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相信,我被一隻烏鴉刷屏了?|遠讀重洋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遠讀重洋

最近,來自拉脫維亞的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的主角有兩位:一隻是刺蝟,還有一隻是烏鴉。

原來,那隻小刺蝟想要過馬路。正當它在馬路上慢慢地爬的時候,奇怪的一幕發生了:

一旁的烏鴉仿佛嫌它太慢,直接飛下來,用嘴一個勁兒地叨刺蝟的屁股,「督促」慢悠悠的刺蝟迅速穿過馬路。

視頻來源:燃新聞

視頻的拍攝者還拍到,等到刺蝟成功過馬路之後,那隻烏鴉就「瀟灑地離開」了。這樣看,它們似乎並不是「熟人」。

或許烏鴉知道,刺蝟如果爬得太慢,就容易被馬路上的車輛壓死。烏鴉出嘴相助,只是純粹地「熱心公益」而已。

看到這樣的一隻鳥,你是不是覺得它已經成精了?

其實,對鳥類來說,剛才發生的事其實根本不算什麼。鳥類「成精」的案例多了去了,個個都能驚掉我們的下巴。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鳥類的天賦》(英文原名叫「The Genius of Birds」)。

因為書的內容很有意思,而且讓人耳目一新,所以這本書在國外和國內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這本書講的就是:鳥類具有高超的智慧,它們不僅是使用工具的大師,而且它們跟矽谷科技精英一樣,腦子裡滿滿地全是創造力。

那麼,聰明的鳥類到底有哪些「天賦」呢?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01 ·

天下烏鴉一般聰明

回憶一下,你小時候大概讀過一個名叫《烏鴉喝水》的寓言故事,它講的是:

有一隻烏鴉口渴了,盤旋著找水喝。發現不遠處有一個水瓶,便高興地飛了過去。

可是,水瓶裡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頸又長,烏鴉的嘴無論如何也夠不著水。這可怎麼辦呢?

烏鴉一氣之下叼來一塊石子,朝著水瓶砸下去。它本想把水瓶砸壞之後飲水,沒想到石子沉入瓶底,裡面的水好像比原來高了一些。

於是烏鴉叼來許多石子,把它們一塊一塊地投到水瓶裡。隨著石子的增多,水瓶裡的水也一點一點向上升。就這樣,烏鴉喝到了水。

可別光把這個故事當寓言聽,因為「烏鴉喝水」的事完全是真的!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科學家曾經用一種特殊的烏鴉做過一個實驗,那種烏鴉叫做「新喀裡多尼亞烏鴉」。

新喀裡多尼亞是個地名,它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島。新喀裡多尼亞烏鴉長得絲毫沒有特點,黑不溜秋一坨,可是它們真算得上「滿腦子騷操作」。

科學家把一塊食物放在一個類似水杯的容器裡,容器的旁邊放了些大大小小的物體。但是,烏鴉的嘴太短了,夠不到食物,它會怎麼辦呢?

就跟寓言故事裡描述的一模一樣,新喀裡多尼亞烏鴉竟然叼起了一塊重物,拋進水裡;然後又叼起另一塊……水面不斷上升,直到烏鴉拿到了食物。

而且,科學家驚訝地發現:這些烏鴉會優先挑選沉重的、個頭大的物體拋進水裡;如果這個物體會浮在水面,烏鴉則絕不會選擇它。

實驗似乎說明,新喀裡多尼亞烏鴉明白「體積」「浮力」這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因為就算是人類,也要到5歲左右才能理解這些東西。

更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頭。

為了讓那塊食物能在水面漂浮,實驗中的科學家把食物綁在了一個小小的軟木塞子上。

可以預料的是,烏鴉們拿到食物之後,就會連著軟木塞子一起叼跑。所以科學家每次都要把那個塞子重新撿回來。

神奇的是:其中有一隻烏鴉在吃完食物之後,竟然會把軟木塞子還給科學家!意思好像在說:咱們再玩一把唄?

