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到底有何區別?

2021-02-23 非常歷史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史料中經常出現的兩個詞彙。因為僅有一字之差,所以經常被人們混淆,甚至通用。事實上,「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原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太上皇」一詞,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平定天下後,除了規定最高統治者為「皇帝」,還特意「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於是莊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贏異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擁有「太上皇」頭銜的人。太上,即最高、無上,形容極其尊貴。不過,當時贏異人已去世多年。


劉邦

  歷史上,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稱帝後,每次去拜見父親劉太公,劉太公均用人臣之禮迎接。在劉太公看來,「皇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君臣秩序不可亂。劉邦心裡很不是滋味,兒子成了龍,當父親的總該有個與之相稱的頭銜,於是下詔:「諸王、通侯、將軍、群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號,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漢書》)。

  秦漢時期的「太上皇」是一個尊號,一種榮譽,不是皇帝,不問政治。對此,東漢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初唐顏師古注曰:「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可見,「太上皇」是當朝皇帝出於人倫對父親的尊稱,沒有實際政治權力。

  漢代以後,開始出現了「太上皇帝」這個稱號,也就是凌駕於皇帝之上的皇帝。如十六國時期後涼天王呂光、北魏時期獻文帝拓跋弘、北齊武成帝高湛、唐睿宗李旦等,生前退位後均自稱「太上皇帝」。從年代遠近來看,「太上皇帝」源於「太上皇」,但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呂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想作為「太上皇帝」壓陣,使權力平穩過渡;拓跋弘退位後,「國之大事鹹以聞」(《魏書》);高湛退位後,「軍國大事鹹以奏聞」(《北齊書》);李旦退位後,規定「五日一度受朝於太極殿,自稱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獄,並自決之,其處分事稱誥、令」(《舊唐書》)。可見,「太上皇帝」禪位後依可以處理國家大事,是凌駕於當朝皇帝之上的皇帝。

  在古代,「帝」的分量要遠遠大於「皇」。二者比較,「皇」是虛幻縹緲,「帝」握有實權,所以皇帝也可以簡稱為「帝」。「太上皇」中單一個「皇」字,原本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名譽上的虛銜。

  大概是由於「太上皇帝」源於「太上皇」的緣故,在以後的史料中出現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兼用、混用的雜亂現象,其中以《宋史》最為突出。史官在稱呼同一個已經禪位的皇帝時,一會兒用「太上皇」,一會兒用「太上皇帝」,如《高宗紀》稱宋高宗趙構退位時提出「朕稱太上皇帝」,而《孝宗紀》卻稱「太上皇帝即駕之德壽宮,……從太上皇幸天竺寺」,一篇本紀二者兼用。又如,《光宗紀》稱宋光宗趙惇退位後被尊為「太上皇帝,……太上皇帝不豫」;而《寧宗紀》卻稱「太上皇違豫,赦。辛卯,太上皇崩」,兩篇本紀前後不同。

  按「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原意,「太上皇」只是皇帝的父親,不掌握大權;「太上皇帝」不僅是父親,而且是皇帝,大權在握。所以,乾隆皇帝對禪位後享受什麼樣的尊號很在意,退位前專門規定「歸政後,凡有繕奏事件,俱書太上皇帝。其奏對稱太上皇」,意思是說,正式文件必須稱「太上皇帝」,口頭上可以稱「太上皇」,一句話點明乾隆皇帝至死不肯放權(《清史稿》)。

  從南北朝時期,「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出現了一些別的叫法。如北齊後主高緯被尊為「無上皇」(《北齊書》),北周宣帝宇文贇自稱「天元皇帝」(《周書》),唐玄宗李隆基被尊為「上皇天帝」,又尊為「聖皇天帝」(《新唐書》),唐順宗李誦被尊為「應乾聖壽太上皇」(《新唐書》),宋徽宗趙佶被尊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史》),西夏神宗李遵頊自號「上皇」(《宋史》),等等。筆者考證,尊號中只帶個「皇」字的,不掌權,屬「太上皇」一類;帶有「皇」和「帝」二字的,尚能染指權力,應視為「太上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二十多位「太上皇」或「太上皇帝」中,其中有三位比較特殊,即晉司馬衷、宋趙構、清弘曆。


  司馬衷是輩分最低的太上皇。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輩或祖輩,而司馬衷卻被叔祖立為太上皇。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司馬懿的第九子,也就是司馬衷的叔祖趙王司馬倫在「八王之亂」中篡位,逼晉惠帝司馬衷下臺,並將其幽禁於金墉城。為了掩飾篡逆行徑,堵住悠悠眾口,司馬倫不倫不類地給族孫司馬衷送上一頂「太上皇」的冠冕,成為一歷史笑柄。不過,好景不長,司馬衷復闢,司馬倫被殺。

