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人生(二):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

2021-01-18 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

」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拜了師,這只是跨進了行業門檻,至於能學到多少本領,全靠自己的用心和努力。木匠傳藝,主要通過直觀的實際操作演示和實物展示,並輔以口授。學藝者應能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模仿,領悟到技藝的基本原理和規律,並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學會了做方凳,就應能試著做方桌,就應能做其他方形物件。學徒三年,不可能對各種木器活兒都有實踐機會,關鍵在於要掌握技術操作要領,善於使用結構原理,並廣泛用於形不同但理同的實際工作中。工作中存在著太多的「同理可用」。 有些木活,師傅也沒見過實樣,僅憑著前輩師傅的講述,繼續講給徒弟聽。這就要求後輩匠人在口傳的基礎上,結合多方面的技術知識,開動腦筋,反覆琢磨,做出聽說過卻不曾見過的東西。

幹到老,學到老。「藝無止境」。即使一位手藝出眾的老木匠,畢其一生所掌握的技藝,其實也是很不全面的,總有他接觸不到的東西。 什麼是手藝?手藝應是匠人智慧運用和工具使用的結合,並在某專業中實施時的作為。有些手藝只有在作為時才好傳授。只憑口授和用手比劃,或幾道簡單的畫線、不可能全面的,清楚地顯現技藝的真內容。而使用文字,則更難準確形象地描述手藝作為。

「糙」木架和傢伙鬥子

拜師後的第二天,徒弟就要隨師傅上工幹活了。過去,一般農家過了正月初五大多也開始了農事。木匠在春季裡是很忙的,需要蓋造新房或翻修舊房的人家,都打算在春季或至遲在雨季到來之前,完成工程的大部分。只要房子「口兒朝下」,心裡就安定了,剩下的門窗裝修活兒,往後推遲幾個月也是可以的。房子有房頂才叫房。蓋房子時,有了房基和四面牆壁,而沒有房頂時,「口兒」是朝上的。

春季正是木匠忙於蓋房做木架的時候,也是學徒生涯開始的好時機。大木作的木匠,對木架的外觀標準,用一個「糙」字來形容---糙木架。意思是說木料的外表加工程度,總不似室內家具那樣光潔平整。當然「外糙裡(理)不糙」,規矩不能糙。學徒開始,首先要學習使用工具,「糙」木架為他提供了絕好的練習條件。帶徒拜師的時間選在正月初,也是有其客觀道理的。 上工第一天,徒弟對木匠行業幾乎一切都是茫然不知的,甚至對某些工具叫什麼名稱也不知道。師傅首先教徒弟認識工具,學會查點工具。現在的木工,有了電動工具,鋸、刨、鑽、鑿等多種功能都集中在一臺機器上,把機器搬到工作場地,其他零星工具用一個帆布兜子提著就行了。以前的木匠作業都是手工操作,幹什麼活用什麼工具。去新僱主家,要根據所要做的活茬兒,查選相應的工具。小件工具全都裝掛在一隻木製的工具箱內。木匠們叫它「傢伙鬥子」。木匠管工具叫「傢伙」,或叫「行李」。修整工具叫「拾掇行李」,收斂工具叫「歸攏傢伙」。傢伙鬥子,用木板釘制而成。

