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恐嚇你?每個自卑的人,內心裡都住著一個「批評者」

2020-12-23 老唐說心理

我們曾經受過的所有傷害,都會在內心深處留下或深或淺的傷痕,這些傷痕,會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命成長;我們太過於驕傲自負,總是粗糙的包紮過後,就把它深藏起來,任它在心底流血潰爛、堆積成山;我們用「堅強」給自己做個偽裝,讓傷口覆蓋一層厚厚的殼,然後努力奔跑,去做人生的贏家;我們總是想用金錢、榮耀、物質去安撫那些傷口,期待自己變得夠強大時,它們就能自我痊癒;我們以為自己跑的足夠快,站的足夠高,就可以把那些「痛苦」遠遠甩在身後,從此擁抱幸福人生;但是,最終我們卻發現,這一切的努力都無濟於事,那些「痛苦」,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來愈清晰和危險,直到某一天突然爆發,把我們徹底的吞噬和淹沒,並拽入痛苦深淵......

是的,縱使我們贏了世界,最終,還是會輸給自己!

每個自卑者,內心裡都有兩個自我;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體驗:當你面臨一個抉擇或挑戰時,你內心深處就會有兩個聲音「自我衝突」。

一個聲音告訴你:「放棄吧,你不行的!」

這個聲音很堅定,很權威,很強勢,是那種輕蔑的、毋庸置疑的、斬釘截鐵的。它不容你分辨和商量,直接把你打入冷宮,讓你原本躍躍欲試的心,瞬間落入谷底。

而另一個聲音很微弱,它小心的為自己爭辯:「我想試試,我覺得我可以做到......」

但這個聲音對於那個強大的否定來說,就像一個羸弱瘦小的孩子,面對著一個高高在上的巨人,他的申辯是那麼的無力,渾身都在發抖,甚至不敢看那個巨人的眼睛。

他的嘴唇顫抖著,想要表達卻無能無力,那個鄙視的眼神和刺耳的聲音,像利劍一樣刺痛著他幼小的心,讓他惶恐羞愧,他努力鼓足的那點勇氣,瞬間就被擊打的粉碎。

他甚至都不敢抬起頭來,連乞求的念頭都打消了,只想趕緊結束對話,退回到那個屬於自己的黑暗小屋中躲起來......

我的來訪者琦琦跟我描述他的這種感覺:

每次參加聚會,我都對自己,你應該上去展示自己,讓大家對你刮目相看。每當這樣想的時候,我的心馬上就開始砰砰狂跳,然後把那些提前想好要講的話,一遍一遍在心裡默念。該怎麼開場?該怎麼展示一點小小的幽默來輕鬆氣氛?該怎麼介紹自己比較妥當?該怎麼回復那些刁鑽的提問和不懷好意的責難?但是很快,那些話就開始在心裡打結、亂成一團,怎麼理也理不出頭緒來。我一下就變得很氣餒,內心中那個批評的聲音就開始冒出來:「你根本就是個廢物,又蠢又笨,一開口就會引來哄堂大笑的......你最好還是閉上嘴......你就不是那塊料,別再自找沒趣了......」「不是這樣的,我不笨......」另一個聲音在小聲的抗議著。只是這個聲音太弱小、太無力了,被批評的聲音完全遮蓋住了,只能無奈的退縮在角落,充滿了委屈。那種感覺真是糟透了,我還沒有開口,但仿佛周圍的人都開始準備嘲笑我了。那一瞬間,我的頭嗡嗡作響,緊張到要爆炸,頭皮發麻,喉嚨發緊。這時候特別害怕某個人突然指著我說:「琦琦,你來說......」因為我的腦子全亂套了,那些準備好的說辭都不在了,一片空白。我想,如果我這時候被點名的話,一定會結結巴巴的說不出話來,那簡直太蠢了,形象徹底毀了......我突然害怕極了,想找個地方讓自己躲起來,不要有人關注到我,不要看到我的存在,最好,我能悄悄溜出去,在院子裡去敞口氣......