  趙構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太上皇帝。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十六歲、正值壯年的宋高宗以「老且病,久欲閒退」(《宋史》)為由,下詔傳位皇太子趙眘,自稱「太上皇帝」。後來,趙構又當了二十五年「太上皇帝」,直到八十一歲才壽終正寢。其實,趙構盛年主動禪位,並非因為「老且病」,而是與施恩趙眘、貪生怕死、改變抗金策略等因素有關。

  弘曆是最專權的太上皇帝。乾隆皇帝弘曆當了六十年皇帝後,內心十分糾結,想繼續君臨天下,又不敢跟當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比肩,故禪位於太子永琰。事實上,乾隆皇帝退位後,「軍國重務仍奏聞,秉訓裁決,大事降旨敕。宮中時憲書用乾隆年號」,嘉慶皇帝永琰除「尊高宗為太上皇帝」,還要朝夕聽其「訓政」,直到「太上皇帝崩,上始親政」(《清史稿》)。

  作為封建社會皇位終身制的一種補充形式,中國古代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禪位制度相沿甚久,同時也對周邊國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越南的陳朝最為明顯。陳朝建立後,為避免爭奪皇位發生內訌,於是實行太上皇與皇帝「二主共治」的制度,並作為有陳一代的定製。越南古代史家吳士連稱:「陳氏家法,……子既長,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聖慈官,以上皇稱,同聽政,其實但傳大器,以定後事,備倉卒爾,事皆取決於上皇,嗣主無異於皇太子也」(《大越史記》)。其中提到的「但傳大器,……事皆取決於上皇」,與中國的「太上皇帝」制度可謂如出一轍。越南陳朝皇帝禪位後多數被尊為「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也能說明「太上皇」與「太上皇帝」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文:劉秉光)

【相關文章導讀】

♦ 古代社會為什麼沒人偽造腰牌入宮刺殺皇帝呢

♦ 在古代,皇帝「大赦天下」一般都赦免哪些人?

