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你幸福嗎?

2021-02-20 搜歷史

本       文       約       5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2 min

「太上皇」一詞是由開創了無數個「中國第一」的秦始皇發明的。他結合三皇五帝給自己想出了「皇帝」一詞,而「太上」是至高無上的意思,正好可以給比皇帝更大的親爸爸。因此,已經死去元知萬事空的秦莊襄王,也被創造了一個「中國第一」紀錄,成了第一任太上皇。領取詳情:追封。

《秦時明月麗人心》中的秦始皇

有了這一慣例之後,太上皇身份就開始貫穿中國歷史了。中國古代太上皇分為五種:追封型、躺贏型、被迫退位型、主動讓位型,以及甩鍋型,所以,他們的太上皇生活的幸福度也各不相同。

首先,秦莊襄王這種被追封型的,肯定沒啥幸福度了,即使兒子給他弄個金字塔住,於他而言,和洪水滔天也沒啥區別。

能感受幸福的,必須還有這個在思考的「我」存在。所以,幸不幸福,必須採訪第一任活著的太上皇,劉邦的親爹劉太公。

躺贏型:劉太公

據史書記載,劉太公對劉邦當上皇帝幾乎毫無幫助,反而期間還被抓去當了一段時間俘虜,完全就是兒子的負累。

《楚漢傳奇》劉太公

而且,猴子想吹出千萬個猴子,尚且需要拔一根毫毛,但劉邦的出生,史書記載上劉太公沒出一點力,是天龍下凡耍流氓,才有了劉邦。劉太公「喜當爹」,內心是不太喜的,因為,劉邦從小就沒啥大志願,也不給自己置辦點田產家業什麼的,人生格言就是混吃等死。在劉邦小時候,劉太公沒少指著他批評:「你這個潑皮無賴,要是有你二哥一半的務實就好了。」

挨打的劉邦

心裡驕傲的劉邦對爹的感觀也不好,所以,倆人甚至還被傳出過父子關係不好的緋聞,特別是楚漢相爭,項羽要殺了劉太公威脅漢軍的時候,劉邦直接說:「好啊,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殺你爹,記得分我一杯湯喝。」

這麼大一個鼎,確實全軍都能分一杯羹

在烈烈風中聽到這句話的劉太公,估摸心裡涼了一大截。甭管劉邦是不是在耍心機,當爹的親耳聽到這話,都是心比臘月寒。

所以,大家都很難想像劉邦和劉太公後來的相處之道。

劉邦剛當上皇帝以後,封了皇后,封了太子,追封了親媽為昭靈夫人,就是沒給爹加個名譽頭銜。坐穩皇帝位後,劉邦對爹也只是隔5天去見一次,按兒子拜爹的禮,劉太公也坦然接受,並沒有覺得影響不好。直到劉太公底下人勸,太公雖然是爹,但也是臣,不能享受皇帝的大禮,劉太公這才在劉邦駕臨的時候拿著掃帚在門口迎接。劃重點,現在如果誰來了咱拿著掃帚站在門口,顯然是不歡迎的意思,當年則表示掃逕迎客,是非常重視的表現。

見劉太公這麼恭謙,劉邦這才和爹交心,尊他為太上皇,自此,劉太公的太上皇生涯開始。

當上太上皇以後,劉邦又忍不住噁心爹,炫耀一下自己。

那會兒西漢剛剛建完皇帝住的未央宮,開慶祝派對,劉太公也被邀請出來吃喝。會上,劉邦舉著酒杯對劉太公說:「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一開始你老覺得我是無賴,不會置辦點家業,說二哥劉仲比我牛,現在你看,我跟老二誰產業多?

