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荷蘭人有多瘋狂?我在荷蘭3個月,親眼見證了一切|遠讀重洋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遠讀重洋

出品 | 遠讀重洋

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

從3月份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國家愈演愈烈。

截止4月3號,歐洲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人;死亡人數已經將近4萬。

但是我們依然能從新聞上看到,歐洲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要求民眾戴口罩。

在大多數國家,當地人依然沒有我們中國人想像的那麼重視疫情。

比如說,荷蘭這個國家。4月1日,荷蘭累計確診病例破萬,成為全球第11個破萬的國家。而且死亡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高達9%,僅次於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和西班牙,位列世界第三。

但是,作為一個死亡率Top3的國家,荷蘭依然沒有引起國內外相關媒體的重視,跟荷蘭相關的報導更是寥寥無幾。

那裡的情況到底怎麼樣了?為何荷蘭也會有著如此高的死亡率呢?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歐洲和荷蘭的疫情狀況,以及疫情之下當地人的心態,遠讀君邀請了一位常年生活在荷蘭的華人毛青青,為我們撰寫了這篇文章。

毛青青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筆名:綠),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她在荷蘭已經生活了十多年,老公(丹)也是荷蘭本地人。直到現在,她依然生活在荷蘭,親歷這場疫情。

· 01 ·

最後一個無憂無慮的周日

整個3月,荷蘭經歷了非常罕見的連續晴好天氣。

我在荷蘭生活了10幾年,還是第一次體驗了這麼明媚的早春時光。但是,同晴好的天氣相對比,這個低地之國的氛圍是陰暗的。

從2月底出現了第一個新冠肺炎確診後,一個月之內,荷蘭全國的確診人數超過了1萬人。

而死亡率更是高達9.11%,遠遠高於周邊的歐洲國家,僅次於疫情最肆虐的義大利和西班牙。

我依然記得3月1日的那個周日,下午時間,我和丹兩人一起出門去超市。

△ 荷蘭街景

那天拉開了整個3月晴好天氣的序幕,我們一路輕鬆地走路去超市,聊著晚飯吃什麼,下周哪一天去我們想去的那間餐館吃晚飯,甚至今年夏天的旅行計劃。

從超市買完東西出來後,我突然間想去隔壁的日用品店看一下。

但一進門,我便留意到了空蕩蕩的洗手液櫃檯。「已售罄」的標示,有些刺眼地在那裡懸掛著。

它在提醒我,有什麼不對勁了。

當時我還不知道荷蘭已有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但直覺告訴我,這和肺炎有關。

那是最後一個無憂無慮的周日。那天之後,一切都改變了。

· 02 ·

你這種反應一點兒也不「正常」

最初的一個星期,每天都看著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上漲。

從最開始的幾個,一個星期不到,就躥到了將近200個。

國內的父母開始焦急,打電話來提醒我不要出門。我的本能反應,的確是恐慌的。

我開始在網上大量訂購防疫物品,買了消毒洗手液、一次性手套、酒精擦紙、酒精噴霧,甚至全套的防護服和維生素片。

3月的第一個星期,我就像一個逃生中的螞蟻,開始憑藉著本能的求生欲望自救。每日忙碌碌地在網上搜索研究,去超市和商店囤食物和日用品。

與此同時,普通荷蘭人的反應,則大多輕鬆多了。

當丹要去每周例行的酒吧聚會時,我勸阻了他。

他不解,繼而產生了牴觸心理,他認為我太緊張過度。「你這種反應一點也不正常」,他說。

對,正常,這個荷蘭文化裡最被高度崇尚的一個行為和道德準則,我明顯是不符合的。

因為崇尚「正常」,荷蘭人普遍從內心裡排斥一切過激行為。

比如,看到我囤的一箱又一箱防疫物品,丹直搖頭。

他身邊的普通荷蘭人,沒有一個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他們還在計劃三月份接下來的幾次酒吧大型活動。我勸他取消,他非常為難:「可這不是我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

是的,荷蘭文化中有非常群體主義的部分。

荷蘭語裡面有一句國民名言: 表現的正常一點,因為那已經夠瘋狂的了。(Doe maar gewoon, dan doe je al gek genoeg)

