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戰敗國損失的領土,都進了誰家的「口袋」裡

2020-11-20 騰訊網

一戰與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次戰爭,有幾個重要但是顯得細枝末節的問題很受人關注——戰敗國的領土都跑哪去了?

眾所周知,一戰之中,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是同盟國的主要成員(義大利是二五仔),二戰之中日本義大利和德國是主要成員,一戰二戰過後這些參戰國都有一定程度的領土損失,但是具體都損失了哪些地方,其實才真正折射出這個世界關鍵的變化。

上圖_ 無數軍人奔赴一戰歐洲戰場,很多人都是有去無回

上圖_ 一戰中受傷的士兵

對於整個世界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堪稱一次血的洗禮,上到科學院院士下到普通高中生都在戰場上拿著槍衝鋒陷陣。結果打完之後,各國發現自己國家的年輕人口損失幾乎都到了亡國滅種的程度,外加上一次超級大流感,一通折騰下來主要參戰國之間的仇恨已經達到了頂點。於是乎,一場空前殘酷的領土肢解開始了。

不過這裡各國是心懷鬼胎的,首先英國和美國不願意德國被徹底肢解。原因很簡單,如果德國徹底被肢解,那麼法國將獨霸歐洲大陸,這對於英國來說極為不利,所以保留德國牽製法國維持「大陸均勢」這是最優解。

相對應的,法國對於德國則是想儘可能的削弱。一方面是報普法之戰一箭之仇,另一方面戰爭讓法國損失了東部大部分的工業區,短時間內無力再戰,必須通過殘酷的削弱保證對於德國的絕對優勢。所以法國一心一意想分解德國。

上圖_ 一戰時期歐洲地圖

不過對於奧匈和奧斯曼帝國,各國的態度卻空前一致——肢解。畢竟歐洲大陸只要法國一個「可靠」的大國就夠了,其它的大國都是多餘,尤其是奧斯曼和奧匈這種曾經給全歐洲帶來數百年陰影的統治級國家(神羅與綠羅),更是不能讓它們繼續存活。

於是乎《聖日耳曼條約》和《賽克斯-皮科協定》就應運而生了。

這裡協定的內容就是針對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徹底分解,這倆大帝國曾經也是歐洲大陸的王者,一個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近代版本,一個之前打的全歐洲哭爹喊娘,不過就像大清一樣,進入帝國暮年之後是一天不如一天。

奧斯曼在一戰前就已經丟了巴爾幹,輸了高加索,核心區域也受到巨大威脅,外加上一戰站錯隊加入同盟國一方,導致內部矛盾加劇,成為了同盟國最先崩潰的一環。

奧匈自從被拿破崙廢了神羅皇帝的名號之後,全國的軍事力量受到極大削弱,雖然出了個天才外交家梅特涅縱橫捭闔,但是在德國崛起之後也是屢受打擊,結果糊裡糊塗綁定了德國戰車動彈不得。

上圖_ 1879年的奧斯曼帝國

1916年,英法籤訂了《賽克斯-皮科協定》,根據這個協定,奧斯曼帝國的亞洲部分徹底被英法瓜分,法國分走了黎巴嫩和敘利亞,英國分走了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重要港口。這個條約甚至被認為是今天中東錯綜複雜局勢的罪魁禍首之一。

不過比起奧斯曼,奧匈領土就更慘了,首先要割地,義大利覬覦已久的迪利亞斯特地區終於拿下,然後要割讓布科維納給羅馬尼亞,境內的二元帝國直接分解,匈牙利和奧地利成獨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南斯拉夫獲得獨立,一下子奧匈帝國就徹底支離破碎了。

曾經佔據波西米亞,力抗奧斯曼保護全歐洲的世界前三的大帝國,就這樣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視野之中。不過即便是英法等國也想不到,在70年後,從自己這裡分出去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還能進一步分裂,一個一分為二,一個一分為五。

上圖_ 普魯士 (德意志的統一)

相比奧匈和奧斯曼,對於德國的領土削弱其實是最複雜的,因為本著要削弱德國的原則,自然是要割地的,但是割給誰確實是一個大學問。

法國是肯定不能割太多的,否則法國吞併德國就會在歐洲大陸佔據絕對優勢,尤其是德國的主要工業區魯爾區,更是法國覬覦已久,所以英美一頓算計之後開出了如下的方案: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裡西亞全部交給新獨立的波蘭。這樣德國的東部就支離破碎了,東普魯士實際上成為了飛地被波蘭分割開,德國的力量就被大規模的牽制在東邊,德國就算想對西歐發動進攻,也得先打東邊的波蘭,這就叫禍水東引。