這下就連見多識廣的鳥類學家也高呼:成精了!成精了!

不僅如此,新喀裡多尼亞烏鴉還會用嘴製作各種帶彎鉤的小棍子,用來把藏在樹洞裡的蟲子鉤出來。科學家認為,它們使用工具的智慧,完全可以媲美黑猩猩這樣的高等靈長類動物。

新喀裡多尼亞烏鴉並不是唯一擅長使用工具的烏鴉,其他種類的烏鴉也毫不示弱,只不過它們使用工具的目的比較「險惡」。

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斯蒂爾沃特鎮,一名科學家試圖爬到一隻短嘴鴉的巢邊做研究,就在他往上爬的時候,不知誰接連朝他頭頂扔了三顆松球。

科學家抬頭一看,發現那隻短嘴鴉正在上方不懷好意地盯著他。

比短嘴鴉更「過分」的是渡鴉。在美國俄勒岡州,有一位科學家曾經在爬山的時候,親眼看到「一顆高爾夫球大小的石頭,直接掠過我的臉頰」。他當時以為是有人不小心把石頭踢下來的。

不料,上面連續飛下來6塊石頭,其中一塊還砸在了科學家的腿上。那位科學家一抬頭,看到了一隻巨大的渡鴉,而且嘴裡正叼著另一塊大石頭。

美國鳥類學家羅素·貝爾達還曾經親眼目睹,一隻暗冠藍鴉叼著一根尖銳的樹枝當「劍」,朝一隻短嘴鴉刺過去;後來短嘴鴉奪下了那把「劍」,又叼著它反過來攻擊藍鴉。

△ 暗冠藍鴉(左)和短嘴鴉(右)

· 02 ·

愛玩的鳥兒,

竟然成了「搶劫犯」?

一種動物聰明不聰明,還有一個重要的標準,那就是能不能從事複雜的娛樂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它們會不會「玩」。

那麼,鳥兒會玩麼?倫敦瑪麗王后大學的內森·埃默裡和尼古拉·克萊頓兩位專家認為,鳥類不僅會玩,而且很愛玩。

他們觀察了一些鳥類之後發現,「鳥類就像我們一樣,可能單純為了玩而玩」。也就是說,玩耍可能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只是好玩而已。

比如,鸚鵡科的鳥類往往都很愛玩。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在紐西蘭的啄羊鸚鵡。它們是鳥類中出了名的調皮搗蛋鬼。

科學家曾經觀察兩隻啄羊鸚鵡的行為:

首先,一隻鸚鵡挺胸抬頭地慢慢走到一個同伴身邊,表示邀請對方一起玩耍;

然後,兩隻鸚鵡互相啄來啄去,又一起在地上滾來滾去,樣子就像兩隻小貓;

最後,兩隻鸚鵡發出又長又尖的聲音,就像小孩子玩耍時的尖叫,表示非常開心。

但是,當啄羊鸚鵡把這種玩鬧精神用在人類身上的時候,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尷尬事。

紐西蘭《周日先驅報》的一篇報導說,一位名叫彼得·利奇的英國遊客到紐西蘭山區觀光。他在山裡見到了一隻「綠色的怪鳥」,於是他好奇地把車窗搖下來,開始對著那隻鳥拍照。

不料,那隻「綠色怪鳥」突然朝車子飛過來,一頭鑽進車窗,叼起他放在儀錶板附近的一個小布包,又從車窗迅速飛走了。

悲慘的是,那個小布包裡裝著他的積蓄,一共有1100美元。彼得·利奇沮喪地說,「它把我所有的錢都搶走了,那些鳥可能正在用我的錢鋪鳥窩」。

本案的「案犯」正是一隻啄羊鸚鵡。實際上,當地人早就知道,汽車上的雨刮器、後視鏡、帳篷、背包、放在門外的地毯……啄羊鸚鵡會玩壞所有這些東西,沒有什麼能逃脫它們的「魔爪」。

