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2020-12-18 職場縱橫術

當我們在生活中,看到有人為了金錢,去做出超越底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感慨道:有錢能使鬼推磨啊!

在古代,「鬼」是邪惡的,是不可能幫人類推磨的。而此句中,竟然能夠通過金錢,就讓「鬼」來幫人類推磨。

這句話是對於金錢的諷刺,也是對當今社會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現象的不滿。一語中的,比喻的十分形象。

那這句話出自於哪裡呢?

這句話出自明代大才子「馮夢龍」之口,關於這句話,還流傳著一個故事:

從前榆村有個叫榆苗的人。四十歲那年,被小鬼勾走,在去陰間的路上,榆苗對小鬼說:「我每年送你五萬冥錢,你就放了我吧。」小鬼一聽有利可圖,就把他放了。勾走了個叫榆樹的老頭兒。  

閻王一看對小鬼說:「叫你去勾榆苗,怎麼勾來了榆樹?」小鬼辯解道:「這人是榆苗,長老了才成榆樹。」閻王一聽小鬼胡編,怒喝:「快去勾榆苗!」 

小鬼心想:榆苗給這麼多錢,還能勾他?就把一個叫榆墩子的人給勾了來。並向閻王報告說:「榆樹死了就被人砍了,現在只剩下榆墩子了。」閻王聽了哭笑不得,心想:小鬼一定收了賄賂,決定自己去勾榆苗,回來再拿小鬼是問。  

閻王來到榆苗家,看見榆苗正在推磨。榆苗見閻王來,便苦苦哀求:「閻王爺,我家有七十老母,你讓我把這點磨推完再跟你走吧,不然我娘以後吃什麼呀?」

見閻王搖頭,便又說道:「我以後每年給你五十萬冥銀。」

見閻王無動於衷,榆樹又說:給您一百萬冥銀。」

閻王聽後,心中一喜,說道:「好吧,看你如此孝順,我就同意你了。然後又客客氣氣的跟榆苗說:我幫你推幾圈磨吧,你去歇一會兒!」

說著閻王開始推起磨來。榆樹心中暗喜,又道:「閻王爺,我以後每年給您一千萬冥銀,您讓我活到百歲,給老娘送終吧。」閻王一聽一千萬冥銀,心中狂喜,說道:「錢不錢的無所謂,關鍵是這世上像你這麼孝順的人,不多見了,我就成全你這片孝心。」

說完,勾上本村的一個叫榆根的就走了。小鬼見閻王勾回的也不是榆苗就問:「閻王爺,你怎麼也勾錯了人呢?」

閻王瞪了小鬼一眼說:「就許你勾榆樹、榆墩子,就不許本王勾回榆根嗎?」

於是就有了「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

大多數人,都只知道這一句,而其實,下一句才更是經典,那就是「缺油難點閻王燈」。

有錢就能讓鬼幫忙推磨,這就已經很顛覆三觀了。而「缺油難點閻王燈」的意思是說,你要是沒錢,你連陰間都去不了,連鬼都嫌你窮,寧可讓你多活幾年,也不收你!

這句話非常殘酷,寓意著當代勞動人民,要是沒錢,連死都不能死,只能活生生的在這世上受罪。

俗話說:「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錯什麼別錯過,缺什麼別缺德」,從這句話中,我們也能看出金錢對我們的重要性。

但金錢畢竟是我們的工具,是為我們服務的,我們不能為了掙錢而迷失了自我,做出超越底線的事情來。是你的怎麼也跑不掉,不是你的,你再追也追不到。

所以,盡力就好,別到時候,你身上只有錢了,而愛情、親情、友情全都不復存在了。

早在古代,我們的先人,就意識到了金錢對我們的侵蝕,所以,就留下了這句話,來警醒我們世人,別因金錢迷失了自我。

古人的智慧,是經得起推敲的,很多放到現代,照樣是十分適用的。

而明代大才子,馮夢龍,就把從先秦到明朝期間發生的,1200多個謀略智慧,編成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

康熙認為它是「國之利器」,不許外傳;紀曉嵐不僅熟讀,還倒背如流;曾國藩「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王健林也把這本書推薦給了萬達高層。讓自己的員工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增強在職場中為人處世的根本。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意思就是說:普天下所有的智慧全都囊括於此!

「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本書中都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故事,讀起來生動有趣,主要是能增長智慧!

很多朋友說,《智囊全集》是古文啊,看不懂咋辦?