說完這些,琦琦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他說:「我知道,那個微弱的抗爭聲音,才是真實的我自己。」

「每當這時候,我都能看到你說的那個可憐小孩,他一個人退回到那個小黑屋裡去,不敢發出聲音。他是那麼孤獨,仿佛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幫他,他只能默默待在黑暗中,滿腹委屈、憤怒和絕望......」

為什麼?他一遍一遍發出憤怒的哀嚎,為什麼你們要這樣對我?我恨你們......

當「我恨你們」的聲音嘶鳴著從他的喉嚨裡發出時,我仿佛看到那個小小的孩子,眼睛裡的噙滿淚水,似一隻渾身受傷、落入陷阱的小狼一樣,無助的嘶鳴,目光裡都是深深的怨恨和悲傷。

那個被困在黑暗中的「內在小孩」,就是我們曾經被深深傷害過的自己。

每一個自卑者的內心,都住著一個這樣的「內在小孩」。

那個從小被斥責、被拒絕、被否定、被忽視、被遺棄、被虐待、被暴力傷害......被不公平對待的可憐的自己!

那個小小的自己,一直在無聲的控訴和哀傷,在沉默中怨恨和憤怒。

直到我們長大成人,這個可憐的「內在小孩」卻並沒有一起成長起來,而是被壓抑或遺棄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裡,孤零零的,瞪著驚恐的眼睛在黑暗中......

這就是自卑者之所以自卑的原因,因為你的內在「自我」,並沒有真正的長大,他依然躲在那個陰暗的角落裡舔舐傷口,孤獨的等待著你去救他,為他伸張正義,為他打抱不平,救他脫離黑暗恐懼的牢籠。

所以,讓你好奇的那些莫名恐懼、莫名自卑究竟是從何而來?答案就在這裡。

每當你處在一個應激的場景時,比如陌生聚會、嚴肅講臺、異性交往、面對權威等等,你就會立刻陷入「自我衝突」的模式。

這就是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即兩個自我的相互「衝突」:一個是批評的自我,一個是被批評的自我;

批評的自我,來自於被你內化了的「養育者」;

他們是不容違背的權威,從小對你指責、批評、輕視和譏諷......,這些聲音經過長期的灌輸,最終內化成為你「自我批評」的一部分。

而那個被批評被的自我,就是你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才是屬於你「真實自我」的那一部分,他原本應該是健康的、自信的、積極和陽光的,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強大和成熟,和你的身體、智力、技能等相匹配,一起去應對複雜的社會環境。

但遺憾的是,這部分的你,在批評者長期的壓制下,停滯了。

因為作為一個孩童,他不具備反抗「權威」的能力,反抗可能意味著更加嚴厲的懲罰。

所以,他只能選擇「順服」,選擇被動的「接受」現實。

當他接受了「養育者」給自己的界定,接受了那些原本不屬於自己的不良「標籤」,比如「不好的」、「不配的」、「不行的」......那麼,這個委屈的小孩,就被封印起來了,他無法再長大,因為他喪失了成長所必須的「養分」,比如「肯定、鼓勵、支持、接納、愛和安全感」

於是,這個委屈的「內在小孩」,就成為你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躲在你生命的角落裡,吞噬著你的自信,成為你自卑之源!

如果你也是自卑者,那麼,加入「自卑者拯救計劃」吧,開啟你的性格破冰之旅,通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把那個被「自卑」困住的自己,從創傷體驗的束縛中拯救出來,重返自信的人生,打贏屬於你人生的精彩下半場。

感謝您訂閱療愈專欄《戰勝自卑,你的人生有無限可能》,本章的內容就到這裡,歡迎繼續閱讀下一個章節;

歡迎關注@老唐說心理,您身邊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諮詢師!加入【療愈童年創傷訓練營】,一起學習如何解除自卑,如何修復創傷,如何重返自信的生命之旅!