上圖_ 一戰後的歐洲版圖

同時為了防止德奧合併,所以之前的《聖日耳曼條約》特地規定奧地利不能併入德國(希特勒發出微微一笑)。為了進一步的限制德國的實力,特地把西裡西亞併入了捷克斯洛伐克,同時建立了所謂的小協約國(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這三個國家在東南歐結成一線牽制德國,這樣德國就算被鎖住了。

而對於德國來說,解除了奧匈反而讓德國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於是乎希特勒才有恃無恐的吞併了德國周邊各國迅速增強實力。畢竟奧匈是大國,德國羽翼未豐就吞併奧匈肯定是不靠譜的,但是捷克等國肢解以後的實力遠不如德國,自然是任人宰割。尤其是奧地利連軍隊都不允許擁有,只允許擁有三萬名志願者。簡直是形同兒戲。

上圖_ 希特勒 與 納粹黨

這種領土分割的插曲還包括對於海外殖民地的瓜分,奧匈和德國的僅有殖民地幾乎也被分光。對於同盟國領土的殘酷分割實際上還導致了巨大的仇恨以及未來的領土糾紛,比如德國被奪走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種已經基本同化完畢的土地,自然也是非常怨恨(雖然當年是從法國手裡搶來的)。奧地利更是持續的社會動蕩,土耳其也是風雨飄搖,這都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不過二戰後德國損失領土其實比一戰更慘,一戰損失了8.8萬平方公裡,二戰乾脆又損失了12萬平方公裡(合計超過40%),尤其是東普魯士直接變成了俄羅斯的飛地,甚至連國家都被一分為二,不過看目前德國經濟的發展我們其實也可以明白另一個道理:「領土再大,人口再多,人口素質和科學技術上不去,經濟也是永遠不行的。」

文:三清妙音

參考資料:

【1】《聖日耳曼條約研究》

【2】《凡爾賽體系——一戰後的領土分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一戰後,戰敗國割讓的土地,都成了誰的地盤?
    一戰是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和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之間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同盟國這邊主要是德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以及保加利亞。不過義大利中途倒戈了,還加入了協約國。 結果我們都知道,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最終失敗。既然失敗了,那麼割地賠款是必不可少的。
  • 為何一戰中德國只是丟了些領土,而奧匈帝國卻被打崩了?
    不過一場大戰打下來,兩兄弟雖然都是戰敗國,卻遭遇了不同的命運。一戰中,奧匈帝國被打崩潰了,而德國雖然也輸的很慘,但只是丟了些領土。那麼為何奧匈帝國在一戰中會被打崩潰而德國卻只是丟了些領土?第一,奧匈帝國是個二元君主制的奇葩國家,國內民族眾多,形勢非常複雜。
  • 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起,但丟棄40%領土,國土面積越來越小!
    「和平」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都是中國外交的代名詞,現如今的世界也是強烈號召「和平」。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仿佛都很「老實」,大規模的戰爭事件不再出現,曾經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起,可是他自己卻丟棄了40%的領土,導致國土面積越來越小,這是為何呢?
  •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導語:1918年,一戰剛剛結束,英法兩國就展開了對同盟國的清算。同盟國中,德國被首先對付,英法兩國不依不饒,德國人被迫賠償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另一方面,奧匈帝國的命運卻更加悲哀,整個國家直接被一刀切成兩半。
  • 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卻丟掉40%領土,為啥會國土越來越小?
    在人類歷史上,世界發生過兩次最大規模的戰爭,這兩次世界大戰都有德國的參與,雖然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但為什麼德國的領土越來越少呢?如今的德國領土面積是35萬平方公裡,而在一戰之前領土面積高達54萬平方公裡,如此一來領土丟失了40%。
  • 德國一戰後到底賠多少錢?難怪二戰入侵法國
    在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各國經濟飛速發展,為了更好奪取資源與領土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主戰場就在歐洲。同盟國與協約國發生的摩擦已經不僅僅是局部爭端,這對當時各國經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尤其是對戰敗國來說。在戰爭中,戰爭的發起國必須對戰爭的結果負全責。
  • 世界大戰後,德國領土越打越少,為何他們卻越戰越勇,仍不放棄?
    眾所周知,德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打過兩次世界大戰,又都是戰敗國的國家。一戰前夕,德意志帝國的國土面積曾高達54萬平方公裡,是歐洲除了俄羅斯外面積最大的國家。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秩序重新建立,戰敗國受何影響?
    十月革命 而作為戰敗國的德意志帝國在領土方面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承認波蘭與奧地利,盧森堡獨立,並將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裡西亞;同時東上西裡西亞則給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給立陶宛;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
  • 一戰後,英國坐視德國納粹發展壯大其實有著不得已的苦衷
    一戰之後,奧匈帝國被肢解,已經無力問鼎大國的地位。德國作為戰敗國,受到了《凡爾賽條約》的嚴格制約,不僅割地,還要賠款,實力上大為削弱。這就導致在歐洲大陸法國一家獨大。這個英國秉持的理念有了衝突,所以,當德國賴帳不進行賠款的時候,英國態度曖昧,不置可否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 二戰德意日都是戰敗國,為何戰後只嚴懲了德日,而放過了義大利
    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即主動發動戰爭的軸心國陣營國家,德國、日本、義大利,在二戰結束之後,也都成為了眾矢之的,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二戰結束,秋後算帳的時候,義大利一點都不像一個「戰敗國」,而且,他們還被允許參加戰後的第一屆奧運會。 同樣是二戰的戰敗國,其也與德、日同為軸心國陣營的巨頭,為何戰勝國對義大利的制裁力度相比德日會小那麼多呢?
  • 美國擴大了10倍的領土,為何不統一美洲,成為世界領土第一大國?
    領土主權對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不僅代表國家領土的壯大,同時代表一個國家的顏面。自古以來領土不斷壯大的手段都是「戰爭」,哪個國家的領土眾多,表明軍事實力越強大,但是這也並非決定性因素。美國擴大了10倍的領土,為何不一鼓作氣統一美洲,成為世界領土第一大國呢?
  • 打了兩次大仗,丟了三分之一領土,德國現在是咋想的?
    作為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德國不但沒有從世界大戰中收益,反而連連戰敗損失了相當於德國領土面積三分之一的領土。現如今,德國對此是否已經釋懷?德意志統一之後,得益於工業革命的影響,德國迅速崛起成為歐洲強國,與老牌強國英法產生了直接衝突。雙方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的結果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
  • 同樣是戰敗國,相比於滿清,沙俄為什麼可以不賠錢、不割地?
    但也許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年日本戰後也曾逼迫沙俄賠款,畢竟日本舉國發動了這場戰爭,損失著實不小,而且從日本人當時的戰爭思維來看,向戰敗國索取巨額賠款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那麼,作為戰敗國面對戰勝國索要賠款一事自然也無話可說,戰場上打不贏談判桌上便沒有討價還價的底氣,當年甲午戰爭後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的談判即是如此,只能任人宰割。
  • 一戰和二戰,同樣是法國與德國,為何戰爭的結果截然相反
    大作家都德為此還創作了《最後一課》,法國人民因為普法戰爭的失敗而愛國主義高漲。 二戰法國快速投降的原因 一戰結束之後,作為戰勝國的法國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
  • 一戰法國傷亡慘重是導致二戰中法國投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成為歐洲大陸最重要強國之一,直到現在法國都是「聯合國五常」之一,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 亞塞拜然全面佔領,納卡地區一半領土已被解放
    至此,納卡地區一半領土已被解放。11月8日,據法新社援引亞塞拜然軍方發布的一份公開消息稱,亞塞拜然軍隊已佔領納卡地區重要城市「舒沙」(Shusha),該市周邊所有的村莊、主要道路和制高點已經實施管制,該國武裝部隊正式進駐。截止到目前,亞美尼亞軍方與納卡國防軍已經撤出了該市所有的陣地、據點和主要基地,並將此前部署的重型裝備撤回到納卡首府斯捷潘納克特市。
  • 進擊的巨人第四季中竟然出現中國古人,而且被安排到馬萊戰敗國!
    而動畫製作組MAPPA將這一幕放到放到這個戰敗國大集會究竟意欲何為呢?不是我肆意抹黑或者說陰謀論啊,是因為這裡的放到比較有針對性的中原形象實在是有點不妥!MAPPA這個公司也不是一個有過黑歷史的公司,所以我實在有點看不懂了!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軍隊,而日本卻只能成立自衛隊?
    而日本戰敗後本土是美國佔領的,勝利果實由美國獨佔,美國一家不允許保留,因此戰敗國日本只能忍受胯下之辱了。雖然日本沒有軍隊只能成立自衛隊,但這個自衛隊也不是一般的準軍事部隊,陸海空俱全,武器先進,全部按美國的世界戰略要求行事,就是說發展由美國戰略需要制定,日本沒有決策權的。
  • 二戰戰敗國買核彈戰機,美國竟大開綠燈!拋出F35「禍水東引」
    對於二戰戰敗國,國際社會在軍事上做出了嚴格限制,比如不許擁有進攻性武器,不得侵佔他國領土,更不許研究和擁有核武器、化學武器。然而,二戰頭號戰敗國近日卻拋出大額訂單,計劃訂購一批專門投擲核彈的先進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