荷蘭文化,其實是槍打出頭鳥的,隨主流,隨大眾。

這是荷蘭人骨子裡的文化DNA。雖然,幾乎沒有一個荷蘭人願意承認這一點。

· 03 ·

「這個病毒影響不了荷蘭」

進入了3月疫情的第二周,眼看著確診人數漲到了幾百人,這表明疫情已經正式在荷蘭蔓延開了。

荷蘭人不得不「重視」起來了。

3月9日,荷蘭首相Mark Rutte對公眾做了第一次示範,所謂荷蘭抗疫的第一步:不要握手。

首相在記者會剛呼籲完大家不要握手,會議結束後,他馬上就轉身與荷蘭衛生局局長握了一個手,成為了一次烏龍展示。

△ 首相(左)演示「不要握手」

但是,看到這樣的場景,想笑也笑不出來。

荷蘭人還是太不把這個病毒當一回事了,他們真的知道接下來面對的是什麼嗎?

說到荷蘭的防疫政策,主要由荷蘭衛生局負責協助政府制定。

這個衛生局,是一個典型的荷蘭式官僚機構,臃腫龐大,效率很低。

從一月份病毒在武漢爆發以來,衛生局對外堅稱:這個病毒影響不了荷蘭。

他們自信滿滿,所以基本上是毫無準備的。

雖然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機場是歐洲最大的運輸中轉樞紐,每天數不盡的客來客往。

但在荷蘭衛生局的低風險評估之下,荷蘭的國門大敞,無任何檢測措施。

2月下旬,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在荷蘭南部舉行。其中,南部的布拉邦省,是嘉年華會的中心。

因為此前衛生局堅持病毒對荷蘭不會有影響,嘉年華會照常舉行,並持續了整整一個周末。

△ 布拉邦省嘉年華會

· 04 ·

疫情開始爆發

這場嘉年華會,拉開了荷蘭整個疫情爆發的序幕。布拉邦省,也成為了荷蘭的疫情中心。

嘉年華會之後不久,荷蘭出現了第一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來自布拉邦省,據說其曾去過義大利北部地區。

接下來,接二連三的病人確診,荷蘭的確診人數開始快速上漲。

據布拉邦省兩間醫院做的採取血液抗體調查,1300多個醫院工作人員中間,有80多個血液中有肺炎抗體。就是說,這些人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

醫院的檢測報導指出,其中很多人,在嘉年華會前已經出現過症狀。但因為當時還沒有肺炎檢測,這些人以為自己所患的只是簡單感冒,所以很多人依然堅持上班。

檢測負責人說,新冠肺炎早於嘉年華會之前已經在荷蘭開始流行,而這場嘉年華會,則將肺炎的傳播,推向了高峰。

迅速的,肺炎以布拉邦省為中軸,向荷蘭的中心地區發散傳播。

3月12日,荷蘭對輕症的疑似患者停止了檢測。衛生局官方的說法:因為檢測能力不夠,只能優先檢測重症患者和高風險群體。

從這天開始,荷蘭的確診人數,全是需要入院治療的重症患者。

3月15日,確診患者人數達到了1135人。而相關統計部門表示,實際的患者人數很可能是6000人。

政府宣布關停所有的餐館和咖啡館等娛樂場所。同時,中小學開始停課。

新聞裡出現了各個大麻店門口排起了囤貨的長隊。(註:大麻在荷蘭是合法的)

· 05 ·

荷蘭人也提出了「群體免疫」

3月16日,星期一,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晚間對全國人發表了電視講話。

這被稱為荷蘭的一次歷史性事件,因為自從1973年的石油危機以來,這是荷蘭首相第一次發表電視講話。

△ 首相電視講話

在講話中,呂特提到了「群體免疫」這一概念。他說:

