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也許真的不一樣——外媒資深記者眼中的弗洛伊德事件

2020-12-23 人民網

站在我面前的這位人權活動人士抑制不住興奮。唐納德·貝克說:「力量的平衡已經從警察轉移到了平民。」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美國將發生變化。」

貝克28年前也說過同樣的話。1992年,我站在洛杉磯騷亂的灰燼中,當時我是一名新人記者,負責報導羅德尼·金暴動。

但是同樣的新聞繼續重複,警察毆打黑人的事件和錄像不斷出現。2014年在密蘇裡州的弗格森(Ferguson)事件,2015年在巴爾的摩等等——在所有的抗議活動後,都有相同的變革呼聲和一樣的說法:這次將有所不同。

我見過這類劇本的結局。我還報導過弗雷迪·格雷(Freddie Gray)暴動,那場暴動是在我長大的西巴爾的摩附近發生的。我看到的都是同一個模式:激動的抗議者,發誓要改革警察體系,然後……就沒下文了。

但是在喬治·弗洛伊德抗議示威活動之後,我發現自己充滿了謹慎的樂觀情緒,即使我仍擔心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止這些可怕的(黑人被施暴)視頻再次出現。我認為這次的事情確實不同,有三個主要原因。

白人現在明白了

我的樂觀始於痛苦的回憶——一位年輕黑人的最令人心碎的表白。

在羅德尼·金暴動前不久,我在洛杉磯一個幫派橫行的社區採訪了一個黑人家庭。他們過得像老鼠一樣,家裡的所有物品——家具和床墊,都儘可能靠近地板,因為黑幫火拼的子彈經常打到房間裡,他們需要壓低身子行走,牆上滿是槍眼。

這家17歲的一個年輕人說,他的許多朋友都被殺了,他無法想像自己能活到中年。他告訴我:「我就想在死前生一個孩子。」

在「黑人的命也是命」成為社交媒體上的主題標籤之前,它是一個問號。我在中南部見過很多黑人和棕色人種,他們想知道白人是否在意他們遭受了多少痛苦。他們生活在永久的火拼中,對幫派和洛杉磯警察局感到恐懼。

我在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新聞工作就是報導「瘸子與鮮血」等幫派。聽起來可能很令人興奮,但我很痛苦,有時還很恐懼。我記憶最深的是那些黑人社區的孤立,黑人認為自己被白人放逐到貧窮、危險的街區,而白人卻無視他們有多少人被謀殺。

但是,弗洛伊德事件的抗議活動帶來了我從未見過的劇變。

從來沒有這麼多黑人朋友和親戚給我打電話,說的都是相同的話:你看到了嗎,所有人(抗議者)都是白人?

但是,那些只看到白人抗議者驚人數量的人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白人不僅衝到一線,而且表現出了團結一致。

在這些集會上,我們看到了伯克利大學的激進分子。抗議活動已經蔓延到了以白人為主的小城鎮,甚至是德克薩斯州的維多市(Vidor)這樣的地方,此地曾是三K黨在得州的據點,被《德克薩斯周刊》評為該州「最充滿仇恨的小鎮」。根據ABC新聞/ Ipsos的一項民意調查,超過70%的美國人將弗洛伊德之死視為更廣泛的種族問題的一部分。

我從未見過那麼多白人對種族主義憤怒,就像種族主義的受害者一樣多。在「羅德尼·金暴動」時期這是不可想像的。

我在中南部交流過的很多黑人都認為,很多美國白人將他們視為動物,覺得白人把幫派和警察當故事看。我的一位朋友稱其為「黑幫時尚」。但是,大多數白人似乎對導致一些黑人的生活如此悲慘的種族主義並不感興趣。

現在,他們感興趣了。當布希總統發表聲明問:「我們如何結束美國社會的系統性種族主義?」,情況發生了變化。

著名白人福音派牧師安迪·斯坦利最近在一次講道中說的話被越來越多白人重複:成為一個「非種族主義者」已經不夠了,必須要成為「反種族主義者」。

一位教授告訴我,弗洛伊德被虐殺的視頻是美國白人的埃米特·蒂爾(Emmett Till)時刻。(米特·蒂爾案引發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興起)「也許對黑人的暴力的臨界點終於打破了,最終使許多美國人擺脫了美國哪兒都偉大的幻想。」