兩側的高膀之間,用粗鐵絲拴成一個提梁。可用手提著,也可用錛子把兒穿進提梁,扛挎在肩背上。鬥子分為兩層,上層盛放小件工具。後壁上固定著一根半懸的木條,寬約二寸,懸空部有大小不等七個孔,應著北(背)鬥七星之數,插放鑿子用的。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五種規格的鑿子以及扁鏟和斜刀子(斜鑿)依次排插,選用時很方便,鑿刃也不致與其他工具混放在一起,因互相碰撞而傷損。高膀上另鑽有兩個透孔,用鐵絲或粗皮繩結成套子,插掛刨子用。每個套子可插掛兩、三個刨子。鬥子下層是個小抽屜,屜臉開在右側高膀下部,可存放鋼銼、玻璃刀之類,抽屜後側幫釘有一條薄鐵板,做成彈片,是個暗銷兒。鬥子後側,正對彈片處鑽有一孔,拉開抽屜時,用一枚大釘子,插進孔內,頂動彈片,才能打開抽屜。不知此機關的人,打不開抽屜,關閉抽屜後,彈片會自動封鎖,可防止背挎鬥子走動時,抽屜自行滑出掉落。 木匠的工具,除了鑿子之外,主要的還有二十八種,應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數。如大鋸應亢金龍,錛子應奎木狼,摟鋸子應婁金狗,墨斗應昴日雞,小刨子應房日兔等。輔助工具不在此列。 不常用的工具多是些專用工具,平時留在家裡,用時才帶上,用完後隨時帶回家。這樣一隻傢伙鬥子就能裝帶兩個人的常用工具了。如果僱主家很遠,需要住宿,那麼,可能用到的工具也要儘量帶上,結果把鬥子裝的滿滿的。 砍木架須用好幾種鋸。截木頭用的截鋸,挖「碗口」用的挖鋸,小沙鋸和篩鋸是常用鋸。篩鋸一般不混用,師徒各用各的,每人一張。丈量木料要用「伍尺」,一根五尺長的方木尺,是做木架不可缺少的工具。木匠們都說伍尺和錛子能闢邪,所以走夜路時常隨身攜帶。

查選完工具,師傅教徒弟用錛子大頭挑起傢伙鬥子,挎在肩背上,另把幾張鋸穿掛在錛把兒上,用手把扶著,形成挑擔樣。自己也用錛子穿挑一、兩張鋸,扛在肩上,另一手提著伍尺就行了。師徒二人,一同朝僱主家走去,合情合理,和諧自然。 師傅認識的鄉人很多,鄉人也都認識木匠,至少是半熟臉,一路走著,不厭其煩地和來人打著招呼,寒暄而過。來人看見背挎著傢伙鬥子的學徒,知道是新收的徒弟,也都恭維幾句。 木匠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雖然不是很高,但也沒人看低。

錛子闢邪的故事

如果走的路遠,師傅會邊走邊講故事給徒弟聽。 從前,有一個木匠給一家僱主做活兒,這家人平時只有婆媳二人在家。家裡養了一隻大黃狗。婆婆習慣把一些吃食放進一隻籃子裡,蹬著桌子把籃子吊掛在屋內房梁的鐵鉤上,為的是防老鼠偷吃。她常常發現籃內的東西少了,就懷疑是媳婦偷嘴吃。媳婦為這挨了不少罵,受了不少氣。 有一天,在院子裡幹活兒的木匠,發現那隻黃狗用嘴巴拱開門帘,進了屋子,就悄悄跟過去,透過窗紙破洞往屋裡看。狗進屋後,跳到桌子上,象人一樣站立起來,用前爪把吊掛在房梁上的籃子舉摘下來,偷吃裡面的食物,吃後又把籃子舉起掛回原處,然後溜出屋子,沒事一樣到院子裡趴臥著。