快誇我

史書沒記錄聽到這句羞辱的劉太公是啥反應,估摸氣氛有點尷尬,於是群臣們趕緊集體跪下拍馬屁,喊萬歲。然後「大笑為樂」。那麼問題來了,誰大笑?反正,劉太公估計是笑不出來,勉強擠出笑容,也是尷尬不失禮貌的笑。之後,就失去了笑的本能。

劉太公開啟了不開心的日常。雖然住大宮殿,吃大魚大肉,有丫鬟伺候,但內心的寂寞,誰也撫慰不了。特別是,中國的心從來不在外面的繁華世界,而是在故鄉十五的圓月上,在鄉裡鄉親談笑的八卦聲裡,劉太公志向不大,從小生活在江蘇沛縣,忽然跑到陝西來住,真的不習慣。他開始想家,想念家鄉那幫老鄰居,哪怕沒人伺候,坐在院子裡曬太陽,跟大家一起喝點稀粥,聊聊夕陽紅的生活,心情也是愜意的。現在,是寂寥無趣的。

鬱悶的最佳表現,就是沉默,不愛出門,不愛說話。劉邦get到老爹的痛苦,於是「高祖乃作新豐(新豐城),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西京雜記》裡,給劉太公的太上皇生活畫上完滿句號,說劉太公還是喜歡農村生活,於是劉邦對爹難得做了件天下人看起來都很仁孝的事——建新豐城給劉太公住,再把沛縣的老鄉鄰居們全部移民到新豐城生活,從此又變成了劉太公的鄰居。太上皇這才感覺到,人生還是有趣味的。四年後,劉太公去世,算是幸福指數頗高的一生。

因為他沒有染指皇權,不存在被迫退居二線內心憋悶,想要的生活,也就僅此而已。

被迫退位型: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

皇帝當得好好的,卻被人強行搶走、被迫退位,代表性人物無疑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和創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

李淵作為開創中國封建社會巔峰時代的唐朝開國之君,卻經常被人選擇性忽視,而把開國功勞掛在唐太宗身上,心裡應該是憋屈透了。但他毫無辦法,皇位都被人擼了,又不想繼續跟兒子爭食,鬧得太難看,只好安分地當起了太上皇。

李淵畫像

李淵退位,是兒子玄武門之變的結果,也是臣子們逼迫的。玄門門內殺死了大哥和四弟後,二郎李世民帶著一身血去見李淵,也坦誠地哭訴了一下自己的苦楚和無奈,李淵還沒開口,底下原本被李淵叫來一起審理太子、齊王私通後宮的裴寂、宇文士及、陳叔達、蕭瑀、封德彝、竇誕、顏師古等老臣忽然跳出來指責,說鬧成今天這個結果,都是陛下的鍋,秦王本來就威武雄壯,早該被立為太子。李淵眼見這情況,只能按《新唐書》裡智障地表示「帝意悅」。死了兩個兒子,自己被人批判趕緊把位子讓出來給老二,李淵居然很悅很開心。

看起來很不悅

這個很悅很開心自然是智障的記載,李淵後來的太上皇生涯,江湖有個傳言,說他自此被囚禁在宮內,日子很苦很憋屈,整天只有彈琵琶解悶。

有沒有苦到這個地步,尚且有待考察,不過要承認的是,李淵的太上皇生涯顯然被寫歷史的故意忽略了。武德九年八月李淵退位,之後,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李淵的日子就像被誰偷走了一樣,少有記載。《新唐書》上最簡略:「貞觀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宮。九年五月,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從貞觀元年到貞觀九年,李淵只露了兩次面,一次遷宮,一次領盒飯。

《舊唐書》稍微多一點,但也憑空少了好幾年,而且只記載了他的快樂時刻——時間直接來到貞觀八年,李淵死前的一年。

情況是這樣的,貞觀三年大唐滅了東突厥,西域各國來朝,所有少數民族同胞一起尊李世民為「天可汗」,即承認大唐的皇帝也是草原各民族共同的可汗,和天比齊。到貞觀八年,西突厥也跑來跪下唱《徵服》,普天同慶的機會,李淵被請出來,和大家一起吃飯。名義上,這次宴會還是李淵召開的。

29國來朝

看著西突厥的使者對大唐畢恭畢敬,李淵握著李世民大舅哥長孫無忌的手激動地表示:「二郎做的事,是亙古未有的,牛叉啊。」然後賜酒給李世民。李世民的偉大不但在於他是個讓人稱頌不完的君王,還是個表演老藝術家,當時就捧著酒擠出了眼淚,表示這一切都是跟著爸爸的一貫方針才做出來的。隨後,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又一起給爹送吃喝和衣物,一家人其樂融融。好像從來沒有過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樣。