除了啄羊鸚鵡之外,其他的鸚鵡身上也有有趣的玩耍行為。比如,來自印尼的戈氏鳳頭鸚鵡,就是一種會玩積木玩具的小鳥。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曾經給戈氏鳳頭鸚鵡提供了一組幼兒玩具,包括各種小方塊、小球、小圓環和小棒子。科學家發現,戈氏鳳頭鸚鵡拿到玩具之後,不僅玩得不亦樂乎,還積極地「發明」各種玩法。

戈氏鳳頭鸚鵡會把好幾個小物件「組合」起來。比如,看到一個圓環狀的玩意兒,又看到一個小棒子,它們就興致勃勃地用一隻腳,拿起那個圓環,認真地套在小棒子上。

更複雜的情況是,它們會把三個不同的玩具組合在一起,樣子像極了我們在幼兒園見到的玩積木的小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在玩耍的時候,似乎都樂意分享,沒有任何一隻鳥會霸佔三塊以上的玩具。

在日本,有人還觀察到當地的烏鴉飛到兒童遊樂場玩滑梯——它們明明會飛,卻要站在滑梯上「出溜」下來,然後飛上去再滑下來,這樣反覆多次,樂此不疲。

誰知道玩耍的時候,這些鳥兒心裡都在想什麼呢?

· 03 ·

「創意大師」麻雀

如果我問你:什麼動物最有創造力?你大概不會想到它——麻雀。

提到麻雀,你的印象大概就是人行道上蹦來蹦去的小毛球,可愛倒是可愛,但並不像很聰明的樣子。如果你這麼想,那可就錯了。

麻雀不僅很聰明,而且它們的創新能力,完全可以媲美矽谷的那些科技大佬。

如果說賈伯斯用蘋果電腦和iphone創造了一個新時代,扎克伯格用Facebook連接了全球網民,那麼麻雀用自己的創造力做了什麼呢?它們入侵了整個世界。

實際上,麻雀已經「入侵」了除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陸,成為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野鳥,總數大約有5.4億隻。

美國的麻雀就是個生動的例子。在1850年之前,北美洲並沒有麻雀。直到1851年,一些美國人因為要控制農田蟲害,從英國「進口」了16隻麻雀。

這下可壞了,麻雀在新大陸上「病毒式擴張」,很快就變成了「害鳥」。到1889年,美國人甚至專門組織「麻雀俱樂部」,唯一的目的就是儘可能多地殺死麻雀,阻止它們吃掉農田裡的莊稼和蔬菜。

即便如此,麻雀很快就遍布美國和加拿大,連人類難以生存的一些地區也有它們的身影。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麻雀能迅速適應全新的環境,屢屢做到成功入侵,而其他鳥類物種就做不到呢?

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西班牙生態學家丹尼爾·索爾。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因為麻雀充滿創造力,非常擅長創新,能夠靈活處理問題。

此前,科學家在解釋一種鳥為什麼能成功適應新環境的時候,重點一般都放在它們的遷徙模式、築巢習慣、繁殖能力上。索爾決定另闢蹊徑,看看它們的「腦子」跟生存有沒有關係。

索爾發現,那些能在異地成功擴張的鳥類,無一例外都具有創新性,能根據眼前的新情況,靈活地加以應對。

比如麻雀,就是個絕佳的例子。科學家發現,麻雀有時候會把人們抽菸剩下的菸頭叼回巢裡。

為什麼呢?因為香菸裡含有尼古丁和其他有毒物質,把菸頭放鳥巢裡,可以起到驅蟲的作用,保護幼鳥的健康。

這是誰教它們的?誰也沒教,是它們自己學會的。

在紐西蘭,科學家還驚訝地看到:有些麻雀竟然學會了打開餐廳的自動門!