相關焦點

  • 自卑者的救贖,脆弱之中,蘊含著療愈的力量
    對於自卑,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幻想之中,覺得自己只要找到某種神秘的力量,就可以瞬間變得強大,可以不再自卑,可以成為一個積極自信的人。有人覺得是金錢,認為金錢可以讓人不再自卑,內心充滿優惠和滿足感,從而變得積極自信。
  • 心理學:內心過於自卑的人,總是本能的迴避競爭情境
    為什麼自卑者會逃避競爭情境?競爭暴露了人的弱點競爭暴露了人的弱點,而自卑者正是因為接納不了自己的弱點,所以才會逃避競爭情境。在正式的競爭情境以及大部分非正式競爭情境中,個體都處於一種被觀察、被檢驗、被評價的被動位置。
  • 小人物內心的自卑
    星爺在大多數電影裡都是飾演小人物,用獨特的周氏無釐頭喜劇的形式來對抗現實的無情,每每在遇到大喜大悲時,那誇張的笑聲,搞怪的表情,恰恰是在掩飾內心的無奈,看似大笑實則是苦笑,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再看星爺的電影,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會讓人感到很心痛。因此,很多人是看不懂星爺的電影的,就拿大話西遊來說,剛上映的時候票房慘澹。
  • 《小王子》,每個人內心裡住著一個純真的小孩,你有嗎
    每個人內心裡住著一個純真的孩子。長大成人的你還有嗎?《小王子》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被翻拍成了動畫電影。 你看過嗎?作者從孩子天真無邪的一面出發,用最樸素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和寂寞、像無根的浮萍隨風搖曳,命運多舛。也表達出作者對複雜物質關係的的批判,對真善美的嚮往和憧憬。
  • 《海洋奇緣》每個人內心都曾有一個莫阿娜
    ,最重要的是我被故事的女主角海島少女「莫阿娜」那種天真、頑強、富有正義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打動了,因為我相信: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莫阿娜」,只是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迷失了自己,忘記了那個曾經富有勇敢、智慧和夢想的莫阿娜……
  • 那些傲嬌的人,可能內心是極度自卑的!
    大部分人將其歸結為江辰天生的傲嬌和高冷,明明喜歡卻還要口是心非。但在我看來,這很大原因在於江辰內心深處的自卑。也許在別人看來,江辰是那麼好的一個人,顏值高、成績好怎麼可能會自卑。但是,你們可能忽略了江辰的成長環境。記得江辰有一段臺詞:「我媽選擇去外地工作,帶我弟弟,而不是帶我。所以,我覺得無所謂,反正誰都會走。」
  • 那些極度自卑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自卑的原因有很多,因為自身或別人的言論或孤立,或家庭,想要慢慢跳脫需要強大的勇氣,感謝那一次的破釜沉舟,讓她有了轉變的機會,換個角度看待自己,從內心深處愛每個階段的自己。自卑並不是誰的錯,更不是自己的錯,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要經歷的階段,另外保護好自己,心若向陽,靜待花開。
  • 心理學:自卑是失敗者的通行證,從小被否定的人一生都不會愛自己
    自戀的人會愛上自己的倒影,自卑者亦如是 自卑是一面哈哈鏡,無論怎麼照,裡面的人都是扭曲的。 自卑是人性一個最大的弱點,也是一種不能自我救助和軟弱的複雜情感。 心理學分析,自卑的人在人際交往時,總是會表現出一副畏首畏尾的樣子,內心缺乏一種自信。
  • 自卑之人,大多愛這樣炫耀,其實別人都懂
    對於那些愛炫耀的人,其實大家都懂,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虛榮心,對於自卑之人而言,他的虛榮心與自尊心無限擴張,所以才會有了炫耀,在別人面前,自以為活得春風得意。偶爾的炫耀,或許不值一提,可是經常炫耀,卻顯得整個人十分低級。自卑之人,大多愛用這種方式炫耀,其實別人都懂。
  • 萬茜: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英雄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英雄所以只要是她發話,一直都沒人敢接,因為一旦進入她的視線,你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只有當季的鋼鏰兒吃。可是聰明如斯,你我都懂,真心話就是個大冒險,作為成年人,只要情商不是負值,誰敢這麼瘋?只有我們這些小透明敢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比劃比劃。
  • 性格軟弱,內心自卑的人,都有固定的語言習慣