我的一位朋友說得最到位。有天晚上,看過白人示威者與防暴警察的對峙後,他打電話和我說:「白人現在明白了。」

弗洛伊德抗議者面對完美的「反派」

我的樂觀也基於與一個年輕黑人的另一次相遇,五年前在巴爾的摩。我去報導格雷事件引發的騷亂,格雷是一名黑人,在警察拘留期間死亡。騷亂的震中就是我長大的街區。國民警衛隊手持突擊步槍在我小時候和朋友一起玩的房子外面巡邏。

我發現一個梳著辮子的少年倚著公交站牌。我走近時他皺了皺眉。他叫馬利克(Malik),他告訴我,他對巴爾的摩市市長稱年輕的抗議者為「暴徒」感到生氣。他認為該市的領導人都不關心像他這樣的年輕黑人。當時15歲的馬利克(Malik)對我說:「他們談論『我們的未來』,但是卻殺死了我們。」

馬利克對黑人生氣,而不是白人。他譴責的城市領導人都是黑人。

每個抗議運動都需要有發洩憤怒的焦點。民權運動的對手是一個種族主義者——阿拉巴馬州的「公牛」康納;#MeToo運動針對電影大亨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但是格雷事件的抗議活動並沒有真正的對手盤,我認為這對他們不利。

當人們終於看到因格雷之死而被捕的六名警官的照片時,我在巴爾的摩舊城區感受到了人們明顯的失望,六名警察一半是黑人。該市的警察局長和市長都是黑人。當巴爾的摩由黑人領導人控制時,抗議者是如何聲稱格雷是種族主義警察和政客的受害者的?

先前抗議活動針對的警官像幻像一樣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許多人都忘記了他們的名字。

不過,弗洛伊德的抗議者可能擁有一個完美的「反派」——川普。不論有意還是無意,他對抗議者起到了動員作用。

許多人被他的推特激怒,他說:「搶劫開始,槍聲響起。」抗議者被催淚彈和胡椒子彈驅逐,以便川普走出白宮在教堂面前擺拍,這舉動反而帶來了更多的抗議者,華盛頓市市長鮑澤說。

俄亥俄州凱斯西方儲備大學的法學教授布萊恩·亞當森(Bryan Adamson)對我說:「作為領導者,他在這一刻完全無能且笨拙。」「他設法煽動了種族主義的火焰。」

警察的文化將不同

1992年洛杉磯的另一個記憶告訴我,這次可能有所不同。

當時,我遇到了美國最臭名昭著的警察局長之一,在羅德尼·金騷亂期間擔任洛杉磯警察局局長的達裡爾·蓋茨(Daryl Gates),傳播了警察軍事化的文化。蓋茨曾經告訴美國參議院的委員會,吸毒者「 應該被帶走槍斃」。他說,更多黑人死於警察的「鎖喉」,因為他們的動脈與「正常人」不同。

蓋茨在1992年被迫辭職。直到這次,我才見過有這麼多的警察公開地破壞固有的軍事文化。很多警察與抗議者共同下跪並參與遊行。休斯敦警察局局長阿瑟維多(Art Acevedo)要求警察在弗洛伊德回城埋葬時進行護送。

弗洛伊德被虐殺的視頻可能會導致警察文化的實質變化。明尼阿波利斯的四名警察已經被指控,其他地區的警方也對被指控行為不檢的警察採取了行動。

政治家正在介入。明尼阿波利斯市議會承諾解散該市的警察部門。國會民主黨人發布了一攬子的警務改革方案,共和黨人和白宮也在討論改革。

此前,包括羅德尼·金(Rodney King),弗格森(Ferguson)和格雷(Freddie Gray)事件之後,都曾嘗試過類似的改革,但是現在這場運動對改革有了更大的推動力。

