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5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2 min
「太上皇」一詞是由開創了無數個「中國第一」的秦始皇發明的。他結合三皇五帝給自己想出了「皇帝」一詞,而「太上」是至高無上的意思,正好可以給比皇帝更大的親爸爸。因此,已經死去元知萬事空的秦莊襄王,也被創造了一個「中國第一」紀錄,成了第一任太上皇。領取詳情:追封。
《秦時明月麗人心》中的秦始皇
有了這一慣例之後,太上皇身份就開始貫穿中國歷史了。中國古代太上皇分為五種:追封型、躺贏型、被迫退位型、主動讓位型,以及甩鍋型,所以,他們的太上皇生活的幸福度也各不相同。
首先,秦莊襄王這種被追封型的,肯定沒啥幸福度了,即使兒子給他弄個金字塔住,於他而言,和洪水滔天也沒啥區別。
能感受幸福的,必須還有這個在思考的「我」存在。所以,幸不幸福,必須採訪第一任活著的太上皇,劉邦的親爹劉太公。
躺贏型:劉太公
據史書記載,劉太公對劉邦當上皇帝幾乎毫無幫助,反而期間還被抓去當了一段時間俘虜,完全就是兒子的負累。
《楚漢傳奇》劉太公
而且,猴子想吹出千萬個猴子,尚且需要拔一根毫毛,但劉邦的出生,史書記載上劉太公沒出一點力,是天龍下凡耍流氓,才有了劉邦。劉太公「喜當爹」,內心是不太喜的,因為,劉邦從小就沒啥大志願,也不給自己置辦點田產家業什麼的,人生格言就是混吃等死。在劉邦小時候,劉太公沒少指著他批評:「你這個潑皮無賴,要是有你二哥一半的務實就好了。」
挨打的劉邦
心裡驕傲的劉邦對爹的感觀也不好,所以,倆人甚至還被傳出過父子關係不好的緋聞,特別是楚漢相爭,項羽要殺了劉太公威脅漢軍的時候,劉邦直接說:「好啊,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殺你爹,記得分我一杯湯喝。」
這麼大一個鼎,確實全軍都能分一杯羹
在烈烈風中聽到這句話的劉太公,估摸心裡涼了一大截。甭管劉邦是不是在耍心機,當爹的親耳聽到這話,都是心比臘月寒。
所以,大家都很難想像劉邦和劉太公後來的相處之道。
劉邦剛當上皇帝以後,封了皇后,封了太子,追封了親媽為昭靈夫人,就是沒給爹加個名譽頭銜。坐穩皇帝位後,劉邦對爹也只是隔5天去見一次,按兒子拜爹的禮,劉太公也坦然接受,並沒有覺得影響不好。直到劉太公底下人勸,太公雖然是爹,但也是臣,不能享受皇帝的大禮,劉太公這才在劉邦駕臨的時候拿著掃帚在門口迎接。劃重點,現在如果誰來了咱拿著掃帚站在門口,顯然是不歡迎的意思,當年則表示掃逕迎客,是非常重視的表現。
見劉太公這麼恭謙,劉邦這才和爹交心,尊他為太上皇,自此,劉太公的太上皇生涯開始。
當上太上皇以後,劉邦又忍不住噁心爹,炫耀一下自己。
那會兒西漢剛剛建完皇帝住的未央宮,開慶祝派對,劉太公也被邀請出來吃喝。會上,劉邦舉著酒杯對劉太公說:「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一開始你老覺得我是無賴,不會置辦點家業,說二哥劉仲比我牛,現在你看,我跟老二誰產業多?
