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4號
今天我們要說的電影是《何以為家》這部看哭了無數人的生存電影,該片拍攝於黎巴嫩。影片真實反映了在 黎巴嫩 人們生活的最真實的場景。
該片豆瓣評分高達9.1分位於豆瓣電影 Top 250中的第三十二位。影片獲得了
十三項大獎的提名,最有分量的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獎的提名。
黎巴嫩女導演拉巴基以她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呈現了這個發生在黎巴嫩貧民窟中的敘利亞難民的故事
一部電影卻暴露了很多人性問題讓我們一一解析
劇中最刺痛人心的一句話是,在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01
贊恩經歷了常人難以經歷的童年
一句「你為什麼要生下我?」讓整個世界沉默了。
相比於內地的新譯名《何以為家》,我更喜歡其直譯名《迦百農》
主角贊恩的故事極具層次感。影片一開始直接的製造差異和矛盾,給人的感覺像是一部寫實的印度電影的開端。近年來看的如《神秘巨星》式的影片,所採用的故事模式一般是「遭遇挫折—反抗—更深層次的挫折—成長後反抗成功」,假如將其模糊化,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當成是英雄之旅理論的模板。
當然贊恩的劇情是不一樣的,贊恩從一開始就是個成熟的孩子,影片的開端我們看到他四處工作、照顧小孩、處理家事,甚至幫助妹妹面對突如其來的生理期。從他懂事開始他就沒有享受過一個孩子應有的寵愛和權益,他早已深知體制和現實如同大山一樣橫亙在自己面前。許多其他影片也採用邊緣孩子的視角,這些孩子在成長中從幼稚到成熟,逐漸理解這個世界的差異。而比起他們,本片則更為殘忍,因為在影片的開端,這個孩子已經是傷痕累累的反抗者了。
贊恩的理智和清醒,甚至讓人不敢相信他只是個12-13歲的小男孩。他比周遭那些拼命為自己找藉口、參與這個混亂的社會運作的大人們,都要善良得多、清醒得多。但他卻是最痛苦的。
贊恩也許在向我們證明有些時候,你越努力,就會越絕望。
02
生育率極高、失業率極高
劇中有一個角色讓我印象深刻,就是那個在市場裡賣紙巾的小女孩梅森。走在敘利亞的一些街道上,你真的會很詫異,因為有的人帶了幾包小包裝的餐巾紙,坐在人行道邊,就算是出來「做生意了」。在擁堵的街道上,也經常能看到小朋友拿著幾包餐巾紙敲著私家車、計程車的窗戶。
上世紀80現代,阿拉伯世界
迎來了一波出生率爆炸,一個家庭生育5-10個孩子是家常便飯,我經常調侃他們「家裡有支足球隊」,敘利亞也不例外。從1981年到2000年,全國總人口由905萬飆升到1632萬,但GDP總量卻只增加了11.8%。社會發展程度、提供的崗位遠遠跟不上人口的激增。在「阿拉伯之春」爆發前夕,敘利亞全國的失業率高達30%。剛剛步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平均需要花4年才能找到第一份工作。而內戰爆發之後,大量難民湧入約旦、黎巴嫩、土耳其等鄰國,給這些國家的就業率也造成了非常大的負擔。社會根本無法為這麼多人提供就業機會。
03
教育問題
影片開頭,伴隨著音樂,一群孩子一起在抽菸。這樣的場景可能令人驚訝,但卻是真實發生的。在敘利亞街頭或者廣場,我經常看到未成年人一身痞氣地抽著煙。而當我和一些當地人聊起時,他們也全然不覺得「孩子抽菸」有什麼問題。
然而贊恩的父母根本沒想要讓他去讀書、去成為更好的人,而是希望他快點長大,幫忙分擔照顧弟弟妹妹的事務、幫忙去店裡打工貼補家用。他們生孩子是用來「使用」的,而不是「給予愛」和「培養」的。
04
結婚問題
薩哈結婚的方式,如今依舊廣泛存在於敘利亞社會。比如在伊拉克南部,自由戀愛不被允許,男女學校分開,到了結婚年齡,由父母經由媒人介紹,為自己的兒女選定一個對象。在相對發達開放的巴格達這樣的大城市,兩位年輕人會在雙方父母親人均在場的情況下見面、交談,來確認彼此是否同意這樁婚事。在欠發達地區,年輕人根本沒有選擇,父母之命,只能遵守。
在相對開放的敘利亞,已經有大膽的年輕男女敢於「偷偷談戀愛」了。夜晚的大馬士革老城,我甚至見過一男一女坐在幽暗的臺階上聊天的溫暖場景。但總體來說,「自由戀愛」還是禁忌話題,一般互相看對眼的年輕男女首先要報告父母,然後舉辦定親儀式,再開始「名正言順」的戀愛。在定親到結婚這段時間,都各自住在自己父母家裡。
05
童婚和家暴問題
如今,童婚問題在中東許多國家依然普遍存在。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動蕩、貧窮這些負面因素大大增加了童婚率。2011至2014年間,約旦境內敘利亞難民當中的童婚佔全部登記婚姻的比例從12%上升到了32%。
同樣嚴重的還有家庭暴力問題。由於婚姻並非自由選擇,也沒有婚前正常的戀愛、相處時間,很多有家庭暴力傾向的男人根本不會被發覺。我認識的一位在巴格達女權組織工作的姑娘告訴我,光是在伊拉克,就有超過20%的女性遭受著家庭暴力。而警察通常會認為家暴是「家務事」,對報警不予理會。
06
難民身份問題
敘利亞內戰爆發導致了大量人口湧入約旦、黎巴嫩、土耳其等鄰國。但聯合國難民署無法安置如此多的難民,於是很多無法通過正規流程申請去歐洲等地的難民,只能通過偷渡、無身份等方式苟且為生。申請成為難民然後移居歐洲並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經過繁複的申請流程、審批流程。況且「難民」這個身份會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找工作、居住區域等。
最後假如你是影片中的贊恩,你會怎麼選擇。命運如同高牆擺在面前,假如他沒有離家出走,而是留下來上學讀書,給家裡減輕壓力,或者等待其他時機去救出妹妹,也許能夠改變些什麼,過上相對更好的生活。但他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想要的並不是湊活著活在那堆爛泥地裡,父母送走妹妹奪去了他的愛和尊嚴,他選擇賭上自己的人生。即使入獄,賠上了自己的一切,他還是要控訴。他贏了嗎?他的抗爭戰勝命運了嗎?我認為對他自己來說並沒有戰勝命運,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現實過於殘酷,並且沒有遇到好的機會。但是我想他不會後悔,至少在命運面前,他做了自己,做出了跟隨自己的選擇。也許他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控訴,為了告訴更多的人這個世界的不公,他嘗試了,他面對了命運,他留下了自己最想留下的痕跡。這個問題很不成熟,如果讓你來回答,你會怎麼說?
最後,就像電影結尾說的,願每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看完影片後三個問題難以解決
1 我們看這類「邊緣底層視角」的影片之後究竟應該明白什麼?
2 身不由己的作惡者(影片中賣掉女兒的父母)應該受到懲罰嗎?
3 人該如何面對階級和個人命運問題?
本文原創
歡迎各位看官點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