相關焦點

  • 北美觀察丨弗洛伊德事件——「藍與黑」的對抗
    他們需要看到涉事警察真正被判刑,才能看作是弗洛伊德事件的一個了結。美國民權活動家康斯坦斯·馬爾科姆說,指控並不意味著任何事情,只有直到嫌犯坐牢,才算是真正的懲罰。她說,「這樣他們才會明白。」馬爾科姆說,「我們會繼續鬥爭,直到正義得到伸張。」此次弗洛伊德事件之所以能夠讓全美不滿形成了燎原之勢,因為人們的抗議訴求,已經超越了弗洛伊德事件本身。
  • 記者眼中的2020丨美國:被「抗疫」和「抗議」兩個關鍵詞貫穿始終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臨近年底,我們該如何回顧和評價如此跌宕起伏、如此不平凡的2020年呢?美國的這一年被「抗疫」和「抗議」兩個關鍵詞貫穿始終。一方面,儘管有著世界最先進的醫療系統,美國卻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最重的國家,抗疫之路異常艱難;另一方面,從弗洛伊德之死到總統選舉,美國民意撕裂,抗議活動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幾位央視駐美記者分別用鏡頭記錄下了他們眼中的美國。 圍牆中的華盛頓2020年,當發生在白宮門前的平權遊行場面失控時,剛剛加高的護欄便明顯不夠用。面對示威者焚燒的雜物和警方的催淚瓦斯,特勤用盾牌組成人牆。
  • 總臺記者眼中的2020世界丨重回明尼阿波利斯
    與2020年揮手道別之際,我們通過世界各地總臺記者的觀察,回望這如此不平凡的年份,回望2020世界。 這裡就是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用膝蓋鎖喉的地方,你看,牆上還有弗洛伊德的塗鴉,夏天的時候,民眾像是潮水一樣來這裡獻花,在這裡控訴美國警察的暴力執法。現在到了冬天,明尼阿波利斯的氣溫降到了零下十幾攝氏度,街上的人也消失了。
  • 這些悲慘的故事被弗洛伊德事件喚醒
    受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事件影響,他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家人受到的不公對待,痛斥美國刑事司法體系中存在的種族主義觀念和暴力執法行為,並表示「美國警方若再不做出改變,悲劇只會一次次重演。」《洛杉磯時報》報導文章截圖對一些人來說,講述曾受到的不公對待是堅持抗爭的一部分;對另外一些人,痛失摯愛後的沉默,是對逝者的刻骨緬懷。
  • 【雙語】弗洛伊德事件時間線梳理,附佳片推薦及經典臺詞
    May 28: Minnesota governor warns of 『extremely dangerous situation』May 28: Minnesota governor activates National Guard after days of violence5月28日:明尼蘇達州州長在幾天的暴力事件後
  • 弗洛伊德事件再次揭開美國種族歧視的傷疤
    弗洛伊德事件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美國多地出現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數百年來關於美國種族問題、非裔美國人地位不平等的討論重新被點燃。目前,抗議示威活動已經持續了10天,據媒體報導,暴力衝突事件數量已有所下降,一些城市也已經取消了宵禁。但在新罕布夏州樸茨茅斯、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華盛頓特區等地,抗議活動仍在進行。
  • 專訪大衛·霍克尼:也許我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
    專訪中的大衛·霍克尼三聯生活周刊:我採訪過一些和你年紀相仿的有名藝術家,他們討厭像大眾一樣被技術控制,比如會強調自己用膠片而不是數碼,或者不上網不發簡訊。你卻很不一樣,用iPad畫畫,簡訊發得像年輕人一樣順溜。
  • 盧邁:弗洛伊德事件對中國是一個提醒
    抗議民眾的訴求是反對警察暴力執法,要求平等權利,而民主黨正充分利用弗洛伊德事件造勢,揭露川普總統的種族主義言論和行為。但是,美國的犯罪率居高不下——自柯林頓總統起美國政府增設監獄、增聘警察都沒解決問題——惡性犯罪與暴力執法互為因果,這些深層的社會問題不是解僱幾個警察就可以解決的。
  • 為弗洛伊德基金會捐贈7000美金
    日前,隨著美國黑人弗洛伊德身亡事件的持續升溫,這件事情在全球範圍內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激烈討論。而針對弗洛伊德的遇難問題,韓國JYP娛樂出身的GOT7段宜恩日前向弗洛伊德官方基金會進行了捐款。由於他是一位代表K-POP領域的愛豆歌手,外媒也爭先報導段宜恩的本次捐款事件。除了GOT段宜恩之外,目前已經公開譴責美國警方的著名娛樂圈人士有Beyonce,Ariana Grande,Taylor Swift以及Lady Gaga等著名藝人。她們不僅為弗洛伊德的遇難事件深表憤怒,而且對於川普政府的做法也表達了強烈不滿。