震驚中的李淵

當年十二月,李淵又出席了閱兵儀式,回家擺酒席,請了頡利可汗和南越的老大。傲嬌的李淵一會兒讓頡利可汗別彆扭扭地跳胡旋舞,一會兒讓南越老大給自己吟詩,耍盡威風。這一套做法完了以後,又是「高祖大悅」,然後在場的群臣再次兼當群演,山呼萬歲,宴會開到大家眼睛都睜不開了才散場。

如上所述,史書上給出來的太上皇生涯,李淵心情應該很好,每次都是「大悅」,但換個角度想,或許在貞觀八年以前,沒資格在史書上露臉的李淵,日子都是很無趣的。

不過,李淵自己會找樂子,太上皇生涯初年,閒著無聊的李淵只好到處玩女人,和後宮裡身份地位很低的魯才人和柳寶林生了兩個兒子——密貞王李元曉,滕王李元嬰。李元嬰生於貞觀三年,當時,李淵已經63歲高齡了,所以說,漢武帝60歲得子,一點都不稀罕。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於李淵晚年努力播種,江西南昌多了一座著名建築物——滕王閣,也算是有所傳世作為了。

除了喝酒開派對,李世民還曾打算給親爹造一座新房子住,雖然,落成以後李淵已經提前駕崩了。這座房子後來被修葺加固,成了大唐後來皇家住所,大明宮。

第二位被迫退位的唐玄宗,早年是個英明神武,果斷剛毅,做事雷厲風行的人。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人的時候,大唐帝國蒸蒸日上,到了李林甫和楊國忠時代,官場風氣腐化,安祿山又被縱成了虎視眈眈,沒多久,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只能攜家帶口出奔四川。

路上,才走到馬嵬坡,心愛的楊貴妃被迫被殺;繼續走到半路上,不願做奴隸的老百姓集體趕來阻截太子李亨,斟滿美酒把他留下來,請他帶領大家幹革命,收復長安。於是,決定繼續向四川進發的唐玄宗從隊伍裡分了一撥人保護太子,和太子分道揚鑣。李亨經過一系列思考,去了朔方節度使的地方,緊接著在靈武被擁立為皇帝,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唐玄宗畫像

戰亂之下消息隔絕,走到四川的唐玄宗對大唐有了新天子毫不知情,安定以後還發布了一道詔書,把幾個兒子分別派了任務,領導平叛。結果,兩道消息狹路相逢,唐玄宗這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太上皇。

當初,和太平公主鬥法時,逼得唐睿宗李旦心灰意冷,不得不傳位下一代,主動當了太上皇,現在,自己在世被尊位太上皇,李隆基心裡無限感慨。不過,明皇始終是明皇,雖然前面折騰了那麼久,經過這一路涼風打臉,早就清醒了。唐玄宗深知,此時此刻,大唐隊千萬不能二帝並存,讓雙方底下的人也跟著爭權奪位,分化朝廷,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刻,李隆基發出第一道身為太上皇的旨意,讓天下人盡心輔佐新帝平叛。

《國家寶藏》唐玄宗

不得不說,唐玄宗對平叛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巨大貢獻,但這一舉動,完全是給當時已經亂成一鍋粥的大唐一劑開機重啟藥。

後來,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奮戰下,唐朝收復兩京,唐肅宗李亨回到長安,派人寫信給在四川的唐玄宗,說請他回來當皇帝,自己繼續退居太子。消息剛發出去就有人反對:你這樣寫信,太上皇不可能回來的,應該寫請他回來當太上皇,安享晚年,他們才可能回家。果然,怕死的唐玄宗是接到第二封信,以太上皇身份回到長安的。

成了名副其實的太上皇,卸下一身重擔的李隆基也算過得愜意,住回了當初當親王時期的興慶宮(原名隆慶坊),沒事就站在樓上跟底下老百姓打招呼,還經常請周邊的鄰居們吃吃飯,聽大家對自己點讚。