快誇我
史書沒記錄聽到這句羞辱的劉太公是啥反應,估摸氣氛有點尷尬,於是群臣們趕緊集體跪下拍馬屁,喊萬歲。然後「大笑為樂」。那麼問題來了,誰大笑?反正,劉太公估計是笑不出來,勉強擠出笑容,也是尷尬不失禮貌的笑。之後,就失去了笑的本能。
劉太公開啟了不開心的日常。雖然住大宮殿,吃大魚大肉,有丫鬟伺候,但內心的寂寞,誰也撫慰不了。特別是,中國的心從來不在外面的繁華世界,而是在故鄉十五的圓月上,在鄉裡鄉親談笑的八卦聲裡,劉太公志向不大,從小生活在江蘇沛縣,忽然跑到陝西來住,真的不習慣。他開始想家,想念家鄉那幫老鄰居,哪怕沒人伺候,坐在院子裡曬太陽,跟大家一起喝點稀粥,聊聊夕陽紅的生活,心情也是愜意的。現在,是寂寥無趣的。
鬱悶的最佳表現,就是沉默,不愛出門,不愛說話。劉邦get到老爹的痛苦,於是「高祖乃作新豐(新豐城),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西京雜記》裡,給劉太公的太上皇生活畫上完滿句號,說劉太公還是喜歡農村生活,於是劉邦對爹難得做了件天下人看起來都很仁孝的事——建新豐城給劉太公住,再把沛縣的老鄉鄰居們全部移民到新豐城生活,從此又變成了劉太公的鄰居。太上皇這才感覺到,人生還是有趣味的。四年後,劉太公去世,算是幸福指數頗高的一生。
因為他沒有染指皇權,不存在被迫退居二線內心憋悶,想要的生活,也就僅此而已。
被迫退位型: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
皇帝當得好好的,卻被人強行搶走、被迫退位,代表性人物無疑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和創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
李淵作為開創中國封建社會巔峰時代的唐朝開國之君,卻經常被人選擇性忽視,而把開國功勞掛在唐太宗身上,心裡應該是憋屈透了。但他毫無辦法,皇位都被人擼了,又不想繼續跟兒子爭食,鬧得太難看,只好安分地當起了太上皇。
李淵畫像
李淵退位,是兒子玄武門之變的結果,也是臣子們逼迫的。玄門門內殺死了大哥和四弟後,二郎李世民帶著一身血去見李淵,也坦誠地哭訴了一下自己的苦楚和無奈,李淵還沒開口,底下原本被李淵叫來一起審理太子、齊王私通後宮的裴寂、宇文士及、陳叔達、蕭瑀、封德彝、竇誕、顏師古等老臣忽然跳出來指責,說鬧成今天這個結果,都是陛下的鍋,秦王本來就威武雄壯,早該被立為太子。李淵眼見這情況,只能按《新唐書》裡智障地表示「帝意悅」。死了兩個兒子,自己被人批判趕緊把位子讓出來給老二,李淵居然很悅很開心。
看起來很不悅
這個很悅很開心自然是智障的記載,李淵後來的太上皇生涯,江湖有個傳言,說他自此被囚禁在宮內,日子很苦很憋屈,整天只有彈琵琶解悶。
有沒有苦到這個地步,尚且有待考察,不過要承認的是,李淵的太上皇生涯顯然被寫歷史的故意忽略了。武德九年八月李淵退位,之後,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李淵的日子就像被誰偷走了一樣,少有記載。《新唐書》上最簡略:「貞觀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宮。九年五月,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從貞觀元年到貞觀九年,李淵只露了兩次面,一次遷宮,一次領盒飯。
《舊唐書》稍微多一點,但也憑空少了好幾年,而且只記載了他的快樂時刻——時間直接來到貞觀八年,李淵死前的一年。
情況是這樣的,貞觀三年大唐滅了東突厥,西域各國來朝,所有少數民族同胞一起尊李世民為「天可汗」,即承認大唐的皇帝也是草原各民族共同的可汗,和天比齊。到貞觀八年,西突厥也跑來跪下唱《徵服》,普天同慶的機會,李淵被請出來,和大家一起吃飯。名義上,這次宴會還是李淵召開的。