  • 羅志祥事件發酵 網友翻出資深記者許聖梅爆料的一線女星「秘密房間」
    說起羅志祥事件,可樂依舊覺得十分可惜,因為之前小豬真的很討喜,上節目不僅放得開而且很搞笑。只是周揚青的一句「多人運動」,幾乎將小豬往日積攢的好人設毀得渣都不剩。而周揚青口中的「多人運動」也一度成為高熱度話題。很快就有網友翻到資深記者許聖梅,曾在節目中爆料的當地圈內荒誕事。
  • 時隔20年 重溫平克·弗洛伊德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吳淨淨英國傳奇搖滾樂隊平克
  • 弗洛伊德之死過去不到3個月,另一黑人名字登上推特「熱搜」第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引發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的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剛剛過去不到三個月,又一起黑人遭受警方暴力執法的視頻出現在社交媒體上。視頻中,警察向一名黑人男子背部至少開了7槍。示威者的怒火再一次被點燃。
  • 美國黑人弗洛伊德死前為何喊出一聲「媽媽」?
    記錄儀記下了所有的過程,白人警察是怎麼樣在美國民眾面前將黑人弗洛伊德「膝蓋鎖脖」致死的。弗洛伊德被警察膝蓋壓著脖子,這個過程持續了有7分鐘之久,弗洛伊德向警察解釋,求饒,周圍的市民也紛紛為弗洛伊德向警察說明情況,然而這一切都被警察無視,市民被警察支走,並反問弗洛伊德「你這不是還能說話嗎?」
  • 弗洛伊德死亡真相
    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已經引發了連續兩周的抗議活動。為了平息怒火,美國至少十餘個城市都已經開始限制警察暴力執法。暴力可能會減少,那種族不平等呢?歸根到底,抗議者追問的,是誰殺死了弗洛伊德。這個問題,是抗議的原點,回答起來很簡單,也很複雜。
  • 紐約州總檢察長:弗洛伊德事件後,紐約人不再信任警察
    來源:海外網弗洛伊德事件後,紐約市民眾湧上街頭抗議。(圖源:Getty)海外網7月9日電當地時間周三(8日),美國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發布了一份名為「紐約市警察局回應『弗洛伊德事件』抗議」的報告,根據該報告,該州總檢察長認為,紐約民眾「不再信任警察了」。
  • 東方教育時報打造不一樣的寒假作文營,作家和記者、編輯給...
    東方教育時報打造不一樣的寒假作文營,作家和記者、編輯給孩子教作文 2020-12-24 0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黑人女政治家:弗洛伊德是罪犯,被捧為烈士令人噁心
    據外媒《每日郵報》6月6日報導,一名美國黑人女政治活動家坎迪斯·歐文斯在採訪中表示「將弗洛伊德稱為烈士噁心到她了」。
  • 人物 弗洛伊德與瑪莎的情感生活
    在1915年寫給《人類的動機》的作者、哈佛精神分析學家帕特南的信中,弗洛伊德解釋了他所說的這種道德觀到底是什麼。他寫道:「我的道德觀是通常所說的具有社會意義的道德觀,而不是性道德觀。社會眼中的性道德似乎很卑鄙下流,正如極端的美國那樣,我個人在自己認可的範圍之外很少濫用性的自由,但我同樣支持那種全然自由的性生活。」
  • 美國白人開始Cos弗洛伊德了
    5月22日拜登發言「選川普就不是黑人」後,這麼一句看似不成熟的話語,卻揭開了美國種族矛盾的鐵幕。 相關平臺見狀,沒有給事件擴散的機會,紛紛撤下了#George Floyd Challenge#的標籤,刪除了相關視頻。 但事件並未結束,黑人老哥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並對此做出了反擊。
  • 阿蘭肘擊事件後足協終於做出重大決定:這次他們真的很用心
    眾所周知,自從廣州恆大巴西前鋒在中超第四輪的比賽中肘擊權健球員之後,國內媒體和球迷就一直關注著足協對這次事件的處理結果。由於此前中國足協對阿蘭有頒布一次禁賽3場的處罰被外界質疑後。因此這次的追加處罰,為了能夠讓各方滿意,足協也專門重新召開會議進行了追加處罰的進程當中原本以為,這段時間,為了能夠消除這次肘擊事件所帶來的影響,中國足協會儘快給外界一個結果,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昨日從國外傳來的消息發現,繼阿蘭肘擊事件後中國足協終於做出另外一個重大的決定據國內媒體報導,為了從源頭上降低場上違規違紀的發生概率,中國足協將在2018 年額4 月-6 月對中超各俱樂部的一線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