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n A Day|眾生浮世繪,一日一生

2021-02-15 柚圖有你

「可悲哀的是我一天都期待著能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美好的,或者值得感激的,讓我自己也可以參與其中,向世人展示即使一個普通的人也會有不平凡的事情發生,但真相是好事不常有。而今天,儘管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但今晚我感覺到自己仿佛已經經歷了一次涅槃。我雖是平凡人,但我不想過沒有存在感的生活。」

 

——來自一個普通女孩的自白

 看了這段自白,

 現在讓我們來回答三個問題吧!

Question1:

 What's in your pocket?

 (你的口袋裡有什麼?)

 Question2:  

 What do you love?

(你愛什麼?)

 Question3:

 What do you fear?

(你害怕什麼?)

以上這段自白和三個問題來自一部名叫《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的紀錄片,影片的由來是導演在Youtube上發起一項活動:讓全世界的人們用影像記錄下他們的生活並回答3個簡單的問題。他們共收到來自192個國家長計4500小時的錄像,所有的錄像都拍攝於同一天——2010年7月24日,然後剪輯成了這部長達95分鐘紀錄片形式的電影。

魯迅先生在《而已集·小雜感》曾言:

樓下一個男人病的要死,

隔壁的一家唱著留音機。

對面是哄孩子,

樓上有兩個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邊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生命有多種存在方式,或悲或喜,無需共情,無需理解,更無需憐憫。雖擁有一致的感情分類,但誠如魯迅所言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可觀看這部紀錄片時只是看著看著都會突然落下淚來。並不因為誰,只是單純地對生命的感動與敬畏,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蹟。

在這部紀錄片裡,你會感覺到,每個人像真實生活在你身邊,活得鮮活又令人驚奇。

同樣的凌晨。

幸福的媽媽抱著懷裡吮吸奶汁的孩子,

問:他可愛嗎?

房車裡的中東男子沮喪而又釋懷,
嘆:這是我的最後一晚。

嚴肅的信仰者拿著教鞭掛著圖騰項鍊,

道:現在是人間和陰間距離最近的時候。

醉酒的青年在街邊長椅舉著酒瓶,

說:這是我這輩子最棒的一天。

兩個鬢髮斑白的老人穿著正式的禮服,舉行婚禮,甜蜜相擁。


小船上的中東婦女和兒童或划船或勞作,都笑容燦爛。


充滿著奇妙傳說的月亮依然沉默地凝視人間。


靜穆神秘的北極依然籠罩著繽紛絢爛的極光。


雲海依然如過客一般呼嘯而過高山湖海。

同樣的清晨。

亙古的太陽依舊從地平線升起,

或荒漠,或城市。


不同的臉龐依然沉睡在夢裡,

或在父母懷裡的嬰兒,或在枕間的男女,

或在橋下的流浪者。


不同的眼睛被叫醒,

或被鬧鐘,或被小孩,或被父母,或被愛人,

或被路邊的車鳴。


不同的身體開始洗漱,

或在馬桶,或在洗漱間,

或在草原上,或在馬路邊。


亦有不同的早餐,

或是麵包機裡的麵包,或是平板鍋裡的培根,

或是一杯烈酒,或是草原裡現擠的羊奶,

或是祭祀的精緻荷葉小盒。

生存,可能是一方小天地悠閒愜意的時光與美味的早飯,也可能是病房裡塞滿儀器和吸管的身體。

生命,可能是超聲波裡的小孩影像,可能是驗孕棒裡那根紅線,可能是媽媽隆起肚子裡的胎動,可能是長頸鹿產下的小長頸鹿,也可能是圍觀老婆分娩暈倒的爸爸。


口袋,可能是鑰匙眼鏡鈔票,可能是賴以為生的藥片,可能是蘭博基尼車鑰匙,可能是名牌錢包手機播放器,可能是擦鞋的器具,可能是刀槍毒品,也可能兩袋空空。

電影的鏡頭有些很詭異,有些很奇幻,有些如自然風光片一樣震撼。世界各地的人和事,就在這同一天,從晝到夜,從富到窮,從熱到冷,從生到死,所有的悲傷、平凡、喜悅、所有的宗教信仰與市井娛樂,濃縮在這部影片中。