我們可能無法避免的在將來,會有一部分人被新冠病毒感染。

感染了病毒的人通常會獲得免疫,獲得免疫能力的人多到形成群體免疫的時刻,人們就可以在周圍建立起一道保護牆,降低老年人感染的概率。

政府認為,其他國家採取的全面封鎖並非是最佳選擇。

首相講話完後第二天,鄰國比利時開始了全面性封鎖。除了一切娛樂場所關門以外,還有一切非基礎類服務的商店,民眾出門在公眾場所需要保持距離。

因為錯過了周一的首相電視講話,當得知比利時全面封鎖的消息後,我對荷蘭緊隨其後抱有極大希望。

「最晚這個周五,我們也快了「, 我告訴丹。

結果,那晚上網,看到了呂特的講話全文,我開始渾身發顫,經歷了整個3月最艱難的一個夜晚。

那個晚上,我失眠了。

一個晚上,驚恐反應一陣陣襲來,惡夢般的畫面不斷閃現。

我有了本能的逃生反應,只能不停地告訴自己:等到天亮,我要查機票,我要離開荷蘭。

但是最後我還是決定留下來。

△ 荷蘭的公共火車開始減少班次

荷蘭人跟我不一樣,首相提出的「群體免疫」,獲得了許多荷蘭民間的支持。

許多對這個病毒了解不深的民眾,因為荷蘭衛生局的宣傳,一直在強調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才是高危群體,對健康年輕人的影響很小。

他們自然認為首相說的很有道理。既然無法根除它,那麼就讓低風險人群感染,建立免疫,這才是一個長期的務實的解決方式。

所以,他們依然選擇自由出門,聚會。

有人在門戶網站上發表過一個視頻:天氣晴好,阿姆斯特丹中央公園裡到處都是出來曬太陽的人群。人們毫無距離的坐著聊天,一起遊戲,野餐,做運動。

△ 阿姆斯特丹中央公園

· 06 ·

「群體免疫」引發的爭議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認為「群體免疫」是條正確的道路。

比如Alex Friedrich,他是荷蘭格羅寧根省醫院的一名醫生,負責醫院裡的傳染病預防工作。

△ Alex Friedrich

與荷蘭衛生局的政策相反,這間醫院全面的大規模展開檢測,特別是對醫院的工作人員,做到了每一個人都測試。

這一做法也受到了荷蘭衛生局的批評,認為「這不是我們全國統一的防疫方式」。

但Alex醫生非常堅定。他說:

我們應該學習韓國的大規模檢測,隔離,聯繫接觸人。

這場肺炎是可以最終戰勝的,只要我們遵循正確有效的方式,大量投入人力和物力。

新冠肺炎不是流感,不能用流感的那一套(群體免疫)來對付它。

由於知道「群體免疫」是條爭議性很大的路線,沒過幾天,在內閣召開的緊急會議上,首相便改口了,矢口否認「群體免疫」是荷蘭的防疫目標。

△ 荷蘭內閣緊急會議

他說:

我的發言被誤會了。

目前為止,荷蘭政府都希望最大可能的降低峰值,讓疫情的發展得到控制,讓醫療系統不會被衝垮,同時保護老年人和高危群體。

至於「群體免疫」,那只是一個可能會出現的現象而已。

但至始至終,他也沒說明要怎麼樣去「最大可能的降低峰值「,怎樣去」保護老年人和高危群體「。

因為荷蘭有非常大數目的老年人,住在護理之家裡。照顧他們的,正是荷蘭政府認為的健康低風險人群。

· 07 ·

荷蘭的超高死亡率

荷蘭的醫療系統有一個特點:儘可能的避免收治病人進入ICU重症病房。

△ 首相來到急診病房巡視

因為荷蘭的醫療體系近年以來資金一減再減,ICU重症病房的床位數,有連年下降的趨勢。

荷蘭的ICU床位數,在歐洲是屬於偏低的。每10萬人口,荷蘭有7個ICU床位。而德國是33個。

所以許多重症老人,醫生都會與其家屬商量,看是否能夠放棄治療,避免被收治進ICU病房。

而且荷蘭向來就有安樂死的傳統,許多老年人也選擇留在家中。

這次疫情爆發以後,荷蘭的死亡人數一路上漲,同確診人數相比,其比例之高,讓人咂舌。

而這還沒有算上那些自願待在家中安樂死的確診老人數。如果要算上的話,也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此外,在荷蘭看病,要想進入專家門診,非常之難。因為任何大病小病,都需要先經過家庭醫生那一關。

而家庭醫生極其不情願開藥或是將看病人申請專家門診。

要經過無數個回合,最後實在是嚴重到拖不下去了,才會正式走醫院那一條路。

△ 很多公共場所開始放置了洗手液

而新冠肺炎的診治,也是走的這個流程。

荷蘭衛生局的官網上明確指示:如果有肺炎的類似症狀,只要沒有嚴重到需要叫救護車的程度,都自己在家裡休養。

檢測是不可能的,藥更是不會有。因為測試和醫療資源有限,只能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

荷蘭對新冠肺炎的檢測,也因此非常的少。

所以凡是確診的,都是能夠衝破家庭醫生這一關攔路虎的重症患者。正因如此,死亡數和確診人數的比例才高的嚇人。

· 08 ·

荷蘭的疫情將何去何從?

