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寸晶圓代工報價明年飆4成!晶圓封測IC設計同步瘋漲

2021-01-08 電子工程專輯

微信公眾號:芯世相(ID:xinpianlaosiji)



繼8寸晶圓產能緊缺漲價、半導體元器件上漲、覆銅板等原材料上漲後,由晶圓緊缺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繼續傳導至封測領域:受產能緊缺和原材料上漲影響,封測廠第四季已經陸續針對新訂單調漲價格20-30%,明年第一季將再全面調漲5-10%


產業鏈最新消息顯示,除臺積電、三星電子外,其他晶圓代工企業均已上調8寸晶圓代工報價,2021漲幅至少20%起跳,插隊急單甚至將達4成



兩度漲價,增招3000人

日月光漲價詳情及原因



龍頭大廠日月光投控在調漲第四季新單及急單封測價格後,近日已通知客戶明年第一季調漲價格5-10%,以應IC載板及導線架等材料成本上漲,以及反應產能供不應求市況。除此之外,日月光也對外發出增招信息:日月光高雄廠將增招3000人。


日月光表示,2021年,5G、筆電、平板及網通設備的需求持續暢旺,封裝打線產能滿載,人才需求也提升,預計將增招3000人,對象以製程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自動化工程師、設備工程師及基層技術員等職務為主。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日月光半導體是一家半導體封裝與測試製造服務公司,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封測廠,市佔率為23%


知情人士表示,這次調漲的業務內容以封裝為主,已通知客戶調漲封裝接單報價,漲幅則看封裝項目而定,目前以打線封裝的產能最為吃緊,其次為覆晶封裝。據了解,日月光這次調漲幅度約3-5%,將在IC封測業界起領頭羊的作用。


業界預期,日月光、頎邦、南茂等漲價後,包括華泰、菱生、超豐等業者亦將跟進。法人表示,封裝產能明年上半年全面吃緊,價格調漲勢不可擋,看好日月光投控、超豐等封測廠營運一路好到明年第二季。


業界分析其中原因:由於封裝是以量計價,產能全面吃緊代表晶片出貨數量創下新高。


原本堆積在IC設計廠和IDM廠的晶圓庫存開始大量出貨;

疫情下PC、筆電、遊戲機等需求大量爆發,晶片出貨量也劇增;

汽車電子市場開始回暖,車用晶片急單大單湧入;

5G手機大量銷售,晶片用量大幅增加,佔用更多封裝產能。


業者指出,晶片供應鏈庫存向後段移轉,疫情再起帶動遠距及宅經濟商機,車用電子市場景氣回溫,5G手機世代交替,這些大趨勢至少會延續明年一整年,所以封裝產能至明年中都會供不應求。




從日月光漲價看產能告急



縱觀日月光此次漲價,其漲價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封測處在半導體的製造環節,往上連接著晶圓、半導體材料,往下連接著晶片成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封測廠的上遊和下遊已經出現調漲情況,其中覆銅板、IC載板等材料上漲是本次漲價主因(IC載板能夠保護電路,固定線路並導散餘熱,是封裝過程中的關鍵零件,佔封裝成本的40-50%);


其次,在封測產能滿載的背景下,價格太低或毛利率不好的訂單不接,客戶為了鞏固產能也會自動加價,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日月光封裝的漲價,加價搶產能在8寸晶圓代工領域同樣適用且在先前已經應驗。


作為封測大廠龍頭,日月光財報的跌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行業的景氣值。從2019年Q3開始,除了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出現下滑外,日月光的財報一直處於增長狀態。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晶圓代工企業財報的變化和日月光財報的走向基本一致,和日月光一樣,臺積電、華虹半導體、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紛紛創下第三季度營收歷史新高。 晶圓代工大廠2020 Q3財報詳情,可查閱文末推薦閱讀。