婆婆發現籃子裡的吃食少了,又要和媳婦吵鬧,被木匠攔住,並指著那隻黃狗講了他剛才的發現。於是婆婆用棍子狠狠地把狗打了一頓。晚上收工後,木匠突然發現黃狗不見了,心裡打了個激靈。他每天收工回家,要走很長一段山路,就多了個心眼,臨走時把錛子扛上了。走到一荒僻處,發現那隻黃狗在路上蹲著衝他狠聲吠叫。他趕過去,狗就跑開,但馬上又在前面攔著。幾次驅趕,狗幾次攔著。木匠發急,就追著狗一直打,且追且跑,漸漸地狗把木匠引到一處。暮色朦朧中,木匠睜大眼一看,前面荒草遮蔽下,有一深坑,是狗用爪子剛剛刨出來的,再向前一步就會跌進坑裡。木匠心裡明白,這是白天他向狗主人告了狗的狀,狗挨了打,要報復他。他想,這樣纏鬥下去非常不利,如果往回跑,狗肯定會從背後撲上來,夜色不清,搞不好要吃虧。怎麼辦呢?他心生一計,於是他故意做出向前猛打的姿勢,狗果然向後急退,他扭身就跑,狗越過土坑縱身撲了過來,說時遲,那時快,木匠一扭身,手中的錛子閃出一道紅光,狠狠地砍在狗頭上,鮮血迸濺,正好落在它自己刨挖的土坑裡。 故事講完了,狗在故事中成了精怪。 「錛子能闢邪吶。伍尺也闢邪」。師傅最後補充說,算是總結。 其實,每個民間傳說的故事,都有寓意。徒弟跟隨了師傅,師傅就要對徒弟負責。這也是一種傳授:人身安全,自我保護。木匠外出做活兒,免不了晚歸走夜路,隨身帶把錛子或帶根伍尺,既能壯膽,也確能防身。伍尺和錛子在木匠工具中,算是長「兵器」了。斧子雖然也可以帶著防身,但其形象似有攔路剪徑之嫌。斧子人人可有,錛子和伍尺卻是木匠獨有的,隨身帶著,既當用,又不顯露本意。

木匠的工作檯

作坊裡的木匠,有固定的工作檯,工作檯是用厚木板釘成的木架子,擺放在幹活的地方,一般不挪動。串鄉木匠不同,有作無坊,到僱主家幹活時,隨時支一個。把一塊硬挺的厚木板支架起來,前低後高,前頭隨便頂在牆上,樹幹上,或者什麼重物上。板面上鋪釘一塊鋸出三角豁口的薄木板----卡口(如圖2),一個簡易實用的工作檯就做成了。木匠叫它「楞」,大概是向前斜楞的臺面的簡稱,帶卡口的木板叫楞板。如叫它作斜板、木板、臺面或面板等名稱都不能說明它的實際功用,叫楞板才有專指性。應是經歷許多年代才篩選定的專用名稱。木匠在楞板上刨刮木料,畫活,墊著它「成功」小件的木活。

「卡口」也叫班妻,傳說是魯班妻子發明的。魯班在楞板上刨木料,總要讓妻子用手頂住木料,久之,魯班妻子就發明了卡口,解放了自己。實際上,這是外行人知其一,不知其有二的誤識。薄板卡口的主要作用是頂著木料,而且刨刮時刨子可以前出,不致使料頭刨不到位。這種卡口出現之前,比卡口構造複雜的多的刨子肯定已經問世,即使最早發明刨子的木匠,也一定會隨時發明卡口,無需用人力頂著,更何況是聰明的魯班。再者,用人力也頂不住木料,尤其是需要批量加工的木料。誰若不信,可不妨一試。

「班妻」應是另一種卡口,雖然名字相同,但作用不一樣。刨刮稍寬些的木板板面(木匠叫它大面),平放在楞板上,前頭頂在薄板卡口上即可。若刨刮木板的厚度面(木匠叫它小面),由於大面立起,小面著楞板,受刨刮之力後自然立不穩,必須用人扶著才好加工,尤其要用力按扶住木板的後頭,不然刨子運行到前板頭時,後板頭會撅翹起來,刨不出所需要的效果。在一短方木上(長度不超過楞板的寬度),橫著鋸剔出一個豁口,豁口寬度大於木板的厚度,並用釘子透過豁口底,固定在楞板上。把木板放進豁口,前端頂進薄板卡口的三角豁口,後端用一木楔與方木豁口卡住。這樣,木板的前後兩端都有著力點(後端是被夾住的),就立牢穩了。魯班妻發明的應是這種卡口,多量地刨刮寬木板的小面,必須用這種卡口。「嚴縫」(板材粘接前,需要把兩板之間的縫隙消除,行話叫嚴縫)時更離不開它。