不過,好日子沒過多久,當初勸唐肅宗李亨分家各過的大太監李輔國,開始頻繁跟李亨灌輸唐玄宗要搞政變,經常接見前禁軍首領,並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說法。李亨是不信的,但內心還是難免有點擔憂,李輔國於是勸皇帝,把太上皇從興慶宮接回宮裡住,這樣也就杜絕了他繼續在外面跟一大幫子形形色色的人聯絡來往了。李亨還是拒絕發表意見,但李輔國忍不住自己行動了。

李輔國,李天柱飾演

李輔國先把唐玄宗興慶宮中的御馬全部弄走,只留幾匹夠太上皇騎的,然後又假傳聖旨,騙唐玄宗到內宮一日遊,等唐玄宗一行人走到一半,李輔國騎著高頭大馬,領著500多人,拔刀亮劍,準備脅迫唐玄宗自此住在內宮。看見那麼多明晃晃的刀子,嚇得唐玄宗差點坐不穩馬。身邊的高力士作為曾經的太監領導,出來怒斥了一頓李輔國,李輔國這才下馬,和高力士一起來給唐玄宗的馬牽繩子。最終,唐玄宗還是被安排住進了甘露殿,身邊的人也一起被踢走,鬱悶死了。

孤單寂寞冷的唐玄宗

主動讓位型:乾隆帝

終於到我了

十全老人乾隆雖然去世幾百年,卻在今年霸屏電視銀幕,相信大家多少從影視劇中對他有些了解。這位皇帝活了近90歲,由於早年裝的蒜,許諾當皇帝年份不能超過皇爺爺康熙,於是,在當了60年皇帝以後,乾隆主動退位,把熬了多年的兒子嘉慶帝顒琰拉上來,自稱太上皇。

然而,頭銜放了,實權卻沒放,成了太上皇以後,老子還是老子,兒子還是兒子,乾隆依然住在原地不走,嘉慶帝也不好說爸爸你退下吧,只能繼續住在太子宮裡,每天向太上皇請安問好。面對朝政大事,嘉慶幾乎也毫無發言權,所有的事情爸爸都要親自看、親自管。

乾隆畫像

不僅皇帝很憋屈,因著乾隆的最高指向,皇后和一干人等都只能低調行事。甚至,2年後皇后去世,嘉慶也不敢聲張,生怕行將就木的老爹覺得晦氣,只能把皇后草草埋了。

當時朝局尷尬緊張到,連民間的樂器二胡都要禁止,因為,二胡有兩根弦,恰好暗指二帝並存的局面,如果拉弦過程中不小心斷了一根,那樂師真是要嚇尿褲子,這是詛咒太上皇斷氣呀。

