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皇帝自稱朕?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各朝各代皇帝自稱

2020-12-20 騰訊網

相信我們大家在看古裝劇中經常會看到皇帝自稱朕的場景,這種場景在清宮劇中是符合歷史的,但是在一些其他的朝代的古裝劇中一些皇帝就也自稱朕就顯得有些可笑了,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各朝各代的皇帝的自稱。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大臣們聚在一起商議,他們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中開天闢地的壯舉,秦始皇的功績將流傳千古,而之前常用的稱謂都不足以顯示出秦始皇的偉大,因此他們決定選用一個新詞來襯託秦始皇的偉大。

於是在大臣們的商議中,秦始皇的裁定下,將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新詞「皇帝」,從此「皇帝」一詞便被歷朝歷代所沿用。「皇帝」是別人對於君主的敬稱,那麼還要再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自稱。

在先秦時期,人的自稱有餘(予) 、我、吾、卬、臺、朕等等,而秦始皇在這些自稱中挑選了在戰國後期口語中已經不常見的朕來顯示自己的獨一無二。自此「朕」這個字便成為了皇帝獨有的自稱詞。

雖然秦朝規定了「朕」字是皇帝獨有,但是秦始皇並不習慣這樣說,只會在天子文書或者是正式場合中這麼自稱,這時的「朕」是書面語言,而嬴政在口頭上還是喜歡自稱「吾」。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的方士盧生等人逃亡後,秦始皇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可見,秦始皇在口頭上還是習慣自稱「吾」、「我」。

到了漢朝,這一朝代的皇帝對自己的稱號也非常隨意,《史記·封禪書》載,漢高祖劉邦問群臣:「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眾人不能回答。漢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而在一些重要場合中,漢朝皇帝還是會自稱「朕」的,《史記·孝文本紀》載漢文帝即位詔書曰:「間者諸呂用事擅權,謀為大逆,欲以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

這一情況到了唐朝就開始改變了,唐朝的皇帝正式開始用「朕」這個稱呼,不僅表現在書面中,還表現在口語中,而唐朝皇帝開了這道先河,後世王朝便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清朝,這一朝代皇帝的自稱都是「朕」,生怕別人忘記他皇帝的身份。