4月1日,在荷蘭最新實施了公共場合保持1.5米距離的規定後,我第一次出門去超市囤貨。

△ 曾經夜夜笙歌的阿姆斯特丹新市場

因為需要一些必需品,便去了家附近的一間大超市。

聽說荷蘭超市已經開始限制顧客人數了,每一個進去的人必須用推車,而門口的推車數量有限。

但到了這家超市一看,根本就不是這一回事。

唯一與平日裡的區別是,門口站了一個工作人員,沒有口罩,他負責將每一個顧客放回來的購物籃擦拭一遍,然後遞給下一個進門的顧客。

我被超市的這一舉措嚇著了。

要知道入口處的員工,每天要無防護近距離地面對無數個顧客。做這麼高風險的工作,他應該絲毫沒有意識到自身所處的位置。

因為掛在他臉上的,與其說是緊張,不如說是一種倦怠和無聊。

超市裡面與往日基本無任何區別,沒有看到一個人戴口罩。甚至官方規定的所謂1.5米距離,也沒有一個人在刻意維持。

好幾次,面對毫無顧忌朝我靠近的人,我都很想對他們說:請保持距離。

但話到口邊又咽了下去。也罷,還是我努力躲開他們吧。

你也無法輕易喚醒一群想睡覺的人。

超市收銀處,象徵性的掛了一張透明塑料布阻隔,但兩邊都是沒有封的,顧客如果不面對面站在收銀員對面,其實並無任何保護作用。

△ 經過一輪恐慌囤貨以後,目前超市貨品供應比較穩定

站在離收銀員最遠距離處付完款後,我找了一處無人的角落卸貨,裝包,兩個上了年紀的顧客,就站在門口近距離的寒暄。

他們之間,連50釐米的距離也不到。

仿佛新冠肺炎這件事,對他們來說,存在於另一個平行空間。

走出超市,聽到不遠處傳來吉他伴奏的歌聲。

回頭一看,一個年輕人,正坐在靠近十字路口的人行道邊,仿若無人的邊彈邊唱。

不知道他是在賣藝,還是在自得其樂。我沒有再細看,低著頭很快地便離開了。

也許荷蘭的群體免疫,並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

文|毛青青(綠)

