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2020-12-23 騰訊網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並不多見,一共只有17位,其中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後,便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所以秦莊襄王在生前並沒有體會過當太上皇的感覺。而歷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則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太公本是莊稼漢,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根本沒想到兒子有一天能當上皇帝。

劉邦做了皇帝後,為了體現自己的孝道,時常去跟劉太公請安。古代的請安是需要三跪九叩的,劉太公欣然接受,但他身邊的下人卻提醒他不能這樣做。劉太公問:「他是我兒子,給我請安不是正常的麼?」下人說:「他是您的兒子沒錯,但也是天下人的皇帝。讓皇帝跪拜您,您覺得合適麼?」劉太公驚出一身冷汗。等劉邦再來時,他便親自到門口相迎。劉邦要向他行禮時,他又急忙往後退。

劉邦問:「這是咋回事?」劉太公說:「你是皇帝,我是平頭老百姓,讓你跪我是要被殺頭的。我不能讓你壞了規矩。」劉邦也覺得此事挺為難。就在這時,有個大臣說起了秦始皇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帝的事,建議劉邦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覺得這主意挺好,便讓劉太公做了太上皇。這劉太公連皇帝都沒做過,直接越級為太上皇,所以他在稱呼上也與以往一樣,沒啥變化。

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心不甘情不願當太上皇的人便是唐高祖李淵。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強迫李淵立他為太子。後來為了防止夜長夢多,便尊李淵為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此時的李淵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淚,連退位詔書中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善!此亦吾之夙志也。」在這裡,他的自稱已經變成了「吾」。

同樣的,唐玄宗李隆基由於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後便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對前來報信的韋見素和房琯說:「朕稱太上皇,軍國大事先取皇帝處分,後奏朕知。」此處,李隆基的自稱還是朕,不過權力卻早已被架空。而宋徽宗因為在金人攻來時急忙讓位給兒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沒臉面對兒子,所以在與宋欽宗在一塊時便自稱「老朽」。

至於我國歷史上最霸道的太上皇,那當然是統治時間長達60年的乾隆皇帝。他把皇位讓給兒子嘉慶後,卻緊抓權力不肯放手。他的自稱仍是「朕」,諭旨稱敕旨」。奏章中若出現「太上皇」字樣,則要抬高三格寫。若出現「皇帝」字樣,才需抬高兩格。即使他退位了,仍要穩穩的壓嘉慶一頭。所以嘉慶皇帝直到乾隆死後,才開始收拾和珅。而乾隆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他死後太上皇制度就此終結。