29國來朝
看著西突厥的使者對大唐畢恭畢敬,李淵握著李世民大舅哥長孫無忌的手激動地表示:「二郎做的事,是亙古未有的,牛叉啊。」然後賜酒給李世民。李世民的偉大不但在於他是個讓人稱頌不完的君王,還是個表演老藝術家,當時就捧著酒擠出了眼淚,表示這一切都是跟著爸爸的一貫方針才做出來的。隨後,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又一起給爹送吃喝和衣物,一家人其樂融融。好像從來沒有過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樣。
震驚中的李淵
當年十二月,李淵又出席了閱兵儀式,回家擺酒席,請了頡利可汗和南越的老大。傲嬌的李淵一會兒讓頡利可汗別彆扭扭地跳胡旋舞,一會兒讓南越老大給自己吟詩,耍盡威風。這一套做法完了以後,又是「高祖大悅」,然後在場的群臣再次兼當群演,山呼萬歲,宴會開到大家眼睛都睜不開了才散場。
如上所述,史書上給出來的太上皇生涯,李淵心情應該很好,每次都是「大悅」,但換個角度想,或許在貞觀八年以前,沒資格在史書上露臉的李淵,日子都是很無趣的。
不過,李淵自己會找樂子,太上皇生涯初年,閒著無聊的李淵只好到處玩女人,和後宮裡身份地位很低的魯才人和柳寶林生了兩個兒子——密貞王李元曉,滕王李元嬰。李元嬰生於貞觀三年,當時,李淵已經63歲高齡了,所以說,漢武帝60歲得子,一點都不稀罕。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於李淵晚年努力播種,江西南昌多了一座著名建築物——滕王閣,也算是有所傳世作為了。
除了喝酒開派對,李世民還曾打算給親爹造一座新房子住,雖然,落成以後李淵已經提前駕崩了。這座房子後來被修葺加固,成了大唐後來皇家住所,大明宮。
第二位被迫退位的唐玄宗,早年是個英明神武,果斷剛毅,做事雷厲風行的人。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人的時候,大唐帝國蒸蒸日上,到了李林甫和楊國忠時代,官場風氣腐化,安祿山又被縱成了虎視眈眈,沒多久,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只能攜家帶口出奔四川。
路上,才走到馬嵬坡,心愛的楊貴妃被迫被殺;繼續走到半路上,不願做奴隸的老百姓集體趕來阻截太子李亨,斟滿美酒把他留下來,請他帶領大家幹革命,收復長安。於是,決定繼續向四川進發的唐玄宗從隊伍裡分了一撥人保護太子,和太子分道揚鑣。李亨經過一系列思考,去了朔方節度使的地方,緊接著在靈武被擁立為皇帝,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唐玄宗畫像
戰亂之下消息隔絕,走到四川的唐玄宗對大唐有了新天子毫不知情,安定以後還發布了一道詔書,把幾個兒子分別派了任務,領導平叛。結果,兩道消息狹路相逢,唐玄宗這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太上皇。
當初,和太平公主鬥法時,逼得唐睿宗李旦心灰意冷,不得不傳位下一代,主動當了太上皇,現在,自己在世被尊位太上皇,李隆基心裡無限感慨。不過,明皇始終是明皇,雖然前面折騰了那麼久,經過這一路涼風打臉,早就清醒了。唐玄宗深知,此時此刻,大唐隊千萬不能二帝並存,讓雙方底下的人也跟著爭權奪位,分化朝廷,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刻,李隆基發出第一道身為太上皇的旨意,讓天下人盡心輔佐新帝平叛。
《國家寶藏》唐玄宗