簡單,卻深刻。

《浮生一日》是一部存在主義大於它本身價值的影片,作為一部眾籌小成本的紀錄片,除了獨特的剪輯讓它出色,更引人入勝的是它所要帶給我們的精神內核。

它已不是電影,它本身就是生活。

這個世界,可怕嗎?

但,我們也有好多喜歡的東西。向日葵,青草,烤雞,寵物,車,足球,冰箱。

我們也有好多喜歡的人。自己,家人,朋友,孩子,愛人,甚而向你善意微笑的陌生人。

我們也喜歡過好多人。隔壁車廂的那個她,無所不談的那個他,牽手的那個她,擁抱的那個他,求婚的那個她,共舞的那個他,步入婚禮的那個她……亦或,希望爸媽奶奶都認可的那個同樣性別的他。

我們還經歷著這美麗世界。踩在家裡的地毯、樓梯、斑馬線,抑或泳池的跳水板上;穿行在浪裡的滑板、深海的光圈、湖面的七彩泡泡,抑或艙外天際的雲層裡。

這個世界,美好嗎?

但,我們也有好多害怕的東西。怪物,鬼,巫婆,殭屍,蛇,狗,貓,老鼠,獅子,蜘蛛。

我們也有好多害怕的人。強盜,強姦犯,同性戀,恐怖分子,反社會人群,政治家,連同我們自己。

我們還害怕這未知世界。長大,離婚,孤獨,病痛,死亡,失去所愛的人。
我們還經歷著這可怕世界。戰爭,踩踏,虐待,弱肉強食,火災,籠罩城市的雷電。

但,這就是真實的,我們的世界。

所以在希望之後,還會有覆滅。

在溫暖之後,還會有爭吵。

所以在為精心打扮無盡等待的男朋友視頻電話後,還會有掛斷後瞬間的落淚。

所以在全世界都在報導阿富汗的戰亂時,新聞記者只期望能用鏡頭告訴全世界,我們阿富汗也有普通人,我們阿富汗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所以在感嘆自己的渺小和無力只能埋頭環球騎行整整九年後,他還會默默眺望遠方,有可能統一韓國嗎?

所以在迎接一個新的小生命時,還會有圍觀老婆分娩太激動而暈倒的爸爸。

所以小男孩每天起床後要做的事就是對著很早就去了另一個世界的媽媽的遺像,說一聲,媽媽早上好。


所以雖然生活困苦,在堆砌的空蕩土房裡獨自扶養五個孩子的老人,卻笑著說:可是我們還活著。

 

所以在媽媽全身布滿手術的刀疤,掛滿透析的瓶子後,還會告訴鬧騰的孩子,我們在拍一部快樂的電影,它還有一個快樂的結局。

 

所以在妻子飽受癌症病痛的折磨時,丈夫說,曾經我害怕你得癌症,害怕死亡把你帶走,可是現在你真的得了癌症,我反而什麼都不怕啦,我們在一起。

如影片結尾中女孩對著鏡頭無奈的感嘆。

雖然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但我想做個不一樣的人。

儘管今天什麼大事也發生,

可是我感覺到發生了些偉大的事情。

  Question1:

  What's in your pocket?

  (你的口袋裡有什麼?)
  Question2:

  What do you love?

(你愛什麼?)
  Question3:

  What do you fear?

(你害怕什麼?)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

無論一日陰晴風雨

無論一生好壞悲喜

誰說不能讓你此生唯一自傳

如同詩一般?

盡力去愛吧

用力去擁抱吧

全力去做你自己吧!