木匠與板凳

木匠幹活兒離不開板凳,四角八乍的長條板凳。用著穩當,搬動方便。鋸木料,鑿卯兒墊著它,登高幹活兒踩著它,楞板下面也可支著它。木匠每到一個新僱主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僱主備幾條板凳。 以前,幾乎家家都有板凳。板凳有粗細之分。細板凳做工細,凳面兒四沿兒刨出花線條,面兒下面時裝飾板---花牙子,凳腿有圓形或方形,若是方形腿,腿面外楞也有用花線刨刨出的花線條。細板凳大多與八仙桌配套,塗刷油漆。客人來家,就坐在板凳上。更講究的人家才有圈椅或割角攢邊的方凳。普通人家只有粗板凳,既是生活用具,也是幹活工具。木匠幹活兒用的多是僱主向鄰居借來的粗板凳。木匠人多時,用的板凳也多。 現在,供人坐著的物件多種多樣,唯獨長板凳被逐出家具一族,沒人再打造。舊有的板凳多被廢棄,所餘無幾,就是鄉村中也不多見了。木工做活,想使板凳,已很不方便了。 舊時,鞍子鋪的鞍子匠,有專用的大板凳。大板凳長約五尺,厚約四、五寸,面寬八、九寸。鞍子匠幹活兒,就騎坐在上面。刮拉砍鏟,使用年頭多了,厚重的大板凳,遍體坑凹,傷痕累累。 木匠有了板凳,支起了楞板,就可以幹活兒了。

所謂「邋遢木匠」

做木架,佔用場地大,只能露天作業。正月裡雖然有了春的信息,卻驅不走寒冷。木匠們都穿著棉衣,開始幹活時,棉衣就穿不得了,既笨又熱,閃掉棉襖,只穿絨衣,幹活才利索,甩的開膀子。「乾淨瓦匠,邋遢木匠」。瓦匠幹活兒,大堆的磚石泥土越用越少,場地也越來越乾淨。木匠幹活兒,出廢多,刨花,木渣,碎木頭子,一大片,場地也越來越雜亂。 做木架錛砍下來的碎柴特多,遍地皆是,伸手即拾。天寒地冷,隨手抓攏些碎柴,燃一小堆火,把墨斗放在火堆旁邊烘烤著。墨斗裡的墨料要用水洇溼後才能彈線用,溼墨和溼線繩常被凍得僵硬,放在火邊烤著,隨時可用,用後再放回火邊。火堆不可太大,也不可太旺,太大太旺燒柴多,總添柴費時間,影響幹活。把些溼柴捂壓在火堆上,火著得慢,但冒煙,煙氣瀰漫燻人。工間小歇時,添些乾柴,把火弄旺,披上棉襖,圍著火堆喝水。

「餓死的廚子三百斤,凍死的木匠煙燻味兒」,一邊烤火,不忘說句逗趣話,表白職業優勢是用柴方便。其實木匠身上並沒有太多的煙燻味兒,這只是對木匠烤火方便的一種誇張說法。不過他們身上常有木頭味兒卻是真的。接觸什麼木頭有什麼味兒。接觸柏木有柏木味兒,接觸松木有松香味兒,若接觸那種火楊木,身上有一種臭楊木味兒。這些味兒,木匠自己並不覺得,只有旁邊的人才嗅得出。

所謂「長木匠」

木匠做活兒下料時格外小心,必要計算準確,丈量無誤後方才下鋸截斷。尤其是大料,如柁、檁等原木,以及較長大的板材,要反覆丈量二、三次,直到確認無誤,才動手施工。有時已拿起鋸,準備下鋸了,仍不放心,又放下鋸,再丈量一遍。多量一次,多用半分鐘的時間,麻煩一點,不算什麼。若因一時大意,丈量錯誤,鋸斷木料,就後悔莫及了。曾有一馬大哈,下料不慎重,鋸短了柁料,到立架時才發現這個錯誤,更換全部大柁已非易事,拆除縮小房基也有許多不便,最後竟由瓦匠來解決這個荒唐的過失,把整座房子的後牆加厚,用加寬牆體補充柁架短缺的長度。 為了給加工留餘地,截取木料總要比設計實用尺寸稍長一些。「長木匠,短鐵匠」,鐵匠幹活下料要短些,短了容易加工,鐵料燒紅後,經捶打能被碾長。木匠下料若短了,就糟了,木料就作廢了。 學徒初始,最可能做壞活。現如今,木材市場上,木料品種多,數量充足,可任意選購。過去可不是這樣,木材非常缺乏,木匠下料時非常謹慎,這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師傅隨時盯著看著徒弟幹活,防止做出壞活,糟蹋了木料,給僱主造成浪費損失。