自動門我們都知道,感應到有人靠近的時候就會自動打開,否則就是關閉的。麻雀們十分渴望飛進餐廳偷吃的,但是它們怎麼解決自動門這個棘手的難題呢?

它們竟然想出了不止一個「餿點子」對付這扇門。

第一個方法是:飛到自動門感應器的前方,儘量盤旋在那個地方,以此「誤導」感應器把門打開。

第二個方法更省勁:飛到門框的最上方,倒掛著伸出半個身體,把身體在感應器上方晃來晃去,直到感應器被「誤導」而把門打開。

科學家蹲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盯著那群麻雀,他們發現:在45分鐘的時間裡,麻雀一共把門打開了16次。紐西蘭其他地方有報導稱,就算是雙重自動門,也擋不住狡詐的麻雀。

更不可思議的是,那扇門並不是「古已有之」,而是2個月前才安裝好的!從沒見過自動門的麻雀們,竟然這麼快就掌握其中的竅門了!這不是「創新能力」,還是什麼呢?

鳥類學家發現,大部分動物對於新鮮事物的態度,不是害怕就是無視,而麻雀似乎對新東西很感興趣。

如果你在它們經常活動的環境裡,添置了一些新的物件,它們會非常感興趣地湊過來,探索這些東西是什麼,能用來幹什麼。

更可怕的是,麻雀是群居動物。

試想一下,如果每隻麻雀都是個「創新小能手」,都有各種奇思妙想,那麼一大群這樣的傢伙在一起,簡直就是一個科技公司的「智囊團」了——它們不成功才怪呢!

所以總的來說,麻雀的成功有三個原因:

第一,它們本身就很聰明,腦子裡並不是漿糊;

第二,它們很擅長創新,總是敢於嘗試新辦法;