相關焦點

  • 《四月一日靈異事件簿》浮世繪
    作者一再反映現實中的一些現象,譬如撒謊,言而無信,人情的冷漠,人際關係的淡漠…… 有點呆的男主角四月一日君尋(奇怪的名字--)因自己的怪異體質而煩惱不已,偶然進入一家奇怪的店,店主是漂亮性感人稱「異次元魔女」的壹元侑子。她答應解除四月一日的煩惱,但是條件是四月一日必須在店裡打工…… 總是可以遇見一些離奇古怪的事,聽到侑子猶如說教的話語。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你就做著這一切,度過一生。要做這一切,一生都還太短。你應當像畫中人一樣,生活在自然裡,像花朵一樣。 —— 梵谷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北京 |【橋舍·浮世繪】日本最大浮世繪流派——歌川派
    (圖為歌川豐國浮世繪作品)進入1790年代中期(寬政年間)之後,歌川豐國的「大首繪」成為役者繪的主流。歌川國貞(1786-1864)歌川國貞是主導幕末晚期浮世繪界的歌川派最主要畫師,他出生江戶本所的經營渡船場之家,十多歲時就拜歌川豐國為師,成為其入門弟子,二十餘歲始發表美人畫、小說插圖及演員畫像等浮世繪版畫。他一生製作量極為龐大,據統計,大約留下了逾萬幅作品,且多為單幅美人畫和歌舞伎演員像。今天的日本浮世繪學界一般將其稱為「三代豐國」。
  • 淺介紹日本浮世繪
    日本浮世繪,很多人都聽說過,這種在江戶時代流行開來的古老繪畫在現在看來也毫不違和,豐富的配色與畫法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比如下面這張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作者最為著名的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
  • 這部十年前的紀錄片裡,有著眾生的浮世繪
    雖說沒法直接回答這些問題,但《浮生一日》這部特殊的紀錄片也許可以回答一個問題:現在的我要幹什麼?紀錄片《浮生一日》沒有攝影棚,沒有演員也沒有任何設計的劇情,由斯科特兄弟導演的這部三無影片,成片於世界各地的youtube網友上傳的自己2010年7月24日那一天的錄像。
  • 【大家】浮世春夢——浮世繪中的春畫
    作為浮世繪中的春宮,春畫有枕繪、勝繪、濡繪、笑繪、秘畫、秘戲畫、偃息圖、豔畫、豔本等形形色色的別稱,以枕繪最為通俗(本文權且以此作為浮世繪春畫的通稱)。一代繪師喜多川歌麿(Utamaro Kitagawa,1753~1806年)一生創作了大量枕繪,被看成此類繪畫中的「絕品」,其中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名為《歌枕》,意為「歌麿版枕繪」。浮世繪中到底有多少春畫?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到了江戶時代末期,幕府下達禁令導致浮世繪開始轉型,畫家們不再以人物(美人繪、役者繪等)為主,風景成為新的主題(即「名所繪」)。包括浮世繪、和服、漆器、瓷器等在內的1356箱展品銷售一空。日本人呢,也完全不把浮世繪當寶貝。無論是過往的歷史,還是正在發生的明治維新,都讓全盤學習西方的日本人,忽視了隨處可見的浮世繪。因此,買賣雙方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浮世繪被歐洲的外交官、旅行者、商人們成堆運走、倒賣,其中知名的日本國際倒爺如林忠正,僅他一人就賣出了16萬張浮世繪。
  • 浮世繪系列——鈴木春信
    講座將為大家介紹浮世繪的起源、工藝和三大題材——美人畫、歌舞伎演員像和風景花鳥畫。浮世繪最廣為人知的是美人畫,其次為歌舞伎演員畫像,還有在江戶時代後期興起的風景花鳥畫。浮世繪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被稱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此外,浮世繪還對19世紀末興起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產生了重要影響,成就了東西方美術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 浮世繪丨從春宮版畫到皇室御藏
