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2021-02-09 萍生

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我的榮幸,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轉發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並不多見,一共只有17位,其中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便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所以秦莊襄王在生前並沒有體會過當太上皇的感覺。而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則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本是莊稼漢,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根本沒想到兒子有一天能當上皇帝。

劉邦做了皇帝後,為了體現自己的孝道,時常去跟劉太公請安。古代的請安是需要三跪九叩的,劉太公欣然接受,但他身邊的下人卻提醒他不能這樣做。劉太公問:「他是我兒子,給我請安不是正常的麼?」下人說:「他是您的兒子沒錯,但也是天下人的皇帝。讓皇帝跪拜您,您覺得合適麼?」劉太公驚出一身冷汗。等劉邦再來時,他便親自到門口相迎。劉邦要向他行禮時,他又急忙往後退。

劉邦問:「這是咋回事?」劉太公說:「你是皇帝,我是平頭老百姓,讓你跪我是要被殺頭的。我不能讓你壞了規矩。」劉邦也覺得此事挺為難。就在這時,有個大臣說起了秦始皇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帝的事,建議劉邦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覺得這主意挺好,便讓劉太公做了太上皇。這劉太公連皇帝都沒做過,直接越級為太上皇,所以他在稱呼上也與以往一樣,沒啥變化。

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心不甘情不願當太上皇的人便是唐高祖李淵。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強迫李淵立他為太子。後來為了防止夜長夢多,便尊李淵為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此時的李淵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連退位詔書中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善!此亦吾之夙志也。」在這裡,他的自稱已經變成了「吾」。

同樣的,唐玄宗李隆基因為安史之亂亡了國,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後便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對前來報信的韋見素和房琯說:「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此處,李隆基的自稱還是朕,不過權力卻早已被架空。而宋徽宗因為在金人攻來時急忙讓位給兒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沒臉面對兒子,所以在與宋欽宗在一塊時便自稱「老朽」。