不得不說,唐玄宗對平叛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巨大貢獻,但這一舉動,完全是給當時已經亂成一鍋粥的大唐一劑開機重啟藥。
後來,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奮戰下,唐朝收復兩京,唐肅宗李亨回到長安,派人寫信給在四川的唐玄宗,說請他回來當皇帝,自己繼續退居太子。消息剛發出去就有人反對:你這樣寫信,太上皇不可能回來的,應該寫請他回來當太上皇,安享晚年,他們才可能回家。果然,怕死的唐玄宗是接到第二封信,以太上皇身份回到長安的。
成了名副其實的太上皇,卸下一身重擔的李隆基也算過得愜意,住回了當初當親王時期的興慶宮(原名隆慶坊),沒事就站在樓上跟底下老百姓打招呼,還經常請周邊的鄰居們吃吃飯,聽大家對自己點讚。
不過,好日子沒過多久,當初勸唐肅宗李亨分家各過的大太監李輔國,開始頻繁跟李亨灌輸唐玄宗要搞政變,經常接見前禁軍首領,並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說法。李亨是不信的,但內心還是難免有點擔憂,李輔國於是勸皇帝,把太上皇從興慶宮接回宮裡住,這樣也就杜絕了他繼續在外面跟一大幫子形形色色的人聯絡來往了。李亨還是拒絕發表意見,但李輔國忍不住自己行動了。
李輔國,李天柱飾演
李輔國先把唐玄宗興慶宮中的御馬全部弄走,只留幾匹夠太上皇騎的,然後又假傳聖旨,騙唐玄宗到內宮一日遊,等唐玄宗一行人走到一半,李輔國騎著高頭大馬,領著500多人,拔刀亮劍,準備脅迫唐玄宗自此住在內宮。看見那麼多明晃晃的刀子,嚇得唐玄宗差點坐不穩馬。身邊的高力士作為曾經的太監領導,出來怒斥了一頓李輔國,李輔國這才下馬,和高力士一起來給唐玄宗的馬牽繩子。最終,唐玄宗還是被安排住進了甘露殿,身邊的人也一起被踢走,鬱悶死了。
孤單寂寞冷的唐玄宗
主動讓位型:乾隆帝
終於到我了
十全老人乾隆雖然去世幾百年,卻在今年霸屏電視銀幕,相信大家多少從影視劇中對他有些了解。這位皇帝活了近90歲,由於早年裝的蒜,許諾當皇帝年份不能超過皇爺爺康熙,於是,在當了60年皇帝以後,乾隆主動退位,把熬了多年的兒子嘉慶帝顒琰拉上來,自稱太上皇。
然而,頭銜放了,實權卻沒放,成了太上皇以後,老子還是老子,兒子還是兒子,乾隆依然住在原地不走,嘉慶帝也不好說爸爸你退下吧,只能繼續住在太子宮裡,每天向太上皇請安問好。面對朝政大事,嘉慶幾乎也毫無發言權,所有的事情爸爸都要親自看、親自管。
乾隆畫像
不僅皇帝很憋屈,因著乾隆的最高指向,皇后和一干人等都只能低調行事。甚至,2年後皇后去世,嘉慶也不敢聲張,生怕行將就木的老爹覺得晦氣,只能把皇后草草埋了。
當時朝局尷尬緊張到,連民間的樂器二胡都要禁止,因為,二胡有兩根弦,恰好暗指二帝並存的局面,如果拉弦過程中不小心斷了一根,那樂師真是要嚇尿褲子,這是詛咒太上皇斷氣呀。
總而言之,成為太上皇的乾隆作風依舊,為了表現自己很老實,嘉慶的殷勤孝順在原來的基礎上還翻了個倍,哄得老爹心悅氣順。乾隆,算是所有太上皇裡最幸福的一位。
爸爸在,只配露半身的嘉慶帝
至於甩鍋型,典型的是北齊後主高緯、宋徽宗趙佶,都是在滅亡之際,匆忙甩手,把亡國之君的帽子丟給了下一任。這類太上皇,日子都過不下去了,更別提幸福度。
微信公眾號IOS版已改版,如果還想找到我們
請將「搜歷史」設為星標哦
安卓用戶可設為置頂
- 推薦閱讀 -
義大利和中國,怎麼愉快地玩耍? | 蘇黃米
林迷糊 | 打過楊應龍皇太極張獻忠,二十四史唯一女將軍是這樣煉成的
班布爾汗 | 成吉思汗和他一生的兄弟與宿敵
值班編輯 | 景如
這是第 402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搜歷史新書現已上市,噹噹有售。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