    這和浮世繪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浮世繪,作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藝術,並非偶然出現,而是一種必然。誕生於17世紀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版畫,雖然是在中國文化滋養下生長的藝術形態,但它獨特的風格和對印象派乃至西方現代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從這個程度上來說,作為一種本土藝術的浮世繪,對世界藝術的走向劃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印象派的兩位代表大師莫奈和梵谷,都是浮世繪的狂熱粉絲。
  • 藝術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這幅畫以及背後代表的日本「浮世繪」到底有什麼樣的淵源和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借著1867年巴黎世博會的東風,首次以國家館名義參展的日本,就面對了西方人的消費狂潮。包括浮世繪、和服、漆器、瓷器等在內的1356箱展品銷售一空。日本人呢,也完全不把浮世繪當寶貝。無論是過往的歷史,還是正在發生的明治維新,都讓全盤學習西方的日本人,忽視了隨處可見的浮世繪。
  • 凡·高為何鍾情於浮世繪
    馬奈、莫奈、德加、勞特雷克這些印象派大師的作品都深受浮世繪的影響。其中,凡·高尤為鍾情於浮世繪,並從不同角度理解和接受了浮世繪的精神。凡·高畫像凡·高出生於荷蘭一個小鎮新教牧師的家庭,作品充滿激情。他的實際作畫時期並不長,但對西方現代繪畫卻產生了深遠影響。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魯迅收藏過的浮世繪的故事
    北京魯迅博物館保存著魯迅所收藏的第一書房版的《浮世繪版畫名作集》並於近日結集出版。圍繞這些浮世繪,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技藝超群的浮世繪修復大師高見澤遠治   在魯迅生前所藏的十餘種浮世繪版畫及書籍中,可以說,第一書房版《浮世繪版畫名作集》(第二期)最有價值。
  • 《浮世畫家》:人生不止浮世繪,還有必須面對的現實
    《浮世畫家》是石黑一雄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講述一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當下的生活與對過去的追憶。與石黑一雄多數作品一樣,這部小說同樣以主人公的回憶為基調,回憶的內容跨越「二戰」前後,而講述的時間則從1948年10月到1950年6月。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 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
  • 淺談《怪化貓》:將日本浮世繪與動漫結合,碰撞「異次元」的藝術
    這部動漫體現了浮世繪又未體現浮世繪,像浮世繪一樣描繪社會百態,又不像浮世繪而去描繪妖魔鬼怪。【座敷童子】篇僅兩集,就讓人看到了一個女人與他人相戀,成為母親,為權勢所迫的一生;【海坊主】篇為你慢慢道來何為憎恨,何為懊惱,何為悔恨;
  • 《浮生一日》時隔10年再度徵集全民影像
    十年後的世界,魔幻2020的故事,將如何被我們層層疊疊地打開—— 2020·07·25,浮世眾生繪,天涯共此時。投遞郵箱地址:lifeinaday2020@163.com 參與方式:7月25日,拿起相機或智慧型手機拍攝一天的生活。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浮世繪和中國明代書籍版畫又有著怎樣的血脈淵源?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風靡全球的名作《神奈川衝·浪裡》何以成為日本精神的標誌性符號?究竟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孕育了日本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攀升,各種關於浮世繪的展覽和書籍層出不窮。
  • 梵谷為什麼痴迷浮世繪?天皇的歷史老師揭曉答案——
    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導  如果要問梵谷那個時代的「網紅」是什麼,其中必定有浮世繪。日本浮世繪藝術曾掀起一場「世界風潮」,印象派畫家馬奈、羅特列克都在談論和臨摹浮世繪,梵谷也迅速加入了浮世繪粉絲群。仔細觀察梵谷的畫作,我們不難發現梵谷與日本的浮世繪藝術之間聯繫緊密。梵谷到底有多喜愛浮世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