    語言表達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極具藝術性的事情,內心強大的人,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對他人產生觸動,還能夠給自己信心,讓自己始終處於正向的能量當中。而一些性格較為軟弱,內心又比較自卑的人,在使用語言時也會暴露出他們的缺點。這類人通常會以逃避的姿態出現,而在語言當中也或多或少會透露出一些信息。
  • 只有內心自卑的人才會懂,有些事真的很難去改變
    自卑的人有哪些表現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會看大人的臉色,感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如果有人明確地提出我的一件錯事我會難過很多天,在這幾天的時間裡,並不是簡單的不開心,而是對自己多方面的否定,認為自己很無用,即使剛開始的那個事情可能只是我的上衣扣子沒有扣好
  • 時差島:每個人的內心,仍藏著一個宇宙
    知乎上一條高贊留言:「任何一個偉大的人離開,都讓在世的我們感到無所適從的恐慌和不安,這正是他們的偉大之處,被從未打過照面的渺小我們所依賴。」於是,我們在朋友圈裡排隊致敬,儘管沒多少人真正讀過《時間簡史》,儘管平日裡追的都是娛樂八卦,但又怎樣呢?當我們給孩子講起一位精神偶像時,會毫不猶豫地提到他!
  • 看似堅不可摧,實則內心敏感脆弱的星座,驕傲卻也「自卑」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這也造就了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人歡喜就會有人哭泣,有人快樂就會有人悲傷,沒有一種狀態與情緒會是統一化,畢竟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哪怕雙胞胎也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 每個女孩的青春裡都有過一個歐陽非凡,如同每個男孩心裡都住過一個沈佳宜
    你明明有那麼多缺點,可是怎麼辦呢,我就是喜歡你。不需要你有多麼完美,不需要你在所有人眼裡看起來都好。可能只是因為你握筆的時候指節分明,溫書的樣子很認真。我們除了願望什麼都沒有,可是我們的願望裡都是彼此的名字。
  • 自卑的人往往成長中有三種經歷,中一個都是重傷,長大後很難治癒
    後來,她開始了解和學習心理學,嘗試著去剖析自身存在的缺點,並積極改變它,慢慢地,她開始釋懷,母親的嘮叨和埋怨卻一直沒有停過,可是她的內心好像淡然了,變得更強大了。婧婧說:「那些在充滿愛和幸福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的那種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這一輩子都模仿不來的。」這種刻在骨子裡的自卑跟她形影不離。
  • 自卑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如何掙脫陷入自卑的泥潭?
    社交能力差由於自卑,長時間沒辦法去主動和別人成為朋友,就算別人主動來找你,也會因為其內心的封閉和不願意過多交流而把對方退出自己的世界,所以自卑的人很難交到朋友。2.自卑,真的是一種特別複雜奇怪的情感,自卑的人,特別注重周圍和身邊的人對他們的看法和評價,如果結果稍稍不好,可能就會迅速地縮回自己的殼裡。每個人都有可能自卑,但是我們一定要找到可以克制自卑的辦法。可何況,我們不能去逃避自己的情感,要勇敢地去面對。
  • 曼寧:我們每個人裡面都住著一個「騙子」
    曼寧(Brennan Manning)於2013年4月12日與世長辭,享年79歲。在華人基督徒中間,我們很少聽到他的名字。這或許是我們的損失。 他不是一個完人,但他得到上帝的醫治和改變。 在一個人人自義的宗教文化裡,他提醒我們:「一切都是恩典」。
  • 心理學解讀:自卑情結
    另一些人的自卑就隱秘許多:他們是大眾眼裡的優秀者,卻頻頻找一些「實在不怎樣」、對他們不好的對象;或者明明有很好的工作offer,卻總選一些別人看來低於他們能力的工作;或者,ta讓你覺得有些遙遠,似乎總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表現背後的原因都有可能是自卑。那麼,什麼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結?
  • 王麗坤公演帥炸天:原來每個人女孩的心中,當真住了一個黃雨萱
    而在張雨綺與李斯丹妮鼓勵式教學下,王麗坤活出了另一面,將內心的狂熱全部釋放出來了,或許正如標題所說的那樣:每個女孩的心中,都住了一個叫做黃雨萱的女孩。03.在《想見你》中,陳韻如與黃雨萱擁有著一樣的容貌,只是由於生長的環境不同,所以她們也活成了不同的模樣:前者自卑而又壓抑,後者自信而又樂觀。黃雨萱的自信,讓身邊的人都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