日月光財報


2019 Q3:合併營收1175.57億元,環比增長30%、年增9%;毛利率16.3%,較上季的15.4%略高,但低於去年同期17.1%;

2019 Q4:營收新臺幣1160億元,同比增長2%。當季營業淨利新臺幣87億元,歸屬於本公司業主的淨利為新臺幣63.8億元。全年合併營收為新臺幣4132億元,同比增長11%;


2020 Q1:受淡季影響,合併營收季減22%;

2020 Q2:整體的營收為1075.49億新臺幣,高於去年同期的907.41億新臺幣,也高於上一季度的973.57億新臺幣;

2020 Q3:合併營收1175.57億元,環比增長30%、同比增長9%,創下季度營收歷史最高。

增長的原因可分兩個時間點來看:疫情前主要受產業復甦影響,疫情後和此輪晶圓產能緊缺漲價、華為915前「拉貨」及後續影響有關。


相關信息顯示,自今年8月上旬開始日月光等封測廠的邏輯晶片已經開始滿負荷運行,同時受華為「拉貨」效應、產業旺季、疫情後需求回補、晶圓代工廠轉旺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臺灣封測9月底已將今年底前訂單全部接滿,但因客戶積極追加下單,封裝產能已是嚴重供不應求,目前訂單已經排至明年第二季度。


華為佔日月光營收的10%,封測產能吃緊的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則體現在915之後,被砍掉的華為產能迅速被其他廠商填平。日月光指出第4季影響程度為0%,今年前3季失去的營收和產能其中比重逾75%,已被其他客戶回補;其它的25%,將在明年第1季底前回補。

晶圓漲、晶片漲、封測漲、終端產品漲、原材料上漲,像極了今年三四月份的口罩:口罩漲、口罩機漲、熔噴布漲……最後導致的結果便是:無論哪個環節漲價,在變動瘋狂的行情裡,其他部分都會漲價。

但兩者又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除了消費群體不一樣外,在於晶片製造環節的「剛性供給」:無論是晶圓廠和封測廠,其建成和運行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


相關信息顯示:一條12寸晶圓產線的投入高達100億元;日月光8月份啟動新建的K13工廠預計投入260億新臺幣興建廠房和擴充封測產能,預計2023年完工。


按照產業鏈從上遊晶圓廠封測到現貨市場終端市場的發展邏輯,晶圓產能緊缺引起大缺貨的概率極大,其中需要3-6個月的周期才能映射到市場上。


從目前來看,從7、8月開始的晶圓產能緊缺的確已經傳導到半導體產業鏈的多個環節,但其中的影響因素太多,缺漲的陣痛在「拉貨」沒有完成之前還會繼續發生。

關於市場行情及漲勢

歡迎加小芯深入交流,瞄準賺錢機會

財富熱線掃碼即得

我們呈現事實也願意和您一起挖掘背後的原因

讓我們在不確定性中共同把握更多的確定性


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科技網、工商時報。





推薦閱讀


半導體大廠Q3漲多跌少,產業復甦在望? 還有什麼晶片沒漲?ST、MOS、賽靈思、ADI、TI…進入 「蘿蔔蹲」漲價模式
在被拒絕了N次後,我終於搞明白了RICHTEK為什麼這麼缺?
暴漲幾十倍趕超ST,需求滿天飛,AKM為什麼這麼搶手? 《缺貨怎麼辦?從業12年的老採購告訴你99%的電子業人不知道的找貨方法大全!》 請戳右下角,給我一點好看!

