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清乾隆帝是中國最後一位太上皇帝,也可以說是最後一位太上皇。
那第一位太上皇是誰?第一位太上皇帝又是誰?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什麼區別?
今天的文章,簡單的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
一、太上皇
秦漢時期的「太上皇」是一個尊號,一種榮譽,是當朝皇帝出於人倫對父親的尊稱,不是皇帝,不問政治。
對此,東漢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
初唐顏師古注曰:「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
中國的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楚。秦始皇稱帝後,他被追封為太上皇,此時他已經死去快30年了。
第一位在生時就被尊為太上皇的,是漢高祖劉邦之父劉太公,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未曾為帝王卻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二、太上皇帝
漢朝之後,又開始出現「太上皇帝」這個稱號,可以處理國家大事,也就是凌駕於皇帝之上的皇帝。
不同於秦莊襄王、劉太公這兩位「太上皇」,這些「太上皇帝」本來就是皇帝。
從皇權的轉移形態而言,它是一種皇位繼承的特殊形式,即是在老皇帝還活著的時候,以「內禪」的方式,把皇位轉讓給新皇帝。
399年,後涼太祖呂光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帝。
「(呂)光疾甚,立其太子紹為天王,自號太上皇帝」。
——《晉書·卷122·呂光載記》
不過,呂光之前不曾稱帝,而是自稱天王。死後,才被上廟號太祖,上諡號懿武皇帝。
第一位以皇帝身份改任太上皇帝的,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
北魏有「子貴母死」制度,所以被冊立為太子後,其生母李貴人就被賜死。而拓跋弘繼承帝位時,也才12歲,由其嫡母馮太后臨朝稱制。
471年,因不滿馮太后長期攝政,拓跋弘禪讓於年幼的太子拓跋宏。值得注意的是,拓跋弘此時才18歲,拓跋宏更是不足5歲。
所以,群臣上奏,讓他繼續總攬朝政,親自處理政務,並上尊號為太上皇帝,以區別於劉太公這樣不統治天下的「太上皇」。
昔三皇之世,淡泊無為,故稱皇。是以漢高祖既稱皇帝,尊其父為太上皇,明不統天下。今皇帝幼衝,萬機大政,猶宜陛下總之。謹上尊號太上皇帝。
——《魏書·卷6·顯祖紀》
拓跋宏,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孝文帝。而馮太后,諡號是文明太皇太后,也就是著名的「文明太后」。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由馮太后和孝文帝推動的。
三、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關係
太上皇帝可以簡稱為太上皇,但太上皇未必是太上皇帝。
太上皇肯定無權,太上皇帝可以有權。
先上幾個案例。
隋末大亂,617年,李淵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
626年,唐高祖李淵下詔傳位於皇太子李世民後,李世民尊李淵為「太上皇」。
712年,唐睿宗李旦傳位於皇太子李隆基後,自稱「太上皇帝」。
五日一度受朝於太極殿,自稱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獄,並自決之,其處分事稱誥、令。皇帝每日受朝於武德殿,自稱曰予,三品已下除授及徒罪,並令決之。其處分事稱制、敕
——《舊唐書·卷7·睿宗紀》
756年,因安史之亂,玄宗李隆基避亂,太子李亨遂即位於靈武,尊玄宗為「上皇天帝」。
玄宗則冊命曰:「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
唐高祖是太上皇,唐睿宗是太上皇帝。唐高祖無權,唐睿宗有權。
所以,唐肅宗(違心的)提出要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帝,但唐玄宗只敢自稱太上皇。
後來,唐順宗李誦、唐昭宗李曄也都是被太監逼迫「內禪」,然後尊為太上皇的。
而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眘都是主動「內禪」的,分別被上尊號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太上皇帝、壽皇聖帝。
宋光宗趙惇雖然是被逼迫退位,仍然被尊為太上皇帝。
1449年,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為瓦剌所俘,郕王朱祁鈺即帝位,英宗被遙尊為太上皇帝。
凡是稱太上皇的,如唐高祖、唐玄宗、唐順宗、唐昭宗,都是無權的。
而稱太上皇帝的,如唐睿宗、宋徽宗、宋高宗,都還是大權在握的。
正因如此,乾隆皇帝對於禪位後享受什麼樣的尊號就特別在意,專門規定「歸政後,凡有繕奏事件,俱書太上皇帝。其奏對稱太上皇」。
什麼意思呢?乾隆皇帝要做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奏事時,如果是書面表達,必須嚴肅點,寫「太上皇帝」;口頭表達,可以隨意點,簡稱「太上皇」。
當然了,如果和皇帝搞不好關係(如宋孝宗),或者是被逼迫退位的(宋光宗、明英宗),即便叫太上皇帝,也是無權的。
757年,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不公布其死訊。安慶緒繼承皇位後,尊安祿山為太上皇。
安祿山應該是最後一位死後獲得太上皇尊號的「帝王」了,也是僅有的兩位死後獲此殊榮的「帝王」之一。
另外,1211年西遼帝耶律直魯古被廢為太上皇,1224年西夏神宗李遵頊禪位後自號上皇,是最後兩位獲得「太上皇」尊號的皇帝。
乾隆帝是最後一位太上皇帝,也可以視作最後一位太上皇。
四、「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其他叫法
從南北朝後期開始,「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又出現了一些別的叫法。
577年,北齊後主高緯先是禪位給北齊幼主高恆,自任太上皇帝;隨後又命幼主高恆再傳位予任城王高湝,自任「無上皇」。
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贇傳位於太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
705年,神龍革命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
尊號中只帶個「皇」字的,不掌權,屬「太上皇」一類;同時帶有「皇」和「帝」二字的,尚能染指權力,應視為「太上皇帝」。
但上述案例中,叫無上皇的高緯還是有權的,而叫「則天大聖皇帝」的武則天則是無權的。
五、太上皇和皇帝的關係
20多位太上皇中,絕大部分都是皇帝的父輩,少數是祖輩(隋煬帝)或兄長(明英宗)。武則天是其中唯一的女性,是被兒子尊為太上皇的。
而「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是輩分最低的太上皇,他是被叔祖趙王司馬倫立為太上皇。不久,司馬倫被殺,司馬衷又復闢了。
有復闢經歷的太上皇只有兩位,另一位就是明英宗了。
比較湊巧的是,做過太上皇的晉惠帝、北周宣帝、北齊武成帝、隋煬帝、唐玄宗、宋徽宗、明英宗、乾隆帝等人,都是造成各自王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
打賞,請掃描上方二維碼。多謝!
相關閱讀:
蘭陵王、蘭陵美酒和蘭陵郡、蘭陵縣、蘭陵鎮
縣制簡史:歷朝歷代縣官的稱謂和品級
從郡縣制到州縣制
說說刺史和州牧
說說行政區的管理和各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