編輯|遠讀君

相關焦點

  • 荷蘭經濟到底有多發達?
    根據荷蘭中央銀行De Nederlandsche Bank (DNB)報告中顯示: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打擊,荷蘭出現了經濟衰退,預期荷蘭的經濟預計會縮水6.4%。這個數據創造了荷蘭歷史記錄!甚至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候還嚴重,是09年危機的2倍。相當於「抵消掉」之前5年的經濟增長!荷蘭失業率也很不容樂觀,預計將會升至7.3%。
  • 我在荷蘭:疫情喚醒高度個人主義的社會
    亡羊補牢   措施相對平衡、精準3月18日, 荷蘭衛生部長布魯諾布魯因斯因勞累與壓力過大在議會辯論中直接暈倒。當天晚上,他還發推文說要好好休息、再接著努力。3月19日, 他意外地辭職,並馬上獲準。多數荷蘭人表示理解他的決定, 一點沒有責怪他當逃兵。
  • 你能相信,我被一隻烏鴉刷屏了?|遠讀重洋
    來源:遠讀重洋最近,來自拉脫維亞的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的主角有兩位:一隻是刺蝟,還有一隻是烏鴉。原來,那隻小刺蝟想要過馬路。鳥類「成精」的案例多了去了,個個都能驚掉我們的下巴。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鳥類的天賦》(英文原名叫「The Genius of Birds」)。因為書的內容很有意思,而且讓人耳目一新,所以這本書在國外和國內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 荷蘭鬱金香迷局:全民的驚人幻覺和大眾的極致瘋狂
    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一路飆升,不僅標到阿姆斯特丹、羅特丹、哈勒依姆、雷登等荷蘭交易所的標價牌上,後來有一陣子甚至標到了法國巴黎交易所和英國倫敦交易所,足以見證其瘋狂程度。在最瘋狂的1635年,有人願意用12公頃的首都繁華地產來換取一支奇特種類的鬱金香球莖,因為在當時的歐洲只有兩顆這樣的鬱金香球莖。
  • 2020年《荷蘭》旅遊簡介篇之(我和荷蘭有個約定)
    通常,荷蘭的形象與貿易、鬱金香、風車、木鞋、奶酪和白藍彩釉瓷器等相聯繫。荷蘭在對待麻醉劑、性交易、同性婚姻和安樂死等問題上的開放政策,引起世人關注。荷蘭人時間觀念強,講究準時。荷蘭人把胡蘿蔔、土豆和洋蔥混合烹調而成的菜叫「國菜」,每年的10月出去上飯館吃飯,家家戶戶都要吃這種「國菜」。
  • 遠讀| 在疫情中,拿什麼來形容南京的心?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陳雲松是大數據分析與研究專家,疫情發生以來,他和他的團隊,以「城市微信大數據分析」的專業技術,來「遠讀」南京,記錄和思考在疫情中的南京,我們和關心我們的人,在寫什麼、牽掛什麼、暗喻什麼?這其中,既有緊張悲愴的時分,也有安心自豪的段落,更有國際化的自信和寬厚格局。
  • 它居然能讓荷蘭人傾家蕩產
    可是這在當時的荷蘭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為了養活孩子們,當時的孤兒院決定拍賣這些鬱金香。經過近似瘋狂的一輪輪競價,價格水漲船高,最後,竟然以九萬荷蘭盾的價格達成交易。九萬荷蘭盾,這可不是九萬RMB,這筆錢在當時是荷蘭一個普通家庭三百年的收入!三百年!
  • 荷蘭人表示,娶荷蘭女子需要三思!這個原因大家意想不到……
    荷蘭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國家,被譽為「風車之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荷蘭也是一個崇尚自由、瀟灑的國家,儘管是一個資本主義大國,但是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是非常好的。說到荷蘭,就不得不提起荷蘭人,尤其是女子,人美心善,荷蘭的女子也是非常漂亮的。
  • 鮮為人知的荷蘭第四寶人均年消耗8公斤,每次說它,荷蘭人都會笑
    如果問荷蘭三寶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風車、鬱金香和木鞋。那麼如果說荷蘭有四寶,第四寶你能想到是什麼嗎?那就是連老鼠都喜歡的——奶酪。說起奶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00年。奶酪對荷蘭人來說意義非凡,據統計,荷蘭每人每年消耗大約 8公斤的奶酪!除了是每日必備的食品外,更是早已成為荷蘭的一種象徵。咱們中國人拍照說「茄子」,荷蘭人在拍照時都說:「Say Cheese!」荷蘭年生產近 8 億公斤奶酪,是歐洲最大的奶酪國。因每年出口奶酪40萬噸,還是奶酪出口的第一大國。不只是量大,荷蘭奶酪的口感和色澤也是世界頂級的。
  • 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1843年1月2日,德勒斯登●演出時長:約2小時30分鐘劇中人物:達蘭德(一位挪威船主)—— 男低音森塔(達蘭德的女兒)—— 女高音埃裡克(獵人)—— 男高音瑪麗(森塔的保姆)—— 女低音達蘭德的舵手 ——男高音荷蘭人 —— 男中音挪威水手
  • 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又殺回臺灣,為什麼最終逃離?
    絕大多數國人都有這麼個印象:鄭成功在1662年收復臺灣後,荷蘭殖民者被永久趕出中國領土。其實,歷史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在鄭成功去世後,荷蘭人便捲土重來,重新佔領臺灣北部的雞籠。那麼,荷蘭企圖再次奪回臺灣的陰謀為什麼最後破產呢?在那段波譎雲詭的歷史時期,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筆者結合中方及荷蘭的歷史資料,揭開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的神秘面紗。
