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告我的父母」
大家好,我是言失。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聊一部比較沉重的電影《何以為家》。
· 正 · 文 · 來 · 啦 ·
電影以黎巴嫩貧民窟為背景,用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與我們生活差距懸殊的世界。
12歲的小男孩贊恩出生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貧民窟中,沒有身份證明,無法和同齡孩子享有一樣的教育權,常年與父母及兄弟姐妹七口人一起擠在一個破舊的閣樓裡,不僅如此,他還要承擔一部分家庭負擔,打零工貼補家用。
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成長的贊恩,因為肩負著生存壓力,小小年紀已然思想成熟,言行舉止完全不像一個12歲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他會在小商店裡偷東西;
早早學會了還價技巧;
雖然如此,但他還是沒有能力拯救自己的妹妹,帶她逃離被賣嫁人的命運。
他絕望地離開了家,跟著「蟑螂俠」來到了一個陌生的遊樂園。
贊恩在遇到埃塞爾比亞籍非法女工哈瑞和她的兒子維納斯後,他短暫地感受到了來自「家庭」的溫暖,體驗到了當孩童的樂趣。
但好景不長,哈瑞因非法身份被捕了,贊恩又要承擔起「大人」的責任,他要養活自己和幼小的維納斯。
他帶著維納斯在夜裡向吸毒者販售廉價的用海水兌成的「曲馬多劑」,卻時常被身強力壯的青年欺負,最後甚至被房東從住所趕出。
他最終只好像自己的父母賣妹妹一樣,把維納斯賣給人販子阿斯普羅。
這就像是來自地獄的詛咒一樣,在這樣的貧民窟裡,沒有人能夠逃脫這種「賣與被賣」的命運,就像讚恩的父親所說的:
我有什麼錯?我也是這麼被生出來,也是這麼長大的。
從小到大別人跟我說,「沒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孩子是你的脊梁骨」。
我哪會知道有一天我會被自己的脊梁骨戳穿心扉。
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在貧民窟裡不斷循序,很少有人能夠逃脫這樣的命運。
為什麼他們無法逃脫這樣的命運呢?
他們不享有基礎的教育權利。
《風雨哈佛路》講述的就是一個貧民窟女孩通過努力爭取教育機會,最終逃離了和上一輩人一樣的命運的經歷。
她無疑是幸運的,比貧民窟的大多數孩子更加聰慧,還遇見了引導她前路的貴人;
她其實又很不幸,如果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她遇到的阻礙會更少,她的道路會更順暢。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逃離貧民窟呢?
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還有很多像讚恩一樣的孩子,這些孩子並不擁有天生的聰明才智,也不具備贊恩的勇氣,敢於站出來對生養他的父母發出控訴。
他們長大後很可能和父輩一樣,抽菸、酗酒、賭博,過著一生窮困潦倒的生活,對這個世界的唯一「貢獻」便是生養一群和他們一樣命運的孩子。
正因為這樣,贊恩才會將父母告上法庭。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毆打、鏈子、管子、皮帶。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狗娘養的東西」,「滾,你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
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活得體面,能被所有人愛。
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
慶幸吧,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生活在這樣的世界當中。
至少,你不會在街道上看到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拖著液化氣罐,幹著本該是大人幹的工作;
你身邊也不會有11歲就被父母賣出去嫁人的女孩;
你所處的生活環境裡也不會輕易出現殺戮、暴力的現象。
我們也許應該好好珍惜這個社會給予我們的教育機會,畢竟,我們還有選擇人生的權利,而他們卻從來都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言失影評」,我會帶你站在電影的角度看世界~