總而言之,中國的皇帝在大多數時間都是不自稱「朕」的,當然除了清朝,以後小夥伴們在看不是清朝的古裝劇是要多注意看看皇帝的自稱是什麼,看看電視劇拍的是否符合歷史。

相關焦點

  • 皇帝真的自稱朕?可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我們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就能夠看到古代的時候,皇帝們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自稱為「朕」的,那麼歷史上的皇帝,是否真的自稱為朕呢?嬴政不僅僅開創了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同時還首次開創了皇帝制度,自稱為始皇帝。
  • 歷史上皇帝真的自稱朕嗎?別被電視劇帶偏了
    如今,很多古裝劇中的皇帝都自稱「朕」。事實上,古代的皇帝不會經常用這個字自稱,最早它也不專屬於皇帝。先秦時期,「朕」是第一人稱所有格,有「我的」的意思,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這個字。例如屈原寫下的《離騷》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尚書·舜典》中:「汝作朕虞」,意思是你當我掌管山澤的官員。帝國專制政體早期,至尊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但隨著秦朝的建立,「朕」字逐漸成為皇帝的專用。古代的等級制度一直很嚴格,人都要分三六九等。
  • 電視劇裡皇帝都自稱朕,其實是錯誤的
    自從秦始皇把「朕」這個字私有化後,「朕」成了皇帝獨有的字,誰還敢自稱「朕」就是造反,那麼是不是從秦始皇開始所有的皇帝都自稱「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很多皇帝是不自稱「朕」的。他不按漢朝的牌理出牌,不但在口頭語裡面自稱「吾」,在有些詔書裡也自稱「吾」而不自稱「朕」。《三國志·文帝紀》注引《魏書》載曹丕《癸酉詔》曰:「昔太山之哭者,以為苛政甚於猛虎,吾備儒者之風,服聖人之遺教,豈可以目玩其辭,行違其誡者哉?廣議輕刑,以惠百姓。」
  •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歷史上開國皇帝善武糙一點的並不少見,但是真正這麼悽慘的長大的,開闢幾百年帝國的也只有朱元璋一人。劉邦雖然出身平民,但是好歹還有錢讀書,還當了亭長,沒有到孤兒乞討的程度。也正因此,朱元璋的有些操作就很接地氣了,也不端架子,說話寫奏章都比較隨意。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幕應當是胡軍主演的電視劇《朱元璋》中的一個場景,大臣諫言朱元璋當了皇帝,應當自稱「朕」,而朱元璋毫不在意,一口一個「咱」。
  • 電視劇裡皇帝都自稱"朕",其實是錯誤的…
    「皇帝」既是他人對帝王的敬稱,那便還應該有個獨一無二的自稱。 秦朝建立以前,第一人稱代詞除了「朕」之外,還有餘(予) 、我、吾、卬、臺等等。所以,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令群臣議論尊號時,李斯等人建議「天子自稱曰朕」,硬生生的把貴賤都能自稱的一個「朕」字,讓皇帝一個人私有化,一來顯得古雅、鄭重,又避免了一些避諱上的麻煩。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老子》:「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谷)。」
  • 為何自秦始皇后,歷代皇帝都以朕自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詩人是朝中為皇帝、為國家效忠的一員,有必要為皇帝進獻良言,此時便會功成名就。自古以來皇帝就是封建社會的尊貴身份的象徵,同時在君權神授的影響之下,皇帝的號召力是無與倫比的。但是自古以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都會自稱為朕,而用朕這樣的自稱代號又有何淵源呢?專家表示,你把朕字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在決定使用「皇帝」的稱呼後,秦始皇也制定了眾多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的規定,比如皇帝的印章獨稱「璽」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皇帝有自己專屬的第一人稱代詞——朕。古人認為「舟之縫理曰朕」,附帶有統籌全局的含義,因此從「我」、「吾」、「某」等眾多第一人稱代詞中脫穎而出,變成了皇帝的專用字。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你把「朕」拆開讀,就知道了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命為,令為,天子自稱曰。"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何歷代皇帝都喜歡用"朕"自稱?說這個之前我們得先聊聊他們的其他自稱。有記載的皇帝自稱大致有6個,分別為"寡人"、"不穀"、"朕"、"吾"、"餘一人"、"孤"。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你把「朕」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蔡邕《獨斷》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皇帝這一稱號正式確立。與之一起誕生的,是皇帝專用自稱「朕」。為什麼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稱?
  • 電視劇中皇帝自稱「孤,寡人,朕」,有什麼寓意?給我們的啟示?
    看電視劇電影的朋友們都知道,裡面的皇帝或者王侯將相都有自稱。一般皇帝都自稱「寡人」或者「朕」,而那些王侯將相自稱「孤」或者「不轂(gu三聲)」。那這些稱呼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那麼尊貴的身份,要有這麼低賤的自稱呢?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燕雲臺》皇后為什麼自稱朕 蕭燕燕當上皇帝了嗎
    《燕雲臺》皇后為什麼自稱朕蕭燕燕是後族之女,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幼女,文武雙全,聰慧過人,勇敢果斷,心存大義,後嫁給遼景宗耶律賢,因耶律賢體弱多病,不能經常處理國事,加上蕭燕燕對政事有獨到的見解,於是耶律賢下旨讓蕭燕燕代他上朝理政。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中國共有494位皇帝,為何都用「朕」自稱,專家:拆開念就明白了
    歡迎閱讀 華夏收藏 第235期 推送每晚18點更新,最全的古玩資訊平臺在許多的古裝電視劇裡,可以看到皇帝都是自稱為朕的。朕在一開始其實並不是皇帝的稱呼,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也就是說從秦始皇開始,皇帝自稱朕,而朕這個字也變成了皇帝的專屬,一般人是不能自稱的。為什麼歷代皇帝都用朕自稱呢?其實只要把這個字拆開來看就明白了。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秦始皇為什麼選擇用「朕」做皇帝的自稱?
    劇中的皇帝威風凜凜,坐擁天下,萬民臣服,千呼百應,享盡了人間最好的待遇。在封建社會,作為一國最高的統治者,君主的一切都是與眾不同的。所吃所用所穿的東西,都與常人有所不同。就連如何稱呼自己,都跟我們這些普通人千差萬別。關於皇帝的自稱,我們大家最熟悉不過的就是「朕」這個字了。
  • 古代皇帝為何都自稱「朕」,老教授:你把「朕」拆開讀,就明白了
    公元前2070年,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開始出現,夏朝的皇帝自稱為「後」,第一位君主為夏后氏,《竹書紀年》記載的君主都會冠以「後」,比如「後啟」、「后羿」、「後少康」、「後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