  • 西方史:分析葡萄牙人在面對荷蘭人海上軍事優勢所做出的決策
    引言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澳門葡萄牙人盡一切可能極力維持與日本斷斷續續的貿易聯繫。面對荷蘭人的海上軍事優勢,葡萄牙人只得放棄了行動緩慢的大帆船,使用荷蘭人不能完全攔截的小型快速的運輸船。同時,荷蘭人處心積慮地減損和危害葡萄牙人在日本的利益和影響。
  • 荷蘭最新實時疫情播報:中國近百萬合格的專業口罩運抵荷蘭;中國...
    關注荷蘭,從關注一網荷蘭開始! 荷蘭最新疫情播報 荷蘭方面今天的疫情播報從荷蘭當地時間4月3日17時開始,至4月4日17時結束。(疫情播報來源:荷蘭共同日報AD) 有關疫情重點事件,請參閱荷蘭一網的專題新聞。
  • 一項技術要我國15億,禁止討價還價,荷蘭人:我給你們唱首祈禱歌
    可是當時的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後,所以我們把目光看向了建橋技術比較先進的荷蘭,希望通過向荷蘭人學習建橋技術來提升我們國家的建造能力,當時的中國派遣專家遠赴荷蘭,和荷蘭人進行洽談,希望向他們學習造橋技術。但是當時的荷蘭人獅子大開口,對於中國的請求開口要價就是15億,15億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可謂是天價,而且這方面技術根本不值這個價格。
  • 扎心了,荷蘭八成人有了症狀仍然不檢測到處跑……
    中新社·華輿訊 據荷蘭華僑新天地報導疫情之初,大片的荷蘭人抱怨:有症狀,不給測!現在免費給測了,又有多少有症狀的人去呢?包括前幾日小僑新聞裡有提到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比利時等等。昨天,荷蘭RIVM公布的疫情周報中R值重返1.06(表示病毒傳播速度,1為相對穩定的狀態),較再前一周的0.7走高了不少;鄰國比利時也難逃此劫,宣布R值重新破1。
  • 荷蘭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高於這個數,才算是加入「高個大軍」
    在這個如此龐大的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不僅是環境上的差異,也有體型上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才有如此繽紛繁華的世界,今天就跟大家講講荷蘭,說起荷蘭,你們想到是什麼,鮮花、造船、風車之國?雖然荷蘭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國家,但卻是一個很發達的國家,荷蘭地處歐洲西北部,是有名的「海上馬車夫」,盛產各式各樣的鮮花和乳製品等,上面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那麼你對荷蘭人的身高了解嗎?荷蘭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高於這個數,才算是加入「高個大軍」,荷蘭人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88米,女性的平均身高為1.72米,在當地只有1.95米以上的才能稱得上高個,你加入了「高個大軍」了沒?
  • 荷蘭,真香!
    荷蘭作為西歐的一個國家,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荷蘭的海上霸主地位聞名世界,另一個為眾人所熟知的就是荷蘭驚人的英語普及率。據一項國際《英語水平指數》報告顯示,被調查的54個非英語國家中,荷蘭人的英語總體水平高居世界第一,瑞典和丹麥緊隨其後。
  • 荷蘭人有多開放?推出泡澡電影院,遊客:很想體驗一下
    閱讀本文之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之後您每天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天天分享,天天精彩,天天都能看到精品內容,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認可,是我前進的動力,點一次關注,讀萬篇文章,喜歡還可以點擊「頭像」進入主頁,閱讀更多文章!
  • 荷蘭史:科恩的開拓與馬特索爾科的全盛時代
    在香料群島,荷蘭人從葡萄牙人那裡獲得的那些港口都相距遙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因此他們意識到這個在遠東海域的總的集合點必須建立在馬六甲海峽或是巽他海峽的什麼地方,這也是貿易的航線以及季風匯聚的地方。1605年,荷蘭人擊敗膽怯的葡萄牙人守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安汶島。但同年,他們攻佔特爾納多島以及蒂多雷島的戰鬥就要艱苦得多。
  • Chrome | 荷蘭的天氣
    荷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該國大部分土地是填海造陸所得,並受到堤壩的保護。實際上,該國幾乎三分之一的地區實際上位於海平面以下。荷蘭瀕臨北海,沒有山脈,是一個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冬季溫和,夏季也不算太熱。海洋性氣候的第二個影響是全年降雨。沒有真正的雨季,也沒有所謂的旱季。許多荷蘭居民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多雨的國家。可是幸運的是,這並不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