼遠視+5.50DS,遠散+2.50DC,矯正視力0.5,裸視力0.4+,雙眼均有斜視,還有明顯的變型感,是典型的高度遠視,弱視,斜視,先天性角膜散光
  • 9歲患者角膜散光三百多度驗配角膜塑形鏡案例
    今遇到一特殊患者給大家分享一下案例:WXY,女,9歲,3歲因為約400度散光配戴散光框架鏡,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性遠視逐漸減少,6歲時成為近視,現9歲,綜合驗光:OD:-2.50/-3.75*175=1.0OS :-3.00/-3.75*180=1.0三個月前配戴有控制效果的框架鏡
  • 散光是怎麼形成的?危害有多大?
    散光大體上可以分為:1、規則散光,不規則散光;2、順規散光,逆規散光,斜軸散光;3、單純近視散光,單純遠視散光,複合近視散光,複合遠視散光,混合散光;4角膜散光,晶體散光...等等。      很多時候散光是天生的,生來既有。
  • 6 個危害提醒您,兒童散光別忽視
    不管是近視還是遠視,人的角膜都是對稱的,但散光這種眼睛屈光不正常的狀況,是角膜不對稱造成的。我們可以用光碟來幫助理解:完好的光碟發出的光是對稱的,但當我們將一張光碟略微折一折後,再對視這張光碟,看到的光就很「發散」。 散光也同理:當角膜出現厚薄不勻或角膜的彎曲度不勻時,光線也就無法準確地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如此便形成了散光。
  • 《日本角膜塑形鏡指導原則》_ 中文版 _ 翻譯學習用
    角膜塑形鏡治療中的駕駛證根據警察廳交通局駕駛證課的通知,使用角膜塑形鏡的人員,在取得駕駛證、駕駛證年檢體檢時,在「駕駛條件」中需要記載「眼鏡等」。並且,視力檢查時必須對使用角膜塑形鏡的事情向檢查負責人申告。如果不想被記錄「眼鏡等」,則必須在停止角膜塑形鏡治療之後,裸眼視力達到合格。
  • 為什麼近視的人大多有散光?近視+散光的魔鬼組合怎麼處理?
    近視——近看時比較清楚,而看遠處時不清楚散光——看東西的細節差,物體的邊緣模糊,嚴重的散光甚至會出現重影。無論距離遠近都很難看清楚。近視是由於眼軸拉長,光線無法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而散光呢,是因為角膜不平整,導致某些角度進入眼睛的光線無法很好地聚焦。散光,本身可以發展成近視!
  • 這是散光在作怪
    二、什麼是散光散光的科學解釋為:在不同的子午線上,眼睛的屈光力不一樣,當光進入眼球後,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這就是散光。散光不是單一類型,它有三種情況,一是規則散光,二是不規則散光,三是斜向散光。矯正治療:近視眼矯正基本是佩戴眼鏡,有些患者可能會採用手術或雷射治療。散光的治療要根據病情輕重選擇相應的處理方法。大部分散光程度較輕,不會影響視力。由於散光患者基本都是近視眼或遠視眼,在配製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的時候,通過驗光了解散光與近/遠視的具體數值,然後製作符合患者情況的配鏡即可。
  • 角膜長成了「小錐子」?這個醫生用十幾微米守住了患者的光明!
    左眼已經相當嚴重,角膜曲率達到90D,中央角膜厚度270微米(正常角膜曲率39-45D,角膜厚度約500-550微米),右眼還處於圓錐早期。 劉文慧與焦急的患者及其父親溝通了治療方案: "左眼圓錐角膜已很嚴重,可以嘗試做深板層角膜移植術重建角膜,恢復視功能。
  • 散光到底是怎麼回事?能治好嗎?一次給您說清楚!
    簡單的說,角膜源性散光多是由於角膜形態「不圓」造成的,晶體源性散光一般由其位置偏移造成。這兩種異常多是由先天因素引起的。 少數由後天因素導致,比如角膜疾病、眼外傷或者一些眼科手術導致的散光。
  • 散光不可怕,不管才可怕!
    ,許多近視散光網友有話說:網友1:近視加散光,不戴眼鏡的話,每天的月亮看起來都是滿月。散光的人看到的世界竟如此「絢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散光是怎麼回事?我們可以用照相機來簡單類比下眼睛,不過眼睛比照相機精美的多。當光從外界進入眼球,角膜和晶狀體會像照相機的鏡頭一樣,將光線折射會聚,再在視網膜上聚焦。視網膜再將獲得的圖像轉換成信號傳導到大腦,這樣我們才能清晰地看到物體。
  • 散光其實可以治,三個辦法,能讓角膜恢復
    現在眼睛出現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在去檢查視力的時候我們總是能夠聽到很多的專業名詞,而很多人對這方面也是有所了解,有的人會出現遠視、散光、近視等問題。大家對散光應該並不算陌生,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散光具體是什麼,又是否能夠治療。
  • 角膜瘢痕小夥成功摘鏡 專家:近視手術要量眼定製!
    經過黎新主任詳細的檢查和術前評估,小鍾右眼近視300度,散光75度,左眼近視300度,散光75度,角膜厚度、前房等指標均符合手術指標,但小鐘的左眼眼角膜靠近瞳孔處有一小塊較深瘢痕,屬於陳舊性的角膜基質層損傷。小鍾對自己左眼眼角膜的問題感到十分意外,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角膜是什麼時候遭到損傷的。
  • 上海眼科醫院做近視手術可以矯正近視,那散光可以嗎?
    患者:「我眼睛除了近視,還有散光,是不是做近視手術莫得用?」   醫生:「誰告訴你的!」  其實,近視手術有多種類型,包括角膜屈光手術以及眼內鏡植入手術,他們除了可以矯正近視,還能矯正一定度數的散光。如果你既有近視又有散光,僅需通過一個手術便能同時矯正,這可是一箭雙鵰的好事情!
  • 一周期近視散光全搞定,護眼貼真的這麼神?專家:天方夜譚
    真如商家宣傳,護眼貼可以治療近視?使用一個周期,只需一周期,近視/散光全搞定?9月3日,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大視光專科主任李曉檸博士表示,真性近視一旦發生就不可逆。目前,所有的方法,如配鏡、雷射手術等,都只能矯正近視而非治癒近視,任何治癒近視的說法都是不可信的。一周期近視散光全搞定,護眼貼真的這麼神?
  • 混合散光配鏡原則討論:MPMVA還是保留調節?
    今天看到毛欣傑教授的新文中提到:用中高度遠視的配鏡原則來對待等效球鏡度為低度屈光不正的混合散光是誤區。很有啟發。但我自己卻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認為這個說法是有條件的——和散光量密切相關!昨天提到在兒童混合散光的配鏡原則中(混合散光配鏡原則與正、負柱鏡形式的選擇——我的一點看法 梅穎),先做等效球鏡度換算,判斷混合散光的離焦性質是近視性還是遠視性。
  • 遠程視覺謝培英教授提醒家長孩子已近視,什麼時候應該配眼鏡
    如必要、醫生會讓你的孩子配戴眼鏡或其他治療來糾正視力發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視力檢查=驗光?  全面的視力檢查是個複雜的醫療過程,驗光只是其中一部分,它可以了解孩子的屈光狀態,但在此之前還需要醫生檢查以排除眼部疾病,如裂隙燈檢查排除先天性白內障、角膜異常、檢查眼位判斷有無斜視、眼球運動、集合功能如何、辨別主視眼及雙眼視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