第三,它們群居,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

這三點加到一起,似乎跟另外一種成功入侵地球絕大多數環境的動物很像,那就是我們——人類。

所以,有空的時候,跟麻雀握個手吧。

愛因斯坦曾經在一篇文章裡寫到:「身為人類,我們的聰明才智僅僅足以讓我們看清,在面對宇宙萬物的存在時,我們的知識與智能是多麼不足。」

對於那些可愛的、聰明的鳥兒,現在我們了解的還只是一點點。隨著研究的深入,將來它們一定能再度讓我們大吃一驚。

相關焦點

  • 重慶發現恐龍足跡算什麼,你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吃恐龍」嗎?|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這兩天,「重慶發現恐龍活動證據」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事情的起因是:有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發現了一堆「雞爪印」一樣的腳印。只不過,這些腳印可要比正常的「雞爪印」大很多,就像這樣:而且,這些「雞爪印」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片,到處都是。
  • 我在荷蘭3個月,親眼見證了一切|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出品 | 遠讀重洋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從3月份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國家愈演愈烈。截止4月3號,歐洲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人;死亡人數已經將近4萬。但是我們依然能從新聞上看到,歐洲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要求民眾戴口罩。在大多數國家,當地人依然沒有我們中國人想像的那麼重視疫情。比如說,荷蘭這個國家。4月1日,荷蘭累計確診病例破萬,成為全球第11個破萬的國家。
  • 一隻烏鴉掠過我八月的額頭
    我細看山柳菊,細看毛莨,藉著毒液,它們逃脫了放牧的羊群:難道痛苦就是你的禮物,只為讓我覺察我對你的需要,仿佛我只有需要你才能敬崇你,或者你已經棄我而轉向田野,那堅忍的羔羊在暮色中發出銀光;野紫菀和菊苣的波浪閃爍著深深淺淺的藍,既然你早已知道它們與你的衣裳多麼相像舒丹丹 譯
  • 智慧故事:行人與烏鴉,動物的警告預兆你能get嗎?
    導讀螞蟻搬家預示要下雨;燕子低飛要變天;狗狗狂叫預示危險;烏鴉也有預兆,你知道嗎?寓言故事:行人與烏鴉幾個人外出辦事,正趕著路,偶遇一隻獨眼烏鴉迎面飛來。他們抬起頭看了看烏鴉,其中一人說這是一種兇兆,勸大家趕快回去。另一個人卻說:「烏鴉如何能預示未來呢?他若能預知,為什麼不事先防止自己不瞎眼呢?」
  • 一隻烏鴉被拍到在空中靜止了
    NEXTMIND想像一下,如果你看到有一隻烏鴉停在空中一動不動,你會不會懷疑自己正在做夢?這一幕竟然真的發生了。據英國《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蓋洛普市,有一家人在路上看到一隻烏鴉停在空中紋絲不動,於是他們用手機拍下來並發到社交媒體上,如下圖所示:可以發現,這段視頻是從車裡拍攝的,而在長達15秒的視頻中,這隻烏鴉竟絲毫沒有移動。
  • 生命中飛過一隻烏鴉
    那個叫烏鴉的男人也只是那麼不起眼的在人群中,端著酒杯匆忙的來來往往,目光清淡。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嚴小糖,又一不小心,碰到了她的眼睛。「HELLO,我是烏鴉,看到我飛過了嗎?把QQ號發過來。」抬頭看天空,一隻鳥掠過黃昏的天空,迎著夕陽飛去,那道金燦燦陽光就這麼肆無忌憚的侵略了她。眯起眼,春天的陽光有種軟軟的感覺。
  • 用色彩敘事——《一隻烏鴉的獨白》
    just growing and theyAin't goingAin't growingThey break people's heart againThey can stop nothing but takingFortunately they can't goFortunately they can't goA Raven Monologue(一隻烏鴉的獨白
  • 《一隻黑色羽毛的烏鴉》出洞蛟-協助拍攝
    一隻黑色羽毛的烏鴉【第1幅圖】此作品由福州攝影愛好者梅先生在著名的廈門地區拍攝一隻黑色羽毛的烏鴉【第2幅圖】此作品由嶽陽攝影愛好者弘先生在著名的漳州地區拍攝一隻黑色羽毛的烏鴉【第3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阮先生在著名的山西地區拍攝