相關焦點

  • 曝8寸晶圓代工產能「按片拍賣」,每片最多漲300刀
    導讀:12月15日,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稱,某老牌晶圓代工廠正「拍賣」明年二季度8寸產能,每片晶圓價格最多漲300美元。來源:經濟日報爆料指出,臺灣某老牌晶圓代工廠近期提前將2021年第2季度的部分8寸代工產能以「競標」的方式,供客戶競價,採取
  • 聯詠敦泰帶頭IC設計廠商漲價潮,相當少見
    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半導體漲價風從晶圓代工吹向上遊IC設計。因應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報價一路揚升,臺灣第二大IC設計商暨面板驅動IC龍頭聯詠,以及全球最大觸控IC廠敦泰近期成功漲價,聯詠漲幅更高達10%至15%,開晶片業漲價第一槍。
  • 8寸晶圓按片賣,不被看好的國產成熟晶片工藝,反而供不應求了?
    眾所周知,製造晶片的原材料是晶圓,也就是砂子變成矽,再加工成矽片後的產品。 而隨著晶片工藝的不斷提升,晶圓的尺寸與工藝是反比,也就是工藝越先進,晶圓的尺寸越大,因為越大的晶圓,製造成晶片時,利用率越高,成本越下降。
  • 成熟的8寸晶圓供應緊張,先進的12寸晶片,卻又沒那麼緊張?
    最近到處都是8寸晶圓缺貨的消息,臺媒甚至報導稱為了賣個好價格,某老牌晶圓廠,甚至把8寸晶圓按片賣,漲價幅度最高達50%,還很多IC廠搶著下單。事實上我們知道28nm以下的晶片製造都是採用12寸的晶圓了,只有成熟工藝的晶片,比如28nm以上的晶片,才使用8寸晶圓。按2019年的數據,全球的晶圓出貨中,12寸以上的晶圓佔比高達67%,而8寸的晶圓大約在20%左右,此外還有一些6寸的、4寸的晶圓也有少量銷售。
  • 鴻海半導體布局:鎖定IC、製程設計 「不會做晶圓廠」
    鴻海董事候選人暨S次集團總經理劉揚偉指出「鴻海絕對不會做晶圓廠」,集團半導體布局會朝向IC設計、製程設計發展。
  • 聯電8吋晶圓廠跳電事故,逾10萬片晶圓受影響
    1月10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晶圓代工廠聯電位於竹科力行路的8AB、8C、8D 廠,於昨日(1月9日)下午發生跳電事故。劉啟東表示,受停電波及的8A及8B廠約佔聯電八寸晶圓的產能一半,懷疑是零件故障導致,確實原因仍待進一步調查,目前仍然是以備用發電系統供電中。 至於對營運的影響,他說,聯電8A和8B廠約佔聯電八寸晶圓廠產能的一半。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關於臺積電、中芯這兩企業,網上有很多的對比,比如市值、營收、利潤、工藝等等。
  • 歷史轉折中的晶圓代工五虎:大者恆大,然並非一成不變
    而在所有的IDM、IC設計、晶圓代工,以及封測企業當中,表現最為亮眼和突出的就屬晶圓代工業了。剛進入2019下半年的時候,正是晶圓代工業率先呈現出回暖跡象,而到了2020年衛生事件爆發後,大量的IC設計企業,以及眾多IDM的表現喜憂參半,讓人歡喜讓人憂,而封測業也受開工率不足的影響,業績一度疲軟。只有晶圓代工業,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定,主要代工廠業績普遍看好。
  • 英文媒體稱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
    【TechWeb】12月17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英文媒體曾多次提到,8英寸晶圓代工商產能緊張,交貨時間延長,代工商在考慮提高2021年的代工報價。而從英文媒體最新的報導來看,晶圓代工漲價,有從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已經出現了臺積電取消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漲價的消息。
  • 華邦電正式宣布新建12寸晶圓廠!
    半導體DRAM大廠華邦電子,正式宣布將在臺灣南科高雄園區,設立12寸晶圓廠,總投資金額高達新臺幣3350億元(734億人民幣),比鴻海美國投資案新臺幣
  • 2018國內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十大企業
    8.芯成半導體  芯成半導體有限公司(ISSI)1988年成立,專門設計、開發、銷售高性能存儲半導體產品,用於Internet存儲器件、網絡設備、遠程通訊和移動通訊設備、計算機外設等。  芯成半導體一直都非常低調,事實上,成立於2014年的北京矽成主要經營實體為芯成半導體(ISSI)。
  • 臺積電、聯電等晶圓大廠回應……
