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48年每年全國一切賦稅,中央一年收入為1300萬兩,除去開支每年結餘就有200多萬兩,到康熙駕崩存有800多萬兩。康熙時期並不不以庫銀有多少為目的那前面所說的2716萬兩應該是包括了留存在各省的銀子,管理比較寬鬆,講究藏富於民那經常的豁免稅收對於拖延交稅的啊,這個情況也不嚴肅處理。
到了雍正時期開始整頓稅收,開始追收各地歷年欠稅。實行了火耗歸公,還實行了幾次捐輸,就是可以用錢買官啊。但是一般給的是位於準噶爾交戰呢,過了幾次還增加了對關稅,也是個關於上報雍正。由於雍正很節儉開銷較少,國庫國庫最多達5000多萬兩,因為對準格爾用兵用掉一半左右到3453萬,還有2400多萬兩
乾隆在位60年版圖再次擴張,22年平定新疆,庫銀還有6000多萬輛。41年平定大小金川雖然地方面積要比新疆小的多,但是卻用去7800萬輛。乾隆免除錢糧四次、免漕運兩次,並多次下江南。
直到乾隆51年戶營還有7000萬兩之多。
雖然到了7000多萬兩的收入是增加了,但支出也越來越大了,和各地軍費俸祿核算要每年多支出100多萬。但就像7000萬輛這個數字已經是庫銀數字了,當時戶部核算還要修水利,新疆駐紮在其他的地方兵源不足,其實當時國家不也是沒有多餘的,這個給出答覆說每年支出有500萬。然而意見不被考慮,那乾隆的確沒有全盤考慮,雖然人口增加收入增加。各項費用支出也在增加,而且銀價也在波動,一開始一兩銀子可以換銅錢700,後變成四倍多。軍餉由五分變成兩錢。
然而乾隆躺在功勞簿上自稱十全老人裁員,清朝財政困難,於是開始困難就又開始捐輸買賣官收錢造成官員腐敗加劇。
白蓮教開始興起生產破壞,財源減少。平定叛亂,又是吞金獸。白蓮教義軍被處死經常只有一句話,官逼民反,也就結束了。
那麼乾隆留下的應該是0或者是負數了,人民百姓日益窮苦。康熙打下基礎,雍正辛勤耕耘。乾隆坐享其成,最後給嘉慶一個爛攤子,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清朝高峰過後走下坡路。
那麼乾隆留下的遺產,應該是0或者是負數了,人民百姓日益窮苦。康熙打下基礎,雍正辛勤耕耘。乾隆坐享其成,最後給嘉慶一個爛攤子,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清朝高峰過後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