木匠與圍觀者

歇閒的人們喜歡湊到木匠幹活兒的地方看熱鬧,逗話聊天。看木匠幹活,猶如看技術表演。刮拉鑿砍錛,看似簡單的操作,都蘊含著巧妙的技藝。木匠耍錛子,腳蹬踩在木頭上,揚起錛子砍下時,錛刃離腳底只有毫釐之差。據說,曾有木匠當眾表演過用錛子磕開用光腳踩著的一粒瓜籽,驚險的很。板材粘接前,需要把兩板之間的縫隙消除,木匠叫「嚴縫」。遇到七、八尺長的板縫,木匠穩住身形,舒展兩臂,兩腿平穩換步,用二尺來長的刨子刮刨幾次後,兩塊板一對,不僅嚴絲合縫,而且板面平直,可謂一絕。讓人由衷的驚嘆和佩服。一堆破木頭,經過木匠的手,幾天後竟成新物,讓人讚不絕口。 木匠們長年走東村去西莊,認識的人多,知道的新聞舊事也多,跟木匠聊天有說不完的話題。木匠們說話大多很風趣,常能逗人發笑,但木匠本人卻笑的很拘謹,他要隨時保持「師傅」的形象和尊嚴。 木匠們對來聊天看熱鬧的男人們,來者不拒,熱情招呼,從不厭煩,能來就是捧場,或許就是明天的僱主。僱主、僱主,衣食父母,得罪不得。至少他們能起到四處宣揚的作用,冷淡不得。有人陪著,邊聊天邊幹活兒,也免得寂寞。 對年輕的婦女們,木匠雖然客氣,但態度冷漠,話語不多,敬而遠之。尤其不願懷孕婦女進入幹活的場地,更不願她摸碰木匠工具和木活,據說是怕她們可能帶來不好的運氣。這是木匠的一個忌諱,實際上是怕無端惹出是非。對老年婦女的到場又當別論,仍是恭而敬之。 木匠對來玩耍的孩子特煩惱,大聲呵斥,趕走他們,怕的是場地雜亂磕碰著他們,怕砍掉的碎木渣飛起來傷著他們,責任說不清,同時也怕孩子淘氣弄壞製作著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以前的人們都是如何拜師學藝的?
    今天我們將要講述的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以前的人們都是如何拜師學藝的?天災人禍,疾病死亡與師傅沒有關係。」家長和保人都要在契約上畫押。有的還要先進行一兩個月的試用期,通過了之後才能正式籤約。  在做學徒期間,有的是包吃包住,有的只管飯,下班了就回各自家裡。吃的也主要是稀飯、雜糧,下飯菜主要是鹹菜和豆芽。師傅也不用給學徒發工資,每年只需要給徒弟做一兩套衣服和鞋子意思意思就行了。徒弟幹活的工錢都歸師傅,逢年過節還要給師傅準備禮物。
  •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人生路靠自已走
    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路還是要靠自已走,許多事還是要靠自已慢慢的摸索,人生的方向,還是要靠自已把握權衡,是對是錯,自已要對自已負責。
  •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各人!以前的人們都是如何拜師學藝的? | 蓉城民俗志⑫
    今天我們將要講述的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以前的人們都是如何拜師學藝的?天災人禍,疾病死亡與師傅沒有關係。」家長和保人都要在契約上畫押。有的還要先進行一兩個月的試用期,通過了之後才能正式籤約。 在做學徒期間,有的是包吃包住,有的只管飯,下班了就回各自家裡。吃的也主要是稀飯、雜糧,下飯菜主要是鹹菜和豆芽。師傅也不用給學徒發工資,每年只需要給徒弟做一兩套衣服和鞋子意思意思就行了。徒弟幹活的工錢都歸師傅,逢年過節還要給師傅準備禮物。
  •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武術界有句名言:「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木匠篾匠剃頭匠,各位師傅爭第一,誰坐上有說頭