    LwEesmc另外,相關設備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因為臺灣晶圓廠在應對地震方面非常有經驗,預估此次地震對各晶圓廠實際的營運狀況影響不大,不過也可能會需要停工幾小時做機臺檢查。LwEesmc自今年下半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陷入緊缺以來,第四季度開始產能緊缺、漲價的趨勢已經傳導至下遊的晶片、模組上來。
  • 聯電8寸晶圓廠跳電,險些失火!8吋產能雪上加霜,有漲價理由了?
    1月9日下午,產能僅次於臺積電的晶圓代工「二哥」$聯電(UMC.US)$位於我國臺灣竹科市廠區傳出爆炸響聲。下午1點多聯電竹科廠區傳出疑似失火,有民眾目睹聯電8C廠出現濃濃白煙,而緊急報案,消防員獲報後到場,發現是虛驚一場、沒有人員傷亡,疑似因為設備跳電,導致現場煙霧瀰漫。
  • 8寸晶圓產能擠爆,2021年LDDI供應更緊張
    根據TrendForce的最新調查,2020年IT面板需求受惠於遠距辦公與教學而大幅提升,同步帶動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LDDI)需求量達58.27億顆,年成長2.3%。反觀上遊供應端8吋晶圓受到其他高毛利晶片的產能排擠影響,導致LDDI的供需比由2019年的3.3%下降至2020年的1.7%,呈現供給緊縮態勢。另一方面,TrendForce分析師Jeff Yang表示,LDDI市場一直呈現價格上漲的趨勢,這是確保2020供應增加的前提。由於上遊和下遊半導體供應鏈的發展,2020的兩個季度中LDDI價格環比上漲20-30%。
  • 8寸晶圓廠老兵不死,馬來西亞Silterra重現生機!
    隨著市場對8寸晶圓廠的需求捲土重來,讓馬國當地的半導體業者見到了成長的機會。諸如X-Fab以及Silterra等馬來西亞自家的晶圓廠以其現有的8寸晶圓產能,具備充分利用這一市場需求的優勢。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預估將成長5.1%至4,331億美元(2019年銷售為4,123億美元),2021年則將成長8.4%。
  • 「芯視野」8英寸晶圓代工江湖「告急」(上)
    代工產能一再「告急」。近期,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程度進一步加劇,據傳代工廠不僅已開啟漲價模式,而且訂單排期已至明年下半年。不少設計廠商為了確保拿到產能,在輪番上演各種「攻心計」,畢竟,能否拿有產能已成為一些設計廠商的「生死線」。「溢出」效應而之所以8英寸產能爆滿,是市場需求的重重「溢出」效應所致。
  • 中國長城:首臺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研製成功 有望刺激半導體設備...
    受此消息影響,該股盤中一度封板,截至5月18日收盤,漲7.04%,報價14.14元/股,市值414億元。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研製成功 有望打破相關裝備依賴進口的局面事實上,現代半導體產業分工愈發清晰,大致可分為設計、代工、封裝測試三大環節,其中IC 封測可以分為前段和後段工藝,在 IC 封裝前段工藝中,除光學檢測外,主要包括磨片、晶圓切割、引線鍵合等,對應的設備有磨片機、切割機、引線鍵合機等。
  • 8寸晶圓廠突發斷電 聯電回應:正在恢復中、財務影響不大
    全球半導體行業目前面臨著行業性的產能緊缺問題,8寸晶圓產能尤其緊張,關鍵時刻代工大廠聯電還掉鏈子了,上周有2座工廠突發停電,引發了市場擔心。據報導,1月9日下午,聯電竹科力行廠區發生跳電事故,並傳出爆炸聲響,樓頂冒出陣陣濃煙,疑似出現火警,新竹市消防局派遣化學車前往搶救。
  • 晶圓代工雙雄時代落幕,張忠謀曹興誠世紀大和解
    眾所周知,聯電以整合元件設計(IDM)為主,而臺積電在張忠謀的領導下卻專攻晶圓代工,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惹怒了曹興誠。在曹興誠看來,這完全是剽竊自己的創意。他宣稱晶圓代工的概念是他第一個提出的,並在張忠謀回臺的前一年告訴了他,當時張忠謀並未採納此想法。不料張忠謀在擔任聯電董事長時,竟利用政府資源和自己私人關係與外企共同合資創立純晶圓代工的臺積電,外界也因此稱張忠謀是「晶圓代工之父」。
  • 晶圓代工雙雄時代落幕 張忠謀曹興誠世紀大和解
    眾所周知,聯電以整合元件設計(IDM)為主,而臺積電在張忠謀的領導下卻專攻晶圓代工,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惹怒了曹興誠。  在曹興誠看來,這完全是剽竊自己的創意。他宣稱晶圓代工的概念是他第一個提出的,並在張忠謀回臺的前一年告訴了他,當時張忠謀並未採納此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