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世界發生過兩次最大規模的戰爭,這兩次世界大戰都有德國的參與,雖然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但為什麼德國的領土越來越少呢?如今的德國領土面積是35萬平方公裡,而在一戰之前領土面積高達54萬平方公裡,如此一來領土丟失了40%。
1871年隨著普法戰爭德國的勝利,普魯士國王正式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此後便一心發展工業和軍事力量,但德國並不滿足於此,為了擁有更多的市場資源,德國決定發展自己的殖民地,於是便從英法兩國搶佔地盤,此舉也引起歐洲各國的忌憚。英法俄便聯合抵抗,由此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8年一戰在德國宣布投降後正式結束,此時的德國作為戰敗國,將從法國搶佔的土地歸還,另外將領土劃分給波蘭並支持其獨立。一戰結束後德國丟失領土約七分之一,不僅如此還要面對巨額的賠款,軍隊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使得德國對一戰結果很是不滿。
魏瑪共和國成立後,民族的狂熱主義者希特勒掌握了最高領導權,利用德國民眾對於一戰的不滿,迅速擴展兵力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領土面積在這個時候到達了鼎盛時期。但在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打擊下,二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
戰後國際法庭對德國納粹主義進行審判,並對德國的領土重新規劃,領土再次被勝利國瓜分,德國也被分裂成了兩個國家。直到1990年東歐劇變,德國才正式統一,此時的國土面積也僅剩35萬平方公裡。本期內容就到這了,才華橫溢的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