    例如在南方,諸行師傅之中鐵匠的地位最高,其次是石匠、泥水匠、木匠、制瓦匠。如果主家蓋新房,請各位師傅赴宴。鐵匠穩定坐上席、制瓦匠坐下席。 民間傳說,制瓦匠的祖師當初跟魯班學藝時不用心,又嘴饞騙錢,被魯班趕走師門,所以排行最低。 值得一說的是,裁縫、篾匠雖然也是「師傅」,但一般不會與鐵、石、泥、木諸匠同席。
  • 「師傅領進門」到底進的是什麼門?
    這在韓愈的《師說》一文中說得很透徹,我就不再饒舌;二是以心印心的作用。師父傳道於弟子,弟子是不是學到了,是不是得到了真傳,也就是說是不是得到師父的心髓?這就要師父的認可,以師父的心得來印證弟子的心得,兩相印證後,弟子才得出了師門。
  • 成功三部曲:出門、拜師、學藝
    然後拜師學藝,經過苦練最後學得絕世武功,繼承高尚品德,成為一代武林大俠。 金庸筆下的郭靖拜洪七公為師,學會降龍十八掌;令狐衝拜風清揚為師,學會獨孤九劍;張無忌也是在機緣巧合之下學會了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他的師父張三丰更是德高望重。
  • 愚人節特期福利 | 師傅領進門,撩漢靠個人!
    所以,你只需要努力生活工作,健身買衣服,多喝喝美酒探索更豐富的世界,展現更完美的自己就好了,一切隨緣~怎麼樣,理論已經寫好了,師傅領進門,撩漢靠個人了集美們!我真是為你們的幸福操碎了心啊,祝我們的甜渣小可愛都是成雙成對的啦~
  • 民族地區傳統手工技藝的現代轉型:一個土家族老木匠的心裡話
    一、收徒方式在土家族裡,木匠師傅收徒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學徒與師傅要有親屬關係。直系血親最好,旁系血親關係也可以,姻親基本上不多,但也不是沒有。二是要學藝的徒弟人品一定要好,要忠誠 、有耐心、 能吃苦 。以前我們收徒弟,有一套繁瑣的手續。
  • 老木匠皮偉文:30年刨鑿鋸削 無法割捨的木匠情結
    從一名鄉鎮木工成長為名匠裝飾的優秀木匠,皮偉文走了30年。於他而言,最難捨棄的除了木工工具,更是無法割捨的木匠情結。   30年刨鑿鋸削   老木匠的手藝「有溫度」   上個世紀80年代,農村房屋、家具、車船、農具等都離不開木匠。
  • 【大電影劇本】董憨巴 三 (37-58) 董憨巴學藝 編劇:陳 勇 袁作軍
    他傷勢剛好,就因為要對付鬼子的新式武器——金剛坦克,再次身負重傷,壯烈殉國……1、翰林娶小      2、憨巴出生3、回到玉城     4、艱難度日二,董憨巴學藝1、董憨巴有點膽怯地邊看師傅的臉色,邊小心翼翼的掄錘下砸。這節奏倒是比較合格,只是下力不夠。憨巴下足力氣,(水師傅把鐵件翻到一半,還沒放穩),「砰——」的一聲,把差不多已成型的鐵鍬砸壞了。他沒看見師傅惱怒的臉色,又是一記重錘,鐵鍬完全成了不作用的鐵塊。洛裁縫舉辦了簡單的婚宴。三桌客,請的是本縣城十幾名手藝師傅和一些左鄰右舍的人。董憨巴夾坐在鄰居一桌,傻傻的吃喝。新娘秀姑進門。
  • 毛不易的師傅,郭麒麟的師傅,黃明昊的師傅,看到馬麗的師傅:不可思議!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在娛樂圈就是有很好的一個體現,很多藝人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都多虧了自己的師傅,也因為有了師傅的教誨和提拔才能讓他們發展的順風順水。毛不易的師傅,郭麒麟的師傅,黃明昊的師傅,看到馬麗的師傅:不可思議!