總而言之,成為太上皇的乾隆作風依舊,為了表現自己很老實,嘉慶的殷勤孝順在原來的基礎上還翻了個倍,哄得老爹心悅氣順。乾隆,算是所有太上皇裡最幸福的一位。

爸爸在,只配露半身的嘉慶帝

至於甩鍋型,典型的是北齊後主高緯、宋徽宗趙佶,都是在滅亡之際,匆忙甩手,把亡國之君的帽子丟給了下一任。這類太上皇,日子都過不下去了,更別提幸福度。

微信公眾號IOS版已改版,如果還想找到我們

請將「搜歷史」設為星標哦

安卓用戶可設為置頂

-  推薦閱讀  -

義大利和中國,怎麼愉快地玩耍? | 蘇黃米

林迷糊 | 打過楊應龍皇太極張獻忠,二十四史唯一女將軍是這樣煉成的

班布爾汗 | 成吉思汗和他一生的兄弟與宿敵

值班編輯 | 景如

這是第 402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搜歷史新書現已上市,噹噹有售。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十一全老人」的太上皇乾隆帝,在太上皇期間都幹了些什麼呢?
    在太上皇的歲月裡,他還成為了「十一全老人」呢!君無戲言,85歲的老皇帝乾隆在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親臨太和殿授傳國玉璽給36歲的太子、十五皇子顒琰。第四年剛過去兩天,即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於養心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 太上皇的「另類」際遇:歷史上太上皇的八個類型
    太上皇者,在位皇帝的在世老爸是也。細數中國歷史,皇帝前僕後繼,綿綿不絕,而太上皇也不在少數。
  • 不丹太上皇的幸福人生:娶同胞4姐妹為妻,65歲和兒子合照像兄弟
    有這樣一個人,他集齊了這所有的要素,他也確實過得非常幸福!當65歲的他與兒子同框時,看起來就像是兄弟兩個。這個人就是不丹的太上皇,他和他的國民們幸福指數都超級高,不丹也被譽為是最幸福的地方。辛格國王這樣美滿幸福生活一過就是30多年,雖然他作為不丹過的國王,在政治上並沒有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但是他也為國民保持了一段和平的生活,不丹國家的幸福指數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並且辛格國王非常努力的培養自己的兒子。
  • 當了太上皇是怎樣一番感受?
    劉邦更是做得絕,說曾經和項羽結為兄弟,因此上說:「我爹就是你爹,你一定要煮了你爹,請給我一碗肉湯喝。」不管這個計策多麼令人拍案叫絕,總有點兒把老爹豁出去的嫌疑。不過總算是熬出了頭,劉邦當了皇帝,也把老爹接到京城去了,劉邦這時候也有條件孝順了,劉太公也著實享福了。不過,這時候的劉太公還是一個平民,劉邦見他還是按照普通人家的禮節。被分配來侍候老太公的人出了一個主意,等劉邦再來時讓他如此這般。
  • 歷史上的太上皇: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都安享晚年嗎?
    ,他們的結局各異,主要跟他們當上太上皇的方式有關。1、死後追尊的太上皇這種太上皇有兩個,一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邦活學活用,把劉太公尊為太上皇,劉太公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還是沒當過皇帝的。史書記載,劉太公去世於前197年,此時劉邦都已經60歲了,兩年後就去世,可見劉太公的壽命是真的長,晚年也是享福。
  • 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自秦始皇追尊其父秦莊襄王為太上皇起,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二十三位太上皇,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十位。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劉太公草根出身的太上皇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
  • 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什麼區別?今天的文章,簡單的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一、太上皇秦漢時期的「太上皇」是一個尊號,一種榮譽,是當朝皇帝出於人倫對父親的尊稱,不是皇帝,不問政治。對此,東漢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初唐顏師古注曰:「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
  • 紅樓夢:賈元春被賜死與太上皇有關?賈璉說出他們的秘密
    皇帝是主,太上皇也是主。李白形容這種情況叫「雙懸日月照乾坤」。日月同天都是主,造成的影響是該聽誰的?三,太上皇改了皇帝的旨意是大忌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太上皇改得很肆無忌憚,就證明父慈子孝背後,雙方關係並不和睦。太上皇和皇帝有齟齬,朝中大臣勢必分裂,忠於太上皇,還是忠於皇帝,考驗的是智慧?
  • 54歲張晞臨曬嬌妻,結婚9年把老婆寵成太上皇,一家四口很幸福
    餓了嗎?戳右邊關注我們,每天給您送上最新出爐的娛樂硬核大餐!娛樂圈中,有不少演員都是到了中年以後才開始被觀眾熟知,比如演員張頌文,還有演員吳剛,連破冰行動中副局長馬雲波的扮演者張晞臨也是其中之一。有的人表示張晞臨的老婆非常好看,希望這家人以後永遠幸福,
  • 晚年李隆基黯然移宮:太監李輔國迫害太上皇,背後真相是什麼?
    再不用操心國事,閒了和舊臣們喝喝酒,與「梨園弟子」唱唱戲,太上皇的小日子過得優哉悠哉。這句話的意思是,李輔國假傳聖旨,將太上皇李隆基從興慶宮移居到太極宮。留給李隆基身邊的衛士,只不過數十名老弱殘兵。陳玄禮、高力士以及舊有的宦官宮女都不準進來。太監李輔國為什麼要逼迫太上皇李隆基移宮呢,背後真相是什麼?明面原因:打擊報復太上皇身邊人李輔國出身卑微貧賤,面貌猙獰醜陋。
  •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到底有何區別?