至於我國歷史上最霸道的太上皇,那當然是統治時間長達60年的乾隆皇帝。他把皇位讓給兒子嘉慶後,卻緊抓權力不肯放手。他的自稱仍是「朕」,諭旨稱敕旨」。奏章中若出現「太上皇」字樣,則要抬高三格寫。若出現「皇帝」字樣,才需抬高兩格。即使他退位了,仍要穩穩的壓嘉慶一頭。所以嘉慶皇帝直到乾隆死後,才開始收拾和珅。而乾隆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他死後太上皇制度就此終結。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在決定使用「皇帝」的稱呼後,秦始皇也制定了眾多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的規定,比如皇帝的印章獨稱「璽」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皇帝有自己專屬的第一人稱代詞——朕。古人認為「舟之縫理曰朕」,附帶有統籌全局的含義,因此從「我」、「吾」、「某」等眾多第一人稱代詞中脫穎而出,變成了皇帝的專用字。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都是怎麼自稱的呢?最霸氣的是乾隆
    一般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都是皇上和太后之間的關係,很少看到皇上和太上皇是怎麼處理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除了開國皇帝,皇位基本上都是世襲制的。 我們大家在稱呼自己的時候,都自稱是「我」,而皇上都是稱呼自己為「朕」,那麼太上皇都是怎麼稱呼自己的呢?
  • 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
    大家都知道,清乾隆帝是中國最後一位太上皇帝,也可以說是最後一位太上皇。那第一位太上皇是誰?第一位太上皇帝又是誰?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老子》:「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谷)。」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除去這對比較神奇的父子,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還是會好好斟酌自稱的,這也代表著一種地位的象徵。對於皇帝的自稱,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朕」,「寡人」一類的詞語,那麼這些詞語都是怎麼來的,是專門創造出來給皇帝自稱的嗎?首先說出現頻率最高的「朕」這個詞非常久遠,先秦時代就有了,而且當時也並非是皇帝的自稱。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十一全老人」的太上皇乾隆帝,在太上皇期間都幹了些什麼呢?
    第四年剛過去兩天,即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於養心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實際上乾隆的禪位並非如宋高宗一樣真心實意,而是給康熙帝一個面子,表明自己的孝心,才履行自己的承諾的。乾隆帝自然不會像主父、唐玄宗、宋高宗等君主徹底放手的。乾隆對權力有很大的控制欲,他是歸政不歸權,那麼他在做太上皇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呢?
  •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到底有何區別?
    在劉太公看來,「皇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君臣秩序不可亂。劉邦心裡很不是滋味,兒子成了龍,當父親的總該有個與之相稱的頭銜,於是下詔:「諸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漢書》)。  秦漢時期的「太上皇」是一個尊號,一種榮譽,不是皇帝,不問政治。對此,東漢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
  • 乾隆皇帝退位後,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在這三年間他都做了哪些事?
    訓政:太上皇乾隆雖然退位了,但是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權不放」,我們來看一下乾隆是怎麼做的「軍國重務仍奏聞,秉訓裁決,大事降旨敕。」,我們從《清史稿》發現了這個記載。從這裡面,我們看到,重要的軍務大事,國務還是乾隆來處理,而嘉慶雖然登基了,只能負責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文武大臣進京都要請示他的恩訓。
  • 皇帝真的自稱朕?可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我們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就能夠看到古代的時候,皇帝們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自稱為「朕」的,那麼歷史上的皇帝,是否真的自稱為朕呢?嬴政不僅僅開創了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同時還首次開創了皇帝制度,自稱為始皇帝。
  • 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
    雖已貴為一國之君,他仍一如既往地孝順父親劉太公劉太公雖沒讀過什麼書,可是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劉邦再來時,他便拿著掃帚在門口恭候,如奴僕迎接主人。劉邦大驚,問明原委後便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太公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草根出身的太上皇,也是第一個活著坐上此位的人。司馬衷被長輩尊奉的太上皇西晉末年,晉惠帝司馬衷昏庸無能,皇后賈南風專權跋扈。
  • 電視劇裡皇帝都自稱朕,其實是錯誤的
    自從秦始皇把「朕」這個字私有化後,「朕」成了皇帝獨有的字,誰還敢自稱「朕」就是造反,那麼是不是從秦始皇開始所有的皇帝都自稱「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很多皇帝是不自稱「朕」的。但在重要的場合皇帝還是自稱「朕」的,比如:《史記·孝文本紀》載漢文帝即位詔書曰:「間者諸呂用事擅權,謀為大逆,欲以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魏晉南北朝時期:用「吾」的情況增多進入三國時期,乃至此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皇帝自稱「吾」的情況比秦漢時期更為增多。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你把「朕」拆開讀,就知道了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命為,令為,天子自稱曰。"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何歷代皇帝都喜歡用"朕"自稱?說這個之前我們得先聊聊他們的其他自稱。有記載的皇帝自稱大致有6個,分別為"寡人"、"不穀"、"朕"、"吾"、"餘一人"、"孤"。
  • 電視劇中皇帝自稱「孤,寡人,朕」,有什麼寓意?給我們的啟示?
    看電視劇電影的朋友們都知道,裡面的皇帝或者王侯將相都有自稱。一般皇帝都自稱「寡人」或者「朕」,而那些王侯將相自稱「孤」或者「不轂(gu三聲)」。那這些稱呼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那麼尊貴的身份,要有這麼低賤的自稱呢?
  • 還以為皇帝自稱朕?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各朝各代皇帝自稱
    相信我們大家在看古裝劇中經常會看到皇帝自稱朕的場景,這種場景在清宮劇中是符合歷史的,但是在一些其他的朝代的古裝劇中一些皇帝就也自稱朕就顯得有些可笑了,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各朝各代的皇帝的自稱。
  • 中國歷史上的冷知識,原來皇帝不只自稱為「朕」!
    那就開始今天的分享,要是不知道的話可以拿小本本記錄一下哦!大家都知道在看宮廷劇的時候皇帝都是自稱「朕」的,其實並不是,在秦始皇之前,天子都是自稱自己為「餘一人」,雖然後來有自稱是孤或者寡人,但那都是各路諸侯的自封而已,並且自稱孤也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在古代寡人是指寡德的意思,也就是說就算當了皇帝也要時刻警醒自己!
  • 歷史上皇帝真的自稱朕嗎?別被電視劇帶偏了
    如今,很多古裝劇中的皇帝都自稱「朕」。事實上,古代的皇帝不會經常用這個字自稱,最早它也不專屬於皇帝。先秦時期,「朕」是第一人稱所有格,有「我的」的意思,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這個字。例如屈原寫下的《離騷》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尚書·舜典》中:「汝作朕虞」,意思是你當我掌管山澤的官員。帝國專制政體早期,至尊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但隨著秦朝的建立,「朕」字逐漸成為皇帝的專用。古代的等級制度一直很嚴格,人都要分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