  • 毛不易的師傅,郭麒麟的師傅黃明昊師傅,看到馬麗的師傅不可思議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在娛樂圈就是有很好的一個體現,很多藝人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都多虧了自己的師傅,也因為有了師傅的教誨和提拔才能讓他們發展的順風順水。毛不易[娛樂影響力人物榜第47名]的師傅,郭麒麟的師傅,黃明昊的師傅,看到馬麗的師傅:不可思議!
  • 黑龍江省通河縣70後木匠王松浦: 痴迷魯班鎖百種花樣鎖解精彩人生
    東北民居裡的「傳奇工匠」王松浦家住通河縣富林鎮長興村的一處普通東北民居裡,他是目前已知的,省內唯一掌握魯班鎖和榫卯技術的木匠,在國內掌握這門傳統技術的人也比較少見。今年47歲的他,一臉質樸,一副近視眼鏡給他增添了些許文人氣質。
  • 師傅與四個徒弟!
    理話說有這麼個木匠,他的手藝天下聞名。素有「賽魯班」之稱,於是前來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他挑來揀去,最後只帶了四個徒弟,大徒弟叫張二使弟叫李四,三徒弟叫王五,四徒叫趙六。這四個徒弟個個聰明絕頂,那木匠活一看就會,一點就通,不到一年,他們的手藝已非同一般了這時候、師傅打起了小算盤,俗話說:教出弟於餓死師傅,照這樣發展下去,賽魯班」的名號豈不讓他們搶了去?
  • 民間故事:祖師爺定規矩,先做人後學藝
    就拿木匠行來說吧,拜魯班為祖師爺,千百年來講究口傳心授,一脈相傳,不管是往上數師傅,還是往下算徒弟,那都是門清的很,淵源傳承清晰,沒有半點含糊。不管什麼時候,木匠都是絕對準手藝人,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把師承看得比天還大。
  • 安徽界首民間故事丨魯班教訓傲木匠
    他決心週遊天下,當一個與魯班齊名的木匠。他背著工具筐,走南闖北,翻了七七四十九架山,過了七七四十九座城,做的木工活人人誇好,沒有一個木匠比得上他的,他更加驕傲起來,工錢也比別人高。這天紀義高來到光武集,在集上喝了幾杯酒,就迷迷糊糊進入夢鄉。他夢見自己進了魯班廟,魯班把他待作上賓,求他傳手藝的人多得不得了,都爭著拜他為師,後來他樂得再也沒睡著。
  • 【拜師學藝】女師傅帶著個男徒弟,亦師亦友!
    師傅是徒弟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師傅對增強徒弟的自我意識、拓展徒弟的視野,幫助徒弟構建自身工作的理解與認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公安局刑警大隊有這樣一對比較特別的師徒關係,師傅李婷,徒弟劉靜超。他們畢業於同一所大學:內蒙古醫科大學;學了同樣的專業:法醫學;不同的是一個12級畢業生,一個是14級畢業生。
  • 故事:小木匠不忍學徒生活,只學了半瓶水,居然也成了富翁
    陳老漢家裡實在太窮了,沒錢讓兒子去正規學校學個技術,便每日帶著兒子在集市上轉悠,希望在哪為兒子謀個師傅,學點技術。可師傅倒是多,因為老漢沒錢,所以都不肯收他們。老漢回到家裡,老兩口淚流滿面,悶悶不樂,嘆自己命窮。這天陳小寶帶著兒子從城裡回家,路上經過一個水塘,看見一伙人正在塘裡拉網抓魚。
  • 人們常說的「師父」和「師傅」,究竟有什麼區別?千萬別用錯了
    而「傅」一般指的是少傅、太傅,合在一起就是「師傅」了。而「師傅」一詞也不是誰都可以稱呼的,通常只有皇宮貴族的子弟才可以稱教書先生為「師傅」,而民間的老百姓只能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