♦ 世襲制究竟讓中國出了多少位腦殘皇帝?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相關焦點

  • 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有什麼區別?今天的文章,簡單的說說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一、太上皇秦漢時期的「太上皇」是一個尊號,一種榮譽,是當朝皇帝出於人倫對父親的尊稱,不是皇帝,不問政治。對此,東漢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初唐顏師古注曰:「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
  • 皇帝的爹叫太上皇,那麼太皇上的爹又該如何稱呼呢?
    皇帝的爹叫太上皇,那麼太皇上的爹又該如何稱呼呢?皇帝這個職業由秦始皇嬴政開創,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一言可定他人的生死榮辱。皇帝的任期是終身制,死後才會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自己則成為大行皇帝,去太廟裡享清福。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當了太上皇是怎樣一番感受?
    劉邦的老爹是第一個享受太上皇尊號的人。劉邦在當皇帝以前,老爹劉太公沒有跟著這個兒子得濟,反過來還的養活他。當了漢王,老爹也沒有被接到漢中享福,倒是被項羽捉去作為人質,逼著劉邦投降。劉邦更是做得絕,說曾經和項羽結為兄弟,因此上說:「我爹就是你爹,你一定要煮了你爹,請給我一碗肉湯喝。」不管這個計策多麼令人拍案叫絕,總有點兒把老爹豁出去的嫌疑。
  • 歷史上著名的悍後李鳳娘:逼瘋皇帝氣死太上皇
    據說李鳳娘在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看見有幾隻黑色的鳳凰在他老婆居住的帳篷上盤旋不走,於是在她出生之後,便取了這個名字。這樣的經歷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她在成為皇后之後,可以好好的享受自己的下半生,因為對於李鳳娘來說,丈夫是皇帝,兒子是皇太子,她在年輕的時候就全部擁有了這一切,按照道理來說,一般女人到了這種地步,都會感覺到非常的滿足,但是她卻不一樣。
  • 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自秦始皇追尊其父秦莊襄王為太上皇起,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二十三位太上皇,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十位。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太上皇。劉太公草根出身的太上皇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
  • 皇帝自稱為「朕」,太上皇自稱什麼?李淵很憋屈,乾隆很霸氣
    從秦始皇滅亡六國稱「始皇帝」到溥儀退位成為「末代皇帝」,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494位皇帝。毫無疑問,皇帝是古代最稀缺的一個「職業」,然而在「父死子繼」的制度之下,還有一個比皇帝還稀缺的「職業」——太上皇。顧名思義,太上皇就是皇帝的父親,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只有26位。第一位太上皇幾乎是和「皇帝」的名號同時出現的,是秦始皇為自己已故的父親所上的尊號。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都是怎麼自稱的呢?最霸氣的是乾隆
    一般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都是皇上和太后之間的關係,很少看到皇上和太上皇是怎麼處理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除了開國皇帝,皇位基本上都是世襲制的。 所以一般的太上皇都是皇上對自己父親死後的追封,不過也很少有先皇還沒有死,下一任皇帝就登基了的,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都是造反的。
  • 乾隆皇帝退位後,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在這三年間他都做了哪些事?
    除非是在位期間出現特殊情況,皇帝是不會主動禪位退居二線的,更不會出現「一朝兩帝」的現象。但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太上皇這樣一個特殊的現象。雖說人數寥寥,但也確實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存在,乾隆就曾在退位後,當了3年的太上皇。那麼,退位後的乾隆又在幹什麼呢?
  • 如果明仁天皇退位,他有可能是日本第60位太上皇
    日本天皇有可能提前退位!日本天皇退位需要修改《皇室典範》,以便繼承人能在天皇生前繼承皇位。因此,沒有特殊情況,天皇是不會生前退位的。 年輕時候的明仁天皇夫婦「海運倉內參」(ID:hycplb)查閱史料得知,如果明仁退位,他有可能成為明治維新以來首位太上皇,也是日本歷史上第60位太上皇。
  • 男女主重生文《回春帝後》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雙雙重拾年華禍害人嘍
    點評:武安侯祁暄重生回來,一心想和上一世辜負的妻子重修舊好,破鏡重圓,奈何上一世造孽太深,妻子並不願與他再有任何糾纏,直接把他拒之千裡外,連朋友都不想和他做了。並且很快將自己訂了親,打算用嫁給別的男人的方法拜託祁暄的糾纏。不管三七二十一,祁暄決定哪怕搶親逼婚,也得先把她抓回來不可。
  • 紅樓夢:賈元春被賜死與太上皇有關?賈璉說出他們的秘密
    賈元春之死,之前多有論述。總結來看就是她本無辜,卻夾在了皇帝與太上皇的新舊勢力之爭。雙方在「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前,賈元春偶然發現了太上皇與皇帝要削藩奪爵的真正秘密,慘被皇帝滅口。令太監夏守忠縊死了她。從以上結論看賈元春之死,似乎該說的都說完了,也沒有什麼新的觀點。其實「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賈家抄家也不是一天的事。
  • 太上皇,你幸福嗎?
    他結合三皇五帝給自己想出了「皇帝」一詞,而「太上」是至高無上的意思,正好可以給比皇帝更大的親爸爸。因此,已經死去元知萬事空的秦莊襄王,也被創造了一個「中國第一」紀錄,成了第一任太上皇。領取詳情:追封。首先,秦莊襄王這種被追封型的,肯定沒啥幸福度了,即使兒子給他弄個金字塔住,於他而言,和洪水滔天也沒啥區別。能感受幸福的,必須還有這個在思考的「我」存在。所以,幸不幸福,必須採訪第一任活著的太上皇,劉邦的親爹劉太公。
  • 「十一全老人」的太上皇乾隆帝,在太上皇期間都幹了些什麼呢?
    第四年剛過去兩天,即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於養心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實際上乾隆的禪位並非如宋高宗一樣真心實意,而是給康熙帝一個面子,表明自己的孝心,才履行自己的承諾的。乾隆帝自然不會像主父、唐玄宗、宋高宗等君主徹底放手的。乾隆對權力有很大的控制欲,他是歸政不歸權,那麼他在做太上皇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呢?
  • 太上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職業?有人歡喜有人愁,不一而足
    前言: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太上皇是一個什麼樣子的職業。因為一般情況下,太上皇往往是退位的皇帝。而太上皇的退位原因有很多種,並且,不同的太上皇,也有不同的喜樂悲歡。因為以往的太上皇在退位的時候,往往也把所有的權力都移交給了新的皇帝。而唯獨乾隆皇帝的禪位,其實是以太上皇的名義,行使皇帝的權力。換句話說,太上皇乾隆,其實是事實上的皇帝,而皇帝嘉慶帝,是事實上的太子。3、 太上皇是否幸福那麼問題來了:太上皇的生活是否幸福?其實這要看具體的情況。
  • 乾隆晚年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退位之後他又都在幹什麼呢?
    乾隆退位的緣由乾隆元年,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去拜謁景陵時,想起當年康熙將他留在宮中親自教養的往事,勾起了他對康熙皇帝無限的懷念和崇敬之情,於是,他在康熙皇帝的神位前焚香默禱:「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 太上皇的「另類」際遇:歷史上太上皇的八個類型
    這話用在北齊皇帝們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在他們眼裡,殺人放火都是小菜一碟。北齊實際上只存在了二十幾年,卻有六個皇帝,而且一個賽一個的荒淫殘暴。第四個皇帝武成帝高湛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吃喝玩樂,乾脆把皇位推給只有十歲的兒子,鑽進後宮專門研究聲色犬馬。當了太上皇之後,高湛更加瘋狂地縱慾享受,結果幾個月下來,二十多歲的他就耗盡元氣一命嗚呼了。
  • 承認劉邦之父劉太公,未為帝王卻為太上皇,劉邦與父親的關係
    劉邦是中國漢朝開國皇帝,是漢文化和漢民族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指揮家和戰略家。劉邦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草根皇帝,短短四年多時間就從平民逆襲成為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