相關焦點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劉太公說:「你是皇帝,我是平頭老百姓,讓你跪我是要被殺頭的。我不能讓你壞了規矩。」劉邦也覺得此事挺為難。就在這時,有個大臣說起了秦始皇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帝的事,建議劉邦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覺得這主意挺好,便讓劉太公做了太上皇。這劉太公連皇帝都沒做過,直接越級為太上皇,所以他在稱呼上也與以往一樣,沒啥變化。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在決定使用「皇帝」的稱呼後,秦始皇也制定了眾多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的規定,比如皇帝的印章獨稱「璽」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皇帝有自己專屬的第一人稱代詞——朕。古人認為「舟之縫理曰朕」,附帶有統籌全局的含義,因此從「我」、「吾」、「某」等眾多第一人稱代詞中脫穎而出,變成了皇帝的專用字。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都是怎麼自稱的呢?最霸氣的是乾隆
    一般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都是皇上和太后之間的關係,很少看到皇上和太上皇是怎麼處理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除了開國皇帝,皇位基本上都是世襲制的。 所以一般的太上皇都是皇上對自己父親死後的追封,不過也很少有先皇還沒有死,下一任皇帝就登基了的,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都是造反的。
  • 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
    大家都知道,清乾隆帝是中國最後一位太上皇帝,也可以說是最後一位太上皇。那第一位太上皇是誰?第一位太上皇帝又是誰?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老子》:「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谷)。」
  • 「十一全老人」的太上皇乾隆帝,在太上皇期間都幹了些什麼呢?
    第四年剛過去兩天,即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於養心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實際上乾隆的禪位並非如宋高宗一樣真心實意,而是給康熙帝一個面子,表明自己的孝心,才履行自己的承諾的。乾隆帝自然不會像主父、唐玄宗、宋高宗等君主徹底放手的。乾隆對權力有很大的控制欲,他是歸政不歸權,那麼他在做太上皇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呢?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在一些明代的影視劇中,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經常發生「不自稱朕,直接稱咱」這樣的事情,那麼這是真的嗎?在中國歷代開國皇帝中,朱元璋都是最窮、出身最低、文化水平也最低的一個。朱元璋的父親爺爺乃至他自己一開始連正規的名字都沒有;為了生存,他從一個賣豆腐的農家孩子變成和尚乃至乞丐,從小的生活經歷鑄就了他傳奇的一生。
  • 乾隆皇帝退位後,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在這三年間他都做了哪些事?
    嘉慶元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在圓明園召見朝鮮使臣,更是直接放話:「朕雖然歸政於皇帝,但大事還是我辦。」大家看到了嗎?都退位到太上皇了,還自稱「朕」。而且住所一點變化都沒有,還住在養心殿,其實乾隆應該搬到寧壽宮,但是乾隆解釋道:「予即位以來,居養心殿六十餘載,最為安吉。今既訓政如常,自當仍居養心殿,諸事鹹宜也。」
  • 電視劇裡皇帝都自稱朕,其實是錯誤的
    自從秦始皇把「朕」這個字私有化後,「朕」成了皇帝獨有的字,誰還敢自稱「朕」就是造反,那麼是不是從秦始皇開始所有的皇帝都自稱「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很多皇帝是不自稱「朕」的。但在重要的場合皇帝還是自稱「朕」的,比如:《史記·孝文本紀》載漢文帝即位詔書曰:「間者諸呂用事擅權,謀為大逆,欲以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魏晉南北朝時期:用「吾」的情況增多進入三國時期,乃至此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皇帝自稱「吾」的情況比秦漢時期更為增多。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你把「朕」拆開讀,就知道了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命為,令為,天子自稱曰。"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何歷代皇帝都喜歡用"朕"自稱?說這個之前我們得先聊聊他們的其他自稱。有記載的皇帝自稱大致有6個,分別為"寡人"、"不穀"、"朕"、"吾"、"餘一人"、"孤"。
  •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到底有何區別?
    呂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想作為「太上皇帝」壓陣,使權力平穩過渡;拓跋弘退位後,「國之大事鹹以聞」(《魏書》);高湛退位後,「軍國大事鹹以奏聞」(《北齊書》);李旦退位後,規定「五日一度受朝於太極殿,自稱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獄,並自決之,其處分事稱誥、令」(《舊唐書》)。可見,「太上皇帝」禪位後依可以處理國家大事,是凌駕於當朝皇帝之上的皇帝。  在古代,「帝」的分量要遠遠大於「皇」。
  • 電視劇裡皇帝都自稱"朕",其實是錯誤的…
    「皇帝」既是他人對帝王的敬稱,那便還應該有個獨一無二的自稱。 秦朝建立以前,第一人稱代詞除了「朕」之外,還有餘(予) 、我、吾、卬、臺等等。的說法,郭璞注曰:「上古貴賤皆自稱朕。」也就是說,凡是有身體的活人,都可以用「朕」來自稱。
  • 皇帝真的自稱朕?可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我們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就能夠看到古代的時候,皇帝們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自稱為「朕」的,那麼歷史上的皇帝,是否真的自稱為朕呢?嬴政不僅僅開創了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同時還首次開創了皇帝制度,自稱為始皇帝。
  • 皇帝的自稱都有什麼?孤家寡人、朕、孤,這些詞都是什麼來頭?
    每天他都要單獨問教授很多問題。昨天他給我講了他和教授的對話。麥克說:「到底皇帝們咋稱呼自己呀,感覺他們用的稱呼特別多。」教授告訴他不是這樣的,只是不同的時期的稱呼不一樣而已,使用率比較高的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寡人、朕和孤。麥克就請教授先給他講一講寡人這個叫法。教授說:「這個叫法是比較古老的一種了,在先秦時候就有了,但不是皇帝用的,而是地位比較高的官員或侯爵用的。」
  • 為何自秦始皇后,歷代皇帝都以朕自稱?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詩人是朝中為皇帝、為國家效忠的一員,有必要為皇帝進獻良言,此時便會功成名就。自古以來皇帝就是封建社會的尊貴身份的象徵,同時在君權神授的影響之下,皇帝的號召力是無與倫比的。但是自古以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都會自稱為朕,而用朕這樣的自稱代號又有何淵源呢?專家表示,你把朕字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你把「朕」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蔡邕《獨斷》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皇帝這一稱號正式確立。與之一起誕生的,是皇帝專用自稱「朕」。為什麼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稱?
  • 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
    雖已貴為一國之君,他仍一如既往地孝順父親劉太公劉太公雖沒讀過什麼書,可是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劉邦再來時,他便拿著掃帚在門口恭候,如奴僕迎接主人。劉邦大驚,問明原委後便尊劉太公為太上皇。劉太公因此成為歷史上唯一草根出身的太上皇,也是第一個活著坐上此位的人。司馬衷被長輩尊奉的太上皇西晉末年,晉惠帝司馬衷昏庸無能,皇后賈南風專權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