    事實上,「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原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太上皇」一詞,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平定天下後,除了規定最高統治者為「皇帝」,還特意「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於是莊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贏異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擁有「太上皇」頭銜的人。太上,即最高、無上,形容極其尊貴。不過,當時贏異人已去世多年。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並不多見,一共只有17位,其中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便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所以秦莊襄王在生前並沒有體會過當太上皇的感覺。劉太公說:「你是皇帝,我是平頭老百姓,讓你跪我是要被殺頭的。我不能讓你壞了規矩。」劉邦也覺得此事挺為難。就在這時,有個大臣說起了秦始皇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帝的事,建議劉邦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覺得這主意挺好,便讓劉太公做了太上皇。這劉太公連皇帝都沒做過,直接越級為太上皇,所以他在稱呼上也與以往一樣,沒啥變化。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並不多見,一共只有17位,其中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便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所以秦莊襄王在生前並沒有體會過當太上皇的感覺。而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則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本是莊稼漢,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根本沒想到兒子有一天能當上皇帝。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毫無疑問,皇帝是古代最稀缺的一個「職業」,然而在「父死子繼」的制度之下,還有一個比皇帝還稀缺的「職業」——太上皇。顧名思義,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26位。第一位太上皇幾乎是和「皇帝」的名號同時出現的,是秦始皇為自己已故的父親所上的尊號。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
  • 承認劉邦之父劉太公,未為帝王卻為太上皇,劉邦與父親的關係
    ,我就把你老父親煮死!」這麼一說,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了,如果你要煮你的父親,那別忘了給我分一杯湯喝。」 《史記·項羽本紀》:「則幸分我一桮羹」 項羽聽了大怒,當即就要殺了劉太公,還是項伯阻止了他,項羽才沒有殺太公。後來楚軍實在彈盡糧絕,只能和漢軍訂立盟約,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遵守約定放了劉邦的家人,太公這才結束了兩年的人質生活。
  • 新皇登基,皇帝卻對生父表示:既不能讓你當太上皇,也不能相見
    按理說,作為皇帝的父親,死了的也被尊為皇帝,活著的應該被尊為太上皇。柴守禮卻相當特殊,讓柴榮很難辦。李世民當上皇帝,李淵可以成為太上皇;劉邦當上皇帝,劉太公也被尊為太上皇,但柴榮卻不能照抄。這是因為,李世民的皇位本來就是李淵禪位得到的,是合乎禮法的。
  • 歷史上著名的悍後李鳳娘:逼瘋皇帝氣死太上皇
    太上皇在聽了之後非常的高興,於是便調查了李家,在調查完之後,他覺得李鳳娘是一個美麗而又比較貴氣的女子,所以就將她許配給了太子,所以在太子繼位之後,她也就成為了皇后,為什麼說她是一位比武則天和慈禧還要狠的女人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如果明仁天皇退位,他有可能是日本第60位太上皇
    日本天皇退位需要修改《皇室典範》,以便繼承人能在天皇生前繼承皇位。因此,沒有特殊情況,天皇是不會生前退位的。 年輕時候的明仁天皇夫婦「海運倉內參」(ID:hycplb)查閱史料得知,如果明仁退位,他有可能成為明治維新以來首位太上皇,也是日本歷史上第60位太上皇。
  • 皇帝的爹叫太上皇,那麼太皇上的爹又該如何稱呼呢?
    皇帝的爹叫太上皇,那麼太皇上的爹又該如何稱呼呢?皇帝這個職業由秦始皇嬴政開創,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一言可定他人的生死榮辱。皇帝的任期是終身制,死後才會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自己則成為大行皇帝,去太廟裡享清福。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共記載有17位太上皇。最早的太上皇,應該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但是這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給他的尊稱了,那時候秦莊襄王已經過世了。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太上皇」應該是劉邦的父親。 那麼古代太上皇如何自稱呢?這一問題在《舊唐書》中有明確記載,唐玄宗李隆基退位以後,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唐肅宗,他依然自稱為「朕」;不僅如此,我們清朝乾隆皇帝當了三年太上皇,卻一直沒有放權,始終壓著嘉慶皇帝,他在那個時期同樣稱自己為「朕」。由此可見,皇帝退位成為太上皇以後,依然能夠以「朕」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