  • 評讀餘秀華《一隻烏鴉飛過中年的黃昏》
    原詩:《一隻烏鴉飛過中年的黃昏》慢下來了。
  • 黑人學者深入「美國最白社區」,得出的結果讓人後怕|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國造成了極大的動蕩。現在事發已經兩個多星期了,局勢卻依然沒有緩和的跡象。很多抗議者表示,哪怕冒著被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要上街遊行。對這一點,很多中國人可能很不理解。
  • 早年離婚,中年喪夫,50歲時接受艾美獎得主求婚:真正的愛情永不會死 | 遠讀重洋
    她終於又一次聽到有人對她說:「我非常愛你」。 馬克·扎克伯格聽到消息後留言祝賀:「你們倆很般配,我為你們感到高興!」 經歷苦難,修成正果,這樣的愛情故事,無論聽過多少次,仍舊能牽動我們的心。桑德伯格多麼希望,她對丈夫說的最後一句話不是「我要去睡了」,而是「我愛你,我真的愛你」。她願意用整個Facebook把他換回來,她願意時光倒流,找遍天涯海角把他找到。 可是他回不來了。他去睡了,而且永遠不會醒來。
  • 東方朗誦||烏鴉和狐狸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烏鴉和狐狸》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茂密的大森林,大森林裡有一棵老松樹,松樹上住著一對好朋友一隻烏鴉和一隻小松鼠。一天,這隻烏鴉交了好運!這麼大一塊肉,可夠我美餐一頓了!這時,樹下跑來一隻狐狸,狐狸聞到肉的香味,停下了腳步,狐狸看到那塊肉,被迷住了不住的咽著口水,他自言自語道,啊!天哪!這隻烏鴉運氣真好!竟然能得到這麼一大塊肉。不行,我得想個法子吃到這塊肉。
  • 重洋造句和解釋_重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重洋(chóng yáng)。指遠洋。[徐遲《祁連山下》:「奇怪的是你要看中國的古代繪畫,你得遠涉重洋,跑到外國去。」][郭沫若《題毛主席在飛機中工作的攝影》:「像靜穆的崇山峻岭,像浩渺無際的重洋。」]重洋參考例句:1、一個不想蹚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2、母親深切地思念著遠隔重洋的兒子。
  • 烏鴉的叫聲
    有一天,一隻烏鴉向南方飛去。途中,它遇到一隻鴿子。大家停下來歇腳時,鴿子關切地問烏鴉:「烏鴉老兄,你要飛到哪裡去呀?」烏鴉氣憤地回答:「鴿子老弟,北方的人都嫌我聲音難聽,所以我想飛到南方去。」鴿子聽後,馬上告訴烏鴉說:「烏鴉老兄,你飛到南方,人們還是會嫌棄你的。你要是不改變自己的聲音,到哪裡都沒有人歡迎你呀!」烏鴉聽了,羞愧地低下了頭。啟迪:烏鴉遇到不如意時,只會責怪別人、埋怨環境,認為離開了當下的環境就能解決問題,於是盲目遷移,但這卻是治標不治本的作法。
  • 烏鴉中的老鷹
    「你怎麼去學老鷹叼羊呢,平常我們飛到牧羊人的頭頂,都害怕被他們趕盡殺絕,更何況你去叼他們的羊?孩子,以後再也不要做這樣的事啦!」母親一邊替小烏鴉梳理著蓬鬆的羽毛一邊說。小烏鴉在母親的懷裡,嘴角帶著一絲凝固的血跡。
  • 【信仰生活】烏鴉象徵厄運嗎?你誤會了
    烏鴉,在一些地方象徵著太陽和智慧,而在另一些地方又象徵著黑暗和破壞。古時,在中國烏鴉被稱為「三隻金烏」象徵太陽和時光的飛快流逝。但現在更多時候,烏鴉則象徵厄運、災禍。看看這個烏鴉的小故事,你會發現,其實烏鴉只是一種普通的鳥類,烏鴉的兆喜和兆悲都是由人心決定的。  一個窮織工,從來不發牢騷,不論碰到什麼愁苦煩憂,他總是說:「嗨,天主會幫忙的!」
  • 怎麼養一隻烏鴉當寵物
    虹膜-藍色;嘴-黑色;腳-黑色。叫聲:典型的突發而急促的鴉叫聲,為高音的chjak,激動時重複叫。也有拖長的 chaairurr接以chak及含糊的高音kyow。)飼養烏鴉前請先考慮: 1.烏鴉於雛鳥時,會經常鳴叫,長大後會比較安靜一點,但叫聲依然響亮。
  • 上古六大神鳥中,鳳凰能排到第幾?有一隻烏鴉排在它前面?
    那麼,如果將上古神鳥排出前六名,鳳凰能排在第幾呢?為什麼在它之前竟然還有一隻烏鴉?首先,上古時期的神鳥當中,筆者認為能夠排在第一位的是出自《山海經》的三足烏。如果直接看名字,三足烏似乎沒有多麼霸氣,充其量只是一隻發育畸形的烏鴉罷了,但實際上,它卻有著非常不凡的出身。
  • 「我是一隻小小鳥,卻怎麼也飛不高」,一隻小鳥能不能飛得再高?
    臺灣著名歌手趙傳,在90年代初推出了一隻歌曲《我是一隻小小鳥》(李宗盛作詞、作曲),歌曲推出後愛到廣泛的歡迎和喜愛,也成為趙傳的代表作品之一,在2010年12月12日「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榮獲「30年30歌」「華語金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