沒關係,你可以選擇下邊這套白話版的《智囊全集》,我也正在讀。

這本書看過之後將受益終生!從書中學到的智慧,將伴隨我們一生,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這本書一共有2冊,一整套的人生智慧只需59塊錢,也就是兩杯咖啡的錢就夠讓你受益終生!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古人講:「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耐人尋味,可惜很少人知道
    古人言:「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耐人尋味,可惜少有人知為了更好地能提醒子孫後代,老祖先會根據平時生活經驗,匯總出一句句耳熟能詳的俗語諺語流傳下來。而這些民間諺語藉助人們的口口相傳,總是會在時間的長河中丟失忘卻。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古時的有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腮幫子上沒有什麼肉的人,最好不要深交。而在古人看來,如果女性是這種面相,一般是很有心機的,在交友的時候要謹慎一點。但是這樣的人一般很有腦子,想法很多,與這樣的人待在一起,會有無形的壓力,所以遇到這樣的人還是儘量保持距離。而古人的這句話流傳至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這句話的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下半句就是「滿臉橫肉為兇相」。
  • 「有錢能使鬼推磨」,是什麼意思?原來精髓在下半句,卻少有人知
    這樣的現實用一句話來形容就非常恰當了:「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一句民間俗語即便到了今天還是同樣適用!那麼,「有錢能使鬼推磨」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會有這樣的覺悟!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說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有了錢以後,沒有辦不到的事情,甚至可以能指使小鬼幹活。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很多人只知道這句「兩腮無肉不可交」,但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滿臉橫肉為兇相。一臉橫肉的人,往往都是些兇狠額角色,這樣的人給人一種不好相處的感覺。這句俗語的重點就在一個「橫」字,古人更是將「橫」描述為「兇紋」。
  • 人們常說:世本無事庸人自擾,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一件小事都能琢磨,擔憂半天。這上半句是我們常說的,那麼它的下半句是什麼你知道嗎?庸人自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把這件事看得太複雜了,要讓自己不再自擾,最好的辦法就是化繁為簡。這句話的下半句在馮夢龍先生的《智囊全集》中給出了答案:世本無事,庸人自擾。唯通則簡,冰消日皎。
  • 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這句話大家都聽過,意思是不能以貌取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可是有些古人偏偏喜歡"觀人":觀人於酒後、觀人於忽略、觀人於臨財臨色。通過這些細枝末節,來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走向。古人云:"男人嘴大吃四方",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句話的意思是,男人嘴巴大,就能混得很好。那麼這個嘴大就真的是嘴巴大麼?其實不然,這裡的最大指的是男人口才好,能說會道、情商高。
  • 老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處事準則
    我們的老祖宗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歷史傳統文化,還給後人們留下了非常多與為人處世相關的俗語老話,他們留下來的很多為人處世準則、道理都十分精闢,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認真領悟學習。這句話還有後半句,更是經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得放手時須放手」,意思就是說自己不該問的事、不該管的人就不要管那麼嚴,有些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得到的。
  •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經典,蘊含上千年的智慧
    其實,老人家向後生宣傳的思想,很多皆是提煉於古人之言。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而"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出自於古人之言,被一代代的有識之士記住,並視為指導人生的指路明燈。蘊含了上千年的智慧。可是,我們從老人家口中聽慣了這句話,卻很少有人知道後半句。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古人講「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精髓在下半句,老祖宗的處世良言
    甚至於我們從小便會聽到類似於孔融讓梨,不恥下問等典故故事,甚至於古人都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可見謙虛對我們的人生有多麼重要。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句詩還有下半句。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這其中蘊含的人生道理不由得讓我們深思,這句古語的出現告訴我們從古至今驕傲自滿只會惹人厭煩,對我們的人生發展和個人升職都是不利的,反而謙虛則是一個高尚品質它會助力我們的人生節節高升。這點在官場上就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
  • 老人家常說「萬惡淫為首」,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了千年的大智慧
    不論在哪一個時代,老人言總被視為老年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青年人成就自我,少走歪路的重要途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雖然有些倚老賣老的意思,卻也是真實寫照。其實,老人家掛在口中的許多話,皆是引自於古語,比如說在《老人言》中,便包含了大量經典之句。
  • 俗語:「貪酒不顧人」,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早就看透了人性!
    而古人也是留下了不少的俗語來告誡後人,俗語作為老祖宗每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給後人帶來了不少的教育作用。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在俗語中我們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技能。
  • 古人云:樹怕三搖,女怕三撩,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揭露了人性
    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樹怕三搖春季是植樹的最佳季節,也就是三四月份。這個時候的土壤比較鬆動,把樹種下之後還要把填好的土用腳踩實,這時的根基還不穩,有時還需要用木頭來固定住,就是希望新種下的樹能穩穩地紮根。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的智慧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二.
  • 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半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
    而在這句俗語之後,其實還有著更加經典的後半句,不過卻鮮為人知,那就是「窮不行遠路,有志自有福」。「老人言」是不立文字的草根經典,口口相傳的人生經驗,千古流傳的處世智慧 ,五千年代代傳承,祖祖輩輩的人生總結 。歷經歲月淘沙,早讀早受益的人生哲理。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 古話說:「觀棋不語真君子」,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識人術藏智慧
    而且古人也講:「觀棋不語真君子」,看出其中妙局的能者高手一般都不會在旁邊咋咋呼呼,君子從來都是真正有涵養的人,能做到觀棋不語很不容易。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這後半句更是經典,把喝酒和小人巧妙的聯繫在了一起,這後半句就是「把酒多言是小人」。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在《智囊全集》,"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出自於古人之言,被一代代的有識之士記住,並視為指導人生的指路明燈。
  • 古人講:「餵狗不能餵太飽」,下半句才是精髓,直指人的本性
    上起先秦,下迄明代,《智囊全集》集合了歷代智慧故事共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它的簡單通俗是任何年齡層段的人們都能輕易接受的,而且包含的人生哲理也是非常的豐富。這句俗語前半句是「狗別餵太飽」,為啥會有這種說法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對狗狗身體健康的著想,我們都知道狗狗和人一樣,一旦吃多的話對腸胃不好,腸胃負荷一旦太大!就會容易翻腸子!而一旦翻腸子的話,除了腸胃不好外,最有可能得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